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都有哪些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有哪些也是让很多朋友对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实际上我们要知道上市公司的理财产品购买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其中包括发起设立私募基金,直接购买私募基金产品,都是上市公司直接购买相应理财产品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包括的内容有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以及相映的医疗领域的个人基金,只要能够给公司赚钱,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会选择去这样做的。
⑵ 委托理财的基本概念
委托理财是指个人或公司接受客户委托,通过投资行为对客户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运作,在严格遵守客户委托意愿的前提下,在尽可能确保客户委托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业务。通常情况下,人们把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委托投资也称为委托理财。 委托理财在一定条件下应该是合法的:如果上市公司运用的资金是自有资金,而委托券商是综合类券商,并且履行了相应的审批和信息披露程序,那么委托理财就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
对于公司与公司之间委托理财中普遍出现的保底条款,我们认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至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委托理财,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⑶ 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拆借资金,与正常委托理财如何辩识
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拆借资金是怎么发生的呢?以及在财务上会有哪些表现形式,对公司及公司股东又会有多大什么危害呢?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拆借资金与公司委托理财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了。
⑷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有哪些
最近,银行理财收益率超5%已成常态,甚至超7%的产品再现“江湖”。这种理财产品收益的节版节攀升,不但吸权引了个人投资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钱味”。据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资629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不过今年以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经开始不淡定了,年初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将募集资金投向理财等财务投资领域。对于广大股民和实体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资者还要留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比例情况,留意相关公告信息。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上市公司应该及时披露。
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相信监管层后续会继续完善相关规定内容,更有效的发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用投资者的钱或者自有闲置资金用于财务投资。
⑸ 某某上市公司委托中国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安全吗
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肯定安全呀,毕竟是银行呀,肯定不会坏了自己的信誉!
⑹ 关于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情形,大家怎么看 谢谢!答得精彩有分分奖励哦:)
上市公司如有闲抄置资袭金来进行委托理财,尝试冒较低的风险获取较高的收益,无可厚非。但是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都来自于这样的委托理财,那就极不正常了,这样缺乏稳定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要警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实体经济缺乏好的投资机会,实体经济运行状况不是很良好。
⑺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一般由什么部门负责对接
1、购买理财产品前的审议程序
上市公司《公司章程》或内部相关投资理财制度中,都规定了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审议标准。
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的标准是:委托理财金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在投资之前要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公告;如果占比达到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或者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应当提交股东大会的,在投资之前还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购买理财产品
上市公司进行委托理财,出于资金安全性的考虑,都是选择资信状况良好、无不良诚信记录及盈利能力强的合格专业理财机构或银行作为受托方,明确委托理财的金额、期限、投资品种、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
选择什么品种,购买后上市公司都是需要及时发布公告的。
3、内部监管
一般是由上市公司财务部门,直接对接银行,办理购买理财产品事宜,并定期评估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并定期向董事会或经营管理层汇报;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每月或每季度的审计监察,防范可能的风险;由董事会办公室负责每次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兑付的公告事宜。
⑻ 【请问】上市公司利用可用自有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是利好还是利空啊
是利好(即利多)还是利空需要根据上市公司投资的理财产品的市场行情具体而定。分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利好(即利多)时:对多头有利且能刺激股价上涨的消息和因素。 比如降息对房地产板块就是利多。比如2012年6月7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次日地产股板块集体涨幅超1%。
利好(即利多)对多头有利,它能刺激股价行市上涨,利多的具体表现如公司利润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经营状况好转、利率降低等。
2、利空时:对空头有利,且能促使股价下跌的因素和消息。比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重大利空消息,导致13日沪指跌2.8%,深成指跌2.97%。
利空能够促使股价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恶化、银行紧缩、银行利率调高、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天灾人祸等,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价下跌的不利消息。
(8)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扩展阅读:
利空与利多,从来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势不两立还不说,有时还真假难辨。市场人士一般把利空分为实质性的利空,例如调高印花税,就带有政策调控的意味。而有的只是市场传闻之类的利空,那就经不起考验了,晚间有关方面人士一澄清,第二天股指就高开高走。
利多也具同样的道理,也有实质性和非实质性之分,例如降低印花税,就带有政策鼓励的用意,股指便会一冲上天,但也有传说中的利多,一旦没有兑现,不用说,所涉及的个股便跌跌不休。这种真假利空利多“骚扰”股市的例子,举不胜举。
多头当然喜欢多出些利多,而空头唯恐利空少了;多头有时会利用利多出货,也利用利空来吸货;空头也会利用利多反手打压,真是一对股市中的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