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和管理方式有何漏洞
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通过购买基金等形式来的,所以漏斗是有的。理财现在不要去银行什么的。握握贷很棒。赚了几千了。今天还有报道说存银行的七百多万没了。现在银行才是最不安全的
❷ 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有哪些
国法庄严国法尊严
央行,是有基准利率规定公布和公示的。
在,人民银行,作为央行和发钞行,退出商业市场之后,我国的各种银行的运营,都要在所有公众遵纪守法的知道的前提里,第一自保。
❸ 银行理财的管理费是怎么计算的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与转账、补卡等业务的固定手续费不同,不同银行和不同理财产品所收取的手续费并没有统一标准,具体收多少也各不相同。
南方财富网小编下面举例说明:
某城商行一款9月12日到期的理财产品兑付公告显示,接近230万元的投资收益,银行抽走了94.5万元的管理费和0.5万元的托管费。
该行另一款9月6日到期的理财产品的兑付公告显示,客户获得的投资收益约152万元,而银行收取的费用合计约98万元。
上述两例,银行抽取的管理费抽取在四成左右,对于大多数投资人而言非常高。
❹ 理财产品的管理费率是什么
管理费就是某个理财产品年扣费用。
一般用于:聘请理财管理人员的薪资和其它一些相关的费用
❺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一般的银行自己做的理财产品,年收益普遍为4-7%之间,这类大多为信托、信贷等,风险较低,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如果收益较高,不管介绍如何,肯定风险较高,另外,银行自销理财都会注明风险提示和预期收益;风险如果是流动性、信用等风险,一般产生的可能性就较低,预期收益可能达不到,要有这样的心里准备。
银行的理财产品分很多类。
1、银行保险:分分红、寿险、财险、万能险、投连险。大多收益不高,与定期接近或略低,有一定的保障功能。
2、开放式基金:分货币、债券、股票。货币基金无风险,年收益2%-4%;债券基金风险低,年收益4%-10%;股票基金高风险,随股市起伏,高的时候年收益能达到200%以上。
3、银行自销理财产品:分信贷类、信托类、股票类等,信贷类、信托类一般年收益能达到5%或以上,具体看产品协议,股票类一般为5%-30%。
4、黄金、外汇:这个也算理财渠道,不过黄金只作为保值增值,炒作有难度。
❻ 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工具
每个银行都会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客户可能会买几个不同的产品,那么在筛选及后期的管理的过程中就显得很麻烦,没有统一的工具,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来去银行查看。浙江核新同花顺近期推出了一款专门针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软件“银行理财大全”,该软件集合国内主流银行、上百个最新理财产品,可以瞬间找到符合用户时间、地点及规模的理财产品!缺点是不能揭示每一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大小。
银行理财大全主要功能:
1、覆盖银行最全:覆盖国内主流的国有、商业银行,并一直在更新中。
2、快速定位同城理财产品:根据GPS定位,快速找到同城银行附近网点的产品,快人一步。
3、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筛选适合您的产品。
4、方便收益计算:比较同期银行存款,帮您精打细算。
❼ 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期是不是越短,相对越安全
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是比较安全的,都没出现过兑付问题,因为银行为这类理财产品准备了风险金,就是投资标的就算是出问题了,银行都会控制客户的风险,兑现预期收益。缺点就是流动性差点,收益比较低。
所以一般就是短期的相对安全一些。
❽ 产品介绍 银行理财产品如何运作
由于分业监管存在及银行理财产品难以开设证券账户卡等技术操作的难度,大多数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均通过信托平台进行操作,通常业务模式设计为:银行是托管人;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证券公司是投资管理人。由信托公司在银行开立保管、管理和运用信托资金的专用账户,以"信托理财产品单一资金信托"的名义在中国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或深圳分公司开立证券账户,在投资管理人营业部开设资金账户,在信托财产返还期间将信托财产划至受益人预留账户。
❾ 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办法
普通老百姓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近一段时间股市低迷不振、楼市深陷调控,老百姓投资、理财、抗通胀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最近几年银行的理财产品到期总是能获得事先承诺的收益,让很多普通百姓误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很安全、收益很稳定。银行的理财产品也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品种。
销售理财产品须明示风险
然而银行的理财产品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万无一失。银监会于2011年8月28日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进一步要求了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销售必须明示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这次出台的《办法》主要做了以下新的规定:在风险的揭示方面,《办法》要求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应遵循风险匹配原则,要制作理财产品的专业风险揭示书,特别强调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其中的很多内容。比如理财产品的类型、期限、风险评级结果、适合购买的客户等信息。而且还要求配以示例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下的投资结果;此外,还有专门的客户权益须知单页等内容的规定,目的就是要投资者明确知道自己投资的产品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风险有多大;另外,还提出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相关规定,被业内认为是这个《办法》的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