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银行用理财产品骗投资者可以叫记者来采访吗
银行用理财产品骗投资者可以叫记者来采访,你最好就找电视台的记者,到时候电视台可以报道新闻让更多人知道,当然银行相关人员有权利拒绝接受记者采访和拍摄,但是记者也有权利反映银行的拒绝,并且用于新闻报道,只要所涉及到的事关公众利益,而且被拒绝之后,记者不能进入银行随意拍摄,采访工作人员。但是,如果银行态度良好或者害怕事情闹大,同意协商,在记者的协商下,可能银行也会做出一些妥协,最后可能你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Ⅱ 有人说投资理财是骗局,是吗
不一定
只要是正规的理财就不是骗人的。
Ⅲ 四川男子“投资理财”被骗484万,他的如何一步步落入“陷阱”的
4月7日,四川男子下载了该微信群里投资理财刘经理发来的“50etf上证”APP,并在该平台投入了几十万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几十万元很快就变成了100余万元。四川男子激动不已,于是又分几次投入了200余万元,通过“专业老师”的一顿操作,四川男子的账户金额竟达到了900余万元。
这里还是建议大家理财规划要合理,风险投资比例一定要小,高息千万不能做。保险性比较高的比如国债和信托产品,风险性投资比例不能超过总投资的10%。这样即使损失了,其他保收益的产品还能弥补这方面的损失。
Ⅳ 中国银行理财稳富封闭式202022(WF2022)就是骗子,骗人钱财,怎么看天天都亏本金呢
中国银行稳固封闭式理财也是有一定几率出现亏损的,属于正常的情况。
中国银行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有可能亏损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是非保本、浮动型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机构不承诺保本,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产品净值的变动决定着投资者收益的正负。
不同形式的理财产品亏本也是不一样的。银行理财产品分保本型和非保本型,收益不一样,理论上理财产品都有风险。股票,外汇,原油期货可能是本金的几倍,在加杠杆的情况下。p2p由抵押的平台,本金还能保障。没有抵押的平台很可能本金全无。
(4)银行理财产品骗子扩展阅读:
购买的注意事项
1、从风险上来看,只要风险等级是1级或2级的理财产品,本金风险几乎为0,也就是说基本不可能发生本金亏损的事情,但是收益就不一定了,对于理财经验不是很丰富、风险意识不是很强的投资者而言,要避免一种理财产品,那就是结构性理财,这类产品挂钩股指、黄金、外汇等衍生品,收益率是波动的,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不高。
2、从收益上来看,建议大家挑选规模偏小的股份行和规模偏大的城商行,这两类银行的理财收益比较高,而且发行的大多是风险等级为1级或2级的非结构性理财,比较适合普通老百姓,但是规模偏大的股份行比如招商银行收益就比较低了,规模偏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投资管理能力比较弱,国有银行理财收益偏低,也不推荐。
3、从流动性来看,也就是产品的期限,这一点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在短期内不会有重大支出,而且预留了应急资金,那么建议大家选择中长期的理财产品,毕竟收益高、而且比较省事。但要记得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银行理财这种流动性很差的产品中。
Ⅳ 我喜欢一个银行员工 他要我帮他买理财产品,是不是骗子
应该不是骗子,如果是叫你转账给他的账户,他去买可能是骗子,如果叫你在手机银行里操作购买理财,应该不是骗子。
他这样做也是为你好,让你赚钱。你放心吧。
Ⅵ 现在去银行买理财,真的会连本金都不保的吗
当然有可能本金不保,因为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存在风险的,没有任何一个银行敢保证你购买的理财产品稳赚不赔。如果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人给你发传单,表示自己的理财产品不需要承担一点点风险,而且随时都能够取出来,还能够获得非常高昂的利润,那么这个人99%都是骗子。天上从来都没有这种掉馅饼的好事,银行的理财产品就更是如此了,不只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准确的说,任何一个公司的理财产品都不可能100%保证没有任何风险。
我们不管再购买哪款理财产品,都一定要搞清楚其中的细节,不要单纯听推销员的一面之词。最好是能够私下里多了解一下,然后再进入理财这个行业。贸然进入的理财小白通常都会交一些学费。
Ⅶ 我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骗子知道我的实名和身份证号能领取钱吗
你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骗子知道了你的身份证号和名字,是取不了你的钱的,因为即使骗子有你的身份证,也是不能取钱的,银行会仔细核查一个人的身份的。
Ⅷ 进银理财是不是骗人公司
是骗子公司,今天下午三点左右,进银理财系无法登陆,客服失踪,微信电话关机,400电话无人接听,资金无法提现,现在已报警处理
Ⅸ 理财是不是都是骗局
不一定是:但要注意这几种骗局:(一)“公安防护”类APP
近日,家住锡山区的刘女士报警,称其于5月21日接到一个自称是通信局的电话,对方告知其曾在北京某移动营业厅办理的电话卡涉案,并称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要将其的银行卡冻结。
随后,电话又转接到自称是北京延庆公安局,对方让其添加了一个QQ号,并发了一张警官证照片给刘女士,让其点开对方提供的所谓“最高人民检察院”网页链接下载一个“公安防护”的APP。不知有诈的刘女士按对方要求先后从四张信用卡以及支付宝借呗套现等方式转入该APP约22万元。不久,刘女士发现被骗,于是报警。
(二)投资荐股类APP
今年4月,家住梁溪区的张女士使用手机上网时无意点开一个叫红星杯赌王争霸赛的页面,内有老师讲课,称比赛结束后可购买强势股票。随后,一自称“管理员”的网友加张女士微信并发了一个“红赛牛”的股票APP投资软件让其注册软件账户。于是,张女士通过手机银行先后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了27.5万元购买所谓的“牛股”。然而,张女士不久后发现买的对方推荐的股票都亏钱,想把钱转出来,对方则让其等到6月10日再转。6月10日,张女士发现该股票软件打不开了,损失共计27.5万元。
(三)投资虚拟货币类APP
今年5月底,家住梁溪区的周女士在一微信理财群里获悉了投资比特币的信息,并在群里“老师”指引下注册了APP账号然后开始投资,购买一手比特币保证金是1000美元,以此类推,可买涨买跌,如果购买的比特币行情与购买方向相同,就赢了,反之则输了。至7月5日,周女士共“盈利”20余万元。7月6日,周女士发现无法登陆平台,经咨询“客服”告知其本金和盈利都爆仓了,周女士损失共计73万元。
(四)网络贷款类APP
6月13日,家住梁溪区的朱先生在家中接到一自称“某氧气贷”网络平台工作人员电话,问其是否有资金需求。随后,朱先生添加对方微信,并按对方提供的网址下载了“某氧气贷”APP操作申请贷款。期间,对方以需要交保证金、手续费等理由让朱先生转账8.1万余元到指定账户,但一直未放贷款。不久,朱先生发现上当遂立即报警,损失共计8.1万余元。
(五)游戏博彩类APP
近日,江阴市民季先生来到华士派出所报警,称一微信好友在4月初向其推荐了一个名为“恩佐娱乐”的网站,并号称该平台是大平台,信誉好,回报效益高。随后其又向季先生发送了一个网页链接,并让其下载该APP。截至5月中旬,季先生通过自己银行卡向该平台共注入88万元,虽期间提现17万余元,但随后发现平台无法登陆,损失共计70万余元。
Ⅹ 通常都有些什么办法识破“理财产品”的骗局
通常“理财产品”的骗局都是披着高收益的皮,而且常常有巨额交易。之前深圳有家村镇银行,叫宝生村镇银行吧,拦住了一个要开通大额转账支付功能的阿姨。她说自己买了个超高收益的产品,但是职员后来问着问着就发现是假的了,就跟她讲她被骗了。
其实我们自己时刻保持高度的防骗意识,不随意听信任何非正规第三方渠道就对了,哪怕是信得过的亲友介绍的“暴利理财”,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对于看不清底层实体资产或搞不通投资逻辑的就最好不要接触了,更不能盲目跟风贪图高利。如果需要贷款、理财等,都应该找正规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所谓的“股东背景”、“政府兜底”,或什么“牌照资质”,这些都是骗人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