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成量化交易所合法吗
不合法,是骗局,天成量化的前身是雷顿外汇投资,雷顿外汇投资收割了很多无辜的人,很多人现在血本无归,快向警方报案
㈡ 济南雷顿理财靠谱吗
理财不承诺保本保息的。理财非存款。投资需谨慎。请《采纳》。
㈢ 德国雷顿投资是真的吗
可以确定这个公司是真实存在的,德国雷顿投资控股集团(Leighton)于2001年创建在德国。它拥有能源、采矿及原材料、石油化工、环境服务、机械、电信和土木工程等多个分部,集团经过13年发展,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专业股本投资和创业资本投资公司之一。雷顿投资在全球经营,积极物色新的投资机会,提供策略性顾问指导,为有吸引力的项目提供资金。雷顿的投资启遍及三十多个国家的逾六百多家公司,集团控股总额超过一百九十亿美元。雷顿的投资风格以准确犀利闻名在投资业,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可获得雷顿注资,从新创业资本到业务拓展资金,包括收购和重组所需的资金。雷顿投资己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四百多个公司投资超过110亿美元。
㈣ 海汇国际是资金盘吗
是的,海汇是个无监管的不合规平台,其运营模式为资金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了,
海汇外汇现在出金还正常吗?汇查查的客诉中心收到了汇友无法出金的投诉。
其拒绝出金的理由是:未购买任何配套,所以不被允许出金。
要知道,正规平台出入金是完全自由的,无论是否进行交易,不过需要自行承担手续费用,但不会出现拒绝出金的情况!
图:汇查查
汇查查提醒广大投资者,在选择交易前一定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
㈤ 广州雷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信誉怎么样
骗子·我的客户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社会人渣·
希望我国法律可以制裁他··
㈥ Leighton Futures雷顿可信吗有用过的吗
Leighton Futures雷顿 1年内|监管牌照存疑|非MT4/5软件|展业区域存疑 天眼评分1.3分,其他信息可以去外汇天眼上查一查,仅供参考。
㈦ 英国雷顿投资管理公司是不是骗局
经外汇资质查询网站(http://u19c。m1。xinclo。xyz)查询得知,雷顿平台不合规,是一家虚假宣传受多个监管的虚假平台。
㈧ 从会计角度解释金融危机的产生
写不下啦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危机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纵观近一个世纪经济发展史,金融危机如“幽灵”一般伴随着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近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使金融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广泛的传染性和破坏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否认,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等方面的缺陷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会计学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对防范和减轻金融危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金融危机的研究比较多,但从微观层面尤其是会计学角度对其研究的较少,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希望能补充这方面的欠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早期的马克思、费雪等到后来的克鲁格曼,
从1929年的“大危机”到 2007年至今的美国金融危机,涌现出一些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微观层面会计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
弗里德曼和斯瓦茨等人认为市场是理性的,市场上金融风险的产生和积累并不是缘于市场内部的市场恐慌和普遍非理性,而是来自于市场外部,尤其是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不当。[1]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认为债务和货币单位的购买力这两个方面混乱是对整个经济造成破坏的最主要因素。过度负债和物价下跌是促使经济从繁荣的顶点转向萧条的关键原因,他注意到了物价下跌引起抵押物价值的下降从而影响借款人所能借到的贷款数量。[2]
沃尔芬森认为,由于过度负债,在银行不愿提供贷款或减少贷款的情况下,债务人必然降价出售资产,这将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是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提高,另一方面使债务人拥的财富减少,即按降价后的资产价格估价其净资产减少,这两者都削弱了债务人的负债受力,增加了其债务负担。因而在债务一通货紧缩循环中,负债欠得越多资产降价变卖就越多,资产降价变卖越多就越贬值,债务负担就越重,正像费雪所说的“债务越还越多”,最终引爆金融危机。[3]
海曼•明斯基继承了费雪的“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中的观点,认为金融稳定与否的关键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他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信用创造机构和贷款人的相对特征使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融资方式和金融脆弱性的概念,成为对费雪理论的重大发展。[4]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在1981年提出的银行体系中认为在过度负债的经济状态下,经济、金融扩张中积累起来的风险增大并显露出来,银行可能遭受贷款损失甚至破产,所以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必然提高利率减少贷款,银行的这种行为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使企业投资减少或引起企业破产,迫使其出售资产以清偿债务,造成资产价格急剧下降。这种状况会引起极大的连锁反应,使本来就脆弱的金融体系崩溃得更快。[5]
《会计披露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吸取的教训》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对会计披露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缺乏透明,可靠和可比的会计信息是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嗣实证方法分析了东亚5国对国际会诗准则的严重背离 提出了加强监管和遵循国际会讨准则的政策建议,因此对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报告认为对国际会计核算和报告准则的持续不遵守增加了未来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因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分析人士的决策仍旧缺乏可靠的微观经济指标,而将这些微观经济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就能提供预警信号。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包括东亚国家,要加强制度建设,有必要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会计法规,并建立确保这些准则得以贯彻的机制。并提出建议:政府必须努力将其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富有效率和效果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来监督会计准则的实施和运用。考虑到全球范围内会计发展的迫切需要,世界银行集团应在会计改革中起到推动者的作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者需要针对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努力制定更详尽的披露要求。与此同时,看来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护金融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远离投机者。[6]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频频发生,我国众多学者专家对此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对金融危机的研究主要以1994 -1995 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至今的美国次贷危机作为分析对象。
吴晓根在《金融危机与会计披露》中认为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同东亚金融危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在金融危机的防范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会计披露,有助于避免或减轻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会计披露缺陷包含有两个层次:一是会计准则的设计缺陷,即会计标准本身存在的缺陷;另一是会计准则的运行缺陷,即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执行缺陷。对于前者,只有通过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来弥补;对于后者,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的自律来弥补。如何做好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工作,不仅是个会计问题,它更是个金融问题。从该种意义上说,会计改革又是金融改革的一部分。[7]
薛邦城,万红波在《对金融危机的会计和财务审计分析》中认为导致企业不能承受金融危机冲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会计制度,包括会计信息失真;没有很好地遵循稳健或谨慎原则;没有很好地贯彻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没有很好地贯彻全面而又重要性原则;审计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职责;同时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性,财务杠杆系数太高,财务公司的短期预测行为和投资决策的失误,缺乏现DAI理财意识,没有根椐企业理财学的原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 作为理财目标也是其中原因。[8]
孙军政在《会计信息与金融危机》中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正是国际投机资本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操纵外汇市场,从而引发市场恐慌,加上其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并没有加强对监管的重视,尤其是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从会计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所作的会计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银行的财务报表几乎根本不遵循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特殊揭示的要求企业对有价证券等流动资产的跌价以及长期资产减值没有加以确认,大量不良资产没有在会计报表中加以披露。[9]
周敏霞在《透过金融危机看金融监管》中提出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加强金融监管成为各国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选择。必须提高金融产品信息的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利益;必须打击和减少金融犯罪活动。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遵循会计制度,充分披露金融风险,使财务信息客观化,防止人为操纵财务报表。[10]
张基峰,林俊颖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思考》中提出了金融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一些缺陷:1)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与“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的核算口径不一致2)贷款计息方法不同引致的资产质量信息不一致3)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披露未予明确4)短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规定,以及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划转规定的不明晰留给企业过大的选择空间等。[11]
王诚军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金融危机“帮凶”?》中道出由于目前还在上演的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而引起公允价值准则受争议的处境:此前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却被一些银行家指责为“帮凶”。美国银行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但会计界断然否认它是导致危机的主因之一。[12]
潘经明在《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启示》中认为亚洲金融惫机,是金融危机,也是经济危机,通过深层次分析.也表现出会计管理危机,对我国会计改苇的警示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深化会计改革拓宽了思路。要求会计改革彻底走出国绕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打转转的思路。站在市场经济的高度.立足市场.立足建立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把规范各种经济成份的会计管理,建立统一、高效、会计管理方法,按国际惯例的要求确立我国的会计管理方法。一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迫在眉睫,会计工作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反映出会计对市场适应程度。二是重塑会计管理目标。三是全面提高会计管理水平。[13]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金融危机的研究较早,且不断发展完善,较国内研究要成熟。主要从早期的经济周期理论到货币理论,债务-通货膨胀理论等,认为过度负债银行不愿贷款,迫使债务人降价出售资产,进一步削弱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进而恶化为金融危机。不足的是国内外学者从微观层面对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的较少。
(三)主要研究方法与思路
1、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
本文通过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阅校图书馆的各类期刊、阅读国内外有关著作等手段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在阐述金融危机特征及其危害性,探讨金融危机发生会计方面的原因时联系近代典型的重大金融危机来进行研究分析。
2、主要研究思路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阐述金融危机的特征和危害。结合实例从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会计原则方面揭露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阐述会计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的作用,从而提出防范金融危机的会计对策。
二、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危害性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及特征
理论界对金融危机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为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是一个随着世界经济大环境不断变化的一种经济现象,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相对传统金融危机,现代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出如下特征:
1、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
金融危机并非近年才有,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偶然现象。其中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是仅有的一次由于经济危机而引发的波及面较广的金融危机。二战以后,金融危机频频爆发,最终导致固定汇率制度受到冲击,不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债务危机四处蔓延。到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频率有明显加快的趋势。首先是因金融衍生品投机失利的“巴林事件”和“大和事件”震惊了世界,随后发生了北欧银行危机,时隔不久,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典范的墨西哥发生了危机。据统计,自1980年到1996年,共有133个发生过银行部门的严重问题或危机。1997年7月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人们刚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走出来,2008年爆发了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首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可以说,20世纪后至今发生的金融危机的频率和规模是“史无前例的”。
2、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强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在使各种金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逐步趋向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风险和危机也全球化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金融危机蔓延和传染的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深远。纵观数次金融危机,无论是1992—1993年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贬值所导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或是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所引发的拉美危机,还是1997—1998年泰国货币危机所演变成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至今的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因此不难看出,现代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传染效应的加强,由传统的单向传染趋势变为了现代的双向甚至多向传染趋势。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会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演变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金融危机的超周期性和超前性
传统金融危机多表现为周期性金融危机,即指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周期性波动引
发的金融危机,伴随着经济周期波动而起伏跌宕。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现代金融危机则更强调它的超周期性和超前性。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伴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各国纷纷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府干预,经济危机的周期波段有所延长,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得到了控制。然而此后全球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却似乎脱离了经济周期的轨道。社会的证券化、资本化、货币化不断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脱钩,当此类经济运动的疾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首先在金融领域爆发,使现代金融危机的敏感性、超前性和突发性均有增强趋势。考察墨西哥金融危机中拉美各国,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各国情况以及美国次贷危机都大抵如此。
(二)金融危机的危害
1、对金融体系的危害
金融危机通常表现为银根骤紧、银行发生挤兑或停兑、金融机构倒闭、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储备耗尽等。当经济衰退或资金借贷严重失衡时,就出现了信心危机和挤兑存款,从而引发银行业危机和全面的金融恐慌。
金融危机还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金融资产价格发生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暴跌。当人们对于金融资产价格、整体经济的信心急剧丧失时,人们会在短时期内采取一致的行动,抛售各种有价证券,进而导致证券市场危机的爆发,进而导致货币供求均衡、资金借贷均衡、资本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均衡关系被破坏。
严重的金融危机会干扰资金、信息和商品的正常流动,导致信用过程的中断和货币供给的减少。最终冲击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导致金融体系的混乱和某些金融制度的失效,使之无法正常运行,阻碍金融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2、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现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紧密联系,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要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拖累甚至阻滞全球经济增长。以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为例,目前,美国房地产投资已经持续缩减,而在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交替下挫的负向财富效应的拖累下,居民家庭消费力不断下降、企业订单逐渐萎缩以及银行信贷日益收紧,不少企业举步维艰,最终滑入破产倒闭的深渊。由于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近30%,其进口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经济衰退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一些外贸依存度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很有可能带来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形成经济复苏的新障碍。
3、对社会的危害
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企业倒闭,就意味着大批的失业人员。金融危机引发的物价上扬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可能激化已存在的社会矛盾,引起政治上的论争,造成政局不稳。金融危机往往使发展中国家财富大量外流,对国家经济利益,甚至经济主权造成直接损失。危机国政府为在短时间内筹措到一大笔资金来抢救市场,不得不接受国际金融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苛刻条件,大量的国家利益被别人轻易地廉价地拿走,国家经济实力显著下降,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因而减少,对长期国家利益构成威胁,这是金融安全受到损害的最高表现。
三、金融危机发生的会计学视角分析
国内外许多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人士从不同角度探究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有的也提出了比较有效的对策,为金融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防御措施。金融危机爆发是由许多因素累积一些微观层次的问题长期未被发现而引起的。会计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的原因,但却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下从会计学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会计信息披露缺陷间接引发了金融危机
1、会计信息不对称积累到一定程度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和资料向法定相关主体报告(上市公司要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外部人员很难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融资等目的,必须向投资者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经营信息。会计报表就成为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员获取企业信息最可靠、最容易的途径。如果缺乏充分的会计披露,就阻碍了投资者和债权人获取必要和及时的信息,使他们难以在成功企业和可能不成功的企业之间进行选择。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就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在近几次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会计信息披露都存在严重缺陷,阻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获取,也就是说增加了内部管理者和外部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Gertler(1998)、Bernanke和Gilehrist(1998)等人的研究表明:与产品和要素市场相比,金融市场更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市场。在金融市场上,信息在借贷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最终借款人对其借款用于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投资者对影响投资收益的所有变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的不完全性影响了金融活动参与者行为均衡的性质以至金融资产价格均衡的性质,造成了金融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完全性影响了金融活动的合理性,使金融市场的完善性大打折扣。“逆向选择”降低了金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效率,“道德风险”削弱了金融市场的资金动员能力。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此而产生了市场的有效运作。当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积累到致使市场不能有效地在储蓄者和有生产投资机会的人们之间融通资金的严重程度,金融危机便产生了。
“次贷危机”爆发表面上是美国房价走低、利率走高所致,实际上是由次贷衍生出的金融工具链条过长又缺乏监管、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间信息严重不对称造成的。次贷危机中,贷款机构将钱借给实际上没有还款能力的次级贷款者,投资银行又将这些次级贷款资产打包进行证券化,进而又衍生出更多更复杂的证券化的金融衍生产品,实际上就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把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的次贷风险分散出去了。因为次贷的风险已经从贷款机构分散出去,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就没有了风险控制的动机和激励,于是大量放贷。但是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和房地产价格的走低,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大幅提高,次贷资本链条从最初端开始断裂,进而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危机和全球的危机。
2、会计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1)隐瞒关联方关系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许多企业为了大量举债,用掩盖关联方交易的方法来获取借款。由于东亚五国的大多数大型企业在金融领域内都设有分支机构或关联企业,这些企业利用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即使在未支付利息或未清偿到期借款的情况下,仍能获得新的借款。另外,即使是非银行集团的成员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签定信用协议的方式,来获取长期或短期信贷支持。按理,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债务负担和关联方款项的往来,本应能揭示其真实数额,可事实上,东亚国家的报表上对这种关联方披露很少。这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些没有偿债能力,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还能贷款,最终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之一。
在次贷危机中,某些投资银行为了将低质的房屋抵押债券不列入其资产负债表中,出资设立了结构性投资载体或工具(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or SIVs)。通过将次级抵押债券卖给这些SIVs公司,投资银行可以充实新的资金,并减少了负债从而美化了资产负债平衡表。当SIVs公司将这些债券再卖给其他投资人时,投资银行便可以确认利润。然而这些投资银行和SIVs的关联方关系并未披露,大部分的投资银行通过对SIVs提供信贷额度,从而对它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或影响。由于投资银行卖给SIVs的债券并不能满足终止确认的条件,因此正确的做法是确认相应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投资银行应将抵押债券产生的负债保留在自己的账面上,并记录所有的投资损失。可是在初期,许多银行利用表外业务,通过不合并SIVs资产负债表来模糊投资人的判断。后期,有些银行出于名声或者不想让SIVs破产的角度,同意SIVs并不是和投资银行相分离的独立公司,遂将SIVs的交易入账并登记其损失。但是当这些以前未记录未披露的债务突然出现在投资银行的报表上时,投资银行的股东们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美国花旗集团(Citigroup)在2007年第四季度将490亿美元SIVs损失入账的时候,其股票价格就开始下跌。
(2)衍生金融工具披露。各种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本意是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投资的风险。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是把双刃剑。如果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和监管不及时、不恰当,也会爆发金融危机。因此比衍生金融工具的利用更为重要和严格的是其信息的披露和风险的控制。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金额巨大,过程复杂,作为表外业务使投资者无法根据传统财务报表估计和判断其风险和报酬。
此次次贷危机中,对某些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次贷危机的核心是非传统贷款的爆发,包括次级抵押贷款。这些贷款由房屋抵押经纪人卖给华尔街的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再次将它们包装成更加复杂的结构债券,将大量的信贷违约调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及其它与债券有关的金融衍生产品销售给各种金融机构、对冲基金和投资人。由于CDS是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没有专门机构监管它的交易,另外持有者不愿对其风险进行真实的披露,导致CDS的市场有很大的不透明性。美国国际保险集团(AIG)自2006年以来,其CDS的成本就急剧上升,但AIG并未重视它的风险。在2007年第四财季出现亏损之前,AIG从来没有在其年报中披露过CDS。2008年初AIG宣称,根据内部估值模型,由于CDS产生的损失约9亿美元。但最终AIG在3月底宣布了因CDS而减记了超过110亿美元次贷相关衍生资产。2008年11月10日AIG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该集团亏损245亿美元,其中,CDS业务当季的资产减记规模超过70亿美元。可见正是CDS导致AIG陷入了流动性和资本不足的危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