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好的理财产品有哪些
1、货币基金、银行活期宝等产品,收益率约3%。余额宝、余利宝是货币基金产品,与它们类似的货币基金有非常多,可以直接到基金公司的APP上进行购买,好处就是省掉了中间的导流费用,收益率直接提高了。除了直接购买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很多银行都提供了活期宝产品。这种产品和货币基金看起来是一样的,随存随取,收益率约为3%-4%。
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3-5%。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为人们广泛熟知,以收益率高、期限灵活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爱。银行理财的期限通常在30天到1年,收益率3-5%。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很高,可以认为不会出现本金和利息的损失,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产品。
3、银行智能存款产品,收益率4-5.5%。2018年下半年开始兴起银行智能存款产品,得到了非常多朋友的热捧和追逐。在京东金融、支付宝、小米金融等APP都上线了银行智能存款产品,京东金融最高3-5年定期存款利率5.45%,支付宝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9%,小米收益也差不多。这类创新性银行定期存款享有银行存款保险条例保护,安全性高。
拓展资料:
怎么买银行理财产品?
1、看产品的风险等级
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按风险等级来划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五种: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一般前两种是没有什么风险的,优点是稳稳当当,即使是收益有风险的话,本金一般不会有损失。后三种的风险相对高一些,但是收益会更加明显。
一般在购买产品前都会有一个问卷测试,看看你是属于哪个类型的投资者。一般的规律是收入越高的人越倾向于积极地投资,收入低的人比较喜欢谨慎投资。
2、看产品的类型
投资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在自己不懂的领域投资,所以要格外关注产品是什么类型的。就拿基金来说: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等就要好好区别了。如果你去完全不懂股票,就要看清楚了,最好是不要选择股票基金。自己擅长哪个领域就投资哪里。
3、分散投资
之前我们也讲了,除了四大行之外还有很多的银行,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不一样,收益也不一样。我们可以对比之后,选择更好的。但是不能把宝全部押在一块,万以出现风险,那就是全部亏损了。
买银行理财产品注意什么?
1、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问题
对于任何投资来说没有百分百的安全,只要是投资必定伴随风险,收益越高风险也越大。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相对而言风险较低,由银行风控团队审核的理财项目在把关上更加严格,不过也不一定就不会出现问题,而是出现的概率相对而言很低。国家规定超过50万的存款不被保障,银行也有可能倒闭。
新手投资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看到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往往比较担心,生怕风险太大会出现问题。实际上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心,在银行理财市场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产品本金亏损的情况,而且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能达到99%以上。部分结构性产品及风险等级为r3级或以上的产品收益不确定性较大,风险等级为r2的非保本类产品则可以放心购买。
2、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
银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包括申购费、销售费、管理费、托管费等,一般来说银行不收取申购费,不过其它费用还是要收的,每样费用大多不超过投资金额的0.3%,总费用通常不超过0.6%。
但是一般银行在测算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时候已经把这部分算进去了,也就是说银行测算出理财资金的收益率,扣除各种手续费,剩下那部分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预期收益率”。所以,按照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就能算出你实际获取的收益,不必考虑手续费的问题。
② 中国银行理财的服务特色
中国银行理财的服务特色:理财的品种比较多,适合各类人群。
有活期的理财,有资产稳健型的理财。有资产增长比较激进的理财,适合不同的人。
理财的品种也是很多的。
③ 银行理财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没有绝对意义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那么,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都将面临哪些风险呢?想必这些也都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特别想了解的问题。实际上,理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投资行为,购买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客户需承担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购买一只理财产品,便意味着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
优势之一:资金链优势;与保险公司或券商比较,银行的资金链优势非常明显,因为客户总是要把钱放在银行才安心。一般客户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不想告诉别人我有多少钱。”只有银行才更容易了解客户的资金状况,从而扮演“金管家”的角色来为客户打理资产。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节节增长已经突破10万亿,而同期股市步步下行,没有资金推动,券商只能仰天长叹,回天乏术。
优势之二:信誉好、安全性高。任何客户在求助理财顾问的时候,最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的安全性。据广州卓越市场调查公司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民众认为:“由于国家对银行的审批非常严格,成立一家银行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银行的信誉较其他金融机构更高,更有安全感”。比如“银证通”就比“银证转账”更受欢迎,因为客户一般认为银行不可能破产倒闭,但证券公司却有可能,大连证券破产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优势之三:网点众多,快捷便利;银行的网点数量众多,分理处、储蓄所、各级支行遍地开花,因而客户也认为银行服务非常方便,而且通存通兑的便利性给银行客户的印象就是及其便利。从银行角度看,网点众多确实也是开展理财业务的优势之一。
优势之四:银行理财更专业、客观;从专业性方面分析,市场调查显示,由于银行就是管钱,所以人们认为银行理财比自己理财更为专业,回报也可能更高。从理财态度的客观性方面分析,银行理财也更加客观。为什么呢?将证券、保险和银行理财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就可以看出:证券公司的理财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低成本的融资,理财计划根本没有分析客户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资金的未来用途等诸多因素,因而不是最适合客户的计划;保险公司的理财主要围绕保险计划来进行,目的还是在于销售本公司产品;而银行同时代理了多家公司的不同产品,有条件跳出自己本身产品的局限,能从不同公司的产品中挑选一款最合适的介绍给客户。总之,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更能够以专业、客观和中立的角色来开展服务,更切合客户的实际需要。
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没有绝对意义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那么,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都将面临哪些风险呢?想必这些也都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特别想了解的问题。
实际上,理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投资行为,购买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客户需承担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购买一只理财产品,便意味着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理财产品的相关风险主要包括:
(一)市场风险: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将由商业银行投入相关金融市场中去,金融市场波动将会影响理财产品本金及预期年化收益。造成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复杂,价格波动大,投资者所购买的理财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大。比如,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时,由于全球资本市场均大幅下挫,当时大多数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理财产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信用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如果与某个企业或机构的信用相关,比如购买企业发行的债券、投资企业信托贷款等,理财产品就需要承担企业相应的信用风险,如果这个企业发生违约、破产等情况,理财产品投资会蒙受损失。
(三)流动性风险:某些理财产品期限较长或投资于难于及时变现的金融产品,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在急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资金的风险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为了能够减小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投资者可以进行资产配置,将一部分闲置资金投资于随时可以赎回的高流动性产品,以免用钱时不能够及时赎回。此外,需要关注的是,现金管理类产品有巨额赎回的条款限制,一旦客户集中赎回达到一定比例,银行有权利拒绝或延期处理。
(四)通货膨胀风险:由于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理财产品到期后的实际预期年化收益下降,这将给理财产品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损失的大小与投资期内通货膨胀的程度有关。
(五)政策风险:受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理财市场相关法规政策影响,理财产品的投资、偿还等可能不能正常进行,这将导致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理财产品本金损失。
(六)操作管理风险:银行是理财产品的受托人,其管理、处分理财产品资金的水平,以及其是否勤勉尽职,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投资的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的实现。
(七)信息传递风险:商业银行将根据理财产品说明书的约定,向投资者发布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产品到期预期年化收益率等。若因通讯故障、系统故障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理财产品信息,这可能影响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的实现。
(八)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将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可能影响理财产品的受理、投资、偿还等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损失。
④ 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
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收益率:如广告中的收益率是年收益率还是累积收益率;产品是否代扣税、广告中的收益率是税前收益率还是实际收益率。
2、投资方向: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具体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这些决定了该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灶兆
3、流动性:大部分产品的流动性较低、客户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
4、挂钩预期:如果是挂钩型产品、应分析所挂钩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方向与区间是否与市场预期相符、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估计值,不是最终收益率。而且银行的口头宣传不代表合同内容,合同才是对理财产品最规范的约定。理财产品市场运行的无序状态主要体现在金融同业之间的市场分割与同质化竞争。这种现象与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有关,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往往具有不同风格的产品描述与监管规则。
(4)银行理财产品卖点扩展阅读:
购买理财产品有以下五个风险:
1、保本
如果理财产品是保本或者保证收益型的,那么在产品到期时,至少投资者投入的本金不会发生损失。不过,有的理财产品保本是有条件的,并设置了到期保本条款,即持有至产品到期才保本,那么投资者如若中途赎回,则该产品照样不保本。还有一些理财产品仅为部分保本型,比如设置95%保本,则本金最多损失5%。
2、类型
即看理财产品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较低,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把握较大,基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率。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则要结合是否保本来分析:如果是保本或者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则到期时最坏的情形为零收益或低收益,最好的情形为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总体上到期收益率在一个区间内浮动。
3、看标
即看产品是投资于债券,还是信贷资产,或是股票基金,抑或是“大杂烩”式组合类投资等。产品如果是投资于债券,则属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程度视投资债券的级别而定,总体而言风险较小;如果投资于信贷资产,则需视借款方的还款能力而定,经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还不上贷款本息的可能性也较大,理财产品的风险也就相对较高,反之则低。
4、措施
理财产品如果设置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就等于给自身铺了安全垫,可降低产品风险。比如,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是否有实力机构作担保,或者由实力机构到期回购;投资于股票的理财产品是否设置了止损条款等。
5、流动性
如果产品在到期前可赎回,则投资者在有资金调度需求或者遇资本市蚂渗场生变时,可选择是否提前赎回,此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如果产品注明不能提前赎回,那么投资者只有等到产闷辩脊品到期才能获得本金和收益,期间若缺资金或遇市场生变想收回投资则无计可施。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理财
网络-理财产品
⑤ 银行理财产品的优点
有利于忽悠更多的人。
一、引言
银行业务创新从本质上说属于金融创新的范畴,但迄今为止对金融创新尚无统一的解释,大多根据熊彼特的观点衍生而来。熊彼特在他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五种情形:(1)新产品的出现;(2)新生产方法或技术的采用;(3)新市场的开拓;(4)新原材料供应来源的发现;(5)新企业管理方法或组织形式的推行。由此大致可以推衍出金融创新的三个主要层次: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本文所要论述的银行业务创新主要是指金融业务创新这一微观层次,它包括金融工具和服务品种的创新,被视为金融创新的核心。
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在国外银行业的管理体系中已成为其核心竞争能力的突出表现,而我国的银行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致使银行活力不足,更谈不上业务的创新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逐步开始了商业化、企业化的进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化,业务创新可以说是一条银行发展和壮大的必由之路。本文试从商业银行如何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开展业务创新和更好地发挥银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角度进行阐述。
二、银行业务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宏观基础-金融深化论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两部》著作中,系统地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一国的金融体制与该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让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的前提下,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能充分有效地将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金流向高收益部门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会刺激金融的扩张,由此形成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便是金融深化。
衡量金融深化的尺度主要有:第一,存量指标。比如金融资产的种类和存量,金融资产存量与收入之比,金融资产存量与有形财富(真实财富)存量之比等等。这些绝对指标或相对指标的上升就意味着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第二,流量指标。金融流量易于表现金融深化的特征,例如,对国外储蓄要求的降低,资本外流的减少,金融职能和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场外非法金融交易活动的减少,有组织的金融市场的发展等等。第三,金融资产的价格。这是金融深化与否最明显的表现,即利率的升降,从而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能正确地反映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或者说,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以及各种利率结构的合理性。第四,汇率指标。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差距的缩小程度即意味着金融深化的程度。
金融深化理论的主要政策主张有:(1)推进货币深化,即通过运用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刺激实际货币需求的增加来实现货币深化。(2)推进金融体制深化。在货币深化的基础上,改革金融体制的落后低效率状况,打破银行业间的垄断,提高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并且消除人为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分割和干预,让各个金融机构在竞争中逐步发挥专业分工优势。而且还应逐步增加各种金融资产的种类,扩展金融工具的期限结构。(3)在推进金融深化的同时要进行财税改革和外贸改革,否则将会阻碍、破坏金融深化。
这些政策主张,其基本点是想通过利率自由化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由此可见金融深化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消除金融抑制与放松金融管制的过程,这必将极大地促进创新的发展。金融深化表现为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取消利率与汇率管制、允许多层次多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竞争。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金融市场会得到发展,市场工具的创新有了发展空间,而利率、汇率管制的取消会导致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加之金融体系竞争性的加强,形成了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进行创新的内部和外部压力,银行业务创新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反过来会加深金融深化的程度。金融业务和市场的创新将直接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分配资金的效率,有效地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使整个金融体制效率更高,最终促进金融相关系数的稳步提高。而这正是金融深化的目的。
这样就形成了“金融深化---创新---再深化---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并且贯穿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过程。
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金融抑制,如汇率、价格等的双轨制、利率非自由化等。银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财政的附庸,没有遵循市场规律。自我国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价格已实现了主要由市场调节,汇率也取消了双轨制,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利率杠杆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存、贷款利率上下限,进一步理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各类利率要反映期限、成本、风险的区别,保持合理利差;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基础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围绕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的利率。由此可见,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开始。在利率市场化即金融深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求作为经济活动中介者的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否则将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这也正是我国商业银行要进行业务创新的深层次原因与制度背景。
(二)微观基础-市场细分与目标营销
现代战略营销的核心可以被描述为目标营销(STP营销)---即细分 (Segmenting)、 目标 (Targeting) 和定位 (Positioning),这种营销战略产生是因为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致使大规模营销变得愈来愈困难,大规模市场正经历着“细分华”。市场被分割成不同层次的目标细分市场,其特征是:具有不同风格的群体在不同的分销渠道中流通。面对特定的细分市场,目标营销便应运而生,共有3个步骤:第一步是市场细分,即按照购买者所需要的个别产品或营销组合,将一个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购买者群体的行为;第二步是目标市场的选定,即判断和选择要进入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的行为;第三步是市场定位,即在目标市场顾客心中建立以产品特征为核心的心理阶梯的利益的行为。
我国金融市场正经历着“细分化”,银行必须转变营销观念开展业务创新以适应目标营销的要求。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目标营销正成为可能。以往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民收人的分配中以国家为主,个人只占很少的部分。因此相对而言个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较少。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的分配开始向个人倾斜。个人所掌握的金融资产逐渐增多并且呈现出阶层化。这样就形成了人们对金融服务的多层次的需求,使得银行针对细分市场开展目标营销成为可能。
其次细分市场的确定,要求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银行不能仅凭一项业务去同时满足多个不同偏好的市场的需求。例如利率水平较低的储蓄可以满足一般居民对所持金融资产保值的要求。但对于中高收人阶层来说他们可能更关注金融资产的增值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要求银行对其原有业务进行创新,以更好的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如果说金融深化是银行业务创新的制度背景,那么目标营销的出现则是银行业务创新的现实基础,为其创新指明了方向。
三、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一)加快业务创新是银行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商业银行以“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为自身经营的原则,其中的“盈利性”
原则体现了商业银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公平竞争的手段、合法的经营、诚信的声誉、较少的投入来换取最佳的效益是商家的渴求目标。以确保自身的优势为基础,不断的拓展经营领域是所有商业化企业的经营之道。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的蓬勃发展,同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各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竞相以优惠条件吸收存款,造成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贷款业务发面由于客户企业的经营不善,加之以银行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效益下滑。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不断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加快业务创新是银行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及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的整体环境发展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银行不断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加速资金在国民经济中的融通,推动社会整体效益的改善;另一方面要求银行在业务创新的同时注重风险的防范。二月四日,中国首部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法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此办法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法规条件,降低了政策风险。随后,二月二十三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出台,对银行开展业务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要求。�
国民经济的发展致使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投资的需求不断增加。突出的表现是新的社会阶层(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出现,该阶层的投资理财需求强烈,但苦于国内银行产品的缺乏和国外银行业务的限制,致使大量闲置资金流入炒卖房地产的行列,造成了局部经济发展的失衡。这就要求国内银行在业务产品创新方面不断适应市场主流需求的变化。
(三)加快业务创新是国内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和与国际银行接轨的需要
我国已成为WTO的正是成员,根据有关协议,我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开办外汇业务,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这些表明入世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严峻考验。外资银行历史长,规模大,拥有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国内银行业从竞争一开始就有着先天不足。虽然拥有网点分布广泛、机构众多以及客户情感偏好等方面的优势,但外资机构在竞争中必然会避开这些弱项,以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为突破口逐步扩大到三资企业、进出口业务等方面。而且外资银行一般也不会在传统业务上与国内银行业相竞争,而会将重点放在中间业务、高增值业务上。这些客户与业务正是国内银行业手中为数不多的高质量客户与潜在的利润增长点。如果失去他们,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前景堪忧。迫于压力,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业务创新步伐,加强国际竞争力,缩短与国外同业的差距,以其在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固有观念与创新概念的冲突
过去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下,银行长时期扮演政府的会计和出纳的角色,“铁帐、铁制度、铁算盘”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成为经济生活
中的行为规则。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国内商业银行仍未完全摆脱原有的经营方式和思维方式,业务经营与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市场调查和详尽的分析报告。面对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生活活动和由此而生的复杂的信用关系,不能及时的做出恰当的反映,将使银行错失许多创新的机遇,从而制约银行整体的发展。
(二)银行现有战略管理的制约
我国的银行在以往的战略管理中遵循一下原则:①在经营发展目标的选择上,国内银行长期重视数量扩张;②在经营发展方式上,长期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的高投入;③在经营发展战略上,较长时间偏重于外延型扩张、铺点增大。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开放程度的加深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不能再忽视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和多样化问题;不能再忽视金融产品开发、质量和效益,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
(三)缺乏业务创新的真正动力
业务创新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商业银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银行必然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开拓新业务领域,积极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同时积极寻求转移和规避风险的方式方法,以此控制成本,增加利润。如果银行丧失此动力,则金融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现今银行缺乏创新动力的原因有内外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对银行经营的不同程度的干预和政府作为银行最后担保人的实质,使得银行缺乏真正的盈利动机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高度垄断性,致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上没有紧迫感或对创新风险的规避态度,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只是从国外直接拿来产品,缺乏真正的本土化创新。在以上的原因中,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是业务创新动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四)业务创新的人才储备不足
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外,它在刺激金融创新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与金融业务创新之间的桥梁就是人才。没有跟踪世界金融技术潮流的开发人才,银行的业务创新只能是空谈。银行创新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包括金融工程专业方向的研究人员,而且还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方向的市场调研专家,因为产品开发出来能否被市场所接受要靠市场研究人员通过广泛的调研才能得出结果,理论上可行的金融产品在现实的需求面前未必就适合。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准确的市场信息是金融业务创新的根基。金融开发人才要不断吸收储备,而市场调研专家储备是未来银行人才战略应加以完善之处。
五、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对策
(一)业务创新的指导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如上所述,人才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源泉。在人才的储备上应采取引进、改造和拓展相结合的原则。引进人才是指从国外的银行业聘请优秀从业者;改造是指从现有的研究队伍中选拔优秀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脱产培训;拓展是指银行与相关高等学府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学者的基础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分享其科研成果,同时也有助于改造的实施。
2、风险规避原则
银行业务的创新必然要面对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采取风险规避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针对政策风险,产品的开发要满足各项金融法规的要求,同时“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的观点同样可以运用;针对市场风险,银行需要不断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针对操作风险,银行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和对员工的作业监督。
(二)业务创新的实施对策
1、以客户创新为基础
银行业务正从批发时代进入零售时代,客户是现代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经济中客户与银行之间不再是原来那种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客户更多的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不是通过银行。这种情况要求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时要以客户创新为基础,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而不是银行自身的需要作为银行业务创新的标准,努力成为客户的关系银行。客户创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原有客户群的细分和发掘新的潜在客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客户的需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旧有业务可能已不适应客户新的要求。据此银行可以根据新的不同需要对原有的客户进行细分,以细分客户群的特征作为银行业务创新的基础,开发出适合客户分类和不同客户特点的产品,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应行的客户创新是对潜在的重点客户的挖掘。一般而言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重点顾客。虽然潜在重点客户在现阶段金融服务需求量不大,但它具有良好的成长前景,代表了未来巨大的金融需求,也决定了未来银行发展的潜力和赢利的多少。因此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时要注重培养这些潜在客户,分析其金融需求特点,量身定做金融产品,确保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银行业务创新应当以客户创新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否则不仅会使银行丧失一些优良客户,还会使银行丧失继续发展的动力。
2、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西部大开发确定银行业务创新的主战场。
国有企业改革和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重头戏,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在此过程中的股份制改造、企业上市、并购、资产和债务重组等一系列改革都将产生对金融服务新的需求。而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经济战略。我国西部资源优势明显,但严重缺乏资金,因此西部大开发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将会是巨大的。故而,我国银行业在进行业务创新时应以这个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市场特点与需求偏向,进行业务创新,如针对国企改革推出企业股份制改造咨询、上市策划、资产证券化和针对西部大开发中资金缺乏的局面推出区域投资基金等一系列新型金融服务。这样我国银行业的业务创新才会更加有生机和活力,得到更快的发展,有利促进经济发展。
3、以中间业务创新为重点。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它具有风险小、利润高的特点,是将来银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利率的连续7次下调,存贷利差逐渐缩小,居民投资意识增强,储蓄资金逐步分流,商业银行要靠传统资产的负债业务维持利润困难重重。而目前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开展得仍然较少。因此现阶段应重点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培养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创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规范管理传统的中间业务,使之满足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对多种金融服务功能的需求,同时又能控制住风险,如开展贷款抵押物评估业务,对减少银行风险,提高资产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积极开拓新的中间业务,实现商业银行功能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最终实现金融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金融渗透功能的日益加强,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实现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投资咨询、基金托管等投资银行业务。
六、结束语
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商业银行又是该体系的核心,对宏观经济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国内的商业银行必须占有主导地位,而主导地位的取得不仅要靠外部政策环境的完善,更重要的是银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创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正是业务的不断创新。所以说,加快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自身壮大的核心工作。
参考资料:
[1]麦金农[美].经济发展中的资本与货币. 上海三联书店,1999.
[2]生柳荣.当代金融创新.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3]景学咸.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科特勒[美].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金大建.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萧灼基.1999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余永定.中国入世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8]谢卫.改革增长商业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9]林建华.论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金融研究,1999(12):43-45.
[10]刘岩方.聂永忠.周朝阳.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方略.金融论坛, 2002(1).
⑥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
人民币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 债券型——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投资的产品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信托型——投资于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 挂钩型——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与道·琼斯指数及与港股挂购等。 QDII型——所谓QDII,即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 QDII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合格商业银行,由合格商业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在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时要注意四大风险。 收益率:如广告中的收益率是年收益率还是累积收益率;产品是否代扣税,广告中的收益率是税前收益率还是实际收益率。 投资方向: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具体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这些决定了该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 流动性:大部分产品的流动性较低,客户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 挂钩预期:如果是挂钩型产品,应分析所挂钩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方向与区间是否与目前市场预期相符,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
⑦ 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储蓄——基础银行储蓄,方便、灵活、安全,被认为是最保险、最稳健的投资工具。储蓄投资的最大弱势是,收益较之其他投资偏低,但对于侧重于安稳的家庭来说,保值目的可以基本实现。股票——谨慎股市风险的不可预测性毕竟存在。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投资股票的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较高。物业——必要购买房屋及土地,这就是物业投资。国家已将物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将物业交易费税有意调低并出台按揭贷款支持,这些都十分利于工薪家庭的物业投资。物业投资已逐渐成为一种低风险、有一定升值潜力的理财方式。但是投资物业变现时间较长,交易手续多,过程耗时损力,是值得投资者考虑的一个问题。债券——重点债券投资,其风险比股票小、信誉高、利息较高、收益稳定。尤其是国债,有国家信用作担保,市场风险较小,但数量少。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安全性值得认真推敲,同时,投资债券需要的资金较多,由于投资期限较长,因而抗通货膨胀的能力差。外汇——辅助外汇投资,可以作为一种储蓄的辅助投资,选择国际上较为坚挺的币种兑换后存入银行,也许可以获得较多的机会。外汇投资对硬件的要求很高,且要求投资者能够洞悉国际金融形势,其所耗的时间和精力都超过了工薪阶层可以承受的范围,因而这种投资活动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不太现实。字画古董——爱好名人真迹字画是家庭财富中最具潜力的增值品。但将字画作为投资,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较难。目前字画市场赝品越来越多,给字画投资者带来了一个不可确定因素。古代陶瓷、器皿、青铜铸具以及家具、精致摆设乃至钱币、皇室用品、衣物等,因其年代久远,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增值潜力极大。但是在各地古董市场上,古董赝品的比例高达70%以上,要求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鉴赏水平,不适合一般的工薪家庭投资。邮票——轻松在收藏品种中,集邮普及率最高。从邮票交易发展看,每个市县都很可能成立了至少一个交换、买卖场所。邮票的变现性好,使其比古董字画更易于兑现获利,因此,更具有保值增值的特点。但近年来邮票发行量过大,降低了邮票的升值潜力。珠宝——享受珠宝,广义上可分为宝石、玉石、珍珠、黄金等制品,一般说来,具有易于保存、体积小、价值高的特点。投资珠宝,有一举两得的功效。对于工薪家庭,珠宝可以作为保值的奢侈消费品,但作为投资渠道不可取。钱币——细心钱币,包括纸币、金银币。投资钱币,需要鉴定它们的真伪、年代、铸造区域和珍稀程度,很大程度上有价值的钱币可遇不可求。因此,工薪家庭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做此类投资。彩票——有度购买彩票,严格上说不能算是致富的途径,但参与者众多,也有人因此暴富,因此也渐渐被工薪族认同为投资。彩票无规律可寻,成功的几率极低。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亲,谢谢啦
⑧ 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
银行的理财产品的种类其实非常丰富,从大类的产品来讲,主要有两类:一类就是保本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一类就是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这是从获取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方式不同来分的。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从投资方向不同来分,比如投资一些债券、投资于固定回报的、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权益类的,包括一些另类投资品等。
总体来说,大部分是两类,但是投资的方向不同,有十来个种品种。但银行理财产品的核心还是以固定回报、低风险的产品为主。这些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基本特点。
为了分析纷繁复杂的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为此,首先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挂钩产品”和“非挂钩产品”两大类。其中,挂钩产品是指产品的本息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以某种方式明确地同某资产价格(指数)相联接的产品(包括:预期年化利率联接、股票联接、商品联接、汇率联接、信用联接、保险联接以及混合联接等),这类产品通常嵌入了衍生品,结构复杂,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较高,但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非挂钩产品的本息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没有明确指定联接资产和方式,这类产品中也可能会有衍生品(如提前赎回/售回权利),但结构相对简单,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高,但比较稳定。从理财的角度看,挂钩产品的发行数量和结构设计体现了银行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的能力,而非挂钩产品则类似于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市场基金。
除了挂钩和非挂钩产品的区分之外,还按照理财产品的委托币种(人民币、外币等)、发行银行和委托期限等进行分类。根据这些分类方法,我们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特点进行了总结:
1.从币种看,银行理财产品依然以外币产品为主,但是,在2006年中,人民币产品大幅度增加,其发行数量较2005年增加了一倍多。人民币产品的快速增长是2006年银行理财产品增长的主要动力。
2.挂钩产品的发行数量有了明显上升,非挂钩产品的增幅不大。2006年,不仅外币挂钩产品的数量增长了一倍,而且,曾经稀缺的人民币挂钩产品在2006年已经超过了人民币非挂钩产品。挂钩产品的增长说明理财产品的创新在加快,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挂钩产品在结构和投资价值上与普通的非挂钩产品实际并无二致。
3.从各类银行情况看,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其他国内银行)利用理财产品进行融资和创新的动力最强。2006年,中小银行的发行数量继续超过四大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而且,这类银行改变了2005年主要以简单的非挂钩产品为主的产品发行模式,大量增加了挂钩产品的发行。外资银行的特点也很鲜明,主要集中在外币理财产品和其中的挂钩产品上。
4.从期限看,银行理财产品依然集中在短期品种上,6个月和一年期品种的发行数量最多。从数量上看,2006年理财产品的增长主要靠一年及以下期限的产品,两年以上的品种有所萎缩。
⑨ 银行产品的特点
1、安全性高。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产品。
2、门槛高。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购起点大多为5万元,少部分起点为10万、20万、30万、50万或100万等,超过认购起点额的部分,应为1000元或1万元的整数倍,相对于互联网宝宝1元起投、基金1000元起投来说高出很多。
3、流动性差。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间通常不能提前赎回,只能持有到期。
4、收益适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活期及定期存款、互联网宝宝等产品收益,但低于基金、P2P、票据理财、信托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