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银行理财保本吗中国银行理财会亏损吗
有的投资者在理财的时候是不想承受很大风险的,但是又想收益是高于银行定期的,而在银行理财的时候会比较关心保不保本、会不会亏损等等问题,其中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蛮多的,那么中国银行理财保本吗?中国银行理财会亏损吗?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B.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005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35.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9.15万亿元,增长17.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5.49万亿元,增长24.4%;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8万亿元,增长19.9%;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44万亿元,增长20.0%。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34.4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18.37万亿元,增长17.4%;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5.29万亿元,增长24.2%;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1.81万亿元,增长19.6%;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8.99万亿元,增长18.3%。
截至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43.95万亿元,实现税前利润3379.2亿元。较银监会成立的2003年,增长了近10倍。
2006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商业银行税前利润为2409亿元,比2005年增加559亿元,增长30.2%,4家国有股改商业银行总资产净回报率和股本净回报率平均达到0.9%和14.9%,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7.5%,收入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税前利润为1974.9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紧随其后,为434.2亿元。其次是政策性银行为311亿元,随后为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为186.2亿元和180.9亿元。
研究证明,银行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都是高效益的行业,其主要成本为管理成本。以3%的利差计算,仅贷款这一项,每年自动为国内银行增加近8000-9000亿元的利润,正常情况下,银行业肯定是最最赚钱的行业。国内银行的资产扩张倍数约在20-40区间,总资产利润率只有0.1-0.9%(平均在0.5%左右),资产利用率约为2-4%,国内银行自身素质与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潜力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开始交叉并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局面,商业化的驱动和对利润的追逐使这种竞争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变的越来越激烈。同国际标准和国外成功的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仍然是幼稚的,低效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银行间的竞争也始终未走出各自为战的低层次竞争格局。
在金融危机开始的背景下,财富管理机构将面临许多重大挑战,尤其是老牌机构面临三大威胁。一是信用缺失,自身资产负债表的金融损失及其客户组合的不良发展使老牌机构变得不再可信。这使得其保留员工和客户更具挑战性。二是客户信任的缺失,一旦客户认为机构的推荐不是为其带来最大利益而是追求费用最大化,那么重新建立客户的信任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三是收入减少。事实上,现在正是中资银行采取果断行动的最佳时机:利用全球竞争对手声誉受损、积极雇用人才并获取客户、考虑进行战略性海外收购以及特别要将建立能力的目标铭记于心。
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银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概况,接着分析了中国货币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银行业的发展。然后分别介绍了国内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票据业务、网上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及国际业务等。随后,报告对银行业做了竞争与挑战分析、不良资产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状况分析、股份制银行运营状况分析和其他银行发展现状分析,最后分析了国内银行业的投资环境及未来发展趋势。您若想对银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C.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在那里查询
1、建议您致电中行客服热线95566,提供相关信息进一步查询。
2、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3、请您登录手机银行,选择“最爱-投资理财-理财-我的理财-交易明细”功能,查询理财产品交易明细。
温馨提示:
1.可查询当日交易明细和历史交易明细。
2.可查询最近5年的交易明细。
4、如购买的中行理财产品已经到期,无法通过手机银行“我的持仓”功能查看,请通过“已到期产品”功能查看。如通过上述方式无法查看,建议您致电中行客服热线95566,提供相关信息进一步查询。
5、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拓展资料
1、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2、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我们一般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指其中的综合理财服务。
3、产品发展
10日从银监会获悉,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7.61万亿元。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2011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91万款理财产品,201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4.59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显示,近八成银行家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持支持态度。同时,理财产品市场高速发展背后的风险也引起关注。50.9%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资产,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影响。
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的发展是银行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重要实践,当前更是面临多种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需要在平衡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D. 中国银行开放类理财产品有哪些
目前中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为预期收益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两大专类,此外还有保本属的个人结构性存款产品也按照理财产品模式销售。
您通过中行官方网站(www.boc.cn)“首页 > 金融市场 > 自营理财产品”查看中行在售理财产品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您详询中行当地网点。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E. 中国银行有什么理财产品,什么理财比较好
主要就是国债基金比较稳定。
想要让自己的收益变得更多,那么就一定要选择好一款好的理财产品,在国内比较好的理财产品有银行理财和国债基金,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下面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一、银行理财
其实对于很多的人来说,他们在生活当中想要理财的话,那么往往会去购买一些普通的基金或者是股票,当然是这样的理财方式风险非常的大,有的很多的人并不能承受这一样的理财方式,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好的理财方式则是通过银行来进行理财,虽然说银行的利率相对来说较低一些,但是相对来说比较有保障,不会让自己的资金流失太多。
二、国债基金
其实除了银行理财之外,国债基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财产品,因为国债基金往往都非常的有信用,只需要付出相硬的金额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收益,这样的理财方式适合绝大多数人。
三、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来购买理财产品,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而且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理财产品,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安心。不要贪图任何的小恩小惠去购买一些奸商手中所宣传的低价基金,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基金变得更加安全。
拓展资料: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很多人都产生了金钱焦虑。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口袋可以变得更鼓一些,这样才能够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有的很多的人只靠自己的工资去幻想一夜暴富的美梦,然而这样的想法并不切实际。
F. 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没有亏损的
我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注明保本的产品属于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由中国银行明确承诺保本,但不承诺保证收益。
注明非保本的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本金和收益均不承诺保证。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将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约定,本着尽职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投资者的理财资金,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对投资者的理财本金和收益进行保证,理财计划相关的投资风险和收益均由投资者承担。
请您以说明书中显示的信息为准。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最新业务变动请以中行官网公布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G. 中国银行发行市场首只外币理财产品是哪一年
七月底,通过下发新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称“征求意见稿”),监管层再一次明确展示了降风险、去杠杆,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化进而向资管业务转型的意志。金融发展史中的众多先例表明,对金融机构来说,监管法规的变化在给既有业务形成挑战的同时,往往也是驱动金融业发展和创新的引擎。事实上,在“征求意见稿”下发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理财业务向资管业务转型就已成为业界不断凝聚的共识。基于这样的共识,在克服新监管框架带来的挑战、推动存款替代型传统理财业务继续增长的同时,主动拥抱转型,同时也是拥抱银行资管业务领域正在出现的先机。和在其他银行业务领域一样,有竞争力的IT系统对打造新型银行理财资管业务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中外商业银行资管先行者的行业实践,探索切合中国实际的新一代系统解决方案,在当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和建筑界广为人知的“功能决定形式”(Forms Follows Function)类似,金融业务系统建设可说是“业务决定系统”。回顾理财业务以及相应业务系统不同发展阶段可知,理财业务系统也不例外。
业务和系统:前世今生
大致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发展阶段(图一),不同阶段中业务需求重点的不同决定了理财业务系统建设重点的不同。
表一:理财业务以及相应系统需求发展的各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03年-2005年)
以外资银行产品、结构化产品、外币理财产品为主,2005年五大国有银行开始全面开展理财业务。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做出了全面开放金融行业的承诺,成为中国金融业进行改革的最大外生动力,中国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证券、基金、保险等投资市场虽然开始逐步形成,但影响甚微;金融市场的监管刚刚起步,尚存在诸多不足;受市场需求和监管两方面的影响,金融机构自身对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动力不足,一些早期的理财产品如证券投资基金和投连险还都处于尝试时期,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普遍较为简单。
2002年以来,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保险、基金、信托、外汇等行业纷纷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来提高综合竞争力。随着这些行业竞争意识的增强,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社会宣传力度也不断扩大,公众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度日益深化,金融理财市场初步形成,金融理财业务悄然兴起。从市场构成看,证券投资基金获得了快速成长,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理财市场的主体;保险理财产品则由于“退保风波”而一度陷入停滞,经过三年低调的运行而逐步复苏;信托理财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产品数量、种类和资金规模显著增长;经过两年整顿的证券公司在2005年3月才开始推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率高于储蓄但风险较低而成为居民储蓄的替代选择,产品数量和资金规模迅速扩大,五大国有银行开始全面开展理财业务。
这一阶段,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以外资银行产品、结构化产品、外币理财产品等为主,种类趋于多样化,设计创新有了明显突破。早在20世纪末,工商银行就推出了理财咨询设计、存单抵押贷款等理财顾问服务。2003年,中国银行发行了我国首款外币理财产品—“汇聚宝”外汇理财产品;之后渣打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相继推出了大量外币理财产品。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了国内首款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揭开了我国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序幕;此后,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亦纷纷推出投资于央行票据、金融债券等金融资产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推动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这一阶段,开展银行理财业务的机构较少,市场产品数量亦较少。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约有26家银行开展了理财业务,当年理财产品余额约2000亿元。
这一阶段理财产品的违规操作、恶性竞争不断出现。直到2005年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等制度,才结束了银行理财业务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局面。
第二阶段:探索发展(2005年--2008年)
商业银行自主发展理财业务。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迅速提升,资产配置更为灵活。受资本市场繁荣影响,推出的投资于新股申购和类基金理财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银监会于2005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管理指引》,标志着监管部门第一次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从此理财业务有法可依。在此阶段,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与发展理财业务,不断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和产品发行力度,理财业务在银行行业内开始得到普及。
其主要特征:一是投资方式的多元化,投资于新股申购、信贷资产等金融产品的理财产品纷纷涌现,资产配置多元化。2006年6月,中信银行首倡人民币理财产品利用信托模式进行新股申购投资模式(双季理财3号),人民币理财资金进入交易市场。二是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丰富,部分银行推出类基金理财产品及短期理财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三是商业银行跑马圈地,获取大量理财客户,重视营销而忽略投资管理。
这一阶段,在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各银行纷纷转变经营理念,银行理财业务也取得了较快发展。2006年初,低迷多年的股市开始强势反弹,难得一遇的股市大好行情,中国资本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及2006年6月第六次IPO重启都催生并直接助推了理财业务快速增长。2005年只有11家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仅有593种,募集资金有2000亿元;2006年发行银行比2005年增加了15家,发行数量翻了一倍,募集资金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2007年有39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2404种,募集资金比2006年增加了一倍。这一时期,理财产品之于社会公众的印象即“只要买就能赚,而且收益绝对高”,狂热的投资者支持理财业务一路走向巅峰至2007年10月。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远高于2007年的发行数量,73款到期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52%,总体平均收益水平远高于定期存款利率。
银行理财业务繁荣局面的背后隐藏了诸多深层次矛盾。一是市场因素。这一时期市场中理财工具总体较为匮乏,一旦出现回报好的理财产品资金往往迅速聚集。无论是股票还是基金,上涨实际上是一种被资金“挟持”下的上涨,市场本身缺乏稳定性,泡沫的积聚以及后来的破裂最终引致了不久以后的市场低迷。二是投资者心理因素。当时,投资者基于单一逐利目的下的盲从选择。面对高回报,投资者收益期望持续膨胀。许多对于股市基金一无所知的民众经不住诱惑纷纷入市,很多投资者忽视投资潜在风险和内在价值,短期投资和一夜暴富的心态强烈,盲目跟风特征明显,进一步助长了市场泡沫的膨胀。三是金融机构自身因素。这一时期多数金融机构自身的服务水平尚处于低端。不仅缺乏专业的产品设计人才也缺乏专业的高端客户服务人员,使得其在合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方面力不从心,从而客观上加剧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007年12月24日,浦发银行公告其理财产品“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到期收益率为零,首开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先河,让国内投资者第一次意识到理财产品的风险特性。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波及国内理财业务市场。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到2008年的最低点1664点,最多时市值缩水达到22万亿,投资者在这个阶段的投资损失惨重;也是在这个阶段,投资者的风险理财意识开始觉醒并回归理性,为日后理财市场的复苏并健康发展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三阶段:扩大规模(2009年--2012年)
在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更加重视发展理财业务,并意识到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之一。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共识。
经过投资损失的洗礼后,2009年投资者信心企稳回升,国内市场逐渐回暖,保守的投资倾向有所改变,股票、基金以及房地产等投资方式占居民理财份额的比重不断扩大。2009年共有6824款理财产品到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26%,比起2008年的4.52%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来讲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近三成。储蓄、基金及一些风险低、期限短的银行理财产品仍是投资者的主要选择。自2009年起,人民币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国有银行则凭借其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力优势逐渐占据国内理财市场主导地位。投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新股产品和权益类产品规模萎缩,全面的银行理财产品体系逐渐形成,且参与的金融机构众多。银行顺应客户需求推出期限较短、收益稳定、资金门槛不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这一阶段银行理财业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数量、银行种类取得较大突破。截止2012年底,全国有233家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涉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89家城商行、96家农村合作机构、29家外资银行及邮储银行。二是产品发行数量、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截止2012年底,各银行共存续理财产品32,152款,理财资金账面余额7.10 万亿元,较2011年末增长约55%。
伴随着银行理财的高速发展,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相继出台多项规则制度规范银行理财业务。2011年,银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以短期、投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同业存款和债权类项目为主,这类资产风险相对较小。投向权益类资产的产品规模较小,且大多为高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理财产品。从全行业发展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是发行主力,城市商业银行直逼国有银行;理财产品以非保本为主;人民币理财产品占居绝对主导地位,各类外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继续下降;超短期理财产品急剧萎缩,1至3个月期理财产品成主流;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增幅减缓,组合投资类产品增长显著;单一结构性存款、信托贷款类产品向各金融同业参与转变,单一产品模式向组合类产品模式转变。
在上述第一二三阶段,各商业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过程中,重销售轻管理,以“跑马圈地”的心态大力发展理财业务规模,发展与扩大理财业务规模成为第一要务。在此期间,各商业银行针对理财业务系统的建设重点为理财销售系统,目标相对比较单一。可认为这段时期的业务系统处于“销售系统为主”的初始阶段。
第四阶段:规范化(2013年)
理财业务在继续狂飙突进的同时开始规范化。2013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也称“8号文”),“8号文”对理财资金的投向、风险拨备提出明确要求,对规范理财业务投资运作,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原则和标准;要求理财产品必须单独管理、建帐和核算,并对理财资金投资于非标债权的规模提出了明确的限制。
根据“8号文”要求,理财业务管理将不在金融市场部的资金交易与管理软件系统上运行,商业银行开始独立开发建设理财资产管理系统。这个阶段的系统建设重点主要是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业务处理、监管报送;主要功能有产品端管理、资产端管理、核算、报表管理。据此,可认为业务系统处于“独立的理财业务管理系统” 阶段。
第五阶段:向资管转型(2014年至今)
2014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也称“35号文”),对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规划和时间进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5号文”的发布,标志着银行理财业务的管理将向“类基金化”模式发展,多家商业银行计划筹备资管子公司。近日下发的“征求意见稿”一旦正式落地,监管层推动理财业务转型的力度,将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市场中有助于推动传统理财业务迅猛成长的诸多外部因素,有相当一部分也开始生变,比如说,利率市场化的深化、银行不良率出现上升迹象直接削弱了传统理财业务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资产端负债端收益率之差在不断收窄,理财市场从一线城市向中小城市全面覆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等等。推动理财业务向资管转型,在这段期间成为行业不断凝聚的共识,净值型理财产品也进入高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