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金融理财方面的问卷调查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具体一点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金融产品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其中主要包括:会计、财务、投资学、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等等。
金融是一种交易活动,金融交易本身并未创造价值,那为什么在金融交易中就有赚钱的呢?按照陈志武先生的说法,金融交易是一种将未来收入变现的方式,也就是明天的钱今天来花。
② 理财保险产品调查问卷
由于私募行业的特殊性,不同的调查公司会有不同的计分体系也会有所不同。至于具体怎么计分,建议可以联系这些调查公司的客服人员去咨询。不过一般私募行业也没有严格的调查公司,像私募排排网就是自己的数据中心再进行调研,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建议直接咨询好了,得到的结果应该更全面准确些。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③ 大学生该买什么理财产品
大学生比较适合中低风险、起点低、流动性较好、投资比较便捷的投资工具,符合这些特点主要是基金、债券、银行定期存款、P2P理财。
1、银行存款。目前各家存款利率水平已经有所差别,可以选择股份制银行或大型国有银行的存款产品。当然总体差异不大,具体选择哪一家和期限的产品,视情况而定,要综合考虑银行的其他产品和服务。
2、基金。 基金品种繁多,起点金额1000元,可以优选货币型、债券型基金作为投资对象。除了一次性投资,我个人非常推荐基金定投的方式。如果是采取基金定投,建议可以适当考虑风险较高些的混合型基金,因为定投这种方式有利于显著降低投资风险。
3、债券。 以国债比较常见。一般每个月10号银行有售,优先考虑电子式国债,凭证式国债的缺点是投资期结束才付息。除了国债,可以考虑开个证券投资账户,在二级市场买评级比较高些的企业债,如果可以承受一定的风险,可以考虑中行转债、工行转债等风险较低的可转债,预期回报高于普通债券。
4、P2P理财。这是今年比较火的理财方式,各平台普遍的年化率都在9-18%左右,比银行理财高出不少,而起投门槛低,如共赢社,50元起投。 收益稳定,操作灵活简单,非常适合大学生群体。
5、余额宝。目前余额宝年化率已经降到3.4%左右,收益非常低,个人建议可以少投。
大学生理财,主要还是在学知识和实践,赚多少是其次的。个人建议还是可以做些尝试,比如债券基金、P2P理财等方式,虽然有风险,但是只要控制好投资比例和金额,也算是交学费学经验,肯也值得。
投资有风险,还是要考虑好想明白,谨慎入手、起步。
④ 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和态度
大学生对理财的观念并不深 ,我曾经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 ,大学生往往不屑一顾
⑤ 大学生理财调查问卷
1理财能力欠缺出现的现象;花钱无计划;或者把钱都存在银行里不动.
2大学生总体理财能力水平:偏低.
⑥ 关于中学生理财的调查问卷
这问题提得很好,很及时,确是值得每个学生、家长、老师深思探索的。我个人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只是认为,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和养成勤奋好学和节约俭朴的习惯,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的传家宝。不要以为,现在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需再提艰苦奋斗了。我们应当知道,我们是个大国,全国范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要充分做好应对自然灾害和世界国际上动荡种种灾祸的准备。从共产主义的理想出发,我们还肩负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承担大国公民的义务。同学们!历史将赋予我们光荣而伟大的使命,我们的担子很重,“天降大任予斯人也。”我们必须团结,奋斗,拚搏,进取,创新。努力吧!
下面的家长篇和老师篇目就请各位家长、老师发表高见。
⑦ 调查大学生理财的目的
一、 调查方法和内容
针对大学生理财情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华大学各学院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艺术专业的在校本科生。本次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问卷有效率85%。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方式来回答问题,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以及自己的理财观念和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问卷内容从不同角度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二、调查数据分析
具统计本次接受调查同学中男生占32人,女生占36人;而其中文科类占34人,理科类占11人;艺术类占4人,工科类占19人;大一、大二占45人,大三、大四占23人。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没有;300-500元的18人,占27%;500-800元的44人,占65%:800元以上的6人,占8%。消费在300-500元的同学伙食费占不到1/2,在交际费和衣饰费等方面支出较多,生活相对宽松。500元以上的学生伙食比例降低,用于其他方面费用较多,部分有享乐主义观。在学习用品、书籍方面消费占100元以上的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钱记账的习惯吗”时,仅有28.5%的大学生回答“有”,64.8%的大学生回答“没有”。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家庭供给,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3%,有18.2%的学生是家教、兼职或勤工俭学及贷款和奖(助)学金。
某高校网站bbs上发表“一百两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三千是大户。”这的确是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真实写照。
三、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主要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本应以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以及各种考证)为主。而伙食费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却出现“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各种服饰、化妆品,数码产品消费成为日常消费大头。除此,通讯费和网络支出费用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成为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费。
爱情是神圣的,但也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一些男生为了爱一掷千金,甚至不惜负债。“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即使三天不吃饭,也得给买花送女友”已经成为一种信条,用时下流行的一句歌词可以形容为“恋爱大过天”。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200元。
除此,消费也玩张扬个性。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调查还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