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才能把理财产品推销出去
第一,理财产品要合法,公司或平台具有金融资质;第二,参加车友会、房友会,认识高净值人群;第三,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第四,为用户提出合理的理财计划。
㈡ 如何把自己的理财产品推销出去
这个就需要一定的难度了,因为现在理财产品都不再进行刚性兑付了,所以都会存在损失的风险。可以利用这些产品的历史收益来做一些宣传,但是历史收益也不代表未来收益,不过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许会有人对他感兴趣。
㈢ 营销银行产品情景模拟对话 向客户推销银行的理财产品,两位银行工作人员,一位客户,三分钟的对话。
地点:银行。人物:老奶奶和银行职员。1:老奶奶。2:银行职员。
旁白:叉叉银行内。叮咚!
2:欢迎光临!有什么我可以帮您的,奶奶?
1:小哥啊!我想存钱(从口袋里颤抖的拿出一个盒子)
2:哦,奶奶请和我来,这边填张存款单。(装作在填,再引导到另一边)好了,奶奶,这是您的卡)
1:咳咳,谢谢,谢谢,我再问你个事情,小财
2:啊?小财?
1:(指着胸牌)你不是叫旺财经理么?好好个人取这么个名字。
2:哦,奶奶,不是旺财,是理财,我是理财经理。
1:哦,对对对,我就是想问,啥叫理财啊?
2:个人理财也称个人财务规划,是一个评估个人各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它是理财规划师通过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从而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它不只局限于购买某种金融产品,而是针对个人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金融服务组合创新。而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如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基金、保险等都是为实现理财目标过程中的附带产品。个人理财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资产和负债分析、现金流量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投资目标确立与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子女养育及教育规划、居住规划、退休规划、个人税务筹划及遗产规划等各个方面。 奶奶,通俗的说,就是将您的钱尽可能的管好,做点理性投资,可能赚点小钱。
1:都能买些什么啊?买东西还能赚钱?
2:股票、基金、保险,QDII等等。
1:哎哎
2:奶奶,您怎么了?
1:你不是叫我“快点哎哎”么(QDII)?
2:哈哈,奶奶,不是“快点哎哎”,是QDII,就是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首字缩写。它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它是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1:我不要买外国人的东西,那不好,我们那时候叫“崇洋媚外”。
2:奶奶,您的观念落后啦,现在上海马上就要迎来2010年世博会啦。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是“全球各国倾全力向世人展现自己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成就与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对未来梦想的生动展示。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所以,中国的大门已经敞开,购买QDII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1:好,别当我老太婆什么也不知道,世博来了,全民都参与,我也买点那什么“哎哎”。
2:诶,跟我来奶奶。(装作拿合同,签合同)
(两人一起拿起合同):这就齐活咯!
㈣ 怎样推销银行的理财产品
推销任何东西都要找准卖点。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无非是不想承担太大风险又想比存款利息收益高一点,你就抓这个卖点就行:低风险。相对存款利息高收益。
㈤ 如何推销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
每个银行都有理财的项目 或是认购的基金、信托之类的
但是重点咱们广大的市民还是选择年化利率比较高的理财产品
银行的理财产品 年化利率高吗 或者说是相对高吗?
我是专业从事投资理财 希望可以帮助你
㈥ 面对陌生人,怎么把自己的理财产品推销出去开头应该怎么说
切记不要开门就见山(不要一来就推销产品),可以从个人的感受开始,然后慢慢地引出产品
㈦ 如何做好理财产品的销售-----营销方案
要做好销售就是首先要自己真正认为销售出去的是好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用最真诚的态度去介绍产品给客户。
销售技巧当然重要,但是销售心态才是销售最核心的东西。
每一个人的营销方案都是不一样的 你面对的客户群体不一样 方案也是不同的 所以 最好你自己可以琢磨一下 有自己的营销方案 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的
首先你的认可自己的东西,再去推荐 才会有说服力
㈧ 如何推销银行理财产品
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推销话术比较简单,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投资者重点关注:
1.购买日离销售日有多远?如果一个产品期限一个月,但是你购买日离起息日还有5天,那这个产品所公布的收益率基本就没什么意义,收益率需要打个折才行。
2.分清楚工作人员说的收益率是他估计的收益率还是写到产品说明书里的收益率。
3.区分清楚到底买的是不是银行理财产品,有些银行从业人员会将保险当银行理财卖。
4.区分银行理财的风险等级。比如中行的理财风险评级分为五级,前三级都不需要担心本金安全,但是第四和第五类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保险理财
以某保险公司的富贵人生保险理财项目为例,产品宣传如下:
分五年储蓄,每年储蓄5万元,就能马上享有六大利益:
(一)从储蓄的第二年开始即可获得9000元的固定收益,此后每隔一年都会固定有9000元打到您的帐户上,直至终身。
(二)与此同时每一年约5000元的浮动收益也将准时打入您的帐户,让您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机构理财带给您的丰厚收益。
(三)当然这两笔钱如果您暂时不用,我们还可以以每年4%的利息让它们以复利形式不断生息,只按3%计算的话到80岁可累积到114万元,相当于本金的4.6倍,为您赢取更多财富。
(四)除此之外,在获得收益期间,如您急需用钱,还可以在完全不影响收益的同时即刻取出30万元急用,以确保资金超高的灵活性。
(五)以上说的都是收益,更重要的是您的本金始终安全,并且有两种方式供您灵活选择,1、您可以将本金安全的转移给您的受益人;2、也可以选择在年老时随时提前赎回,用来补充养老。
(六)更加人性化的是上述所有利益全部免税,使您在享有机构理财安全、稳定收益的同时更完整的保全了资产。
看似一份完美的产品,那么收益和风险是否真如产品宣传中所描述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1. 保险的现金价值随着时间累积,在一定年限后确实会看起来很高。但是你只能死了转让给受益人,而不能直接给自己——除非是申请退保赎回,这样就比那个值要亏很多。因此,保险基本上是一个遗产转让的渠道,但对你自己的生活享乐不是很大的帮助。用年老时账号里的总价值去暗示你这都是你的,而不提醒你这个钱其实是给受益人的,是不合适的。
2. 比较时,往往会拿存银行去对比,说放在银行一年利率才多少多少。但其实如果放在银行连续存N年,如果利率稳定的话,复利计算下来也很可怕。拿自己几十年后的复利加总,去PK 银行一年利息才多少多少的说法,是不合适的。
3. 为了修补第1条带来的疑虑,往往会给你生存奖励金和每年的红利计息等等。但奖励金的来源就等于是你这笔钱的利息预支给你(别忘记,你可是要在这个库里放几十年的复利计算呢),羊毛出在羊身上;而红利计息最大的问题,是她和你描述的是该保险公司每年的盈利率X%,但这个是指该保险公司的业绩情况,和你计算年度红利用的是Y%。但Y%此时此刻是不知道的!包括销售自己都说不清楚如何制订,只能说精算师会根据每年的X%而定出一个Y%。所以,用整个保险公司的盈利率,让你错误映射以为你的分红计息也是这个,是不合适的。
4.在最后一步说服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个是保本的,而且还有红利这些增值。其实国家政策看好,前途看好,最不济您肯定是保本的,您担心个啥?错。每年通货膨胀3%都说少了(我09年11月写的),现在吉野家一个牛肉饭套餐都小30了亲,09年才1x元吧!没能跑赢银行利率,就是失误!用“这个理财项目至少是保本的”,来让你放开警惕,也是不合适的。
㈨ 理财产品做推销有什么好的办法
每天或多或少我们都会接到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如果您碰巧有投资需求,应该怎样从销售人员的推销过程中去伪存真降低投资风险呢?下面我们分享一些关键点供您参考
银行理财
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推销话术比较简单,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投资者重点关注:
1.购买日离销售日有多远?如果一个产品期限一个月,但是你购买日离起息日还有5天,那这个产品所公布的收益率基本就没什么意义,收益率需要打个折才行。
2.分清楚工作人员说的收益率是他估计的收益率还是写到产品说明书里的收益率。
3.区分清楚到底买的是不是银行理财产品,有些银行从业人员会将保险当银行理财卖。
4.区分银行理财的风险等级。比如中行的理财风险评级分为五级,前三级都不需要担心本金安全,但是第四和第五类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保险理财
以某保险公司的富贵人生保险理财项目为例,产品宣传如下:
分五年储蓄,每年储蓄5万元,就能马上享有六大利益:
(一)从储蓄的第二年开始即可获得9000元的固定收益,此后每隔一年都会固定有9000元打到您的帐户上,直至终身。
(二)与此同时每一年约5000元的浮动收益也将准时打入您的帐户,让您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机构理财带给您的丰厚收益。
(三)当然这两笔钱如果您暂时不用,我们还可以以每年4%的利息让它们以复利形式不断生息,只按3%计算的话到80岁可累积到114万元,相当于本金的4.6倍,为您赢取更多财富。
(四)除此之外,在获得收益期间,如您急需用钱,还可以在完全不影响收益的同时即刻取出30万元急用,以确保资金超高的灵活性。
(五)以上说的都是收益,更重要的是您的本金始终安全,并且有两种方式供您灵活选择,1、您可以将本金安全的转移给您的受益人;2、也可以选择在年老时随时提前赎回,用来补充养老。
(六)更加人性化的是上述所有利益全部免税,使您在享有机构理财安全、稳定收益的同时更完整的保全了资产。
看似一份完美的产品,那么收益和风险是否真如产品宣传中所描述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1. 保险的现金价值随着时间累积,在一定年限后确实会看起来很高。但是你只能死了转让给受益人,而不能直接给自己——除非是申请退保赎回,这样就比那个值要亏很多。因此,保险基本上是一个遗产转让的渠道,但对你自己的生活享乐不是很大的帮助。用年老时账号里的总价值去暗示你这都是你的,而不提醒你这个钱其实是给受益人的,是不合适的。
2. 比较时,往往会拿存银行去对比,说放在银行一年利率才多少多少。但其实如果放在银行连续存N年,如果利率稳定的话,复利计算下来也很可怕。拿自己几十年后的复利加总,去PK 银行一年利息才多少多少的说法,是不合适的。
3. 为了修补第1条带来的疑虑,往往会给你生存奖励金和每年的红利计息等等。但奖励金的来源就等于是你这笔钱的利息预支给你(别忘记,你可是要在这个库里放几十年的复利计算呢),羊毛出在羊身上;而红利计息最大的问题,是她和你描述的是该保险公司每年的盈利率X%,但这个是指该保险公司的业绩情况,和你计算年度红利用的是Y%。但Y%此时此刻是不知道的!包括销售自己都说不清楚如何制订,只能说精算师会根据每年的X%而定出一个Y%。所以,用整个保险公司的盈利率,让你错误映射以为你的分红计息也是这个,是不合适的。
4.在最后一步说服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个是保本的,而且还有红利这些增值。其实国家政策看好,前途看好,最不济您肯定是保本的,您担心个啥?错。每年通货膨胀3%都说少了(我09年11月写的),现在吉野家一个牛肉饭套餐都小30了亲,09年才1x元吧!没能跑赢银行利率,就是失误!用“这个理财项目至少是保本的”,来让你放开警惕,也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