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TCL收购汤普逊 具体事件
2003年11月4日,李东生和法国汤姆逊公司行政总裁达哈利正式签订协议,重组双方的彩电和DVD业务,组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企业——TCL汤姆逊电子公司,即TTE。在这个即将诞生的合资公司中,TCL占67%的股份,绝对控股
收购汤姆逊后,TCL集团在2005年、2006年连续亏损两年,戴上了*ST的帽子,2007年才好不容易实现扭亏。现在却又遭遇与汤姆逊合资成立的TTE欧洲公司的清算“后遗症”——昨晚,TCL集团在停牌一天后公告称,法国南特商业法庭于3月10日对TTE欧洲公司重组诉讼案的第一令诉讼作出初审判决,要求TCL集团、TCL多媒体及其4家全资子公司向TTE欧洲之法定清盘人赔偿2310万欧元(约2.11亿元),而TCL多媒体已于2010年度财务报表中对TTE诉讼计提预计负债1000万欧元。
国际化是每个企业的梦想。TCL收购汤姆逊“借船出海”的案例一度被业内广为称道。然而这起收购如今却令TCL背上了巨额赔偿欠款。尽管TCL表示不服初审,会继续上诉。但这一案例已向有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发出警示,海外并购要胆大心细,企业在不同目标市场还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清盘人的无理做法很可能对其他公司来法投资信心造成负面影响,充分暴露了法国投资环境的缺陷。对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而言,贸易全球化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应对在不同目标市场在法律上保护自己的能力, 而这一能力正是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志乐也表示,企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也会频繁遭遇不同类型的国际诉讼。TCL对此案的应对将为其他中国企业积累经验。
『贰』 TCL并购汤姆逊公司 案例简介
[并购案例]TCL并购汤姆逊
并购已成为企业迅速扩张和企业家迅速增长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都上演着许多扑朔迷离的资本传奇故事。有人为之自豪与狂欢,有人则为此沮丧和懊恼。
中国企业家及其企业也开始尝到其中的美妙与苦涩。中海油和海尔分别高调并购美国优尼科和美泰克,华为欲重磅并购英国马尼可,都以失败告终,但却大大开阔了中国企业家及其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并得到了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很好的历练。这也就有了中石油等企业的再次成功起航。
并购也在迅速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并引起各国政府高度警惕。凯雷并购徐工、法国SEB并购苏泊尔(21.76,-1.14,-4.98%)都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同样导致了美国政府的介入而使这桩交易无疾而终。
并购近来表现出的更大魅力是,史无前例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商业思想,并在不断加快这一认知和实践进程。并购使企业综合竞争力被迫迅速提升,行业品牌集中度迅速加大,企业经营技能迅速攀升。中国与世界正一同进入并购时代。这也就是我们总结近三年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10大并购案例的初衷。
TCL并购汤姆逊
时间:2004年1月
并购模式:并购问题知名企业。2004年1月,与法国汤姆逊达成协议,7月底成立合资公司TTE。李东生认为,汤姆逊有品牌、技术和欧美渠道,而TCL可借之作为欧美市场,规避反倾销和专利费的困扰,并喊出“18个月扭亏”口号。但并购后连续两年报亏,2006年10月底,除OEM外,TCL不得不将其欧洲彩电业务砍掉。
并购难点:1.汤姆逊彩电业务连续多年巨额亏损,2003年达17.32亿元,而TCL年净利润只有7亿元;2.整合汤姆逊资源难度非同一般。
最新挑战:TCL要战胜自己的高期望,“这一仗输不起。”
典型经验:1.通过并购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并获得了突破全球市场、技术和供应链的机会;2.借此提升全球知名度;3.并购的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等也最终放弃了,并购衰弱品牌值得反思。
前景预测:目前失败,未来翻身难度大。
『叁』 求关于tcl收购汤姆逊的资料,老师的作业,要精髓啊。。。
关于国际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先后收购了一系列的国内外的企业,起初是彩电企业,后来是乐华,还有德国施耐德,法国汤姆孙和阿尔卡特,这个在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还是弄潮儿,并购法国汤姆逊时,正式tcl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时赶上了国内彩电企业以低价优势抢占了国内市场的辉煌时期,tcl的利润率和企业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国内市场的饱和,需要开拓新的更宽旷的市场,所以国际化就是他的必由之路。但是国际并购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工会,用工待遇,文化差异,资源整合,这些对于一个tcl这样的企业是个严峻的问题。
汤姆逊做电视和播放机,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彩电和碟机企业,拥有大量的专利,但是这些专利仅限于crt的,当时汤姆逊可能是意料到马上要将迎来电视革命的,又加之经营不善,这种国际间的运营成本的差异,会导致门槛低的制造部门想欠发达地区流转,这种利润也这样流转,所以tcl起初以各自一半的股份和汤姆孙成立了合资公司tte,随后由于经营和整合的需要,tcl又提出股权的邀约,就成了tte的大股东,所以就这样完成了收购。
并购之后,马上就赶上了有传统crt向pdp和lcd过度,tcl没意料到会这么快的时间,而并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整合和问题的解决,又因为并购而没钱去投入新产品的研发,所以导致了在新电视机时代的落后,进而导致亏损。
在几年后的机构整编后,tcl的多媒体部门也曾随着家电下乡、出口和代工而出现大量盈利,这是tcl国际化走向成功的标志。
现在tcl和深圳国资委成立华星光电进军面板行业,连同tcl在互联网电视和谷歌系统的智能电视,足以见得tcl的技术积淀和整体水平的极大提升,在市场占有方面,在细分市场方面tcl也有着不错的成绩。
今年相较于其他厂商亏损更大的原因在于,tcl的出货量很大,由于面板价格的波动和汇率的波动,在这个基数上就显得亏损会很多;还有ccfl向led过度的反应迟缓,tcl押宝三网融合,会给互联网带来发展的优越环境,但是没想到政策会掐死互联网电视,市场在无奈之下只有转向led背光源的电视,但是从根本来说互联网电视是液晶电视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就多媒体部门来说,tcl随着面板的产能实现和大规模的代工,自由品牌的出口和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提升,而将进一步发挥产能的优势,从上游面板摆脱对外资的依赖,进而有更多更大的利润空间,但是这个的问题是不大的,因为诸如三星 夏普这样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是很少亏损的,tcl的优势更加明显。
tcl现在是国际第一大彩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强化自由品牌的推广和占有,而且很多技术是比较领先的,而且上下游资源的优势,所以个人不担心其以后的盈利。
总的来说,tcl收购汤姆孙之后,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商,现在tcl在国际上不断推行tcl的自有品牌的建设,而且逐步完成了上下游资源链的整合,相信会做的更好。
『肆』 跨国并购因信息不对称而失败的案例
可以找找中国TCL收购汤姆逊的案例,TCL由于当时信息的不对称,未能预测平板电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错误收购汤姆逊彩管业务,陷入投资黑洞。
『伍』 如何理解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所有风险的最严重表现形式
您好:
1 、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设立企业的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2 、合同法律风险: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重点。因为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合作双方中的任意一方无论主观或客观因素最终导致合同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使一方当事人利益受到威胁时,风险已经降临。因此说,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动态性,双方当事人通过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履行,最终需要确定某种财产关系或者与财产关系相关的状态的变化,得到一种静态财产归属或类似的归属关系。而在实现最终的静态归属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归属关系的视线,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一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
3、 企业并购法律风险: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总称。从法律风险的角度看,企业收购并没有改变原企业的资产状态,对被收购方而言法律风险并没有变化。因此,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兼并中。企业兼并涉及企业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隐蔽性的法律风险较高。近年来国内外著名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因对法律风险的预期不足而导致损失的案例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如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案:
2004年,TCL并购了汤姆逊彩电业务、吞购了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希望可以通过对海外这两个强势品牌的收购来提高TCL集团的声誉度。同时,也能获得彩电和手机业务的核心技术,两大强势业务的发展,也能帮助TCL形成规模经济。连锁效益下,TCL集团的彩电以及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地位也能为集团带来丰厚的回报,正好弥补了因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而暂时出现的巨额亏损。然而,就在TCL宣布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没有多久,产业的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TCL集团2005年度第3季度财报披露,TCL集团公司期内亏损人民币4.46亿元,前3季度亏损总额达11.39亿元,现金流-7.87亿元。
并购之后,导致TCL集团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高、尤其是员工成本很高。“招人招不到,裁员裁不了”的局面让TCL很是无奈。在并购之前TCL并没有注意到欧洲的劳动法律。欧洲裁员的补偿标准是世界上最高的。员工除了得到法定的补偿外,还会要求增加一些额外补偿,超过10人以上的裁员,补偿的数额就要由资方与工会谈判决定。按照当地法律,劳方还享有3个月的预通知期,其间资方需继续支付工资。由于谈判一直进行得很艰难,到2006年5月份TCL更换欧洲团队的时候,和工会的谈判仍然在进行,并且当时的局面很难控制。
4、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特殊财产,要求相关法律给予特别规定。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权产品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
5、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在我国,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主要是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以及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资纠纷,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且这个问题处置不慎将会引发社会矛盾,而这种现象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叠加而引向尖锐和复杂。 近年来劳资纠纷案件统计数量不断上升,并出现劳资纠纷“升级版”——群体性事件。如: 2008年11月25日下午5时50分左右,广东东莞中堂镇开达玩具厂发生一宗劳资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500余人打砸警车致5人受伤。
2008年12月9日中国皮具之都——狮岭镇人民政府成立劳资纠纷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组织、指派维稳力量处置劳资纠纷群体突发事件。 2009年2月4日杭州出口加工区出台了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 2009年9月8日德阳市旌阳区妥善处理了一起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突发事件。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如何正确处理劳资纠纷,怎样依法防范用工风险对企业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
6、企业税收法律风险: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为没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企业对法律风险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会带来相当严重的法律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
『陆』 财务经理在权衡本企业的财务杠杆大小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跨国并购是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并日益成为其中活跃的主角。近两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作连连。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PC分部,震惊了国内外经济界。TCL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电视业务,随后又收购了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上汽集团购买了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企业双龙汽车48.9%的股份,冠捷科技收购飞利浦显示器业务,温州民企中国飞雕电器集团收购意大利墙壁开关老牌企业ELIOS,广东德豪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美电器ACA在亚太地区的所有权,五矿集团欲将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铝业收入囊中,海尔拟以超过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Maytag)公司,这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从而将改变世界企业竞争的整体格局。 然而在中国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的同时,也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摩擦,进行海外并购跨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技巧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和急迫。 跨文化并购所面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 对于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来自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挑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并购双方的国家文化差异 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它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企业层面的组织文化差异及冲突,还包括国家文化的差异及冲突。Hofst-ede提出的国家文化模型主要由权力化程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女性主义和长/短期取向等维度构成的。企业层面的文化差异往往也都是国家文化在这些维度上差异的不同体现。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组织沟通,以及决策方面的差异上。 另外,西方文化强调理性的思维习惯和强调公平的意识表现在社会制度上是以法治国,表现在企业运作上则是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企业的制度建设通常非常完善,小到每个工作岗位的职务分析,大到绩效考核的整套方案,都有完整的书面材料。相反,中国人的传统管理思维都是以人治为主,很少有管理者注重制度的建设、程序的建设,而是上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各干一套,延续性很差。另外,在人事制度方面,中外差异也是很大的,例如,中国人比较注重德才兼备、人际关系等,而西方则把经营管理能力放在第一位。 2.并购双方对彼此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 面对跨国并购中出现的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差异,并购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就成为文化整合的关键因素。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工会仍然对中国企业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在海外,中国企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产品价格低且效率低下。在这样的印象下,被并购企业的普通员工担心自己的就业,管理人员担心自己的职位,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回报。事实上,进行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往往是国内业界的佼佼者,它们在过去的经营中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其高层管理人员通常把自己定位于民族文化的精英,这种定位决定了他们对于民族文化非常执着,从而不愿意在文化整合中做出任何有损于民族文化的决策,同时很容易倾向于将过去在国内经营成功所采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被并购企业中去。然而,被并购的国外企业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企业环境,它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具有较强的文化优越感,同时普遍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冲突势必发生,其结果往往是处于各持己见状态,从而双方在业务及组织上的整合都受到阻碍,并使并购步履维艰。例如,2004年底TCL的跨国并购所面临的“离职风波”正是如此,被并购方阿尔卡特的员工对于TCL的职位安排、薪酬方式与销售模式感到不满,因而大规模离职,从而使得TCL陷入十分被动的地步。 跨文化整合的方法 面对这些跨文化差异和摩擦,中国企业从事海外并购时应采取跨文化整合策略,才能使本企业和目标企业整合起来,建立起全球性的组织和流程以实现全球性效率和竞争力。 所谓“跨文化整合”,就是在两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企业之间找到“公约数”,实现统一的人事安排、薪酬设计、行为规范、企业理念及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中国从事海外并购跨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技巧应有以下几点:
希望采纳
『柒』 TCL合资汤姆逊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汤姆逊手中的是一个彩电的旧世界,太需要止跌下滑,TCL是急需全球扩张的中国企业,它最需要海外资源的支持,虽然目前所倚重的产业仍然是CRT为代表的彩电产业。中国彩电在降价----扩张产能----再降价-----再扩充产能的循环中不仅使国内市场饱和,而且出现巨大的产能剩余,走出去成为一个紧迫的话题,所以,对像TCL这样的中国彩电企业来说,需要借助一个全球性公司的支撑来打磨自己在全球更广阔水域中的游泳能力,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彩电的提起反倾销诉讼之后,蹲在家里的出口模式遇到巨大的障碍,这种合资模式还是显得值得期待。
TTE模式实际上仍是单一OEM制造模式的一种定向化的变体:第三方公司通过对汤姆逊以及TCL公司全球彩电研发、制造、品牌资源的整合,扩大双方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综合收益。
汤姆逊公司自己在全球市场中的品牌架构(欧洲用汤姆逊,美国用RCA)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仍然继续持有这些品牌,仍然持有自己的技术专利,也就是说,TTE公司是整合TCL与汤姆逊公司现有资源的一个有力工具,所以,可以肯定的是TTE是重体力劳动的工厂,它只在组织资源实现全球的销售。
从长远看,中国彩电要解决的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竞争力问题,而产业竞争力形成过程是企业、产业以及国家层面上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中的最主要的内容是技术的创新以及组织能力的变化。
在现代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后,生产组织向管理型大企业的过渡创造了西方工业强国的组织能力基础,由此而发展出来的组织能力是企业和国家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持续扩张的动力,尤其是面向全球的组织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清楚地从跨国企业身上看清楚,这种组织能力对刚刚起步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来说是没有的,TTE的出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种锻炼全球组织能力的机会,虽然抓住这个机会的角色非常难演,这相对中国企业原来单一的OEM出口来说是巨大的进步。
当然,只具备组织能力难以取得企业运营的成功,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更为重要的资源是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质是获得技术能力并在技术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把这些能力转化为产品和工艺创新的过程,一个经济体技术进步的基本源泉是该体系技术能力的成长。也就是说,TCL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关键是能否在这种大范围的合资中获得技术扩散的效果。
在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与中国的企业的合资带有规避政策、文化以及市场风险的作用,在现实的运作中本土企业实际上只发挥了制造的作用,缺少产品开发,产品的开发被引进所替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越来越被边缘化,目前的跨国企业的独资单飞运动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市场熟悉之后的一种反映,所以,TCL外向型的合资成为一种需求技术进步的尝试模式。
非常明显,对中国企业来说合资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获得组织能力的有效提升,二是获得技术扩散的效果,生成自己的研发能力,如果合资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不能说是失败,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合资是不成功的。
笔者个人认为,汤姆逊只是把专利技术、以及品牌等资源销售给TTE公司,技术扩散会是非常难的,也就是说靠近技术源头并不等于自己也具备了这些技术,这就看TCL怎样通过TTE这个跳板施展自己“吸星大法”了,但是,新的公司仍然会具备一些所谓的“规模化的”协同效果,比如说制造成本的下降,对不同区域市场需求满足速度的加快块等,这对双方是有利的,最为重要的一点是TCL公司具备了打跨国联赛的机会,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不啻为一种难得的能力锻炼。
中国营销传播网
的文库中已发表文章“
”自动导入(包括旧评论)。文章原署名作者:罗清启。
『捌』 TCL与汤姆逊为什么合作又为什么失败
记者了解到,此前TCL多媒体一直在与某欧洲财团谈判接纳部分股权的事宜,而且TCL的管理层也可能是汤姆逊股份的接手者,这也意味着,今后TCL集团将独自担当TCL多媒体的盈亏。
"友好"的结束
TTE欧洲业务的巨额亏损让TCL集团和汤姆逊都无力继续支撑下去。截至9月底,TCL多媒体在欧洲已累计亏损2.03亿欧元,仅是今年首九个月的亏损净额就达1.59亿欧元。
在痛苦的思考后,TCL和汤姆逊决定"快刀斩乱麻"。
『玖』 如何进行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成功的财务整合是并购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来自于财务整合过程,而且会对企业财务整合产生影响。因此,要求我们在整合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可能的财务风险以及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在整合过程中建立起风险的防范措施。本文结合并购案例,对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风险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规避财务整合风险的有效对策。
一、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
tcl在2002年9月开始了其国际并购之旅。先是收购了严重亏损的德国施耐德公司,2003年11月4日,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在广州就彩电业务合并重组意向签约换文并联合对外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2004年10月9日,tcl集团与阿尔卡特在北京签约成立合资公司,这是国内手机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企业并购案。经过如此一系列的跨国并购,tcl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彩电生产厂商和第七大手机生产厂商。虽然表面上看,tcl在全球范围内的实力大大增强了,tcl品牌打入国际市场了,但tcl盲目扩张背后隐藏的财务危机,在并购后的若干年内会慢慢显现出来。
tcl并购汤姆逊用的是换股方式,但并购阿尔卡特却支付了5500万欧元(约5.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并购前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就已处于亏损状态,并购后整合效应的迟迟不能释放使tcl承担了巨额的亏损成本。2004年tcl与汤姆逊的合资公司tte亏损1.43亿元,与阿尔卡特的合资公司t&a亏损2.83亿元;2005年tte亏8.2亿元;2006年中期tte实亏7.63亿元,总亏损额高达15亿元。由于海外业务多采用信用证等方式结算,平均结算期87天,显著长于国内业务,受此影响,2004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期延长了15天,应收账款额增加了30多亿元,即使考虑了海外业务对存货的消化作用,因海外业务多占用的资金也相当可观。2003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为6.7亿元,2004年为负13亿元,2005年为负20亿元,2006年中期为负30亿元,三季度重组压缩欧洲业务后仍为负10.7亿元。从上面的几组数据我们已经看到海外并购的高风险以及对现金流的高消耗。而对汤姆逊crt技术的过度重视已经导致公司在平板电视上落后于国内其他主要厂商,甚至因此让出了全球彩电销售第一的宝座。借助资本市场,tcl获取了大量的金融资源,但遗憾的是多业务间的平衡使集团总体的金融资源被分散了,结果导致单个分业务上的投入不足。以2004年整体上市募集的24亿元为例,按计划,其中10亿元将被用于兼并收购以支持核心业务发展;1.94亿元用于多媒体业务;1.77亿用于通讯业务;1.95亿元用于非相关多元化的半导体项目;3.8亿用于集团整体的物流和信息化改造。但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海外并购产生的现金流紧张,集团公司终止了无绳电话和半导体项目,拟用于并购的10亿元资金中也拿出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伴随着大量的现金流消耗,tcl开始出现投资不足的迹象: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投资现金支出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呈逐年减少趋势:2002年,tcl净投资现金支出高达12.6亿元,2003年减少一半到6.4亿元,2004和2005两年均只有3亿多,2006年三季度只有9400万元,紧张的现金流阻碍了公司各业务的成长。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2006年中期报告显示:tcl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76亿元,净利润-7.38亿元。各界关注的两大并购项目,手机已经扭亏,彩电则继续亏损。不过公司预计第三季度经营业绩将有明显改善,经营性亏损会比去年同期减少50%以上。2006年上半年tcl集团彩电全球销量达1088万台,以11%的市场销量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则以21%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tcl并购的汤姆逊项目(tte),今年上半年在北美市场份额持续上升,通过一年的整合,北美业务在去年减亏6000万美元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减亏3000万美元以上。但彩电项目(tte)公司在欧洲的业务仍在亏损。tcl多媒体(tmt)2006年上半年为欧洲业务提取拨备8.31亿元(国内会计准则口径),加上欧洲业务本身亏损7.63亿元(国内会计准则口径),按持股比例对tcl集团合并净利润影响为-6.18亿元,占公司净利润的83.7%。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并购的初衷都是好的,并且一旦并购成功的话,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在财务方面主要体现为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财务结构,提升企业价值。但是一些没有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的企业并购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是将企业拖入破产的深渊。不成功的并购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并购整合方面体现的比较明显。例如战略整合,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以及文化整合等。
二、企业并购整合面临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又称资本风险,指并购方不能及时地以合理的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获得预期所需要的并购资金及多付并购价款的可能性。包括财务信息不对称风险、支付方式选择风险以及融资资金分配风险,其突出表现是现金支付方式并购造成的资金短缺。
1.并购整合中的财务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财务运作方式的不同,在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如果未能妥当处理将不仅抵销并购所带来的利益甚至会侵蚀原有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购买方缺乏经验和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卖方叮能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一些对买方非常重要的信息,而买方如果没有对此进行充分洞察的能力,则可能在并购后的整合中尝到“苦果”。
2.支付方式选择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多采用现金、承担债务或现金加资产作为支付手段,支付方式的证券化程度较低。被并购或交易的资产多为实物形态资产,而非证券资产。这种以实物资产作为并购或交易标的交易方式,往往由于被并购上市公司的人员安排、债务处理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使得上市公司并购谈判过程和交易过程复杂化,从而导致并购的低效率。同时这种支付方式使得公司的现金流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
3.企业融资资金分配风险
我国上市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能够融的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利用和分配关系着企业的正常发展与规模的扩大。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若企业在资金分配时出现估计不足或者分配失衡的问题,企业的一些急需资金发展的业务部门会受到阻碍,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集团整体的发展受到了打击。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1.调查并得出准确的财务信息
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调查是并购前调查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对目标公司的股本规模及股本结构进行调查,对目标公司股票市场价格进行分析,股票价格直接影响收购成本。最重要的是对目标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了收购公司收购后的后续经营成果。收购方要十分谨慎的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识别其财务报表时要注意其利润表是否增报了收入,低报了费用,主并企业可以聘请经验丰富、信誉高的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的并购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其真实价值,以降低对其定价的风险。
2.选择安全的支付方式
从全球来看,目前混合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随着并购法规和并购操作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并购企业应当立足于长远目标,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将支付方式设计为现金、债务、股权等方式的不同组合。如果主并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对并购后的有效整合有较大的信心,有更大的赢利预期,可以采用以债务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另外,更深入地发展混合支付方式,学习采用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等多种证券进行组合支付也是降低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支付方式多采用现金支付,所以应当充分重视因现金支付过多而出现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3.合理安排融资所得资金
企业各业务部门应当针对自身业务发展所需资金编制出资金需求报告,企业管理层应当在此基础上进行拟融资总量的估算。企业通过股票市场或者其他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所获取资金后,应当制定详细的资金分配方案,将这些资金流向正确的部门。同时,企业管理层应当将多融的资金作为储备资金,对企业未来面临的不确定事项进行资金支持。
有帮助记得采纳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