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行有没有理财被骗的
有人的,怎么防范买到“假”理财呢?
1、上网查询(中国理财网 ),核实究竟有没有这个产品。但的确有少数产品会查不到,只要去同一家金融机构的其他网点(最好不要是同一个支行)了解下,基本可确认。
2、注意产品合同细节。如这条新闻里,不经意提到一个细节,缴款缴的是个人账户,在银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信托和资管有可能),怎么也是产品募集账户,如“某某产品募集账户”之类的。包括产品都会有托管机构,如银行、券商等,稍微打听下,就可以了解是不是假产品。
3、注意离奇高收益。金融机构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实际收益差别往往很小,如股份制银行的,最近很少能买到6%以上的。如果这时候突然有人和你推荐一个8%的,你就要小心了,一般天上不会掉馅饼,要警惕起来。
❷ 银行理财如何购买要怎样才不会上当受骗
1、偷梁换柱
有些银行理财,明面写的预期收益很高,但实际暗含了很多限制条款;这个预期收益,实际必须满足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才有可能达到。
标明的高收益,是理论最高收益,只是为了先把客户吸引进来,一旦客户稀里糊涂地买了这份理财,那么不好意思,封闭期内,是无法单边终止合同的,就只能等到理财到期这笔资金才能回到客户手中了。
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肯定是对等的。一款产品,如果既能提供本金保障,同时又有高收益,那么肯定是哪来不对。承担风险不可怕,像这种云里雾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承担了啥风险的,就比较恐怖了。
购买银行理财一定要看清条款,分析各档收益实际能够达成条件的可能性,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标注的最高收益就肯定能达到,很多时候,那就像天上的一轮明月,看得清清楚楚,仿佛触手可及,实际上,那就是个景而已。
3、浑水摸鱼
理财产品的协议合同,大多是又细致又冗长,一般投资者很难有耐心,从头到期仔细研读,所以这里的小坑就更多了。
有募集期超长的,而募集期不能算在理财收益期间,只能得活期利息,基本可以算无收益。
有业绩报酬费超高的,比如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大头都会被银行以业绩报酬费的形势收走,这也变相鼓励了有些银行可能会片面追求高收益,拿用户的资金做激进投资。
还有所有费用都要从预期收益里扣除的,比如实际到手的收益率,是宣传时的预期收益减去销售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后剩余的部分,当然也就,没剩多少了。
❸ 投资理财会骗吗
选择正规理财平台理财不会的,如支付宝里的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平台规模大,时间长较正规。
❹ 银行理财最常见的2个陷阱,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银行理财产品不会“亏本”
不少投资者认为各大银行理财产品跟银行存款一样,不会亏本,这种想法其实是存在误区的。一般来说,根据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产品可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两大类。
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前者的收益到期为固定的,例如:6%;而后者到期后保证可以获得的仅是最低收益,例如:2%,其余部分视产品挂钩标的表现和具体的约定条款而定。
非保证收益理财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不承诺理财产品一定会取得收益,有可能产品到期无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非保本理财产品甚至有可能发生本金亏损。因此,投资者应该谨慎选择产品类型。
误区二: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实际收益
很多投资者往往把“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其最终能够获得的收益。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味追求预期收益指标,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如果出现最终收益低于预期最高收益时,投资者便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其实,“预期最高收益”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预期收益可能最终不能实现。投资者在阅读产品指南及条款内容时,须同时关注其中列出的较差或最差投资收益情形。
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即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在高收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高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切不可只看重收益而轻视风险。通常情况下,高收入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强于低收入者,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强过年长者。所以对年长者而言,挑选理财产品更要慎重,不能一味挑选预期收益高的理财产品,需综合考量,选择那些保证本金、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❺ 买银行理财需要注意什么,才不会被骗
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六大注意事项:
1、票据、债券和货币才是真正风险低
近期,由于管理严格,银行理财产品在变少,发售的多为预期收益率不太高、主要投向票据、债券和货币市场的。虽不承诺保本,但适合绝大多数投资者。
需要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和其他渠道的相关产品差别很小。在目前的金融市场上,真正能称为“无风险”的,其实就这三种投向。
2、小心选择结构性产品
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区间,可分为保本型、保证最低收益型和非保本型,这类产品往往都有一个较高的最高预期收益率,但最低预期收益率则各不相同。
(5)银行投资理财会受骗吗扩展阅读:
主要趋势:
其一,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
其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
其三,动态管理类产品的逐步增多,投资方向和投资组合灵活多变和高流动性是该类产品的主要优势。然而,该类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问题值得关注。
其四,POP(Proct of Proct)的逐步繁荣,通过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投资组合构建来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其五,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酒与茶)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❻ 海投汇投资理财安全吗会不会被骗
海投汇是由上市公司冠城大通(股票代码600067)投资设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海投汇为广大理财人、借款人提供安全有保障的投融资服务,我们有严格的风险控制,
1.CFCA电子签章保障,7×24小时的电信诈骗防范网络体系,确保投资人的投资安全;
2.安全的抵押标的模式,优质的第三方合作机构100%本息保障,从源头把控项目风险;
3.亿级风险保证金,由民生银行设立专项风险储备专户,一旦出现逾期还款,将启动风险保证金先行垫付;
4平台全程引入易宝支付作为第三方托管平台,最大程度确保投资人账户资金安全;
海投汇四重保障机制,全方位为投资人提供本息保障。
❼ 银行投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银行的理财产品按照不同的投资的品种,可以划分为信托型理财型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挂钩型理财产品,不同产品的投资风险是不一样的。
而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划分为五个风险等级,也就是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他们一般用R1、R2、R3、R4、R5来标示。对应的投资人等级也分为了谨慎型,稳健型,平稳型,进取型和激进型等几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