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著名企业家郭广昌,都有哪些主要成就
郭广昌身为国家的著名企业家,虽然是60后,但是依旧有着硕士高学历。对于这样的一位人才,很多人都对他有着关注,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名著名企业家也给国家带来了很多的利益。在事业上郭广昌也是十分的看重,虽然自己已经高龄,但是对于事业依旧有着执着的追求,当然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给国家也是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也正是凭借着郭广昌的努力,创立了复星国际和国药控股。
郭广昌一生以来成就众多,虽然现在已经年龄不小,但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也一直都做着努力。每一个企业家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会在为国家考虑,毕竟自己成就的建立也一定是给国家带来了利益。
② 复星董事长郭广昌是何许人也,有了解的朋友吗
复星董事长郭广昌浙江人,同样也是民族企业家的代表,郭广昌带领复地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榜单,并且复地均位列前十位。
③ 曾经25岁的郭广昌,为什么就能赚到人生第一个一百万
郭广昌在1993年的时候,凭借着自己超高的情商,和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仅仅靠十万元创业,依靠电子警报器等新兴产品,创造了历史,仅仅一年时间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三、在获得人生第一桶金的时候,郭广昌的团队又迎来两名新人加盟,随后,郭广昌将他的公司直接改名为复星,开始从事房地产开发,当时一个特别不好卖的楼盘,郭广昌承包下来并全部售卖成功,成为了当时上海特别著名的房产公司,在取得了这个成就之后,郭广昌和他的团队毅然决然的开始决定进军生物制药行业,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行业有着非常巨大的潜力,依靠着卖房积攒下来的良好声誉,郭广昌在当年的年底就成功的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
④ 郭广昌是如何从3.8万元起家到最后赚到了400亿元的
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郭广昌,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华丽完成由普通人向商业大佬转变,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找准时机。
成功人士永远都是能够把握好时机,并且敢拼敢闯。郭广昌在1992年的时候, 那时候兴起了下海经商民营经济热潮,郭广昌也抓住 了这个时机, 毅然决然地决定从稳定的工作中辞职,下海经商,借了三点八万元成立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那时候郭广昌为了跑业务,不辞辛苦,大街小巷的发传单,做市场调,研非常的辛苦,不过,年仅25岁的郭广昌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百万元。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成功的人生不可以复制,机会真的很重要。
⑤ 郭广昌的发展阶段如何
赚到第一桶金后,郭广昌、梁信军的另外三个校友汪群斌、范伟、谈剑陆续加入,外称“五剑客”的复星核心团队由此汇合。广信也由此改名为复星,外界解读为“复旦之星”,谐音“复星”。1993年6月,郭广昌决定退出市场调查业务,率领团队转而主攻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复星成为上海第一批房地产销售公司之一。
1993年时,复星接手代理的为了“留学家庭”而设计的第一个楼盘少人问津。郭广昌想到他曾经的留学准备,便找到相关机构的老同学,拿到了留学人员的详细家庭住址。他把广告挨个送上门去,做起精准营销。这年年底,他们赚到了复星的第一个1000万元。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的版块在复星的业务中也成为了明星业务。由于“五剑客”中三个人毕业于遗传工程学,复星做生物制药有天然的优势。几位研发人员经过潜心研究,在母校找到了生命科学院研究的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而郭广昌虽然对生物制药不甚了解,但他从房地产、咨询行业摸索出了一套市场经验,用在建立医药销售网络上。这次,复星依靠着市场咨询和房产积累的资本,郭广昌几乎把累积的资产全部投入到了生物制药上。
1995年,复星把研究了三年的成果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推向市场,他们赚到了复星的第一个1亿元。复星高科技公司也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也开始了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步。复星医药成为复星集团的主力产业之一。
⑥ 复星董事长郭广昌是何许人也,有了解的朋友吗
郭广昌浙江人,郭广昌带领复地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榜单,并且复地均位列前十位。
⑦ 郭广昌被抓了么
郭广昌,196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 。1985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东阳中学,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任复星集团董事长。
2015年年中,郭广昌首次被官方渠道公布涉案。2015年8月,上海市友谊集团原总经理王宗南案宣判,王宗南挪用公款、受贿,一审判处执行有期徒刑十八年。
在该案判决书中,明确列明了复星集团卷入其中的细节,并点出了郭广昌,“王宗南曾利用职务便利,为复星集团谋取利益。”法院查明,2003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以208万余元的低价将两套别墅卖给王宗南父母,经估价,当时上述两套别墅的市场价与实际价格差额合计269万余元。
随即复星集团官方发声明称:从未在与友谊集团的合作中谋取过任何不当利益,也不存在王宗南给复星的利益输送。解释称王宗南买房的销售行为是在当时市场极端低迷的环境下,价格处于开发商市场折扣区间。
2015年12月10日下午,郭广昌失联的消息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称有乘客看到他乘机自香港返回上海,在机场被警察带走。复星集团高层回复财新记者称“郭中午还在上海”,但之后其电话呼转至小秘书;其家属则称不清楚此事。
2015年12月11日上午08:51,复星国际公告短暂停牌。而复星国际港交所公告中署名变更为副董事长梁信军加重了外界对于郭广昌失联的猜疑。
2015年12月11日晚上22:25,复兴国际发布复牌公告,称郭广昌现正协助内地司法机关调查,且其可以以适当方式参与公司重大事项之决策。
这是复星集团官方首次正式对郭广昌“失联”事件发声,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外界质疑,公告签名已恢复成郭广昌。
2015年12月13日
,公司副董事长、CEO梁信军表示,“郭广昌现在人在上海,正在配合司法机关对一些事实查证。郭广昌协助调查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公司现在知道的也很有限。”而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汪群斌则表示,“现在是协助调查,应该更多的是侧重个人,而非公司。”
2015年12月14日,复星董事长郭广昌已经结束协助司法机关的有关调查,平安返回家中。第一财经记者在复星2015年度工作会议上见到郭广昌本人。
⑧ 五年前郭广昌花4亿元收购的狼队,现在能值多少钱
郭广昌可是个传奇式的人物,纵观郭广昌的投资历程,从90年代发展到今天,从房地产到医药,再到矿产和保险以及零售、服务业,成百上千比大大小小的投资决策, 他基本上都是谨慎却几近完美的,几乎都把准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抓牢了G家发展的机遇,也赢得了从Z国到世界各行业的投资回报。而据说郭广昌每投资一个项目,都会被人反复的研究。
4年时间,郭老板赚到了多少钱呢?即使在前期投入不少,引进大批球员,也让郭老板赚翻了。狼队不单市值猛涨,品牌价值也不低。如果郭广昌有意出售球队,必将带来丰厚的收入。其实单单是狼队给郭老板旗下企业带来的广告效益,郭老板就几乎只赚不赔了。狼队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未来还有极大的上涨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⑨ 郭广昌董事长执掌的复星集团主要做什么的
复星集团主要是做投资的。投资了复星医药、国药控股、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葡萄牙医疗服务集团Luz Saúde、印度最大仿制药企之一Gland Pharma等。
复星集团创建于1992年,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中涌现出的代表企业之一。200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0065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整体上市。2011年,复星产业利润、投资利润、资产管理收益三大业绩增长引擎快速发展。
复星集团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消费及消费升级、金融服务、资源能源及制造业升级等高度受益于中国内需发展的行业,以分享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
(9)郭广昌开发的房地产理财产品扩展阅读:
复星集团创始人之一梁信军先生说:“复星集团发展的过程,就是对中国变化中的发展动力的判断和把握的过程。中国发展动力从1992年到现在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8年,主要是政府政策的开放准入和流动性的增加。流动性包含三个方面: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性,第二来自于资金的流动性,第三是土地的流动性。所以这个阶段和这几个因素相关的如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行业快速发展;
二、从1998年到2008年,这是中国重化工业腾飞的阶段。
三、从2008年起,是中国内需和金融服务快速成长的阶段。
所以复星的发展,也是高度契合这三个阶段。比如第一阶段,复星从市场调查进入医药健康和房地产行业,成立了复星医药和复地。
第二阶段复星投资了钢铁和矿业,参控股的企业如南京钢铁、海南矿业、招远黄金、唐山建龙、金安矿业等等。
第三阶段复星的主要投资方向则为消费及消费升级、金融服务、能源资源和制造业升级,并积极“走出去”,创新性地提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模式,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凯雷集团合资成立基金,投资法国地中海俱乐部和希腊Folli Follie集团等等。”
⑩ 急求上海复星集团郭广昌的创业故事
郭广昌,男,1967年生,浙江东阳人。现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于浙江东阳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985年毕业于浙江名校--东阳中学,后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9年毕业留校,3年后他和四个同学用借来的3.8万元创业,靠一种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此后,复星进入房地产、百货、钢铁、金融等行业。复星投资3.5亿于张志祥(本排名139位)的“建龙钢铁”,并于2002年组建德邦证券。复星还通过友谊股份持有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联华超市”的股份,旗下的房地产企业复地集团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正计划在香港上市。“复星”还持有著名财经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的股份。郭广昌持有复星集团58%的股份,他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盟员。
复旦大学本科复旦大学MBA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生物医药、房地产
行业地位: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
主要上市公司:复星实业(600196),1998年6月IPO
商业策略:借助上海的地域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展开多元化投资
历程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
1992年,已经顺利通过TOEFL和GRE考试的郭广昌,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机会,毅然“下海”创业。
1992年他与四个同学用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出国学费3.8万元开始创业,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
1993年进入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始生产乙肝诊断试剂。靠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
1993年5月,郭广昌决定将公司最初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1995年郭广昌倡导设立了“复星——大华百万科教发展基金”。
1996年设立“复星——曹家渡街道百万扶贫帮困基金”。
1996年10月开始,郭广昌先后斥资近5亿元,坚持市场导向,在现代生活医药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领域里,积极参与了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和改造嫁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展了资源优化配置和“1+1>2”的共同发展。
1997年设立“复星——普陀百万科教发展基金”等。
1997年郭广昌把市场拓展的眼光瞄准国际市场,经过大量的艰苦工作,复星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积极拓展业务,并首批获得民营科技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后,“复星集团”开始多元化历程。目前“复星”涉足房地产、钢铁、金融等行业。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沪期间,专门会见了郭广昌等12名上海非公经济企业代表,克林顿回国后还给郭广昌来信,对他和复星集团的发展表示赞赏,并约请复星到美国发展。
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郭广昌是全国政协委员,间接持有“复星实业”和“豫园商城”各35.1%和11.6%的股份,财富5.19亿元。他的投资集中在上海,目前控股、参股5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70多家公司,去年的总销售收入达10亿美元,纳税1000万美元,有4000名员工。
他是中国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他还投资媒体、钢铁行业,其中钢铁是与张志祥(第95位)合作的.复星集团旗下还有零售行业,主要是一个超市连锁,两个医药连锁和一个大卖场。
主要社会职务: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工商联九届执委会常委;
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
所获主要荣誉:
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97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第五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第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0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
2001年中国民营科技优秀企业家“开拓奖”;
2002年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
中国400富人榜第45名;
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名。
2007年度胡润百富榜榜第10名。
------------------------------------------------------------------------------------------------------------
郭广昌的三大人生转折
人大了,面临的机会和诱惑就多,选择也就多了。
尤其是像郭广昌这样的“大”人。
对复星这样的企业来说,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在考验着他的睿智和创造力。这些选择对他和他的团队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重要的关口,几乎每次选择,对郭广昌的人生轨迹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
初中毕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毕业前的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是被确定了的:小学—中学—大学。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人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可是对于郭广昌来说,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中学时代。
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人杰地灵的东阳,在经济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农门”,就这样,成绩优异的郭广昌报考了师范。
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决书。难道这辈子就呆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做出了第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父母不允,他就悄悄卷了一床竹席,背了十几斤米上了东阳中学。高中3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他熬了过来。
正是过早地担受人生的风雨和苦难,使得郭广昌能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今天的郭广昌,已经很少向人提及这段往事了,可是他自己知道,那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抉择。
这个看似很小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他后来的上大学的机会,他的眼界也由此而更加开阔,这为他以后在资本和产业这条路上一路飞奔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个转折点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影响,放弃出国改而“下海”
郭广昌实现了他的大学梦。从东阳到上海,郭广昌发现了一片比东阳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大学期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触社会上。
大学期间,郭广昌做了两件令他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事: 第一件是在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是在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更直接的结果是使他毕业时被留在了校团委。
在学校团委,他工作出色。但年轻的心使他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想出国留学,并为此积极准备,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
如果命运不发生转折,他也许出国做了一名留学生。
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人生的这一轨迹。
这件事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在南巡中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郭广昌的心。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热情洋溢的讲话,让25岁的郭广昌热血沸腾。
上海,也因这位老人的讲话而成了投资和创业的热土。在国内也可以大有作为!何必一定要到国外去呢?
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念头,而是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决定在上海的热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事实证明,郭广昌的选择是正确的。
也就是在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机缘和努力让他在25岁那年就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第三个转折点
创业之后,实施人才战略
此后的郭广昌,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
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商界名声渐大。
做大了的郭广昌,对名利看得更加淡薄,对外界也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因为他知道,更大危机往往潜伏于顺利之时,这种“危机”就是暗藏于想做大企业过程中的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是一种在外人很难领略到的“高处不胜寒”的心境。
因此,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反而成了一种风险。
如何来度过这种风险也是人生的一大选择。
郭广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选择了“人才战略”来度过这个“危机”。
早在创业初始,郭广昌就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郭广昌不只一次地说这番话。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郭广昌深化“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的用人观念。
事实证明,“人才战略”是郭广昌最为明智的选择。
在郭看来,他的选择很多,转折点也很多,但是这三点,对他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郭广昌信奉的理念:
◆企业的发展像一条河,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我们每一个人正像河中的一滴水,无论是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能找到自己汇入的位置。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
◆我坚信,企业家的责任就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