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中信证券信用债研究ppt

中信证券信用债研究ppt

发布时间:2023-07-23 19:56:55

㈠ 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安全吗看完这三点你就知道了!

微信理财通上新了一款券商理财产品--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大家都很关心这款产品是否安全,今天就从三方面来为大家分析一下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的安全性。

一、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的风险评级
根据理财通页面显示,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的风险评级为低风险,与货币基金一致。大家都知道货币基金的安全性是很高的,历史上极少出现亏损的情况,所以从风险评级来看,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的安全性也是较高的。
二、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的发行方
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在港股和A股都有上市,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6161亿元,净资产1417亿元,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
从中信证券的背景和资金实力看,其理财产品不会出现因发行方跑路而造成的兑付困难现象。发行方的安全性,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这款产品是有的。
三、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的投资范围
该产品的融入资金,主要用来购买质押物基金专户份额,而质押物基金专户份额的投资范围是:现金、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利率债(国债、央票、政策性金融债)、信用债(银行间及交易所AA级以上信用债)。这些资产都是固定预期收益类产品,而且属于风险较低的一类,因此中信证券天天理财双月盈的安全性有保障。
总结:
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从风险评级、产品发行方、投资范围三方面看,都是一款风险较低的定期理财产品
不过风险低不代表保本保预期收益,投资有风险,大家要量力而行哦!

㈡ 中信证券:融资走弱是因为季节效应 还是需求不足

原标题:融资走弱是因为季节效应 还是需求不足?

报告要点

2019年11月11日,央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13亿元,同比少增35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189亿元,同比少增1184亿元。直观看来,10月金融数据环比有大幅下滑,未能延续9月向好的态势,同时10月企业中长期信贷呈现同比转好的态势,排除专项债影响后社融增量实际上并没有明显的下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

我们认为单月甚至两个月的信贷好转与否都不改融资需求下滑的大背景,2019年的信贷季节效应更类似一季度挤压了年内需求。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季中月份的信贷增量始终维持一个平缓收缩的态势,我们认为监管严格推进下的信贷供需不匹配相对季末效益更加重要。 10月信贷数据整体显示不足,季末效应可能并非一个稳健的理由。 我们认为,季末效应每年每季度都存在,银行的信贷投放指标总是在增长的(银行内部考核指标很可能是以上年同期为基础的),没有理由认为2019年3季度季末冲量效应单独来看就特别强,如果季末效益很重要,那么应该是一个在年内持续出现的现象。将季末月和下季初月相加后,并不能稳定的保证其两个月增量大于去年同期,同时“居民-企业”以及年内各季度也似乎没有出现稳定的趋势。所以我们认为季末效应可能存在,但并非一个主因。 除此之外,利用季节性调整后,我们认为10月信贷投放的确弱于季节性,信贷需求相对弱或是主导信贷增量的主要因素。

部分投资者认为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将表外负债转化为表内信贷是引发企业中长贷反直觉上升的主要原因 。但关于这一观点,最大的论证难度是除了草根调研外,数据较为缺乏,使得关于债务置换是否整体存在都难以证明。我们认为非银存款的变化是观察这一问题的重点。从非银存款的变化趋势来看,季末时点非银存款余额降低是一个常规事件。从非银存款和理财余额观测: 多数季末时点,银行理财下降都相对更多:考虑到地方隐性债务置换的本质类似于银行向非银机构支付流动性,那么从这一角度看2019年2、3季度确实存在地方隐性债务置换这一现象。

我们认为从2019年6月、9月的情况来看,地方企业债务置换的确存在,但考虑到其他非银部门在季末集中到期的情况,季末安排的企业债务置换可能小于1000亿元,并非企业信贷主流。 同理, 10月可能存在300-400亿元的地方隐性债务置换, 也并非是10月企业信贷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如果理财认购没有大的扰动,那么 地方债务置换=季末理财余额缩减量+非银贷款-非银存款-其他非银机构季末余额变动

扣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后,信贷社融也未见显示强势,我们认为“资产荒”的大逻辑并没有改变,我们认为季末冲量效应可能并不明显,而地方债务置换问题目前依据估测可能仅有300-400亿元左右,扣除后企业信贷可能也并没有明显强势(毕竟中长贷总额仅在2000亿元左右,季度加总也未见增长)。因此我们依旧坚持前期判断,认为引发债市反复的通胀因素终将消退,债券配置价值正在逐渐凸显,投资者可以寻机入场配置。

正文

2019年11月11日,央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13亿元,同比少增35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189亿元,同比少增1184亿元;10月M2同比8.4%,同比多增0.4%。直观看来,10月金融数据环比有大幅下滑,未能延续9月向好的态势(9月新增信贷16600亿元,新增社融22724亿元,均有大幅改善);但同时10月企业中长期信贷呈现同比转好的态势,排除专项债影响后社融增量实际上并没有明显的下滑(不含专项债的社融增量和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当月同比增速显著下行至-1.79%,所以社融实际上整体走平)。

针对上述变化,10月金融数据再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各方针对10月金融数据分歧较大:部分投资者更加重视企业中长期信贷的转好,认为投资性需求有所恢复;部分投资者认为在整体宽信用稳监管的大背景下,社融信贷整体增量持平就以为着融资需求的不足;部分投资者认为季末效应较重,9月各家银行为了完成季末业务考核提前预支了一部分10月的信贷需求,故而应当将9月、10月两个月的信贷社融数据相加再作比较;最后部分投资者认为季末理财集中到期以及持续进行的地方隐性债务置换造成了10月非银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波动,本篇中我们将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一个分析。

10月信贷:信贷需求不足还是季末冲量?

如果我们将新增人民币贷款按照季度加总来观察,可以发现今年2季度起,新增人民币信贷的当季增速实际均录得负值,增速实际上均弱于往年同期。 我们认为单月甚至两个月的信贷好转与否都不改融资需求下滑的大背景,2019年的信贷季节效应更类似一季度挤压了年内需求。 如果我们认为季末月和季初月会受到银行季末考核的影响,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观察每个季度季中的那个月份的信贷当月同比,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季中月份的信贷增量始终维持一个平缓收缩的态势,我们认为监管严格推进下的信贷供需不匹配相对季末效益更加重要。

10月信贷数据整体显示不足,季末效应可能并非一个稳健的理由。 居民贷款增4210亿元(同比少增1426亿元),企业贷款增1262亿元(同比少增241)亿元。针对10月信贷投放的弱势,市场部分意见认为融资需求实际上并未改善,10月信贷数据真实的反应了信贷需求的弱势;部分意见认为10月数据应当和9月数据加起来看,加总来看融资需求并不弱势。我们认为,季末效应每年每季度都存在,银行的信贷投放指标总是在增长的(银行内部考核指标很可能是以上年同期为基础的), 没有理由认为2019年3季度季末冲量效应单独来看就特别强, 如果季末效益很重要,那么应该是一个在年内持续出现的现象。我们延续这个思路,将2016年至今的1、2、3季度末和下季度初加总后观察(居民信贷和企业信贷应当分开来看,居民中长贷增长基本维持稳定,而企业信贷波动则比较大),实际上并没有观察到一个稳定的季末效应趋势:似乎将季末月和下季初月相加后,并不能稳定的保证其两个月增量大于去年同期,同时“居民-企业”以及年内各季度也似乎没有出现稳定的趋势。所以我们认为季末效应可能存在,但并非一个主因。

除此之外,利用季节性调整后,我们认为10月信贷投放的确弱于季节性,信贷需求相对弱或是主导信贷增量的主要因素。 我们使用了X-12-Arima对新增人民币贷款进行分析,视图用统计学方法消除季末的季节性效应,从季调后序列可以看出10月居民与企业信贷均处于下行进程中(同比增量也有所少增)。我们承认使用各种方法均会出现不同的统计结果,尤其是使用Tramo/Seats方法可以直接消除春节效应的影响(使用Tramo/Seats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不变的),但该方法会扩大数据误差,因此我们还是使用了X-12-Arima对新增信贷序列进行调整。

企业中长贷好转:来自真实需求还是地方债务置换?

10月金融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216亿元,同比多增787亿元;企业短期贷款降1178亿元,同比多降44亿元。一般认为企业长短期融资需求都是同步的,融资需求仅偏好长期或者短期的情况并不多。从历史经验来看,自2010年1月以来,仅有20个月出现了企业中长期贷款为正而企业短期信贷为负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在2018、2019年下半年开始较为频繁的出现。自2018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一个逐渐走低的过程,因此 部分投资者认为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将表外负债转化为表内信贷是引发企业中长贷反直觉上升的主要原因 。但关于这一观点,最大的论证难度是除了草根调研外,数据较为缺乏,使得关于债务置换是否整体存在都难以证明。

我们认为非银存款的变化是观察这一问题的重点 。观察季末时点的地方债务置换的主要难点在于,季末时点往往银行机构会集中安排理财产品到期将非银存款转化为企业居民存款以应对内部考核以及监管考核,这一过程将减少非银存款补充居民&企业存款(跨季后,这一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向操作)。同时,地方债务置换操作不会对企业存款产生作用,但会增加银行对企业中长期信贷以及非银存款。最后我们还面临着非银贷款跨季后正常增加以及信托基金资管产品变动的影响。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债务置换问题难以分析。

如果我们认为9月、10月非银存款波动主要由理财申购赎回(到期发行)变动、地方隐性债务置换以及非银机构产品存续变动引起,那么我们可以使用非银存款扣除理财余额波动(数据应取自理财年报半年报)、非银机构产品存续两项后可以大致估计地方隐性债务置换的总额度。虽然有几项数据的公布预计在2020年,但我们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逻辑思路。

从非银存款的变化趋势来看,季末时点非银存款余额降低是一个常规事件 ,2019年3月、6月、9月分别减少11349亿元、4823亿元、8170亿元。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的银行业理财半年报来看,2019年3月、6月非保本型理财余额分别减少了0.67、1.04万亿元,由于目前非保本型理财约占全部理财的75%左右(保本型理财压降仍在进行时),我们大致估算了每季度末的理财产品余额压降。从2018年开始,仅有2018年3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理财产品季末余额的下降幅度同非银存款下降额度近似(当然,信托基金资管在季末的变化也会招致非银存款的变动,但单从信托来看,信托业往往安排季末资金到期,这实际上会提振非银存款,但这种效应并未使得非银存款变动幅度超过理财余额变动幅度)。 而其他季末时点,银行理财下降都相对更多:考虑到地方隐性债务置换的本质类似于银行向非银机构支付流动性,那么从这一角度看2019年2、3季度确实存在地方隐性债务置换这一现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二者的差值并不完全代表企业债务置换的实际金额。因为囿于数据的限制,我们无从得知9月末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信托存续余额以及基金资管余额对非银存款的扰动,所以从时间序列上来看这一差额不一定小于企业中长期信贷。如果我们假定2019年9月银行理财安排8500亿元左右的余额缩减(2017年该值约为5900亿元,2018年该值约为7300亿元),也将大于非银存款的缩小程度。 因此我们认为从2019年6月、9月的情况来看,地方企业债务置换的确存在,但考虑到其他非银部门在季末集中到期的情况,季末安排的企业债务置换可能小于1000亿元,并非企业信贷主流。

观察10月金融数据,非银存款(增加8800亿元左右)基本回补了9月非银存款的缩减额(缩减8100亿元左右)。从2019年的经验来看,季初月份的理财余额增长较为充分,均可以回补上月的缩减。如果我们针对9月约有8500亿元银行理财于季末到期的假定正确,那么10月非银存款的增加可能主要来自于理财产品的重新申购。由此推论, 10月可能存在300-400亿元的地方隐性债务置换,也并非是10月企业信贷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如果下季初理财认购没有大的变动,那么 地方债务置换=季末理财余额缩减量+非银贷款-非银存款-其他非银机构季末余额变动。

关于企业存款以及居民存款的大降,我们不否认企业债务置换能够解释部分“企业长贷增长但企业贷款没有增长”的问题,但从季节性趋势来看企业存款变动基本和2018年相同,并未有超出季节性因素的降低存在。最后值得注意的是, 本文中针对季末理财到期额度的假设是针对年内趋势的合理估计,该项目的具体数值应以2020年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年报为准,而针对这一数值的变化会引起针对企业债务置换额度的不同结果 。但我们同样给出了分析这一问题的逻辑框架,而理财份额以及非银金融机构产品总额的实际值,我们也将持续跟踪。

债市展望

本文中,我们针对近期市场热议的信贷季末冲量效应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行了讨论。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梳理了历史同期的季末冲量效应,同时对信贷数据进行了季节性调整计算,认为10月信贷显示低迷仍然主要由信贷需求低迷引起,季末冲量效应可能存在但仍然不改社会融资创造低迷的大背景。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给出了分析的框架,如果我们的假设偏差不大,那么我们认为9、10两个月都存在一定的地方债务置换情况,但并非是企业中长贷多增的主要原因。但扣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后,信贷社融也未见显示强势,我们认为“资产荒”的大逻辑并没有改变,我们认为季末冲量效应可能并不明显,而地方债务置换问题目前依据估测可能仅有300-400亿元左右,扣除后企业信贷可能也并没有明显强势(毕竟中长贷总额仅在2000亿元左右,季度加总也未见增长)。因此我们依旧坚持前期判断,认为引发债市反复的通胀因素终将消退,债券配置价值正在逐渐凸显,投资者可以寻机入场配置。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㈢ 中信证券天天利财月月盈怎么样看完这三点你就知道了!

微信理财通的理财产品有很多,券商理财是比较常见的。就有小伙伴来问一款券商理财产品怎么样?这款产品是中信证券天天利财月月盈。今天就来全面分析一下这款产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产品特点
中信证券天天利财月月盈是一款券商理财产品,是中信证券与客户达成的质押式报价回购交易。以大白话来说,就是中信证券用自己的现金、债券资产来做担保,向投资人借钱,借来的钱会进行投资,投资赚的钱会在理财产品到期后兑付投资人的预期收益。
这类券商理财理财和银行理财差不多,证券公司虽然看起来没银行靠谱,但券商理财的风险还是在投资人可接受范围之内的。
二、产品安全性
天天理财的资金,主要投资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利率债和信用债,前三者的安全性不用多少,信用债主要是银行间和交易所AA级以上的信用债,违约概率小,安全性也比较高。
三、产品预期收益率
中信证券天天利财月月盈约定的年化预期收益率是3.3%,这个预期收益率与货币基金不一样,它是约定不变的,而货币基金的预期收益率是每天变化的,相对来说这款产品的预期收益要稳定一些。
这款产品的投资期限是28天,对应3.3%的预期收益率虽然不算出色,但比货币基金还是要好得多,而且预期收益率是约定好的,买入之后不会下降。

㈣ 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怎么样从安全和收益角度进行分析

微信理财通上一款叫“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的券商理财产品卖的很火,但有些小伙伴对这类产品不太熟悉,那么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到底怎么样?今天就从安全性和预期收益率两方面,为大家分析一下。
一、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安全性
1、产品介绍
天天利财是中信证券,与客户达成的质押式报价回购业务。中信证券将基金专户份额、债券、现金等自由资产作为质押,以质押物折算后所对应的金额发行理财产品,向客户融入资金。有足够的抵押,加上证券公司作为产品发行方,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的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2、投资范围
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融入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质押物基金专户份额,而质押物基金专户份额的投资范围是:现金、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票和银行间及交易所AA及以上信用债等,这些资产风险都是比较低的。从投资方向来看,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的安全性也不低。
二、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预期收益率
根据理财通页面显示的数据,中信证券天天利财双月盈约定的年化预期收益率为3.5%,一旦买入后预期收益不再变化。首次买入该产品,需要一天时间进行开户确认,T+2日才会开始计算预期收益,因此会少一天的预期收益。
平心而论,在货币基金预期收益率逐步降低的当下,能稳定获得3.5%年化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优势还是挺大的。
总结:如果投资资金能够接受56天的锁定期,且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符合该产品风险水平,则可以适当考虑。

㈤ 中信证券:发债主体三季报透露哪些信号

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盈利:规模承压、行业分化、民企更优。 2020年前三季度,发债主体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呈负值,分别为-1.3%和-12.3%,下滑明显,同时销售净利率同比有所下降,且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比重上升,收益质量同步下降。分行业看,多数行业承压明显,营收与净利负增长,其中休闲服务、家电、纺织服饰等行业营收和净利大幅下滑,但农业、传媒行业表现不俗;分性质看,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营收和净利承压明显,增速下滑,民企营收增速有所下跌但净利增速达15.5%,且民企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均高于国企,经营效率有相对优势。

现金流:造血普遍弱化,投融资较为活跃。 2020年前三季度,发债主体经营净现金增速同比下跌13.3%,造血能力大幅降低,且盈利现金比率也明显下降,获现能力弱化,筹资净现金流入同比增长323.2%,输血受到保障,投资行为较为活跃,投资现金净流出同比增长10%。分行业看,行业现金流状况各异,但多数行业经营现金流下滑明显,筹资、投资有所上升,制造业内部分化;分性质看,国企和民企造血能力均受到冲击,与国企相比,民企获现能力仍处于劣势,投资方面,地方国企和民企成为投资主力,筹资方面,各性质企业筹资净现金流入均大幅上升。

偿债能力:国企永续债藏杠杆,民企流动性较紧张。 2017年至2020年Q3,发债主体整体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4.1%至65.4%之间,考虑永续债后则为64.9%至66.5%,负债结构上,流动负债占比在60.7%到62.3%之间波动,流动性上,现金比率由0.29降至0.25,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分行业看,地产、建筑、家电杠杆率较高且仍在上升,电子、建材和军工则降杠杆较多。分性质看,国企较多地通过永续债降低表观杠杆,民企的问题则主要体现为现金比率持续下降,流动性也呈现走弱趋势。

行业利差有空间,但需精挑细选。 2019年年初至今,行业利差整体波动中下行,农林牧渔行业利差收窄尤为明显,肉禽价格上涨导致行业景气度高涨是重要因素,同时房地产、建材、建筑装饰等地产链条行业利差均有所收窄,体现了地产链条的韧性。仅五个行业的利差上升,其中轻工制造的利差走阔最多,但与城投债相比,产业债的利差分位数水平仍然较高。

风险因素: 监管政策再度收紧,资金市场利率上行,再融资难度加大等。

正文

截至2020年11月19日,已发布2020年三季报的信用债发行人共2184家,以此为样本,我们从盈利、现金流和偿债能力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三季报透露的发债主体最新情况,并对行业利差的近期走势进行分析。

盈利:规模承压、行业分化、民企更优

营收、净利增速整体下滑显著,收益质量下降

营收增速连续下滑,净利润增速下降显著。 2020年前三季度,样本发债主体的营业收入规模为52.2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1.3%,增速为负值且较之前报告期显著下降,2018年、2019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3.8%和8.7%,疫情冲击之下企业部门的营收持续承压;2020年前三季度,样本发债主体的净利润规模为2.3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12.3%,净利润增速下滑显著且呈负增长态势,疫情冲击下企业营收、净利持续承压。

毛利率持续下滑,非经常性损益占比提升。 2020年前三季度,样本发债主体的平均毛利率为16.3%,同比下降1.7pcts,较2019年全年下降1.2pcts。销售净利率呈下降态势,2020年前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4.4%,虽然与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同比下降0.2pct,但较2019年全年提升0.1pct,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营收承压背景下,发债主体对于费用管控的提升。但从收益质量来看,发债主体的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比重上升明显,2020年前三季度为7.0%,环比上升2.9pcts,收益质量有所下降。

疫情下各行业盈利普遍遭受冲击

多数行业承压明显,农业表现亮眼。 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速为负的行业有10个,包括 汽车 、军工、采掘、纺织服饰、家电等,其中增速下降较大的行业是化工、采掘、纺织服饰、家电和休闲服务,增收增速分别是-15.03%、-16.69%、-20.31%、-20.50%、

-45.63%,而与2019年全年营收增速相比,只有农业、有色金属、电气和机械行业的增速上升,分别上升8.75pcts、2.24pcts、1.47pcts、3.29pcts,疫情冲击叠加部分行业景气度回落的因素,2020年行业营收普遍承压。从净利润增速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呈现负增长的行业更多,以上十个行业除传媒业外,建筑、钢铁、商贸和计算机等行业同样经历了净利润的下滑。综合来看,在疫情冲击下经济活动增速放缓,大部分行业营收承压,下游制造业承压明显,景气度下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农林牧渔行业,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叠加饲料和动物保健品的景气度走高,农业板块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以25.41%居于各行业首位,净利润增速持续上升,达到221.81%(2019年全年增速135.72%),高居各行业首位,传媒行业发债主体营收整体下滑态势下净利实现79.49%的增速,主要原因在于线上教育出版发展迅速,广电加速整合改革,另外 游戏 方面景气延续。

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销售净利率整体回升。 与2019年相比,2020年前三季度各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普遍微幅下跌,但未发生显著变动,相对排名基本保持稳定,变化较大的有交运和地产行业,毛利率分别下降6.6pcts和3.6pcts,农业产业毛利率逆势提升3.8pcts。从销售净利率来看,较2019年有所上升的行业有14个,其中增长最大的是传媒行业,销售净利率提升5.5pcts,下降的行业有9个,其中下滑明显的是休闲服务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和家电行业,销售净利率分别下降10.1pcts、6.1pcts、2.7pcts。

国企收入、净利润规模承压明显,民企经营相对改善

国企营收、净利增速大幅下滑,民企经营相对改善。 2020年前三季度,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6.5%、3.4%和5.5%,较2019年全年均有下滑,下降幅度分别为14.6pcts、5.5pcts和3.4pcts,中央国企营收增速承压最为明显。而从净利润增速看,2020年前三季度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净利润负增长,增速分别为-21.0%和-21.4%,较2019年全年大幅下跌29.5pcts、16.1pcts,民企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15.5%,环比上升19.9pcts,营收承压背景下净利增速明显。

民企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均高于国企。 民企在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上明显优于国企,2020年前三季度,民企、中央国企、地方国企的毛利率分别为22.1%、15.7%和13.3%,较2019年全年分别下降0.1pct、1.1pcts、1.9pcts,民企毛利率优势较大;2020年前三季度,民企、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7.0%、3.7%和3.7%,民企销售净利率较2019年全年提升2.3pcts,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则分别下跌0.3pct、0.5pct。综合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国企经营遇颓,营收和净利承压明显,民企在疫情冲击下成本费用管控能力的提高。

现金流:造血普遍弱化,投融资较为活跃

现金流造血弱化、输血获得保障,投资行为扩张

经营净现金流入增速负增长,造血功能弱化,盈利现金比率下滑。 2020年前三季度,样本发债主体的经营净现金规模为2.7万亿元,较2019年前三季度下降13.3%,增速与2019年全年相比有28.1pcts的下滑,整体而言增速下滑明显;我们用经营净现金与净利润之比作为盈利现金比率,来衡量企业的获现能力,2020年前三季度发债主体盈利现金比率降低至1.2倍,较2019年全年大幅下滑,年初以来获现能力显著下降。

投资现金净流出增速提升,筹资净现金大幅增加。 2020年前三季度,样本发债主体的投资现金净流出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2019年全年和2018年全年分别提升4.1pcts和3.8pcts,投资支出有扩张的迹象,与筹资净现金流入的大幅增加一致。2020年前三季度,样本发债主体的筹资净现金流入2.7万亿元,同比上升323.2%,实现较大增幅的重要因素是2019年全年的筹资净现金流入基数较小,通过分析发展主体近年的筹资净现金流入情况,可以看到筹资压缩的迹象从2018年开始,2018年全年和2019年和全年筹资净现金流入仅为6536.6亿元和620.9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发债企业筹资需求扩张,且政策宽松,宽信用环境下筹资大幅反弹。

行业现金流状况各异,制造业内部分化

过半行业经营净现金减少,轻工行业获现能力突出。 2020年前三季度,经营净现金增速为负的行业有13个,包括地产、休闲服务、家电、交通运输、采掘、机械制造、化工、计算机等行业,其中地产行业、休闲服务行业、家电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经营净现金增速分别为-1126.8%、-148.6%、-81.4%和-53.2%,反映疫情冲击下对房产和大消费的压制;从各行业的盈利现金比率来看,各行业获现能力均受到不同强度的冲击,轻工制造行业排名居首,2020年前三季度为3.1倍,反映其稳定获取经营现金流的特点。

多行业投资大幅扩张,制造业内部分化明显。 2020年前三季度投资扩张明显,投资净现金流出增加的行业有17个,其中化工、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在列,说明在钢铁以及部分化工品价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过剩产能行业又出现了一定的扩产能现象,或将对未来的相关商品价格形成压制,当下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如农业、医药和计算机行业的投资净现金流出显著增加,增速分别为241.7%、111.9%和104.7%,军工行业投资净现金流出下降91.9%,投资连续收窄。制造业内部的投资行为分化明显,家电、轻工、电气设备等行业均加大了投资支出,而纺织服饰、机械, 汽车 等行业的投资净现金流出则有明显的减少。

造血能力弱化,地方国企、民企成投资主力

国企、民企造血能力均受较大影响,民企获现能力仍处于劣势。 2020年前三季度,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的经营净现金增速均呈负增长,分别是-21.6%、-19.6%和-8.1%,较2019年全年增速下滑明显,下滑幅度分别为31.9pcts、36.6pcts和38.8pcts;从盈利现金比率来看,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企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为1.3、1.2和0.9倍,民企的获现能力仍弱于国企,但各性质企业的获现能力均受到冲击。

地方国企和民企成为投资主力,各性质企业加强融资。 从投资净现金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中央国企的投资活动比较少,而地方国企和民企的投资行为比较活跃,且存在较大波动,对比2020年前三季度和2019年全年,地方国企的投资净现金流出增速提升6.5pcts,而民企则由负转正,大幅提升25.8pcts。从筹资净现金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民企和国企筹资大幅增加,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筹资净现金流入增速分别是1050.4%、135%和119.1%,环比大幅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国企面临自上而下的杠杆管控而民企再融资环境恶化,导致筹资净现金流入前值较小,另一方面,本年受疫情的冲击各性质企业承压明显,有较大的筹资需求,普遍宽松环境下存在融资便利。

偿债能力:国企永续债藏杠杆,民企流动性较紧张

永续债压低杠杆率,现金对流动负债覆盖程度下降

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主因永续债降杠杆,调整后杠杆率有所上升。 2017年至2020年Q3,发债主体整体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4.1%至65.4%之间,比较稳定,但实际上,由于永续债发行规模的持续增加,相当一部分杠杆被隐藏,2017年永续债对于杠杆率的压降作用是0.9pct,在2020年Q3这一幅度增长至1.2pcts,若将永续债由其他权益工具调整为应付债券,则调整后资产负债率自2017年开始逐年上升,由64.9%增至66.5%。

流动负债占比趋稳,现金比率持续下降。 2017年至2020年Q3,发债主体的负债结构中,流动负债的占比在60.7%到62.3%之间波动,并未出现明显的负债短期化或长期化趋势。从现金对流动负债的覆盖程度来看,2017年至2020年Q3,发债主体的现金比率持续下降,由0.29降至0.25,短期偿债能力整体有所下降。

各行业资产负债率整体稳定,但流动性存在一定分化

地产、建筑、家电杠杆率较高且仍在上升,电子、建材和军工降杠杆较多。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地产产业链的相关行业杠杆率相对较高,2020年Q3,房地产、建筑、家电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0.2%、71.5%和63.5%,排名靠前,且较2019年底仍在继续提升,但房企“三条红线”等降杠杆规定或将在未来对地产杠杆率形成向下的压制,与此相比,降杠杆较为明显的行业包括电子、建材和军工等。若将永续债降低表观杠杆率的因素考虑在内,对比调整后的资产负债率,则公用事业、钢铁、服务等行业通过永续债隐藏了较多的杠杆,调整后的杠杆率排位均有所上升。

负债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现金比率产生分化。 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Q3各行业的流动负债占比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排名前三的为家电、医药和通信,流动负债占比分别是85.3%、77%和76.8%,主要与行业特点相关,存在较多的经营性负债。从现金比率来看,各行业的分化比较明显,现金比率提升和下降的行业分别有11个和14个,其中提升较多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农业、采掘、电子等,下降较多的行业包括军工、家电、计算机、机械等。

国企利用永续债隐藏较多杠杆,民企流动性边际恶化

国企杠杆率提高,并通过永续债降低表观杠杆。 2020年Q3,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6%、64.5%和64.9%,较2019年底分别提升0.8pct、1.3pcts和维持不变,若将永续债隐藏的部分杠杆纳入考虑,则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的调整后资产负债率分别上升1.4%、1.4%和0.3%,与国企在永续债市场较大的规模占比相印证。

各类企业负债结构整体优化,民企流动性边际恶化。 从流动负债占比来看,2020年Q3,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企分别为57.5%、56.7%和72.1%,较2019年底下降0.1pcts、1.7pcts和1pct,负债结构整体有所优化。但从现金比率来看,中央国企和民企均有所降低,尤其是民企,现金比率从2019年底的0.28降至2020年Q3的0.26,流动性一定程度有边际恶化的趋势。

行业利差有空间,但需精挑细选

行业利差整体波动中下行,不同行业评级分化各异

农林牧渔行业利差收窄明显,轻工制造行业利差有所走阔。 2020年年初至今,各行业利差整体波动中下行,27个行业中有22个行业利差收窄,其中农林牧渔行业利差收窄明显,反映了本年度该行业的景气,同时房地产、建材、建筑装饰等基建地产链条行业利差有所收窄,体现地产产业链的韧性,基建发力的预期始终存在。利差走阔的行业仅五个,分别是军工、交通运输、 汽车 、钢铁和轻工制造,其中轻工制造行业利差走阔最多。

行业内评级分化各异。 2019年年初以来,部分行业内部的评级分化比较显著,典型的例子包括商业贸易和有色金属,高评级和中低评级之间的利差有明显的走阔,AAA级利差逐渐收窄,AA+级利差走阔,资质差别叠加个体信用事件推动,导致行业内评级分化明显。但同时,也有个别行业的评级间利差逐渐收窄,比如采掘行业内AAA级利差和AA+级的利差差距由最高的170bps降至最新的104bps,交通运输行业内AAA级利差和AA+级的利差差距由最高的457bps降至59bps。

产业债存择券空间

产业债利差空间仍大,具备潜在的超额收益。 虽然2019年以来多数行业的行业利差都有一定收缩,但与城投债相比,产业债的利差分位数水平仍然较高,且中等评级产业债的超额利差十分明显。疫情黑天鹅造成的经济冲击持续性较强,伴随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各行业利差有走阔压力,尤其房产去杠杆可能导致资质较低的房企地产债利差走阔。

市场回顾:融资端下降,收益率上行,交投活跃

一级发行:融资下降,资金成本上行

发行来看,信用债发行规模11月16日至11月22日为2250.3亿元,发行226只,总偿还量3144.37亿元,净偿还额894.07亿元。 其中城投149.8亿元,发行22只,净偿还688.29亿元;地产债110.6亿元,发行9只,净偿还47.9亿元;钢企债35亿元,发行2只,净偿还51亿元;煤企债本周没有发行,净偿还122.4亿元。

国企11月16日至11月22日发行规模为2128亿元,发行211只,总偿还量2774.03亿元,净偿还646.03亿元。 民企发行规模118.4亿元,发行14只,总偿还量368.33亿元,净偿还249.93亿元。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1月16日至11月22日为1015.31亿元,发行91只,总偿还量334.33亿元,净融资额680.98亿元。 其中房企发行6.03亿元,发行2只,净融资6.03亿元。

资金成本整体上行。 11月16日至11月22日,R0001上行74.81bps,现值2.26%;R007上45.52bps至2.64%,R1M下行10.16bps至2.67%;R3M上行12.76bps,现值4.56%。

二级市场:收益率上行,信用利差扩大,期限利差收窄

收益率方面(11.16-11.22):(1)中短票收益率明显上行。 其中AAA短融上行16bps,3Y中票上行11bps,5Y中票未发生变动;AA短融上行34bps,3Y中票上行34bps,5Y中票上行11bps;AA-短融上行34bps,3Y中票上行34bps,5Y中票上行11bps。 (2)企业债收益率大幅上行。 AAA企业债1Y上行16bps,3Y上行11bps,5Y上行2bps;AA企业债1Y上行36bps,3Y上行34bps,5Y上行11bps;AA-企业债1Y上行36bps,3Y上行34bps,5Y上行11bps。

收益率方面(11.16-11.22):(1)产业债收益率显著上行。 其中AAA产业债1Y上行16bps,3Y上行11.3bps,5Y上行1.8BPS;AA产业债1Y上行36bps,3Y上行34.3bps,5Y上行10.8bps;AA-产业债1Y上行36bps,3Y上行34.3bps,5Y上行10.8bps。 (2)城投债收益率上行, AAA城投债1Y上行17.7bps,3Y上行13.1bps,5Y下行0.4bp;AA城投债1Y上行30.7bps,3Y上行30.1bps,5Y上行4.6bps;AA-城投债1Y上行42.7bps,3Y上行30.1bps,5Y上行4.6bps。

信用利差方面(11.16-11.22):(1)中短票信用利差(国开债)走阔。 其中AAA短融上行1bp,3Y中票下行1bp,5Y中票下行6bps;AA短融上行19bps,3Y中票上行22bps,5Y中票上行5bps;AA-短融上行19bps,3Y中票上行22bps,5Y中票上行5bps。 (2)企业债信用利差(国开债)走阔。 其中AAA企业债1Y上行1bp,3Y未发生变动,5Y下行4bps;AA企业债1Y上行30bps,3Y上行19bps,5Y下行1bp;AA-企业债1Y上行21bps,3Y上行23bps,5Y上行5bps。

期限利差方面(11.16-11.22):(1)中短票期限利差整体收窄。 其中AAA中票5Y-3Y下行11bps,5Y-1Y下行16bps,3Y-1Y下行5bps;AA中票5Y-3Y下行23bps,5Y-1Y下行23bps,3Y-1Y维持不变;AA-中票5Y-3Y下行23bps,5Y-1Y下行23bps,3Y-1Y维持不变。 (2)企业债期限利差整体下行。 其中AAA企业债5Y-3Y下行10bps,5Y-1Y下行14bps,3Y-1Y下行5bps;AA企业债5Y-3Y下行24bps,5Y-1Y下行25bps,3Y-1Y下行2bps;AA-企业债5Y-3Y下行24bps,5Y-1Y下行25bps,3Y-1Y下行2bps。

城投债换手率、产业债换手率级交投。11月16日至11月22日,城投债周度换手率由2.39%升至2.55%,产业债由2.06%升至2.39%,交投活跃。

主体评级调整情况

上周(11.18-11.22)主体评级调低债券主要集中在5家发行人共52项,如下表所示,主体评级调低债券类型均为产业债。

上周(11.18-11.22)主体评级调高债券主要集中在3家发行人共49项,如下表所示,主体评级调低债券类型24只为产业债,25只为城投债。

债市杠杆率跟踪

券商和广义基金杠杆回落。 截至2020年10月,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广义基金的债市杠杆率分别为0.98、1.04、2.20和1.09,较前一月分别变动+0.02、-0.01、-0.24、-0.04。

商业银行内部的杠杆率区分度已经不大。 截至2020年10月,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债市杠杆率分别为0.97、1.06和1.00,较前一月分别变动+0.03、0、-0.01。

风险因素

监管政策再度收紧,资金市场利率上行,再融资难度加大等。

阅读全文

与中信证券信用债研究pp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复兴集团总裁陈 浏览:335
度小满金融信贷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486
中如建工股票 浏览:52
特斯拉新浪股票 浏览:190
借贷名义从国外汇钱 浏览:196
惠州证券公司电话 浏览:184
生产电解锰上市公司 浏览:194
恒生金融财富公司 浏览:193
70年代英镑兑港元汇率港 浏览:802
3000韩币汇率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705
江苏省亚邦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405
九州证券金融市场部 浏览:824
银行对金融机构授信额度 浏览:483
华西证券非现场开户佣金 浏览:910
香港天风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346
华闻传媒股东结构 浏览:580
外汇管理局申报收到境外非居民 浏览:342
投资黄金和贵金属经常被政府控制 浏览:46
外汇123形态 浏览:729
投资理财经典著作 浏览: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