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小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得用于哪些投资
除金融类企业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Ⅱ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可不可以用于非主营业务(有没有使用范围)
公司上市的募集资金,那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计划内的募集资金,这部分募集资金的计划用途在上市之前就是已经确定的了,一部分是因为发行价比较高实际募来的资金超出计划的部分(也就是超募资金),计划内的只能用于主营业务,创业板已有明确规定,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营业务,不能用于开展证券投资、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创业投资等高风险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主板暂无规定,但监管层是倾向于只能用于主营业务的。主板和创业板的超募资金都可以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有的公司打擦边球,用超募资金去置换银行贷款,这样置换出来的钱就可以自由使用了。
Ⅲ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于短期理财和补流有额度限制吗 具体操作程序有哪些
如果只是用于理财,按照相关规定,一般还是要经董事会审批的
补流的话,得看资金是暂时性补充流动资金还是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了,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是要股东大会同意的。哪个板块的上市公司?其实相应的板块会有相对应的法规,查一查就很清楚了。
Ⅳ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对股民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少股民,往往认为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其实,从利润增长的角度看,上市公司的这类操作,属于一种相对中性的行为。
正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都能及时收回理财产品的本金、获得相应的利息。这类利息收入,最终会被纳入上市公司的利润累积当中。从这个角度看,上市公司的相应理财行为,对股民是件好事。
不过,上市公司的理财操作不应当过于频繁。如果一家公司频繁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就说明该公司的生产效率不高,资金大量闲置,而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个长期的利好。
Ⅳ 募集资金是否可以理财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的产品应满足下列条件: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应提供保本承诺;流动性好,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比如固定收益类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投资产品。
Ⅵ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途有哪些
上市公司融资资金用途: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除金融类企业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可进行现金管理,其投资的产品须符合以下条件:
1、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
2、流动性好,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
(6)上市公司募集基金却用于理财扩展阅读: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的再融资方式有三种: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在核准制框架下,这三种融资方式都是由证券公司推荐、中国证监会审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确定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和发行价格、证监会核准等证券发行制度,这三种再融资方式有相通的一面,又存在许多差异。
融资方式优缺点比较:
1、增发。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股票。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
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同时由于发行价较高,一般不受公司二级市场价格的限制,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股权融资。
2、配股。配股,即向老股东按一定比例配售新股。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且操作简单,审批快捷,因此是上市公司最为熟悉和得心应手的融资方式。
但随着管理层对配股资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即以现金进行配股,不能用资产进行配股。同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更符合国际惯例,目前将逐步淡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历史舞台。
Ⅶ 基金公司可以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吗
不可以购买理财。首先,基金的可投资范围是受监管严格约束的,理财产品不在允许的投资范围内。建仓期,基金可以进行现金管理,比如逆回购(简单说,就是把资金拆借给同业金融机构,收取利息)其次,基金资产是独立且与基金公司自有资产隔离的。任何收益(包括建仓期),都归基金持有人所有,不会进基金公司的腰包。再补充一点,理财产品不是无风险产品,你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债券型基金,这个3%无风险收益的说法有非常严重的误解。
创业板上市公司RHRJ因会计政策使用不当,将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产生的现金流采用净额法计算,造成2019年半年度报告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下“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和“投资支付的现金”科目分别少计7.3亿元,事后对2019年半年度报告按照总额法进行了更正。
Ⅷ 怎么看待上市公司用自有资金在证券市场投资
许多上市公司大大小小的股东都在多家证券公司开设了股票证券账户。 数以千万计的基金在炒股,其中不乏今年深陷其中的基金。 当然,这个私募股票市场不会对外公布。 因此,作为上市公司的主体,数千万、数亿美元被用来炒股。 购买理财只是一种投资行为。 没有什么问题。 所有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实体。 只要投资决策得到董事会的批准,就可以进行投资。 许多海外上市公司本身就是投资公司。 公司的管理层和职员股东都是股东会选出来的,而不是董事会选出来的。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不是同一个人,股东会也不是一个人,只是一个组织。
平台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股票配资平台,其风控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股票配资平台的盈利方式一般都是...在股票配资市场中,资金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你不及时的进行配资的话,那么,你的资金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是一些小的波动, 这些不同类型的配资产品是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作用的。
Ⅸ 中国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大量购买理财产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淀资金,随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发布公告,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多喜爱公告,增加闲置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资金中包含闲置募集资金。
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大多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这样一算,一个亿买一年理财利息是:1亿元*3%=300万元,这可是净利润,基本没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划算。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说法偏听偏信,需要审视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众多案例的总结,可以看出,其实上市公司热衷于银行理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收益高,获利快;二是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企业发展的动能不足。这其中透露出的风险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流向了“理财市场”,这违背了我们投资者的初衷。投资者买股票,是希望企业通过经营,获得长期的获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价上涨获利。但有的公司在主业不振的情况下,不做业务创新改进,而是去买了理财产品,用钱生钱,实际是存在一定的资金浪费。
其次,所有的投资均有风险,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买了“理财产品”,无非是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转嫁给了“买股票的人”。趋利避害!
另外,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财专业户”,是一种“懒惰”的投资行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进取精神。
再补充一句,入市有风险,投资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