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固定收益和非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有什么区别
固定收益型产品指期限固定,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或分次摊还本金,并按照确定收益率计付收益的理财产品。一般指有相应的抵押担保措施来确保本息兑付,收益率固定,基本不会超过合同所规定的收益的理财产品。浮动收益产品是收益在一个相对区域内。指由投资人出资,由具有专业能力的管理人管理的理财产品,如投资未获利,则投资人亏损资金;如获得收益,则投资人和管理人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浮动收益产品基本没有任何措施保证本金安全。
Ⅱ 固定收益保险可靠吗
固定理财收益首先要看保险公司收取的这部分保险金是用于什么投资项目,一般来说,固定收益率在保险合同上提前约定好的,是明确写明在合同上面的。合同上会注明,这项产品需要连续缴纳保费的年限,保障年限又是多长时间,保障年限到期后把所交保费返回,同时还给到多少比例的一个固定收益。一般来说固定收益的利率不是很高的,都没有那么大的风险,收益和风险都是对等的
拓展资料
保险产品大都具有理财功能。保险理财与储蓄、国债等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有五个方面。
安全性
保险是合同行为,客户的权益受法律及合同的双重保护。而且,保险合同不怕丢失、损毁、被盗。而钞票就不那么安全了,钱在谁口袋里就是谁的,钱丢了,就等于破财。取钱时忘了密码,会带来很大麻烦。
长期性
寿险保单期限短则5年10年,长则终身。保单利益常常涉及两代人。而储蓄是一种短期理财工具,人们存钱,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使用,第三才是获得利息。
确定性
确定性是指保单未来收益可以明确的推算出来。例如:终身养老年金保险,如果合同约定自被保险人60岁开始每年领取5万元,那么,当被保险人生存到中国人平均年龄71岁时,可以领取60万元,如果生存到84岁,则累计领取125万元。但是,储蓄和国债的未来本息是不确定的,因为利率经常变动。我国前几年连续七次降息,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由1996年的10.98%骤降到1999年9月10日的2.25%,整整下降了5倍。大幅度降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某人有100万元,在1996年,可以得到近11万元的利息,它可以在什么都不干的情况下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到了1999年以后,100万元存满一年,只能得到1.8万元,假如这位百万富翁每年的正常生活开销为10万元,那么11年后,将剩下1.27万元。所以,很多原来的百万富翁如今不得不继续工作。
强制性
这里所说的强制性不是指政府或保险公司强制人们参加保险,而是说保险对个人而言带有强制理财的色彩。保费年年交,而养老金或生存保险金只能在约定的若干年后领取,一般不能提前领取。如果没有强制约束,人们很容易把存折上的钱取出来以满足突发奇想的消费或投资。因此,理财的计划被打破,未来生活保障可能落空。
融资性
对客户而言,保险的融资作用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风险融资,当被保险人发生风险时,其本人或受益人可得到一笔保险金。例如,对于30岁左右的年轻人,意外伤害保险费率在0.3%左右,每年缴30元可承担1万元限额的伤害保障。住院医疗保险费率大致在3%左右,每年缴300元承担1万元限额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责任。二是直接融资(指保单质押借款功能)。许多保单都有质押借款承诺,只要保险有效期满两年以上,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即可向保险公司申请借款,期限通常是半年,借款额是保单现金价值(见附录4)的70%左右。
除以上五个特点外,保险还有其他功能,例如合理避税、保费豁免、保障权益转换等。
综上所述,保险是非常独特的理财工具。如果运用好保险理财手段,将大大提高理财功效,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充分保障人们的经济利益。
正因为如此,很多西方人都有许多保险,有些人的保险金额高达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保险看作无味的花费,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理财工具。
Ⅲ 具有保险性质的理财产品是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吗
一直以来,觉得所谓的理财型保险,是个伪命题,更多的是噱头和宣传的需要。
任何保险产品,属性都一致,就是一种最具防御性的财务工具。防止于,一切不确定什么时间发生,但是几乎必然会发生的事故发生时,将财务损失降到最低或者做大风险对冲平
衡。这就是保险。
更高层次的保障需求,是保证,比如,资产保全、财富传承等等,其根本,也是一种财务风险保障行为,不同的是,前者的标的物的诱因可能是事故,后者的标的物,针对的是
财务安全本身了。
说理财就是保险,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说保险是理财,没错的。
所以,客观上谈,所谓的理财型保险,广义上讲,是一种慨念上的误导。
狭义上,慨念也很模糊,习惯上,把非传统寿险,都称作为理财型保险,也就是:分红保险、万能保险、投连保险。
这种区分,带来了市场上对客户的误导。人性都趋利避害,趋利排在避害之前,所以人们更多的关注此类保险的所谓的理财投资功能,本末倒置,反而忽略,本身,它们,其实,
还是保险,保障功能,是首要的功能选择。
所以,误导性的事件不断,在个案规划中,往往出现,重视所谓的理财,而轻保障的案例,非常可悲。
将保险和理财分割来看,本身就是一种误区。重视保障,其实就是对生活、对人生的最大理财行为。单纯计算收益率的人生或生活,最后收获的一定是尴尬。
我们的市场化还很不完善,保险发展时间还很短,虽然很快,但是不得不承认,市场还不成熟,消费者的意识形态基本还停留在起步出发阶段,而保险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和商
业利润之间,也左右摇摆,时常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多,很多情况下,往往还是影响人们作出正确选择的障碍。
作为消费者,最好减法思维,立足基本的情况下,理性看待基本之上的需求。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Ⅳ 保险理财和银行理财有什么区别
主要有着五点区别吧:
第一:,期限、起点不同。
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比较短,少则几天多则一两年;而银保理财产品的期限较长,少则三年,多则几十年。同时,银行理财产品起点较高,一般为五万元;银保理财产品起点较低,几千元或一两万元即可购买。投资者一旦遇到期限较长、起点低于五万元的产品,就很有可能是保险产品。
第二:缴费期限不同。
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一次交清;而银保理财产品有的需要一次性交清,有的则需分期缴费。
第三,购买年龄不同。
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均没有投资人的年龄限制;而银保理财产品有投保人年龄的限制,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第四:收益构成不同。
银保理财产品一般分为固定收益加上分红收益,凡是提到分红类的理财产品,多是银保类产品。
第五:销售主体不同。
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合同上,是以银行作为销售主体的,所盖公章是银行的;而在银保理财产品的销售合同上,出现的都是保险公司的名称,所盖的公章也是保险公司的。
Ⅳ 保险公司理财产品有哪些优缺点
保险年金险有以下有点:
收益稳定,市面上热销的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即每年返还多少都是写进合同里的不会多也不会少。老几家的产品存在分红,收益会有浮动,但是这类产品,固定收益部分很少。所以年金险与银行理财相比,优势在于确定性,不会不给钱
长期性,保险年金一般是长期的,就算是银保的产品一般也是10年往上的。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其它理财产品可能会存在产品停售的问题,而保险一般签署,就会按照所载利益进行返还
传承性,年金险就有一定的传承性,目前大额年金险又可与信托相结合,可以避免子女的挥霍
强制储蓄性,控制平时过多的消费
以上是简单的回答,如果有更多问题,或者有产品需求可以单独私信我
Ⅵ 保险公司那个理财产品最好
依个人情况而定
银行理财产品采取的主要是单利,即一定期限、一定数额的存款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收益空间。不论是固定收益还是采取浮动利息,在理财期限内,银行理财产品都采取单利。保险理财产品则不同,大都采取复利计算。即在保险期内,投资账户中的现金价值以年为单位,进行利滚利。三是支取的灵活程度不同。银行理财产品都有固定的期限,如果储户因急用需要灵活支取,会有利息损失。保险理财的资金支取情况分几种:一是可以灵活支取,如在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可以要求部分领取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但合同项下的保险金额也同时按照比例相应地减少,会影响保障程度。如果全部支取,要扣除准备金账户的费用损耗,只返还保单现金价值,会造成较大损失。二是不可以随时支取,直到保险期满时,死亡保障金和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可以一次返还。银行存钱:就是存取方便但是利息很少,现在五年期定存才:2.5%,还要扣百分之二十的利息税所以不能抵挡通货澎胀所带来的损失。而保险的理财产品,是相对安全的投资项目,因为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的产品保底的利息已达到一年:10%最少啊。我们公司有一款产品一年的固定收益是:16%,老年的时候还可以本金一次拿回来养老相当不错的。而且保险还有生命保障和不用扣个人所得税相当不错。最后:如果你的钱在短期内不用到的话就可以买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如果是短期内可以就要用到的就最好放银行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