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行如何发展客户
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
分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都是指银行的经营范围。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概念,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主要的核心内容是要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二者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分业经营则是指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其中的一项。一般认为,金融业可以看作是主要由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小行业构成的一个大行业。如果金融业内的经营者只在单个小行业内经营称为“分业经营”,例如商业银行只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则称为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
一、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缺点分析
银行分业经营最大的优点是把存贷业务和风险较大的证券业务分开,从而减少了银行业的风险。由于证券的价格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银行参与证券的承销和投资将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而银行又是从事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倒闭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远大于证券公司的倒闭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根据金融投资组合理论,金融机构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单一金融产品的风险,分散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其次,混业经营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服对综合性、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有利于金融机构扩大经营范围,实现规模效应,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
所以在银行发展初期,资产规模较小,可利用的资本有限,在经营网点、服务人员信息渠道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合理明智的经营策略便是集中力量在一个领域开展专业化的服务,也就是自发的形成了分业经营的模式;而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自身规模,也为了应对行业中的激烈竞争,便会跨出原来的经营范围向其他金融行业扩展,即走上了混业经营模式的道路。
三、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2001年中国加入WTO,按照协议规定,中国金融业享有截止到2006年12月的五年过渡期"如今过渡期己过,按照关贸总协定中《金融服务协议》,中国政府赋予外资
银行国民待遇,允许其开展包括人民币业务在内的各项银行业务,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直面外资银行挑战时代的到来。
2、可行性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面临了严峻挑战的中国商业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现阶段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改革就是一个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很好的尝试。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就,金融机构之间出现了许多跨行业的业务合作,但这些合作都还很简单,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混业经营,为了应对挑战,混业经营改革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❷ 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一、丰富产品品种
个人理财业服务依赖于理财产品,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才会给个人理财服务一个强大支持。正如之前所提到的,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对比,我国银行的产品品种少之又少,不能满足人们在产品的需求方面。所以要在根据国家的规定,同时参考客人提出的要求,加快产品类型的开发速度,不断改变和引入最新产品。不断对理财项目进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对银行的人力资源进行调整,并迅速对客户的要求作出回应;运用各种方式对产品进行创新;将市场列为目标,创造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项目;从点滴做起提升服务质量。
二、理好客户关系
我国商行目前的五福经式,侧重于产品的推广。它不能有效的留住已有客户,也不能了解客户真正的需要,使客户得到满意并长期合作。为了提高效率,商行的理财服务部门须将侧重点从产品转变成为客人,关注客人对于银行所做的贡献,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机制是进行客户分组,以确保优秀的客户群;加强对客户关系的处理;为客户提供多方位、全面的服务。
三、增强对人才的培养
理财职员相互约束的同时也是督促个人理财服务进步的关键点。商行要想有所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培养一些熟知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现在,各商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职员基本上是原来银行中柜员里挑选的。他们的自身条件和对于本银行的熟悉情况必然强于普通的员工,但依旧有着很大的缺陷。个人理财职员的培训需成为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步步地从几个角度进行:增加培养强度;提升目前理财人员的能力;组建个人理财从业资格认证系统;编制相关的行为准则。
四、树立正确经营理念
个人理财业务是以客人为服务对象,客人对银行的满意程度必然干扰客户对银行的态度,所以,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阶段,银行要把客户为主体这一观念当做一个很重要的课程来学习。国外银行业的先进之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实际运营来看,要想真正达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须要保证合理的个人理财制度,同时合理的将人进行分类,明确理财方向,在有保底的条件下完成理财规划。一是人生阶段。按照客户的年龄、家庭、收益和工作等情况,根据一定的排序决定想要的产品,从而合理对储蓄进行分配,使其按照不同方法组成个人或家庭财产。二是理性分析。要替客人着想,按照客户的需求,对理财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得出最有益的方案。三是风险保障。对国外的成功经历分析,在储蓄、保险和投资里,保险的风险保障是最高的,是最有作用的理财产品。
五、倡导科学理财理
如之前所讲到的,由于长时间受传统理念的干扰,我国很多人们的理财概念中一直有一些误解。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指导,提倡正确的理财观念,形成良好的理财氛围,引领绝大部分人们解除误解,建立健康的理财思想和观点。详细来讲,就想要让大部分人理解以下几各方面:第一,单靠存钱会干扰生活的品质,只有既工作又理财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率。好的理财不但要提高收入,而且还要要降低非必须的输出,同时适当的科学的进行投资。第二,不是说富人才能理财,理财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同样重要。因为对于富人来说,财产的降低影响并不大,即使理财中会有失误,也是造成少量的经济损失,不会对其生活有太大的影响,而对于普通人就不一样了,也许就是其家底。第三,理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的水准,改善生活条件。合理的理财,会使家庭的财产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满足各个生活方面的需要,进而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❸ 那位高手给我一篇和别人不一样的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分析“的论文
我告诉你,详见 我的qq46494465
❹ 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银行的理财产品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国内现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很快
楼主是想从事这行吗
❺ 银行理财产品是根据什么目标客户群开发的
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面向40岁以上人群开发
❻ 中国银行理财,有风险吗
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银行理财产品在收益率、风险等级、投资期限等方面均有差异,需根据您的理财规划以及风险偏好确定。如需进一步了解,请您详询中行当地网点。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❼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过哪几个阶段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几年外汇理财产品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竞争市场。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先锋的直接原因是,在当时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压力。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的演进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初期的外币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熟悉、专注并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依靠银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产品销售、资产配置、投资决策、清算分配等职能。

(7)商业银行理财客户群发展研究扩展阅读
国外状况
1、个人理财业务萌芽时期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时期,但却没有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明确的概念界定,那时的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为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的销售服务。
2、个人理财业务形成与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形成与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内容是合理避税、提供年金系列产品,参与有限合伙及投资于硬资产。
直至1986年,伴随着美国税法的改革以及里根总统时期通货膨胀的显著降低,个人理财业务的视角逐渐全面和广泛,开始从整体角度考虑客户的理财需求。
3、个人理财业务成熟时期
20世纪90年代是个人理财业务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个人理财业务不仅开始广泛使用衍生金融产品,而且将信托业务、保险业务以及基金业务等相互结合,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❽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怎么样
理财产品是一种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是商业银行研究分析了潜在目标客户群,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特定的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的。银行只是经过客户授权后,满足管理资金的需求,而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承担,或者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的迅速发展要追溯到2004年8月,那时候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中国的股市也逐渐回暖,因此为理财业务开拓了比较好的市场环境。随后的几年中,理财产品的成长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全国90多家商业银行不同程度上都开发出本行的理财产品,产品的种类的领域也是各有差异,这些都给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客户在基本存款稳定的情况下,不妨把一部分闲散资金投入理财,进行资金的最优化利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理财的机构多种多样,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私企银行,以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为领导的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较多的理财产品,在全国各地的分行也是占到了所有银行的76%,但是能够进行理财业务办理的并不只有银行类金融机构,还有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以及一些涉及投资咨询,投资理财项目的个体或者集体企业,都在抢夺理财产品这块大蛋糕。
乡镇商业银行兴起迅速,伴随着的理财业务也如火如荼,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教育程度也改善地越来越好,人们开始关注理财,因为资金在账户里放着,活期存款或者短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非常低,相比较之下,理财产品的众多优势被大家认可,人们愿意将钱交给信托机构,用他们专业的知识去理财,同时人们也加强自身的学习,以便能够在众多银行理财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交易量显著增长,上市公司的流动资金非常大,如果将理财和股指期货、可转换债券、黄金白银价格、汇率结合起来,就能够为自身创造更多利益,信托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上市公司,优秀的理财方案如果得到公司董事会的认可,那么就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说理财产品的发展前景非常不错,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有:
理财产品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缺乏差异化,客户去每家银行打听,除了收益率的略微差异,其他的几乎大同小异,没有新颖的产品,就没有理财的市场,客户对银行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银行也需要创新自身的业务,才能增强竞争力。
监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理财产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就要求监管机构严格地进行监管,现实中反映出的不少案例说明现阶段有很多地方是监管机构力所不能及的,加之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漏洞,理财产品的推广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缺乏专业的理财师和分析员,因为能够开展理财业务的机构众多,这就对理财师和分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对于银行、债券、股票、基金、黄金、外汇等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还要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内部最新政策及时跟进,对于其他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要经常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和本行的业务进行对比,使得开发的理财产品更能够受到客户的青睐。
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较低。理财产品如果是非保证收益的,获得利润的空间会很大,但是大多数的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不想承担风险,或者在面临风险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应对自如,风险防范的意识相对不足。
❾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发展趋势
我国各大银行近些年在业务能力的创新上大下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种类繁杂。以下是近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信息如下:
(1)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产品和中长期产品。其中,短期产品一般指期限为六月以上一年内的产品,中长期产品是指期限则是一年以上的产品。
(2)发行规模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来自于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近一万只,而2008年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就为六千多只。
(3)发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则名列前茅。
(4)银行存款一方面面临来自外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内部体系严格的存贷比监管,导致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进行存款竞争。因此,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也遭受侵害。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外汇市场剧烈震荡,商品市场同样未能幸免,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各国为拯救金融体系和刺激经济增长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1、多样化投资;我国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采用信贷理财,虽然流动性比较差,但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深受投资者的喜爱,零八年以来随着股票、基金、债券等收益的减少,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和证券也慢慢进入了低谷。
2、个性化投资;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各个理财产品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投资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产品,收益固定风险小,银行对市场分析又是格外的细心,在产品设计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3、规模化投资;从收益上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众多,这一切都是由于先前的产品基数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业务的成熟,银行将更多地去关注理财产品的质量以及规模的良性发展,而非一味副收益产品数量。
4、结构复杂化投资;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酒与茶)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