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由于基金销售长期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对其他基金公司有何影响
摘要 众所周知,基金销售主力来自于银行,的确,基金业的发展银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银行凭借其强大的网点优势,客户基础,及以往客户对银行的信赖,引导着广大投资者选择基金,而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的品种却被销售人员不断地进行申购、赎回、再申购、再赎回状态。据某银行客户经理反映,出现这情况主要原因不是他们自愿的,但是银行的任务、指标大多没有办法,不引导客户基金投资的短期化,否则很难完成销售任务。所以这也导致了客户因为基金上涨了5分钱左右就会接到客户经理的短信或电话建议赎回,一方面可以推卸后市一旦下跌带来资产损失的责任,同时还可以为接下来的任务做好资金准备。所以,基金公司没有真正帮客户赚到钱,客户也没有多少盈利就又被营销去申购另一只基金,来回的手续费可不是个小数目。一但市场表现不好,基金发生亏损,销售人员就一口埋怨说基金公司怎么不好,基金经理利益输送....,多么无辜啊,时间一拉长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大家都在抱怨基金业绩不好,亏损了,可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自己选择的基金呢?关心可能更多停留在基金净值和基金经理上面,有多少真正看过基金季报、年报等等。如果大家有心可以去真正关注一下目前市面上投资时间超过3年的基金,90%以上是为投资带来收益的,而且年化收益还不少,可为什么大家还要说基金不好呢?大家好好想想吧。
B. 刚上任银行理财经理 该怎么开展工作 知乎
刚刚上任的银行理财经理,那么你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呢?首先你要熟悉自己的业务范围,以及掌握几个主要的银行理财产品,其次就是找一些老客户先去推广讲解,让他们认知到这种理财方式的可行性,然后再发展新客户,毕竟业绩是很重要的,那么通过管理自己,下属,一起共同进步,团队精神一定要维护好
C. 理财经理如何销售基金
正确处理基金营销中的两个关系
开放式基金营销就是向市场宣传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理念,展现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介绍基金的运作机制等知识,目的在於唤起市场认购基金的欲望,获得市场资金的信任,培养基金持有人的忠诚度。这是开放式基金不同於封闭式基金的地方,也是开放式基金的挑战性之所在。开放式基金成功营销的目标是:基金持有人能够成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忠实客户,不仅分享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成果,而且能够理解基金管理公司暂时的经营困难,保证基金规模的稳定性。目前,开放式基金的营销应该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产品营销和关系营销
产品营销是基於基金产品本身的营销,通过市场教育来树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品牌和营销策略。基金业是智慧含量很高的行业,不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的智慧,也包括在市场中的营销智慧。关系营销是指延用人脉关系的营销方式,往往依靠公司以往形成的人际关系或营销人员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将保险公司等作为目标客户。从世界基金发展史及我国基金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来看,产品营销是基金业营销的必然选择,关系营销只能是战术性的,是产品营销的补充。
关系营销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基金的募集目标,但是,这部分营销的维护成本比较高,稳定性较差,基金发行结束後的巨额赎回就是例证。
D. 银行理财经理如何开展基金营销
把敌人场理财的产品一一介绍给客户当客户。整正领带。银行理财是可以。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润。这样啊!客户放行。银行理财的基金销售就。火爆一些。
E. 理财经理销售基金未向客户提示风险应该承受什么责任
国内这一块不健全,很那追责,关键是你要有证据,提醒再看看当初你和他们签订的合同内容,看能不能找到对你有用的证据。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太混乱,不要指望政府有什么用。香港和国外都是要求录音和视频记录的,保证客户知道投资产品的风险,中国都是只要忽悠你买就行的,甚至不会提醒你产品的风险。严格意义来讲基金公司肯定是全责,但是一般会把责任推给理财经理,所以最后就成了冤大头。建议你再等等吧,大盘最近会完成调整,国际上会大规模印钞票,八月底有大涨的可能性。
F. 刚做理财经理,不知道如何开口向客户营销基金产品
刚开始的话,不知道怎么开口是正常的,可以跟你的老板取取经,多学习学习别人的开口的方式,然后总结一下,根据自己的感觉稍作修改,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出来,慢慢就会习惯并做得很好了
G. 平安银行理财经理压力大吗
压力大的。现在相对规模小的商业银行,理财经理的压力非常大。你的奖金完全和业绩相关,并且还有指标。没有完成,一定会被督导和开会的。
H. 银行理财顾问怎帮助理财经理销售基金
I. 银行理财经理没有基金销售资格却销售基金合规吗
不合规,必须要有资格才行。
如有不懂之处,真诚欢迎追问;如果有幸帮助到你,请及时采纳!谢谢啦!
J. 银行理财业务的存在问题
(一)理财市场不规范,导致恶性竞争
2005年前,商业银行推行理财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搭售储蓄存款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而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巩固中高端客户,减少客户流失。
(二)理财人员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的理财规划师严重缺乏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关知识。目前银行理财人员知识构成较为单一,具备理财规划师资格的就更少了。由于缺乏对个人理财业务熟悉的人才,银行理财师队伍建设可能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起,中国理财规划师人才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目前各地金融机构理财规划师已成抢手人才。06年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数不过2万人。人才匮乏亟待培养。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增长到570亿美元,专业理财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业务之一。与理财服务需求不断看涨形成反差,我国理财规划师数量明显不足。我国国内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个成熟的理财市场,至少要达到每三个家庭中就拥有一个专业的理财师,这么计算,中国理财规划师职业有20万人的缺口,仅北京市就有3万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国,只有不到10%的消费者的财富得到了专业管理,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58%。
(三)理财产品营销不规范,产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没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户该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甚至为了完成发售任务,采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风险提示等手段误导投资者,或吸引不适合该理财计划的客户购买。在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中,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报告指出,在信用类和利率类产品方面,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信息不明产品合计占全部不明产品的3/4,尤其是光大银行,其不明产品占到本行产品的77.59%。而外资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在人民币和外币的股票产品中,外资银行的不明产品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分别高达78.6%和32.9%,远高于中资银行的33.3%和11.1%。
(四)对公众理财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认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投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最近很多针对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现象的投诉事件也随之增多。理财产品的投诉除了部分是源自销售人员的误导以外,实际上相当一部分都是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应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欠缺导致的。据调查有近八成的消费者对理财业务知之甚少。
(五)理财业务售后服务不到位
从各商业银行理财实践活动看,客户在理财过程投诉乃至诉讼最多的是开放式基金、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个人账户外汇买卖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理财流程问题。虽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但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六)风险揭示不到位
部分银行在向客户推荐银行理财产品时,没有向客户揭示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还款来源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甚至有的银行理财经理口头告诉客户,他们的理财产品是保本保收益的,误导部分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