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2016/有人说四大银行的理财会停上
不会的。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重点发展中间业务,不可能停止提供理财服务的,而理财服务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就是发行各类理财产品。所以不可能停止的。
这个谣言的源头是之前工行停止了一种具体的理财业务,叫“个人账户综合理财业务”,这是一种具体的业务,就好比一家饭店说我不卖西红柿炒鸡蛋盖浇饭了,但这不是说这饭店不做生意了啊,其他盖浇饭还可以卖啊,炒菜还是可以卖啊。工行停止了这一种具体的理财业务,不等于说不再提供任何理财服务,这样的理解是错的。
但是这个消息在传播过程中很快就传变味了,变成工行停止一切理财业务,进而就传成了国有银行都要停止理财业务,这明显是不对的。出现这个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人确实不了解情况,产生的误解;另一方面,有些缺乏职业道德的记者要负重要责任,这些记者写报道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为了博眼球吸引点击量就故意做一个看耸人听闻的标题,这种情况不罕见的,过几天再出来澄清一下,不说自己报道有误只说“前几日部分媒体”如何如何。我个人是很鄙视这些没节操的垃圾记者的,太缺德!
『贰』 传统销售行业和银行理财行业有什么区别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过去银行理财是主要的投资手段,但是目前投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理财优势不再,投资者逐渐转向其它渠道。在此情况下,银行被迫加快创新及转型之路,银行理财行业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长期收益趋势下滑
2014年初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便不断下滑,自11月底央行时隔两年多首次降息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3次降息和2次降准,市场资金面逐渐宽松,预计未来仍有货币宽松政策出台,从长期来看,银行理财收益率将不可避免下滑。
二、发行数量及规模将继续增加,但增速将减缓
随着全民理财意识加强、个人财富逐渐积累,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及规模将继续保持增加趋势,但是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增速将会放缓,而且在股票、基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多面夹击之下,理财产品资金面临分流危机。
三、非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成市场主流
按照收益类型,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非保本浮动收益类,风险与收益依次递增,目前保本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在4.5%左右,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在5.3%-5.4%附近。不过实际上,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收益达标率能达到99%以上,保本类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四、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增加
与传统理财产品不同,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固定的预期收益率,没有封闭期,可以随时赎回,收益是根据每期的净值来计算的,与基金较为相似。此类产品的风险略高于封闭式理财产品,但是收益也要高一点,从历史收益情况来看,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能达到6%左右,虽然是非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但是亏本的可能性不大。投资者可以渐进式购买此类产品。
五、股市吸金效应下,银行加大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力度
自2014年底开始,中国股市掀起了一轮上涨热潮,大批股民蜂拥入市,为了共享牛市盛宴、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今年以来银行加大挂钩股票、股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此类产品一般都保本,本金风险不大,预期收益率是一个比较大的区间,很多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能达到10%以上,但是预期最低收益率却不到1%,收益波动性大且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投资者购买。
六、风险开始凸显
过去银行在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眼中一直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角色,银行理财产品深受投资者青睐,然而近年来各种风险事件频发,比如理财产品飞单、理财产品变保险、结构性产品零收益、产品到期自动延期导致无法赎回等,银行在大家眼中越来越不靠谱了。今后理财产品将面临更多的风险,这一点值得银行去思考并改进。
『叁』 目前,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什么问题风险
资管新规实施满月。在“破刚兑”“净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银行“保本”理财发行量、收益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向净值化转型效果还未充分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净值化转型仍存在资产估值、投资者教育等诸多障碍待突破。当前,一些银行已开始在产品方面作出尝试性准备,但市场仍在等待理财产品监管细则落地,作为资管新规配套细则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将适时发布。
银行理财市场的变与不变
资管新规中部分条款对银行理财业务影响巨大。4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从发行数量、平均期限和预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现明显变化。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自3月开始骤降,4月环比减少20.42%至10846款。进入5月后,产品发行数量持续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938款,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减少317款。
资管新规下保本理财将逐渐淡出市场,目前保本理财呈现明显下降趋势。4月保本理财发行量占比为33.15%,与之前相比差别不大,但5月以来保本理财发行量有所收缩,占比持续下滑。某城商行客户经理表示:“我们会向客户强调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间保本理财仍会继续发售,但在销售过程中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按照约定收益给予客户。但与去年相比,预期收益率下降得明显,产品并不是特别好卖。
2017-2018年4月中国银行理财发行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购买理财的渠道也逐渐由线下向线上转移。手机银行和网银正成为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的主要渠道,占比达到62.46%。在和银行业内人士的访谈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加大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资源的投入。
『肆』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银行理财投资者已超9千万,这组数据说明了啥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银行理财投资者已经超过了9,000万,个人投资者新增994.45万人,机构投资者新增21.05万个,整体结构上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我认为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很多人手里有闲钱,所以想要投资,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投资理财越来越感兴趣,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总而言之,我认为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手里的钱越来越多,所以有一些人就选择把自己手里的钱拿到投资市场上进行投资,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投资理财越来越感兴趣,这是人们的主动选择。
『伍』 银行理财步入低收益时代,在线理财平台成市场新贵
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人的理财渠道,都以银行为主。从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到基金等理财产品,差不多是家家户户的理财必备。就连保险,大家往往也更信赖银行代理的险种。
银行收益高,给客户的“分成”也不会太低。3%~4%的定存利率,和6~8%左右的银代理财产品的年均收益,虽然无法令大家满意,但在收益和风险的权衡之下,银行理财依然是众多国人心目中,最稳妥可靠的渠道。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从长远看,是互利共生关系。然而,由于更多客户都把资金转向了在线理财平台,因此,银行也及时调整了业务模式。个人理财,将逐渐从银行业务中缩减,客户的利润率也会下滑。
大环境、大趋势已经明朗了,接下来,顺势而为,加入唐贷金融超市,通过合法合规、稳健增值的在线平台,及时理财吧!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陆』 中银理财产品怎么看收益
1、建议您致电中历嫌行客服热线95566,提供相关信息进一步查询。
2、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3、请您登录手机银行,选择“最爱-投资理财-理财-我的理财-交易明细”功能,查询理财产品交易明细。
温馨提示:
1.可查询当日交易明细和历史交易明细。
2.可查询最近5年的交易明细。
4、如购买的中行理财产品已经到期,无法通过手机银行“我的持仓”功能查看,请通过“已到期产品”功能查看。如通过上述方式无法查看,建议您致电中行客服热线95566,提供相关信息进一步查询。
5、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拓展资料
1、银行兄氏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2、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我们一般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指其中的综合理财服务。
3、产品发展
10日从银监会获悉,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7.61万亿元。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2011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91万款理财产品,201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4.59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羡烂散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显示,近八成银行家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持支持态度。同时,理财产品市场高速发展背后的风险也引起关注。50.9%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资产,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影响。
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的发展是银行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重要实践,当前更是面临多种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需要在平衡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