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2. 银行存款理财有风险吗
存在,目前银行理财不是保本型产品,有发生本金亏损的可能,亏损由投资者自行承担,银行只有存款是保本的产品。银行理财根据风险大小分为5个等级,(从小到大R1-R5),等级越低,风险越小(亏本的概率越小),相对来说预期收益也越小,等级越高,风险越大(亏本的概率越大),相对来说预期收益也越高。
拓展资料:
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我们一般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指其中的综合理财服务。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2011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91万款理财产品,201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4.59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显示,近八成银行家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持支持态度。同时,理财产品市场高速发展背后的风险也引起关注。50.9%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资产,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影响。
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的发展是银行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重要实践,当前更是面临多种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需要在平衡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产品按照标准的解释,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一般根据预期收益的类型,我们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固定收益产品、浮动收益产品两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也是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说法。
3. 如果银行存款理财有风险吗
总的来说,目前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有风险的。除非合同文本约定注明为保本产品,否则未注明的是本金损失的风险。具体风险程度取决于产品的投资对象范围,投资需谨慎。从目前情况来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三个风险:一是银行理财产品根据不同的投资方向给出不同的风险等级。金融产品可分为五个风险等级: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一般用R1、R2、R3、R4和R5标记。相应的投资者级别也分为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和激进型。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可以购买R2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R3以上的理财产品自担一定的投资风险。
拓展资料:
1、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往往是由投资者盲目追求高收益或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造成的。在签订金融合同之前,您应该了解这家银行金融产品的投资方向以及隐藏着哪些风险?如果投资者不熟悉与黄金、股票和外汇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请不要盲目投资。只有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才能购买金融产品。最后,一些银行为了提高业绩,受信托、基金、保险等公司的委托,销售其他公司的金融产品。结果是,一些中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认为银行对银行销售的金融产品负有责任。但鲜为人知的是,银行也以佣金的形式出售金融产品。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一旦签约,如果投资失去本金,只能由投资者自己承担。因此,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购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非银行理财产品。
2、到了年末,发放年终奖后,人们想购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汇是一件大事,未来风险将逐步上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盲目投资于不熟悉的高风险领域,一味追求高收益,误购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因此,只要投资者能够关注几个潜在的风险,走上稳健的投资道路,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就会降低,有望获得稳定的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也会亏本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火爆的原因有二:一是收益率远高于定期存款,二是投资者对银行非常信任。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金融产品的稳定盈利是不可能保证的。一些理财产品到期后,不仅得不到预期收益,甚至连本金都无法保证。
3、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不要只看收益率。事实上,由于很多产品的“腥味”,投资者的最终收益与银行公布的收益相差甚远。养育期有玄机一般银行会主张银行理财产品在集资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如果投资者较早买入,且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较长,则会拉低实际收益率。例如,某银行推出的预期收益率为5.5%的一个月期理财产品,1月28日开始销售,2月10日结束募集,从2月11日开始计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该产品的间隔期产品是 13 天。这13个天空时刻表“稀释”了买家的实际财务收入。产品评级不一定可靠在产品手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关的风险等级。例如,银行的产品在手册中显示为 PR2(稳健)。其实这是银行自己评估的,没有得到第三方机构的认可,意义不大。不仅金融产品的风险评级不可靠,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进行的投资者风险评估也不可靠,很多银行只是在做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