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基金理财方面有哪些好书推荐
《方与圆
》
虽然主要不是讲营销,但是我觉得也比较有用,因为对心态又帮助,做营销要经常受到拒绝,每次我心情不好读这书就很好了,最起码心态上
B. 投资与理财的报刊版面
财语:短小精悍,意蕴隽永
财讯:动态、声音、数字的浓缩财讯大餐
财图:视觉天下,艺术瞬间,炫物定格
财品:基金、股票、IPO、债券、黄金、外汇、期货、保险、信托、银行理财、收藏品、另类投资品应有尽有
财专题:紧跟市场脉搏,深度报道热点
财榜:基金红黑榜,保险红黑榜,银行理财榜,私募英雄榜,券商集合理财榜
财人:历史大师学习,世间众生百相,财富达人分享
财规划:量身打造理财方案,精打细算理财窍门
财学院:普知、答疑、解惑、学习
财专栏:分析宏观局势,评点市场状况,融汇理财思想
财它别册:鼎食、尚衣、酷行,引导理性财消费,打造时尚财生活
副刊
《艺术与财富》——艺术价值的发现者
《艺术与财富》杂志创刊于2011年1月,是财经杂志《投资与理财》发现艺术市场收藏价值的特刊。《艺术与财富》追求优雅,趣味的写作方式和唯美的版式,是一本精致美观,可读性强的便携性读物。
《艺术与财富》依托《投资与理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金融资源,打造人文艺术与物质财富的沟通平台,实现财富和艺术的价值共享。每期32P,每期推出一个艺术家,提供独到的艺术价值视觉和悦读享受,让富足的人生与艺术审美同享,是一本面向精英阶层的读本。
《艺术与财富》所选择的每一个艺术家都经过严格的筛选,从社会声望,学术造诣,市场价值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证,真正做到了“艺术市场的特别价值发现者”。
C. 求推荐一些理财方面的书籍,比如说基金等。
作为一个投资新手,我们建议您:
第一步:了解基金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基金的概念、类别、费用等。这些一般在基金公司的投资者教育园地里可以了解到,应证监会要求目前每个基金公司都有一个投资者教育板块,譬如长盛网站知识库栏目就是相应板块。
第二步:审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择了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的产品,才不会让投资成为自己的负担。想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可以通过各个基金公司网站上公布的基金风险能力测试来确定。一般风险评级最少会由低到高分三等级:保守型、稳健型、积极型,有的还达到5种,增加比保守风险承受能力更低的安全型和比积极风险承受能力更高的进取型。
第三步:确定购买基金的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基金,其风险和收益比重也各不相同,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要明确自己应该购买哪一类基金产品。基金类型由风险从高到低分为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投资者要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来决定。譬如短期投资最好以波动性较弱的货币型为主;长期投资,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客户可以选择股票型或混合型,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则最好还是选择债券型。此外,投资期间的市场表现如何也要适当考虑。比如,看好未来行情的话,就可以考虑增加对股票型等风险收益偏高的基金的购买。
第四步:确定几个候选产品。当你确定了预备投资的基金类型后,可以到第三方评级机构例如银河证券等的评级表中调出相应类型的基金进行筛选。评级表中会有很多评比项,目前比较受大家关注的是以往业绩的比较。这里希望大家忽略短期的净值波动,注意主要参考长期收益情况。
第五步:最终确定投资产品。几个产品再次比较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基金公司情况和服务情况。初次购买的你可能感觉判断基金公司很难,说几点吧:可以考察基金公司的成立时间、股东实力、运作是否规范(近几年有无违规行为出现等)、基金整体业绩表现、基金产品线是否完整、基金经理的稳定性等。至于服务,可以通过该基金公司的网站或客服热线了解该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好的服务可以让客户及时了解基金的变动情况。
第六步:确定购买渠道。确定基金后,你需要选择购买渠道,你可以去银行、券商等代销渠道购买,也可以采取通过网上交易或直接到基金公司直销中心购买。这主要出于投资者自身购买基金的便捷性考虑。另外还须确定是一次性投资还是定期定额投资,一次性投资比较适合手头有一笔长期闲置资金的客户。定额定投适合有长期投资需要、定期固定收入的客户。
D. 关于基金理财方面的书
这样说很多都是就买投资方面的书籍就可以了。比方说。基金怎么买?股票型基金怎么投资这一类的书可以了
E. 基金报纸
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第一财经日报。
刊物:理财周刊、基金研究
网站:天天基金网、晨星、和讯、酷基金网可以每天晚上看净值排名。还有好买基金网
F. 请给我推荐一些理财方面的书籍和杂志
你是想自己理财好用呢还是想以后走理财师这条路,如果只是想方便自己理财,正确规划自己的资金,那我不建议你看太专业的书,会让自己闷的,我给你推荐两本《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小狗钱钱》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浅显易懂,让你一步一步从零开始到最后面为理财高手,非常实用的两本书。
这两本书让我从一个月光族到每月都有存款,从年底只有一点点存款到每年都有分红,真的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给了我很大的震憾。
有空的时候,你也可以看一下,呵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这两本书里面都有讲都保险、基金、股票以及期货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浅显,不复杂。
G. 《理财周刊》这杂志如何
给你转载个他们主编的话语,自己评价。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站在《北京商报》更名3周年的时间窗口上,回头看看这三年来我们倾心打造的《理财周刊》,作为她的执行主编,我对上述格言深信不疑。
最初,我们做《理财周刊》的目的,仅仅是觉得财经新闻中心旗下应该有一个周刊,因为从财经很容易过渡到理财上来。至于能办成多好的刊,能不能“发光”,我的主编、我以及我的同事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
但是我们经常问自己问题。
比如理财是什么。每一次做版,每一次写稿子,我都先问自己这个问题。比如我们要给读者写点什么。每一次报选题前,我们财经新闻中的记者们都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再比如我们的文风是什么。每一次在签版付印前,我们的主编都会重新问自己一遍。
结果,在商报改版后的第三年,我们的周刊走过了近150期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份周刊火了。她的火,不仅借助了《北京商报》人性化的发行方式,还借助于我们成熟读者的不断指点,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追求的。在这种与时俱进中,《理财周刊》“发光”了。
我们坚信——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有钱存到银行嘛,理什么财?”即便是到了21世纪第9个年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享受金融业提供的以钱生钱的理财生活。
诚然,靠双手努力劳动换得金钱是“天理”,但依靠金融工具获得财富也是“人情”。而我们更相信,一个国家的金融业需要人气,人多了,这个市场才完整。
理财是什么?这是我们提过的一个问题。在周刊的记者看来,理财就是使你生活变得更有乐趣、更为精致的工具。比如有人认为买基金就是理财,用钱买一款基金,基金就能为自己挣钱。其实,买什么样的基金、在什么时候买,甚至在什么时候赎回,这些都是有据可循的。
比如,2007年6月,上证指数在冲上4300点后出现回调,《理财周刊》就针对当时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写了《震荡市 基金是避风港吗?》这篇文章。文章披露,号称“理财专家”的基金在调整中战绩各不相同,但进取型基金在市场回调时风险很大。到了2008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跌到2868.8点,很多投资者认为这是基金加仓的好时机,但记者在对比后发现,股票仓位较高的基金风险过大,因此写了《暴跌中选择中低仓位基金》。到今年6月,上证指数涨到3000点以上,一时间指数基金这个熊市中的“破落户”变成市场新宠,记者从指数基金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预期出发,报道了《指数基金 昨天今天明天》,提出理财方案,同时提示风险。
这是《理财周刊》“解剖麻雀”的一个例子。平时,我们关注各种理财产品。保险怎么买最划算、普通投资者如何买投连险、退保需要什么手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怎么读、保本产品可能不保本、私人银行理财师的能力怎样、房贷转按揭手续费多少、国债提前赎回怎么算利息、银行卡手续费如何计算、哪家银行信用卡积分最值钱、怎样买黄金最划算、挂钩葡萄酒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如何保证……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甚至,我们向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哪怕你只想存1元钱,也要计算一下怎样存是最划算的。
到了节假日,我们给读者的理财建议就多起来。比如在今年春节前最后一期周刊1版,我们财经新闻中心12名编辑记者从各自关注的领域出发,简短盘点一年来的理财市场,并对投资者在牛年中的理财生活进行了规划(详见本报2009年1月23日理财周刊A1《牛年到 商报祝您Happy牛Year》),这是财经新闻中心记者一次集体亮相,目的是让读者看到,平时理财精打细算的这些人,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惟一不同的,是这12个人都戴眼镜。
我们坚持——
早于读者发现理财陷阱
《理财周刊》的另一项工作是查找不合理的理财市场,或者是市场中的怪现象,以帮助读者成功绕过鲜花装饰的陷阱。
这里要提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团队中所有成员,对于理财市场的“负面报道”其实都心怀抵触,原因是作为市场中的一员,我们不愿意向读者传达过多的负面消息。但有些时候,监管层的触角无法伸向异常隐秘的地方,这时,我们的笔就变得很有分量。
2007年4月11日,商报《理财周刊》头版头条刊登了由现任周刊主编刘杰、商报《老周侃股》专栏作者周科竞和那时仅仅是一位新记者的我共同写作的《不炒股票炒股民 黑心咨询机构赚钱伎俩曝光》。这篇稿子一发布,其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以及大量采访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网络转载数量上百条,链接留言数不胜数,既以内容警示了投资者,也使我们看到了读者的诉求。这篇稿件后来被评选为2007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一等奖以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之后,几乎每隔一个阶段,我们都会对理财市场中的黑幕或陷阱进行曝光。2008年3月5日,针对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银行销售者误导投资者现象,我报道了《揭秘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该文后来被评为2008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二等奖),直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复杂到连金融博士都读不懂的怪现象。
2008年6月30日,在多次暗访之后,记者陈洁在周刊发表了《原始股骗局卷土重来》一文,揭露了骗子利用投资者“贪小”的心理弱点骗取钱财的全过程;随后周刊再次发文《熊市中股民谨防黑嘴忽悠》(2008年7月21日),警醒投资者切勿上当;今年1月,为提示投资者在进行消费时谨防银行卡被复制,或者被山寨钓鱼银行网站骗去钱财,我和记者黄竞仪写作《理财消费防骗锦囊》(2009年1月16日A1版);今年3月,针对市场上泛滥的假保险理赔单,记者崔启斌在周刊发表《四招教您揭穿“假保单”》;4月,A股股指“龙抬头”,我与记者王丹写作《股市投资的四大圈钱陷阱》,提示投资者要谨防炒股次生风险;而在信用卡滥发背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于今年6月在周刊1版写作《信用卡“馅饼”背后的六大陷阱》,供投资者参考。
长长的一串稿件名称背后,是记者们通宵达旦写作的辛苦。但每当新一期《理财周刊》印制出来,我们手里的这份报纸带给我们的快乐都无法形容。
我们期冀——
下一个三年更精彩
过去的三年里,《理财周刊》循着市场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沿途我们留下精彩的作品和辛勤的汗水。
时不我待。今后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在理财行业内部得到更多的认可。除了在稿件中加入更多创新元素外,我们还希望能够与市场中的各方建立广泛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碰撞出更多的好题材。
另外,虽然三年来《理财周刊》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发展,对市场热点也能准确捕捉,但并没有举办过任何大型的论坛或者发布任何理财消费指数报告。事实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
因此,我们几位周刊同志都认为,下一个三年,我们要加大自身的曝光频率,不仅让读者和市场记住周刊,同时也要使大家认识我们,了解我们,鞭策我们更快地往前走,走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
《理财周刊》执行主编 崔吕萍
H. 请推荐一些关于个人理财和基金方面的书!谢谢
你是想看书呀?
I. 哪些基金书籍,适合初学者看。
推荐1:《基金长青》。
范勇宏所著的《基金长青》以基金业重大投资事件为主线,勾勒出基金经理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2006~2007年大牛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直至今天15年间的重大投资历程,总结成功的投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对15年问风云变幻的股市也进行了精彩的描述。书中对如何培育优秀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如何保持业绩长期可持续、投资者如何正确投资、基金管理人如何做到基金长青等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对许多传统的“颠扑不破”的投资理念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拓展资料:
范勇宏,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财政部财科所研究生部外聘教授,华夏基金创始人,曾任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金融街商会监事长,北京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
1988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四营业部总经理、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干部。1998年创建华夏基金,一举带领华夏基金成为中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并稳居第一宝座,培养出王亚伟、江晖、孙建冬、张益驰等叱咤资本市场的投资大佬,因此其也被誉为基金界的“教父” 。
2012年5月,其正式辞去华夏基金总经理职务,宣布“退居二线”,2013年6月,不再担任华夏基金副董事长一职,正式告别这家由其一手创办的基金公司。近日有消息称,范勇宏将加盟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投资官,如果传言属实,其将成为国寿资产近2万亿资金的超级大管家。
J. 请推荐下关于个人或家庭投资与理财类的较实用的杂志,谢谢~
看杂志之前建议你先读几本书。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财务报表是企业的语言,是投资的前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看看高手的是怎么做的。
郎咸平说---你要知道你要投资的经济真相如何。
看好了之后,可以读
《理财周刊》,很全面的,第一理财网是他们的官方网站
《理财周报》,南方报业主办的,势头很猛的报纸
《财经》比较深,但是会有好的效果。
我是做金融的,你可以加我msn,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