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攻略 > 银行理财乱象

银行理财乱象

发布时间:2021-11-29 06:06:10

『壹』 银行理财最常见的2个陷阱,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银行理财产品不会“亏本”

不少投资者认为各大银行理财产品跟银行存款一样,不会亏本,这种想法其实是存在误区的。一般来说,根据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产品可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两大类。

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前者的收益到期为固定的,例如:6%;而后者到期后保证可以获得的仅是最低收益,例如:2%,其余部分视产品挂钩标的表现和具体的约定条款而定。

非保证收益理财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不承诺理财产品一定会取得收益,有可能产品到期无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非保本理财产品甚至有可能发生本金亏损。因此,投资者应该谨慎选择产品类型。

误区二: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实际收益

很多投资者往往把“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其最终能够获得的收益。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味追求预期收益指标,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如果出现最终收益低于预期最高收益时,投资者便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其实,“预期最高收益”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预期收益可能最终不能实现。投资者在阅读产品指南及条款内容时,须同时关注其中列出的较差或最差投资收益情形。

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即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在高收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高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切不可只看重收益而轻视风险。通常情况下,高收入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强于低收入者,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强过年长者。所以对年长者而言,挑选理财产品更要慎重,不能一味挑选预期收益高的理财产品,需综合考量,选择那些保证本金、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贰』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随着我们收入的不断提高,现在理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想理财的人虽然多,但是真正精通或者甚至是略懂的人却没多少。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把钱交给银行,觉得银行比较稳定,总不会赔钱的。

2.有时候银行可能会把代理销售的产品当成银行自己开发的产品来销售。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这种理财产品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购买的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而风险也不是银行承担的。

套路那么多,所以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以免踩进了陷阱。凡是口头承诺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数都是骗人的。最好能让销售人员把所有的承诺都写进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里,这样如果将来有纠纷,也能算个保障!

希望大家都可以理财挣大钱,不要被套路!

『叁』 银行理财产品退出市场有利隔离风险

“如果银行业搞得一塌糊涂,我作为银监会主席,我就要辞职。”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说。据多位与会人士对媒体透露,郭树清是在4月21日召开的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做出如上表述的。整治金融乱象,郭树清准备好了“猛药”。而且郭树清基本可以说是背水一战,要彻底整肃银行,彻底根除金融乱象。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这再次给监管部门撑了腰、壮了胆,相信下步治理金融乱象,加强金融监管将会升级。
金融去杠杆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一环,实质是要避免资金空转套利、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信贷资金不往实体经济流去,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资金有回报率更高的途径与土壤。这个土壤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合谋共建的内部相互倒腾资金的平台与通道。这个通道与土壤不堵死,一时整顿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在所有金融乱象中,银行业是带头大哥。银行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这些大量流动性不是直接支持实体企业,而是被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拆借走,或是被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融去直接投入到股市楼市里。银行把大量流动性借给这类公司,一是安全性有保证,二是回报率也不低,何必直接面对实体经济去冒风险呢?
2013年前实体经济杠杆高,现在则是转移到同业。杠杆体现形式就是同业负债和同业资产,其中一些投向非标,一些投向存单,另外还有一些投向了委外。银行委外资金两大来源,一个是表外理财,另一个是同业资金。在货币宽松、流动性充沛时,“同业存款-同业理财-委外资金”是一个可行的套利模式。
各家银行几乎都涉及委外业务,委外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资产管理部、同业部门和私人银行。其中来自于同业的委外资金成本最低,但是对风险有严格要求和限制。
银监会连续出七八个文的监管,剑指同业空转、理财空转,包括资产穿透和监管套利,这个过程中会影响同业理财的规模的增长,从而对委外会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委外战线的收缩。
而银行为了规避信贷资金间接入股市的政策制约,往往以理财产品筹集资金,然后拆借给非银行金融机构。打着理财产品筹集资金,成为银行存贷款表外资金来源的一个“地下”渠道,也成为金融乱象的始作俑者。连外媒都不可思议的是,从2004年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到2016年已经达到29万亿元,占同期居民存款的48%,接近一半。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而这些理财产品资金都在金融机构间倒腾牟利,在股市兴风作浪,在楼市疯狂炒作。由于理财产品资金回报率高于存款利率,使得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被侵蚀挤占,最终导致整个资金脱实向虚。
整顿金融乱象不能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而要有治本之策。不妨让银行理财产品彻底退出市场,还金融市场秩序,从根本上遏制银行资金乱象。
必须从银行理财产品起源说起。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方向,从2004年开始监管部门适度放开了社会融资回报率。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银行按照管制利率吸收资金能力大大下降。面对社会民间机构各种高利率吸收资金状况的倒逼,银行进行了所谓的金融创新,即绕开基准利率包装理财产品吸收资金。由于理财产品回报率可以自行确定,自主权较大,使得银行摆脱基准利率竞争的劣势。
从当时看,给银行理财产品放出一条生路也没有什么错误,避免了社会融资放开后对银行冲击过大过猛。不过,目前已经时过境迁,银行理财产品这个金融改革的过渡性产品应该也到了退出市场的时候了。
目前的一个最大环境时,存贷款利率已经彻底放开了。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有了吸收存款的定价权。与实行管制利率时,通过理财产品变相提高利率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银行完全不必再通过理财产品来吸收资金了。
因此,在存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的前提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存在已经毫无意义了,只能给良好的金融市场添堵,到了彻底让其退出市场的时候了。

『肆』 银行工作人员误导了,购买了理财产品,可以向银监会投诉吗

可以向银监会投诉银行的,属于欺骗行为。

『伍』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有哪些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如下说明:(仅供参考)
(1) 市场风险:投资者所购买的理财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大。
(2) 信用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如果与某个企业或机构的信用相关,如果企业发生违约、破产等情况,理财产品投资会遭受损失。
(3) 流动性风险: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在急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资金的风险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
(4) 通货膨胀风险:由于理财产品收益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理财产品到期后的实际收益下降,这将给理财产品投资者带来亏损的可能,损失的大小与投资期内通货膨胀的程度有关。
(5) 政策风险:受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理财市场相关法规政策影响,理财产品的投资等可能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导致理财产品收益降低甚至理财产品本金损失。
(6) 操作管理风险:银行是理财产品的受托人,其管理理财产品资金的水平,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投资的理财收益的实现。
(7) 信息传递风险:商业银行将根据理财产品说明书的约定,向投资者发布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告。
(8) 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将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可能影响理财产品的受理、投资、偿还等的正常进行。
因此,要知道,银行现在也可以宣布破产。所以,购买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也有风险。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因为大部分人一味地信任中国银行客户经理推荐的理财产品,在不了解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情况下就购买,也容易加大个人理财的风险。因为客户经理推荐的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不一定就是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陆』 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说高额利息 误导欺骗人们 人们投诉为什么银监局不管哪

你买的是理财产品,不是存款,合同也是理财产品的合同,不是存款合同。

『柒』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虽然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柜台就设在银行营业厅内,但是它跟普通储蓄业务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理财产品跟储蓄业务分属银行的不同体系。所以理财产品不像银行储蓄,是可能会产生亏损的。
而很多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为了个人私利,经常向咱们无知的普通投资人推销高风险的投资产品,这产品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悲剧了。

那么银行理财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以外,有时候还会代销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有很多小伙伴就上了套,本着赚取收益的目的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却被销售人员混淆了概念,买成了保险。
保险没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获取保险金是不确定的。而且银行卖的保险,基本上都是理财型的保险,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买份保险,最好也别选择银行。
套路二
有些时候银行会把代收产品当成自发的产品卖,可能还会向客户隐瞒风险。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买的其实不是银行的产品。而风险也不是银行承担的。
套路三
销售人员介绍的预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并不是到期后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计算陷阱都没有那么简单。收益套路是无穷尽,只能自己注意一点,以免踩进了陷阱。
凡是口头承诺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数都是套路,最好能让销售人员把所有的承诺都写合同,这样如果有纠纷,也能算个保障。

『捌』 请问银行理财有风险吗

一般情况下,目前基本上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除非合同文本协议上注明是保本产品,没内有注明的都容是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具体风险程度要视产品的投资标的范围,投资需谨慎。
购买理财产品前,建议您阅读合同,留意投资标的范围,风险介绍等。

『玖』 银行理财都有哪些风险

零风险!~~~~~~~

只要银行还都是国有的话,都会有钱还你的,放心存款,呵呵!~~~~~

阅读全文

与银行理财乱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企业贷款目标 浏览:140
江西省旅游集团借壳上市 浏览:742
中国msci的股票 浏览:59
辽宁远东集团董事长 浏览:869
医院股份合作可行性报告 浏览: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汇率 浏览:321
回租融资租赁 浏览:9
美国摩根银行的外汇平台 浏览:282
固定汇率接标价法 浏览:920
安利佣金分配制度比较 浏览:470
杠杆阅读术的意思 浏览:620
外汇mt4红色代表赚钱吗 浏览:912
三峡银行近期理财产品 浏览:547
2014年12月港币汇率是多少 浏览:633
金融机构录音录像自查报告 浏览:185
钢材买卖个人佣金合同范本 浏览:882
87年黄金价格 浏览:440
国家外汇管理局境外管理办法 浏览:429
企业融资网湖北 浏览:392
2017万达集团最新新闻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