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大类资产配置
大类资产是指股票类、债券类、商品类等不同种类的资产,做大类资产配置就是要在组合中配置不同类别的资产,同时根据投资者和市场的形势进行动态调整。
配置宝是公募基金投资组合,完美实现资产配置。
Ⅱ 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大类资产配置
建议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偏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QDII基金(包括主要投资港股的基金)的资金分配可依照5:2:1:2的比例为中枢进行配置;风险偏好中等的投资者,则可按照4:3:2:1的比例为中枢进行配置;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则可按照2:4:3:1的比例为中枢进行配置。
偏股型基金:
选择行业配置均衡绩优基金
目前A股仍处在2019年1月以来的上行周期之中,市场将会逐渐演绎“从流动性驱动到基本面驱动”的逻辑。上市公司中报陆续披露,A股公司上半年整体盈利状况出现较大幅度修复,部分中小创公司利润增速已经反弹至正增长。二季度绝大多数行业业绩出现好转,业绩向好且景气度向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电气设备等中游制造行业,以及疫情下消费增多的医药和食品饮料。展望下半年,保险银行等金融板块,建材、化工等周期板块,轻工家电等地产后周期消费板块,以及航空、酒店、机场、影视等出行消费板块也有望恢复。
在投资标的选择上,建议投资者在进行配置时优先选择长期业绩表现稳健、行业配置均衡的绩优基金,谨慎规避重点布局科技、医药等前期涨幅较大、估值偏高板块的行业主题基金;关注金融、周期、地产后周期消费等低估值板块的投资机会,酌情搭配相关主题基金以把握板块估值修复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债券型基金:
注重基金信评团队实力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被疫情打断的经济周期将迎来复苏中继,下半年经济名义增速将保持上行。总的来说,在名义增速上行和信用二次扩张休止的作用下,本轮利率上行过程可能还未结束。
建议投资者关注中短债基金的投资价值,可考虑将其作为底仓进行配置,以获取稳健收益、平滑组合波动。在进行具体投资标的选择时,考虑资金流动性需求的同时,关注基金公司的信评团队实力,规避信用风险。
QDII基金:
关注黄金ETF等避险资产配置价值
从各方面数据来看,今年4月是全球经济的底部,5月至今全球经济持续改善。这种持续的改善趋势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单一国家的复苏和改善持续,二是不同国家的改善因疫情发展而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两者叠加决定了海外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具有一定持续性。海外复苏可能使得海内外股票市场风格形成共振,继续推动由成长向价值的风格切换和价值股的修复。值得注意的是,基本面变化使得海外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面临潜在变化,享受“流动性盛宴”的阶段或已经过去。美联储已缺乏再加码宽松的动力,或对股债市场产生长远影响。
按照风险分散原则,建议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配置一定仓位的海外资产,重点关注黄金ETF等避险资产的配置价值。在基金选择方面,建议投资者选择具有丰富海外管理经验、投资团队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
建议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多看一下银行理财类产品。而且建议在投资之前到辨险识财查看一下风险评估报告,这样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该款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点,有效保证资金安全。
Ⅲ 招行2万亿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释放了什么信号
从投资标的来看,招行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债权、权益市场的融资和配资等资产;理财大类资产配置以债券为主,政府引导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兴债权融资模式,发展推动债权融资占比上升。
Ⅳ 大类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腾挪什么行情
在大机会面前,千万不要采取机会主义。
在专业投资人眼中,这是当下及未来几年资本市场的真实写照。而资本市场的大机会,就在于大类资产配置往权益市场腾挪。越来越多的迹象也表明,A股市场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凸显。
回顾过去几年的牛熊市,张建胜观察到,当股市预期回报率明显高于理财收益率时,市场均有一轮较为显著的上涨,如2014年9月、2015年9月及2016年3月,反过来也成立。2017年开始,股市与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始终较为接近。由于股市低波动率后风险溢价的下降,两个市场“旗鼓相当”,这也为市场创造了较为良性的慢牛的基础。
就后市而言,张建胜认为,在目前严格执行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理财产品市场将受到压制。从2017年三季度开始理财规模已明显下滑,虽然在金融去杠杆初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会小幅上行,但2017年上行幅度甚至低于国债。而随着2018年实体经济去杠杆的真正开始,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特别是类活期类的)有望下行,届时股市的吸引力将会更加凸显。
随着监管方向日渐明确,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投资行为也趋于长期化,投资理念日益成熟。在此背景下,沪上一位基金经理预期,A股有望走出一波慢牛行情。他同时认为,A股市场正在向成熟市场靠拢,虽然短期会有波动,但市场长期稳定性正在逐渐呈现。
抛弃对风格转换的幻想
当不少投资者还在纠结于2018年的市场风格时,越来越多的专业投资者明确表示,需要抛弃对于风格转换的幻想。
一位资深的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负责人表示,所谓风格转换是市场均值回归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讨论风格转换没有意义。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权益)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盘股都有明显的超额收益,但这个拐点在2017年出现了,整个市场蓝筹股和价值股表现突出。据其判断,目前这种行情演绎刚刚开始,还没有表现得很极端。
在上述首席投资官看来,一方面,对比美股、港股,很多小股票不被市场关注,最终会造成流动性枯竭;另一方面,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只有当股票市值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会进行覆盖研究。而未来机构投资者占比将持续提升,因此,上述格局有望得到强化。
张建胜认为,2017年严重的两极分化是分子端、分母端等要素共同发力的结果。其中,就分子端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A股盈利改善大超预期,且主要增量集中于大市值的传统行业公司中。分母端,去杠杆导致无风险收益率上行,金融强监管导致风险溢价上行,两者共同对长久期的成长股估值形成了挤压。对2018年而言,无论是企业盈利还是去杠杆或强监管,在市场已有预期后边际上均较难继续强化,这也意味着2018年市场风格的离散度上将会显著收敛,无论是大盘股的估值修复还是小盘股的估值收缩均已告一段落。
张建胜强调,未来几年股市的核心矛盾是大类资产向权益市场的倾斜及企业盈利的回升,前者以低风险偏好的机构资金方式入场,后者也更有利于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且龙头企业的动态估值并未有明显的泡沫。因此,在流动性看不到明显放松的背景下,寄希望于小市值公司的估值切换行情是不恰当的。其实,市场风格轮动本来就是高流动性和高波动率下的博弈产物,没有足够的偏离度并不一定就会发生。
长信基金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安昀表示,2018年的A股市场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仍然较大。2018年蓝筹和成长均有机会。尽管蓝筹股2017年占尽优势,但是目前看估值并不贵,银行、地产、家电、建筑等行业依然较为便宜,获得一定收益的可能性较大。从长期跟踪的成长股来看,也有一部分股票进入了买入区间,比如一批方向正确、估值合理且质地优良的公司。
投资机会有望“多点开花”
对于2018年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认为,消费升级、大金融、制造业及周期股等方面均存在一些投资机会。
万家基金建议,在蓝筹和成长板块之间采取更为均衡的配置比例。首先是价值成长股或价值蓝筹股,重点看好大金融板块、地产和建筑板块,此外以医药、白酒和家电为代表的大消费板块依然会有相对收益。其次是优质成长股,2018年成长板块将进入战略布局期,关注5G、人工智能、半导体、游戏和社会服务等板块。
目前不少机构投资者对于大金融关注度较高,尤其是银行中的四大行。招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金融领域中,银行板块方面,多个银监会监管文件对银行业绩影响有限,后续随着对不规范业务的进一步清理整顿,银行业务将进一步回归传统信贷业务模式,有助于消除市场对银行非标及影子银行的担忧,有利于银行整体估值提升。非银板块方面,保险行业公司受益于保障转型而抬升估值的长期投资逻辑不变,内含价值增速稳健,长期投资价值仍然存在。券商股估值则处于历史低位,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行情。
此外,先进制造业也成为市场关注的一大方向。招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先进制造业方面,从政策角度看,国家对于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时间节点上看,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不断出台。
张建胜认为,投资中的制造业资本开支复苏有望成为一个超预期的点。经历了2017年需求回升供给收缩的双击后,工业企业的订单和盈利状况都有所改善,企业产能利用率和资产负债表也得到改善,已经具备了再次重启资本开支(特别是增加先进产能)的条件。而从政策导向来看,“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至中段,补短板成为边际重心,也有利于高端制造的超预期崛起。
对于大消费而言,2018年通胀预计温和的大环境依然适合大消费行业。不过,目前大消费个股的估值已基本切换至2018年的业绩,因此应重点关注业绩有望超预期的龙头,以及一些新的泛消费领域。
张建胜观察到,中端消费是一个潜在的亮点。目前市场对消费的品牌化升级已有充分认识,但他认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计划所释放的中端消费潜力可能还是被低估了。由于扶贫和乡村振兴已明确成为政府工作重点,预计未来这个领域还会推出更多资源倾斜的扶持政策。
周期股方面,近期化工等不少周期品涨价明显。招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欧佩克减产执行率高,虽然美国页岩油增产压制油价,但需求端形成有力支撑,预计未来油价温和上涨,而化工行业在油价温和上涨过程中最为受益。选股思路上,将从两条主线进行选择:第一条主线为油价上涨周期中,选择受益于此的PTA-长丝产业链,以及布局海外油气资产的上游公司。第二条主线为环保督察加速产能出清,优质企业盈利大幅改善。
实现共赢才是真。
Ⅳ 理财圈:如何做资产配置
理财理的不是钱,而是人。理财三部曲,过去,现在,未来。搞懂了这个,我们理财投资才有方向,才能控制好节奏,做到心中有数。
所谓过去体现在我们现有的资产跟财务状况,现在是我们现有的收支跟储蓄能力,而未来是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要做一份切实可行的财务规划方案,首先要做知己——对自己和财务的全方位了解,才到知彼。
知己,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
理财理的不是钱,而是人。理财三部曲,过去,现在,未来。搞懂了这个,我们理财投资才有方向,才能控制好节奏,做到心中有数。
所谓过去体现在我们现有的资产跟财务状况,现在是我们现有的收支跟储蓄能力,而未来是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要做一份切实可行的财务规划方案,首先要做知己——对自己和财务的全方位了解,才到知彼。
1.测试你的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指为了实现目标,投资者在承担不确定的风险时所持的态度。这就这涉及到客户风险偏好的分类,一般来说分为:非常进取型、温和进取型、中庸稳健型、温和保守型、非常保守型。
小伙伴们是不是很好奇自己属于哪类型的风险偏好呢?一般在银行网站上都有相应的风险评测,大家可以去测试看看。风险偏好将决定你的专属理财产品。
2.正处在理财周期的哪个阶段?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F•莫迪利亚尼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布伦博格、A•安多共同创建的。该理论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它指出个人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
由此延伸到理财领域,即为家庭生命周期的应用。它分为四个时期:家庭形成期(建立家庭生养子女)、家庭成长期(子女长大就学)、家庭成熟期(子女独立和事业发展到巅峰)和家庭衰老期(退休到终老而使家庭消灭)。
家庭应当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结构的理财。即一个让你将综合考虑其即期收入、未来收入,以及可预期开支、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等诸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消费和储蓄,以使其消费水平在一生中内保持相对平稳的水平,而不至于出现消费水平的大幅波动。
下表为四个不同阶段的特征,大家对照看看自己与哪一个相符。
总之,要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理财目标,再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基础上,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综合规划自己的资产。资产配置是因人而异的,绝对不存在最佳标准,按需求配置资产才是最恰当的理财方式。
Ⅵ 您平时的投资理财会如何做好大类资产配置
投资理财首先要把自己的理财按照4比3比2:1的比例去选择,首先4%要选择比较安全的储蓄,3%是保险,20%风险投资,1%是高风险
Ⅶ 大类资产配置包括哪些
大类资产配置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流程,包括设定投资目标、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再平衡和绩效回顾与调整等共五个主要环节。
①设定投资目标是大类资产配置的起点,包括收益目标和风险目标。
②达成投资目标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投资策略,包括战略资产配置(SAA)和战术资产配置(TAA)。战略资产配置决定长期内(5年以上)不同大类资产的目标配置比例,一旦确定了SAA比例,短期内不会调整。
③战术资产配置着眼于抓住市场短期投资机会(数月到1年不等)。通过战术资产配置临时调整配置比例,以便于及时抓住短期的投资机会。
④再平衡是大类资产配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同时达到降低资产组合波动率和提高组合收益率这一看似不可能的效果。
⑤大类资产配置最后一步是绩效回顾与调整。
大类资产配置的特性:
大类资产配置可以改善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这主要是通过“分散化”和“再平衡”实现的。分散化是大类资产配置核心,但往往要通过牺牲收益来降低风险;再平衡操作不需要牺牲收益就能大幅降低风险,甚至可以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收益,这就如同“免费午餐”一样。
大类资产配置的不足:
某类资产长期牛市时,大类资产配置的表现会落后于集中投资。比如1982-1999年美股进入一轮达18年的牛市,这期间大类资产配置表现不如集中投资。
大类资产间的相关性提高到同涨同跌时,大类资产配置也难以分散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股市、信用债、房地产、商品等主要大类资产几乎全线下跌,大类资产配置并没有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核心假设风险:某类资产长期牛市或各大类资产相关性提高时大类资产配置会表现不佳。
Ⅷ 经常听别人说理财的时候需要注重资产配置,什么是资产配置呢
资产配置实际上就是“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的意思,就是将你的投资资金分配到不同风险,不同收益的产品上,既保证收益,又控制风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不同,应该制定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比如说你投资比较保守,那么在投资理财的时候就应该多买债券啊,货币现金类的产品,这种产品虽然收益低,但是风险也较小,如果你投资比较激进并且投资期限较长,就可以多买一些股票类的产品,这种产品收益就相对高一些,但是风险也高。
总而言之,资产配置主要是根据你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及你投资多长时间等因素来决定的,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配置最好让专业的银行机构来帮你做。前两天我去光大银行,大堂经理跟我说他们上线了一个叫做阳光理财资产配置平台的系统,跟招商银行的高端VIP服务系统差不多,光大的这个系统是所有客户都能用,系统可以帮助你测试自己的投资类型属于哪一档(一共15档),运用金融投资学界的经典理论“马可维兹有效边界模型” 给出最适合你的资产配置组合,建议你如何配置你的投资,你可以去他们网点试一试,即使不是他们的客户也可以尝试,免费给规划,不试白不试呢。
Ⅸ 顶级经济学家怎么看大类资产配置
寻找最优组合根据资产配置理论,投资者应根据投资计划的时限、可承受的风险、投资目标和自身特定的情况等因素,把投资分配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上,如股票、债券、贵金属、现金等,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如何寻找到最优的组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关于这些专业的分析和计算,已经有了大量现成的理论和工具,例如从马科维茨到夏普到米勒,专家先后给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以数学为基本分析工具,论证严格,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实现理论模型向商业模型的转变提供了可能。谋求收益最大在现实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有效前沿理论,它通过计算出在一定市场条件下,最优资产组合的集合——有效前沿,来指导资产配置的过程。在有效前沿上的投资组合都符合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收益最大的条件,因而是最优化的组合。投资者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样一条有效前沿,并按照其中的组合比例进行投资,以寻求风险控制和投资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