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变动趋势图怎么看
看的方法如下:
预期收益也称为期望收益,是指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根据已知信息所预测能得到的收益。通常未来的资产收益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收益可以用多种可能的取值及其对应的概率来表示,这两者的加权平均,即数学期望值,就是资产的预期收益。
在投资理财中,预期收益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进行投资决策的关键,输入变量计算。不对它做出估计,什么买卖决策、投资组合一切都免谈。它不仅对投资者重要,对于公司管理者来说,也同样重要,因为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是影响公司资本成本的主要因素,关系到公司将来选择什么样的投资项目
㈡ 常见投资理财产品都有哪些,哪个最好
现在目前的投资理财产品有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保险、房地产、外汇、黄金、信托、股票、贵金属(黄金)等,我们理财无非就是看中两点安全和收益,我觉得比较好的理财产品是政信类的政信金融产品,它的收益普遍比市面上常见的理财产品高。对比银行理财:收益率仅为政信理财的一半,安全性比不上政信理财;对比保险理财:投资领域风险比政信理财大,且整体收益不佳;对比房地产:一二线城市房价下降,成交跌入冰点,大佬逃离,不再具备投资属性;对比外汇:投资风险极大,极易亏掉本金,谈不上安全;对比黄金:长期跑不赢通胀,持有时间越长越亏,收益没有政信理财高;对比信托:投资门槛较高,100万元起投,政信理财普遍5万元起投,灵活便捷。
㈢ 银行理财市场有哪些新变化
一、存量整改基本完成 保本理财产品清零
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拉开了资管业务改革的序幕。打破刚性兑付、不再保本保收益,成为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重要方向。
随着过渡期收官,银行理财转型成绩单如何?报告显示,在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导向下,银行理财业务过渡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保本理财产品实现清零。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规模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与此同时,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92.97%。
存量业务整改方面,报告显示,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理财产品存量整改计划。
业务转型成效明显的同时,理财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截至2021年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
二、投资人数迅速增长 投资收益保持稳健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以“保本保收益”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
在资管行业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没有了“稳赚不赔”的“金甲护身”,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是否依旧?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8130万个,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5.31%。其中个人投资者仍占据理财市场绝对主力,数量占比达99.23%。
“在资管行业打破刚兑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以其长期稳健的资金供给渠道、专业优质的资产管理能力、丰富多元的产品设计创新等优势,实现较为平稳的产品收益。”报告称。
数据显示,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理财产品已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61万亿元,其中2021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
三、中低风险产品占比超80%
保本理财产品清零,是否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上升?对于投资取向相对稳健的投资者来说,是否还是合适的选择?从以下三个维度,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从风险等级看,截至2021年底,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规模24.06万亿元,占比82.97%;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规模0.11万亿元,占比0.37%。
从产品结构看,截至2021年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6.7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2.34%;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占比为7.38%;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占比为0.28%。
从收益率看,2021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收益率波动相对平稳。
㈣ 理账产品封闭式一年收益4.4%是可以拿到这4点4吗
是的。
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2019年,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9255.8亿元,有效满足了投资者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其中,公募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8779.9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的94.86%。分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大型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2948.4亿元,占比31.85%;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069.1亿元,占比43.96%。
2019年,封闭式产品按募集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44%,同比下降约53个基点。2018年以来,随着市场利率的下降,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同步下行。由于封闭式产品的期限大多集中在3-6个月,产品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延后半年左右,2018年下半年起逐步下行,总体与市场利率走势相符。
㈤ 理财投资收益率多少合适
证券投资的话,年化13%.......
收益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别人做得如何?要想得到答案,我们就要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投资交易的业绩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让我们看一些数据。
先来看几个基本指标:
通货膨胀率,在世界范围内很长一段时间加权平均值在3%,那么再对照哪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我们就有一个大概的参考,是多是少、哪些时期和年份、超过了这个指标、哪些时期和年份低于这个指标,我们就会有一个基本的参考判断依据。
股票市盈率(PE),指在一个考察期内(通常为一年内),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对于股市平均市盈率,从不同发达国家历史数据看,这个数字通常会保持在12到15之间。而在A股市场上,很多企业的PE都轻松超过20。
经济增长率,过去十年间,世界上很多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在2.5%左右,中国比较高在7%左右。
这一系列的指标和统计数字是我们判断决策的依据和参考。
据对历史数据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年化复合收益率达到13%,你就是一名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优秀的交易员和投资人。13%这个数据是建立在全球范围内的,这个数据经历过时间的验证,并以大量交易员和基金管理人的实践为佐证。——摘自《弱水三千-十年交易录》
㈥ 银行的非保本理财安全吗
要说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肯定低于存款类产品,但是绝对高于P2P、信托等其他平台类理财产品。所以,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肯定有风险,但是绝大部分属于低风险产品。因为具有非保本属性,所以无论风险的高与低,作为投资者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说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风险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以2017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数据为依据)
三,普通投资者持有低风险理财产品占比高。在全市场存续余额中,一般个人余额为14.6万亿,占比49.42%;高资产净值类产品余额2.91万亿,占比9.85%;私行类产品余额2.28万亿,占比7.72%;机构专属余额6.5万亿,占比22.01%;金融同业余额3.25万亿,占比11%。即是说,后四类理财产品的购买对象并非普通个人投资者,要么是高净值和私行客户(起购金额大门槛高,收益高风险大),要么是机构类客户,你想买还不一定够门槛。
四,银行系理财产品收益较为稳定。从2015年到2017年末,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兑付客户实际年化收益率处于3.5%……5%区间,而2017年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06%。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全市场共有28.46万只产品发生兑付,累计兑付客户收益11854.5亿元,个人投资者获取收益6667.5亿元。综上所述,银行系非保本理财产品大部分属于低风险产品,本金和收益是比较安全的。当然,是否需要投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还要看个人的投资偏好和抗风险能力。
㈦ 兴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那么高正常吗
相比正常存款利息稍高,没什么问题。年底将至银行考核资金需求导致。
㈧ 银行理财产品怎么看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春节前后,不少银行继续推出多款理财产品。在此之前,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资金余额达到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3%。相比于2005年发行之初的5000多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扩大了近15倍。在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理财产品难达预期收益甚至亏损的消息也时有耳闻。银行理财产品值得投资吗?风险有多大?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 去年年化收益率约4.1% 专家认为总体风险可控 银行理财产品有多大的投资价值?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18家主要银行为客户实现投资理财收益达到2464亿元。据估算,2012年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年化加权平均收益率约为4.1%,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1个百分点。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总体风险可控,有利于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热点问题座谈会上,银监会业务创新部主任王岩岫说,“目前国内理财产品只占银行业务的5%左右。2008年美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就超过了银行业资产的70%。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说,大部分银行业理财资金都投向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要求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同时银行理财业务还满足了客户的金融产品投资需求。 目前,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一直受到银监会严格监管。据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从2005年开办至今,在业务准入、产品设计等方面有严格的监管和准入标准。 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 预期收益率越高,风险越大 按照收益方式,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目前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一般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而其他类型理财产品多为信贷类、存款类和权益类。 业内专家提醒,投资者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产品。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列表都会标明产品销售期限、投资门槛、产品种类和预期年化收益率。标明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预期最高收益水平,到期后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可能会有差异。投资者不能仅凭预期最高收益率选择购买,应结合自己对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购买产品。同时,理财产品不同于存款,预期收益率越高,风险越大。 实际上,目前在银行柜台销售的理财产品既包括银行自身设计、研发、发行的理财产品,也包括银行代销的第三方机构产品,如与信托、保险、基金合作发行的产品。目前出现问题的多是这类代销产品。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应当弄清楚产品是银行自己设计、销售的理财产品,还是代销的第三方机构产品。 在目前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风险主要在于部分银行采用资金池运作方式蕴含的流动性风险。银行采用滚动发售、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的总行资金池模式运作理财资金,将不同期限、不同风险、不同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对接池内资产,使得多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多笔资产,单个理财产品无法实现独立的成本核算和规范管理。 “这一部分理财产品往往难以做到真正的分账经营,对每个产品组合的信息披露可能不足、运作不透明。部分高风险理财产品一旦出现明显亏损,容易导致客户对整个资金池运作安全性产生质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2013年,银监会将资金池理财业务列为重点监管目标。刚刚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要求银行实现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强化风险防控,特别要注意规范销售行为,要将风险提示放在首位,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 理财产品透明度需增强 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增强理财产品透明度是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近日召开的国际金融透明度发展论坛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现在市场上理财产品法律性质并不明晰,投资者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时,其实并不清楚其购买的产品是债权关系、股权关系还是信托关系,金融机构需要明示产品法律关系,否则让投资者承担风险是难以完全做到的。” 王岩岫指出,应该按照理财产品全流通和信息披露原则,按照与客户约定的渠道,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持续性披露,明确理财产品投向,并保证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保护理财产品客户的信息知情权。 巴曙松建议,进一步提升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要将关注重点从销售环节延伸、扩展到理财产品设计、销售、投资和兑付的整个产品周期。 业内人士指出,应该提升信息披露的可知性和理解性,同时加强舆情监测机制和投诉应答机制,这样才能保障金融消费者的批评权、监督权、建议权。 链接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小贴士 一看风险:是否保本要弄清。对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理财产品要慎重,它们不承诺保本和收益。 二看收益:预期收益看明白。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是预期的最高收益水平,并不是实际收益。 三看期限:赎回、终止需了解。在投资期限内,投资者无法赎回资金。提前赎回或终止会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