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攻略 > 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发布时间:2022-06-20 05:39:45

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新常态下资产配置策略,高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根据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主要有保证收益的、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几种,最低投资额通常在5万元。收益率大概在3.4%~4.5%之间。

如何避免遭遇银行“假理财”产品?

1.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不等于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风险

银行是一个“金融超市”。现在的银行除了销售自己发行的产品外,也会利用本行渠道、人员销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银行代销产品。目前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如果你选择的是银行代销产品,那必须对该产品的发行公司进行查询和了解。

2.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贪婪

通常,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相对安全,收益较稳定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句话永远不过时,安全对应的是低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常规收益在3.4%~4.5%之间,那些动不动就8%、10%收益保证的理财产品,难道您在购买前就没怀疑过?

3.新技能get!识别“真理财”,告别“假理财”

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编码”,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赋予银行理财产品的标识码,就像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可以通过登录:中国理财网,进行查询。

4.防止“飞单”,银行“双录”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利用银行的营业场所,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双录”指“录音、录像”。银监会要求开展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均应实现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在购买银行直销或代销的理财产品时,注意是否有“双录”,销售人员是否按程序、按规定介绍理财产品,你的权利、风险和纠纷处理方式,录音录像为证。

总之,找正规的渠道,买正规的产品,不贪高收益,这样就能尽量避免遭遇“假理财”了。——投资有问题,就要上“约基”

㈡ 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呈现哪些“新常态”

新常态对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新要求。以往我国一些金融机构没有完全摆正服务实体经济和追求自身利益的关系,过于强调经营利润,攀比盈利规模和盈利增速的倾向较为明显。不少银行通过快速做大理财、同业等影子银行业务拓宽收入来源,通过不规范收费和不合理定价扩张收入规模,以保持盈利的高速增长。虽然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接近GDP的3倍,但由于影子银行过度膨胀、信贷资金内部';空转';,金融';浮沙指数';(业务规模与实际效果之比)偏大,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加剧了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新常态之下,国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用金融的活水来浇灌实体经济之树。这就要求银行业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平衡好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

㈢ 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结构性过热现象明显:GDP增长超过10%;银行信贷增长异常强劲,前5个月累计新增2.12万亿元,占全年贷款目标的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加快,超过30%,出现了新建项目比重加大、房地产及公共投资增长过快、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等迹象。为引导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我国政府年初就启动了新一轮宏观调控,贷款利率上调、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整顿房地产行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相继出台,而且仍有继续加大调控力度的迹象。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经济过热和宏观调控必将对银行业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银行风险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 一、信贷投放过猛增大银行风险管理压力 银行信贷投放的激增,无形中增大了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压力。 第一,信贷投放的激增,使银行下半年的信贷投放趋于谨慎,注重结构调整,导致后续增长乏力,信贷增速放缓。因此,要在下半年维持上半年因为资产规模扩大的稀释效应而表现较好的贷款质量和信贷成本,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持续下降,难度很大,必须再进一步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双管齐下,积极化解存量风险,有效控制新增风险。 第二,信贷投放的集中增加,必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投资,这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并不明显。一旦宏观调控加剧,经济增长趋缓,过度投资将导致进一步的产能过剩,银行投资回报率将下降,甚至无法收回贷款,形成不良。由此形成的是银行体系的系统风险,银行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关注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化解。 第三,从增加的信贷投放的结构看,有很大比例是为应对资金流动性“过剩”而大力发展的票据业务。这对银行提高存贷比和资产收益率无疑是有利的。但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行将票据业务作为“低风险”业务而盲目发展,在票据业务风险防范上意识十分薄弱。事实上,近年来同业不断曝出的票据大案,表明票据业务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必须你纳入重要风险点管理。 第四,股市的繁荣和房地产行业高回报的诱惑,使银行的信贷资金面临很大的被挪用风险。近期央行和银监会正联手严查违规资金入市问题,但在无法发放实质性贷款的现状中,银行信贷资金仍有可能以各种形式被挪用到股市和房地产业务中,严重威胁银行资金安全。 二、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威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产能过剩行业作为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相关行业的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很可能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经营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一些企业很可能因此破产。银行对这类企业的贷款形成坏账的可能性明显增加。要积极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必须: 第一,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一是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加强行业及其信贷投放的跟踪分析,强化行业信贷授信的总量控制;二是改变单纯依靠信贷规模的老路,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进行积极风险管理,提高存量信贷业务质量;三是着重发展资金、中间业务等非信贷业务。 第二,规范贷款行为,加强风险监测。为确保银行有足够的前瞻性,将“压力测试”引入风险管理,未雨绸缪,制定应对危机的策略。 第三,多样化信贷业务,降低信贷风险。多样化不是简单地给不同名称的行业放贷,而是尽力把贷款行业组合之间的相关性降到最小。要从历史经验中分析行业关联度,对关联度大的行业要控制信贷投放。 三、贷款加息增加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难度 贷款利率上升而存款利率不变,虽然放大了银行的息差空间,为未来贷款利润增长增加了新的合理预期,但加息同样给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新一轮宏观调控中持续加息预期日益增加,很可能成为现实的情况下。 一是部分优质企业在银行借款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可能转而考虑其他融资渠道,银行信贷业务的行业和客户结构优化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可能因此无法承担增加的借款利息支出,加剧经营困境,潜在信贷风险增加,并很可能在今年的宏观调控中显露出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压力增大。 三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所受影响将大大高于大型企业,不利于我行正在积极推广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 为此,银行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实行利率差别化管理,吸引优质客户、甄别不良客户;设计多种贷款业务,满足不同客户的资金需求,特别对一些竞争力较弱但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要合理支持;加强贷后监控和管理,特别是资金用途和流向的监控,对潜在风险做到提早预警、积极应对、有效化解。 四、系列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仍是高风险行业 近几年,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飞速上涨的房价和银行不断增加的房地产贷款规模,已经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也逐渐积聚。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房地产业贷款达到3.07万亿元,截至5月末,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过2.1万亿元,而且,房地产行业与57个产业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多次宏观调控却收效甚微。目前,国家已将房地产业列为重点调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从提高贷款利率、银监会审查不良房贷,到出台“国六条”和九部委联手提出房地产调控细则,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也使银行房地产业贷款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特别是开发贷款、按揭贷款风险增大。 为有效控制房地产行业风险,银行仍然需要将房地产业作为限制类行业,审慎经营。一是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总量,特别要限制开发贷款的增长;二是对按揭贷款的风险,也要有充分的、前瞻性的预警和评估,明确稳健发展、合理发展的导向;三是对房地产相关行业,如建筑、建材,也要谨慎发展业务,避免受到房地产市场波动的牵连而出现风险。

㈣ 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新路径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实体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当前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困境。
以经济新常态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为切入点,阐述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化解新常态风险,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路径。

㈤ 工商银行新常态下怎样改进新业务

面临新的形势,大型银行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敢于担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准确研判、把握风险特征和规律,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做到进得科学合理、退得审慎稳妥,充分掌握信用风险管控的主动权。
近年来,面临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银监会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有效性,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推动大型银行改革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快重点领域风险缓释,保持稳健经营的良好态势。截至2014年末,大型银行资产总额71万亿
元,占全部商业银行的53%;各项贷款余额38.6万亿元,占全部商业银行的57%,比年初增加3.7万亿元,占2014年全社会融资规模的23%。大型
银行资本充足,不良率较低,拨备覆盖率较高,在201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基于核心资本实力公布的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位列第1名、第2名、第7名、第9名和第19名。2014年11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被列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大型银行监
管者应如何引导大型银行继续做好银行业改革创新的领跑者、继续发挥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不久前召开的2015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为
今后的大型银行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会上,尚福林主席系统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市场机遇,指出我国银行业要积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更加注重根据资源禀赋实施差异化战略,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在发展中防控和化解风险。

尚福林主席的重要讲话对统一全银行业的认识、指导今后的各项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围绕尚福林主席讲话精神,2015年的大型银行监管工作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以提高资产质量为目标督促大型银行做好信用风险管控

进入新常态并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出现阵痛,暴露一些问题、矛盾和风险。特别是部分企业对经济高速增长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当经济增速换
挡、结构调整时,企业经营短期内会更加困难,经济矛盾和风险会有所增加。经济趋缓可能会导致银行风险暴露和不良资产增加,这是经济周期规律所决定的。但要
看到,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迈上一个新台阶,中国经济的强韧性和不断出现的新增长点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因此,面临新的形势,大型银行必须
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敢于担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准确研判、把握风险特征和规律,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做到进得科学合理、退得审慎稳妥,充分掌握信用
风险管控的主动权。

一是要在发展中控制不良。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继续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和授信审批机制,切实做
好贷款“三查”,同时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制,严肃处理违规违纪问题。另一方面,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推动信贷结构调整,同时以信贷结构调整支持和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经济与金融互动、客户与银行双赢的目的。

二是要在盘活中降低不良。对于已经出现风险苗头的企业,不宜简单地压贷、抽贷、断贷,而是要摸清家底、精准发力、因企施策。通过细致调查,全面
掌握企业的还贷意愿和还贷能力,彻底弄清信贷资产的真实状况。对于出现短期性经营困难、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采取收回再贷、展
期续贷、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化解风险、渡过难关。

三是要在处置中消化不良。要充分用好国家呆账核销政策、自主核销权,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适当扩大贷款重组减免范围。扎实推进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市场化的不良贷款处置机制。

以资产负债平衡为目标督促大型银行提高负债管理能力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态变化很快,对银行负债结构和成本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传统金融业创新加快。同业市场、理财业务、跨市场产品、民间借
贷、影子银行等逐步活跃,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显现。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持续下降,贷款占银行资产的比例持续下降,大型银行贷款占银行业贷
款的比例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新金融业态迅速渗透。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分迅速,如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部分机构正在逐渐由信息中介向事实上的信用中介转变。新兴金融业态的兴起和发展,加快了我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资金的价格敏感性整体上升。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银行负债结构将更加多元化、负债成本逐步攀升,银行业的竞争重心将逐渐从资产端转向负债端。

但是,当前银行负债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负债管理能力尚需提高,主要表现在缺乏全面系统的负债管理内部规章制度,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业务
流程,人员的专业性和系统的有效性不够等。加强大型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大型银行必须下定决心,把经营管理的重心从单纯注重资产规模扩张转
到资产负债平衡匹配管理上来。

一是要加强负债质量“六性”管理。要按照尚福林主席在2014年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三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从六个方面切实加强负债质
量管理,即负债来源的稳定性、负债结构的多样性、负债匹配的适当性、负债获取的主动性、负债成本的合理性和负债项目的真实性。具体而言,加强负债来源的稳
定性,即要密切关注内外部因素,提高对负债规模和结构变动的控制力;加强负债结构的多样性,即要形成存款客户结构多样、资金交易对手分散、业务品种丰富的
负债组合;加强负债匹配的适当性,即要确保负债与资产在期限、币种、利率、汇率等方面相匹配;加强负债获取的主动性,即要能够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主
动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获得所需数量、期限和利率的资金;加强负债成本的合理性,即要建立科学的内外部资金定价机制,确保以合理的利率吸收资金和确定内部资金
转移价格;加强负债项目的真实性,即要确保负债交易、负债会计核算、负债统计等符合法律法规和审慎监管规定。

二是要健全负债质量管理体系。要根据银行经营战略、风险偏好和总体业务特征,确立与银行负债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当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第一,要
建立适当的负债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和高管层要对负债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监控,其中董事会承担负债质量管理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承担负债质量的具体管
理工作;指定部门统筹负债质量的日常管理,明确统筹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确保对负债质量实现持续、有效的监控。第二,要制定合理的负债质量管理政策
和程序。负债质量管理的策略、政策、程序和应急计划应涵盖本行境内外所有可能对其负债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公司的所有负债业务,并
包括正常情况和压力状况下的负债质量管理;同时要健全负债业务创新机制,在引入新产品、新流程和新技术手段,建立新机构、新业务部门之前,应当充分识别和
评估其包含的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第三,要建立完善的负债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负债质量管理的内部控制要有利于促进有效的业务运作,并应
是银行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充分考虑负债质量管理与各类风险管理的相关性,并协调负债管理与其他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要将负债质量管理纳
入内部绩效考评体系,有效防范过度追求短期内业务扩张和会计利润而放松风险控制;要将负债质量管理纳入内部审计范畴,至少每年一次对负债质量管理的各个组
成部分和管理环节进行独立的审查或评价。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督促大型银行提高资本管理水平

过去30多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银行业也经历了快速扩张的阶段,特别是2003-2013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8%。
随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调整为中高速增长,银行业发展速度也已进入了“换档期”。因此,在新常态中谋发展,绝不能继续采取“拼规模、比速度”大干
快上的发展模式,而是要顺应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大势,向科学化、精细化的发展模式转变。

目前,五家大型银行均已开始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这对于推动经营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积极作用。大型银行要以此为契机,使用更为量化、精细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强化资产扩张的约束机制,转变以“规模和速度”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走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发展道路。

一是要转变业务发展理念。要从过度追求业务增长逐步走向风险、收益、资本的有效平衡,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型。一方面,要建立全
面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逐步将违约概率、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等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纳入日常经营管理之中,为业务经营和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另一方
面,要主动选择低风险权重、低资本消耗业务,同时充分运用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等手段,通过提高资产周转率、提高资金“流速”实现存量资产轻型化。

二是要强化资本约束机制。要将资本管理与风险计量紧密结合,将资本占用纳入绩效考核,切实发挥资本的约束作用。一方面,要由“干了再算”向“算
了再干”转变,将风险计量结果逐步运用于信贷政策、授信审批、风险定价等领域,将资本约束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实现资本管理与信贷管理的有机结合。另一方
面,要以资本约束和风险调整后的利润回报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求,将资本占用纳入对业务条线、分支机构的考核,选择好客户、好业务,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作用。

三是要创新资本补充方式。资本补充应注重“内外结合”,但在当前存贷利差收窄、利润增速降低的情况下,利用内源性资本积累并不乐观。因此,大型
银行要积极探索通过发行优先股、创新资本工具或开拓境外发行市场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本。要注意正确把握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发展方向,前瞻性地设计资本创
新工具,避免由于资本工具创新而引起的银行经营风险。

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督促大型银行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为经济服务,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定律。因此,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中心任务,是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
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的背景下,银行业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既是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银行业提高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

大型银行是我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担负着首要责任。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超过60%,其中大型银行贷款又
几乎占到了间接融资的50%。因此,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当好银行业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表率,大型银行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大型银行要牢
牢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紧跟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助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一是要合理把握信贷增量和结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总量适度、科学投放的原则,将稀缺信贷资源真正投入到高效益的实体经济行业、
企业和客户中去。第一,在区域布局方面,要差别对待。继续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大对“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
区域战略的信贷投放,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和产业梯次转移。第二,在行业投向方面,要有保有压。积极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城镇化等国家重点建
设项目,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扶持力度,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行业倾斜,压缩产能严重过剩、融资平台、房地产等行业贷款。第三,在国际竞争方面,要着眼大局。积极支持促进亚太经济金融一体化,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两走廊”、自贸区等对外开放措施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二是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前瞻的思维,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第一,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根
据新形势下金融需求的特点,严格以客户为中心和市场为导向,做好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分析,量体裁衣,量身定做,始终面向实体经济,加快开发个性化的金融产
品,使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加大机构网点整合和改造力度,合理配备机构网点资源,提高金融服务的覆
盖面和快捷度。第三,深入推进国际化、综合化发展。调整国际化经营布局,强化境内外优势互补;完善综合经营架构,充分发挥和扩展集团服务功能,提升为客户
提供一站式、全球化、综合化服务的能力。

三是要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要充分估计当前面临的潜在风险,积极应对新经济形
势下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第一,要坚守风险底线。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进一步增强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敏感性,进一步增强消化吸收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
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勇担维护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的重任。第二,要提高风险防控成效。全面进行风险排查、测算分析、研究预判,对各重点领域的风险总
量、风险结构、风险动向,以及触发源、引爆点都要查清摸透,制定应对预案,对关键的风险点要坚决果断处置,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大风险事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冲
击与干扰。第三,要稳定金融市场秩序。遵循市场规律,增强做市定价能力,发挥金融市场主力军和货币政策重要传导载体的作用;增强流动性管理能力,发挥市场
稳定器作用,避免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

㈥ 经济全球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

最主要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化使全球银行处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优胜劣汰,压力可想而知。
二:自我成长,促使银行加速转型升级,以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有很大的机遇,得以与世界银行相互交换资源,互利双赢。

㈦ 经济新常态,对银行究竟有什么影响

经济';新常态';对银行业提出新要求

新常态对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新要求。以往我国一些金融机构没有完全摆正服务实体经济和追求自身利益的关系,过于强调经营利润,攀比盈利规模和盈利增速的倾向较为明显。不少银行通过快速做大理财、同业等影子银行业务拓宽收入来源,通过不规范收费和不合理定价扩张收入规模,以保持盈利的高速增长。虽然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接近GDP的3倍,但由于影子银行过度膨胀、信贷资金内部';空转';,金融';浮沙指数';(业务规模与实际效果之比)偏大,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加剧了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新常态之下,国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用金融的活水来浇灌实体经济之树。这就要求银行业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平衡好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

新常态对把握增长速度提出了新要求。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下,过去30年间我国银行业实现了年均22%的信贷增速,过去10年间银行业资产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8%,过去5年间新增贷款远超过去60年贷款增量的总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本质上是经济高增长在金融领域的反映,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水涨船高现象。

新常态之下,受经济放缓、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多重因素的冲击,商业银行业务增速的下降和盈利增长的放缓也将成为常态,以往两位数的高增长已难以为继。2010~2013年,上市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分别为18.2%、16.7%、14.8%和9.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3%、28.9%、17.4%和12.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就要求银行业不能延续过去的思维模式,而应主动适应经济增速的新常态,既要避免过于追求过快增长,又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新常态对优化业务结构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依靠大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弱化,民营经济和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新兴区域、新兴产业和新兴客户的活力进一步显现,涌现出多方面的';结构性机遇';。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相应调整客户结构、区域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实现业务、渠道、市场和盈利来源的多元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新常态对管控资产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十分有利,普遍能够实现盈利,居民收入也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整个社会的资金流量较为充沛,偿债能力也较强。在这样的环境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能够实现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持较高的资产质量。再加上前些年股改上市时,大幅度剥离不良资产,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一度降至1%以下,远低于欧美银行业3%~4%的不良贷款率。

新常态之下,经济增速趋缓,同时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客户经营出现困难,前期隐藏的部分风险也容易暴露出来。2014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6944亿元,比2013年末增加1023亿元;不良率为1.08%,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今后一段时间,各种矛盾冲突和风险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两高一剩';、房地产、影子银行等领域的金融风险可能会继续发酵,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承受较大压力,守住风险底线将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常态对推动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新常态之下,中央将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适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活力竞相迸发,让动力充分涌流,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银行业而言,告别高增长时代后,内涵式增长的';新常态';也已来临。商业银行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努力向管理变革要红利、向技术创新要红利。

阅读全文

与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融服务纳税服务收入确认条件 浏览:958
中证800证券保险指数 浏览:126
江苏京东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226
四川宝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35
大学生到金融机构 浏览:560
农发行短信金融服务平台工作 浏览:65
银行人员推荐理财产品 浏览:582
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还没扣费可以退吗 浏览:911
融资买入非标的证券 浏览:721
汉口银行自营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浏览:437
股指期货次日分析 浏览:810
泰安市基金融资担保 浏览:647
信托周刊第126期下载 浏览:627
外汇zigzag怎么设置 浏览:518
基金渠道和银行理财经理选哪个好 浏览:894
庄影指标公式 浏览:930
股市先知指标公式 浏览:438
监管层再融资沟通纪要 浏览:561
百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0
理财小白适不适合买基金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