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攻略 > 国内银行理财违约事件

国内银行理财违约事件

发布时间:2022-12-13 09:35:52

『壹』 私人银行理财违约事件

这种情况偶有发生。一般是金额十分巨大的那种。
比如民生私人银行就出现过。
08年外资行汇丰在国内的私人银行也发生过。

『贰』 盘点银行理财纠纷案例

案例1: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假理财案


2017年4月中旬,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被爆出“假理财”案,涉案金额约16.5亿元。该案系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使用伪造的理财合同和银行印章,骗取客户的理财资金。张颖通过控制他人账户作为资金归集账户,编造虚假投资理财产品和理财转让产品,其本人或指使支行个别员工寻找目标客户,非法募集客户资金用于个人支配,有一部分用于投资房产、文物、珠宝等领域,所募集资金未进入民生银行账务体系。



案例2:招商银行代销10亿理财产品违约


2013年9月,招行售卖一款理财产品据宣称投向联想旗下基金项目,收益在11-13%左右。2016年9月到期未能退出,展期一年后2017年9月仍未兑付。


这款产品共投资了6个项目,其中,3个项目已经实现退出;但对融众小贷(二期)、中联重机、上海誉丰的投资,则未能实现退出,到2018年年初仍未退出,此事被各大媒体曝光后招商银行称不存在报道中提及的违约情况,他们在向投资者推介该产品时就产品的投资风险进行了充分的揭示,所有投资者对此亦进行了书面确认。


案例3:浦发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违约


2018年10月,浦发银行代销的一款理财产品被曝违约。该产品源于2016年9月至11月飞马投资先后发行的4期私募可交换债,票面利率3%,债券期限3年。西部利得基金随之设立了“西部利得-飞马分级资产管理计划”1至5号基金专户产品投资了其中三期可交换债,合计规模15亿元,产品A级份额均由浦发银行代销,总代销规模约为11.25亿元。后该可交换债违约,西部利得基金设立的5个基金专户产品踩雷,浦发银行代销部分违约规模超过6亿元。有投资者表示,浦发银行客户经理在向其销售时违规将之称为保本产品。还有投资者称,浦发银行在销售时并未按照有关规定实施金融类产品销售过程的同步录音录像(简称“双录”),直到违约事件发生后才紧急补录。”


以上就是关于银行理财纠纷案例的相关分享,送给想要理财的小伙伴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哦!

『叁』 2020年银行理财产品报雷的是哪个银行

爆雷!工行代销理财产品全线违约,涉及40亿

一言难尽,银行4.1%的理财也暴雷!

最近,银行理财圈有件大事,今天跟大家说道说道

“我们已经倾家荡产”,理财产品再“爆雷”,这次涉案近15个亿!

2020-06-11·生活五线谱

惊雷!银行理财亏钱后,信托爆雷又开始了!|理财产品|理财|债券|银行...

安信信托爆雷如果说,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是小亏,那么信托投资者今年可谓是雷声不断。 6月15日,上海银保监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规定,公开了安信...

网易订阅 - dy.163.com/a...-2020-6-28-快照

。。。。

『肆』 哪个银行的理财雷暴了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
哪个银行的理财雷爆了
其实是这样的,
具体经过
按照官方消息
是工商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中
某一样爆雷了,
最终据说是亏损严重。
有兴趣可以网络,这方面的消息
说的非常详细。

『伍』 银行理财产品的有违约的吗

银行是有违约案例的,不过总的来说非常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通常不会高于通胀水平这才是对个人资金最大的危害
建议可以选择风险同样较小但是收益比较高的国企或央企理财平台
具体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再问

『陆』 平安银行步招行后尘,代销信托产品构成实质性违约,不刚兑


近日,相信不少信托消费者都被招行代销信托项目违约刷屏了。


8月14日本应是招商银行代销的5亿元大业信托君睿15号(九通基业)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的日子,但投资者尚未收到明确兑付方案,已经构成实质性违约。


这是首次面向自然人投资者违约的消息,话说信托违约已不是新鲜事,但这次无疑是非标违约中影响最大的一单——事涉融资方、发行方和代销方,尤其招行一直以来在业内都有“代销之王”的美誉......


在此次违约中,银行方面表示因市场风险造成违约,自然也不会选择刚兑。这种说辞对于投资人而言难免有些牵强,因为很多投资人购买产品时,银行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将包装好的信托产品卖给私行客户,并暗示银行自主发行、背书、兜底等。


客户也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忽略了项目本身存在的风险,认购了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项目。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爽完后,提上裤子不认人了。


渣男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提裤子不认人不仅是招行,近日平安银行代销陕国投信托的项目踩雷,只是让投资者等待并未给到任何回复。


平安银行:我们无违约责任


据了解,近年来多家信托公司为了规避监管,曾大量发行“永续信托”,目前陕国投信托这只华夏幸福的“永续信托”产品应该是行业首支逾期的“永续信托”。


根据信托产品报告,该笔信托资金的用途为九通基业投资有限公司(华夏幸福子公司“九通基业”)产业新城原材料采购、运营维护,田杰所购买的第三期信托计划的实际到期日为2021年1月18日。



据投资人介绍,1月12日,他曾咨询自己的理 财经 理,该信托产品是否会展期,得到的答复是“该产品不展期,会还本付息”;但1月19日,理 财经 理却通知,“钱没了,华夏幸福那边违约了”。


从陕国投信托公布的临时信息披露文件可以得知,在未通知展期的情况下,九通基业永续债项目第1-3期的本金和利息已经逾期支付。


文件显示,九通基业对此的解释是“受疫情影响,特别是近期河北疫情爆发,影响了还款资金安排”。


此外,投资人也曾亲自找过信托产品的保管银行平安银行和受托人陕国投询问逾期情况,但平安银行回复称作为代销银行,无违约责任。


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资管行业已经从隐形刚兑向打破刚兑转变,“买者自负”的理念正在市场上逐步形成。但这是否真的意味着平安银行并不过失?也不尽然。


“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卖者尽责”及管理人按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切实履行了受托管理职责。如果相关机构没有尽职履责,则代销机构和管理人均有可能承担对投资者的赔偿责任。


高额回报诱导客户买理财


卖者尽责的案例在平安银行是存在的。2015年5月至6月,高净值客户杨某通过平安银行沈阳分行购买理财产品,经过银行的评估后显示,杨某为风险程度为平衡型。


随后,杨某在银行的推荐下购买了和聚2号基金101万元、大成睿景混合A基金10万元、星石7号私募基金101万元,以及一份结构类理财产品50万元,共计投入资金220多万。虽然部分产品实现了盈利,但购买的和聚2号基金在4年时间里却亏损了20%,亏损超20万元。随后,杨某将平安银行沈阳分行告上了法庭。



杨某主张,平安银行沈阳分行向其推介风险评级超出其风险承受等级的金融产品,违反适当性义务,且在销售过程中未履行风险告知义务,应向其赔偿所购买金融产品的本金和利息损失。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杨某在银行购买的上述理财产品的时间是2015年5、6月份,银行提供的上述材料均是文字内容繁多、专业语言较强,且是其制式的文件,非进行详实的告知和说明,一般常人是无法理解或全部理解的。


其中,在产品推介中均具有高额回报之诱导。因此,法院认为银行在推介案涉理财产品时未遵循风险匹配原则及适当性义务的履行瑕疵,与杨某的损失间具有因果关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最终判决:平安银行沈阳分行赔偿杨某投入本金的利息损失的65%,并赔偿杨某本金损失162,473.95元及其自赎回日起至付清之日止的资金占用利息损失。


无独有偶,曾经轰动一时的「平安银行代销基金巨赔案」,最终判决也是卖者尽部分责任。孙某是平安银行的客户,自2014年起一直在该行购买金融理财产品。


证据显示,2014年孙某初次购买理财产品时,平安银行曾为孙某进行风险测评,评估显示孙某为“平衡型”投资者。此后,孙某一直通过平安银行购买风险评级较低的理财产品。


2015年6月10日,在未对孙某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的情况下,孙某在理 财经 理的推介下,通过平安银行购买了三只股票型公募基金,这三只基金的内部风险评级均为高风险,孙某共投入900万元。


孙某购入基金后不久即遭遇“股灾”,股市暴跌,基金亏损。6月16日孙某要求银行助其赎回基金,但此时孙某在理 财经 理继续持有的意见下并未赎回。


6月28日,孙某再次至银行要求赎回全部理财产品,最终三只基金赎回后的回款金额仅剩余634.24万元,亏损达260万余元。


平安银行因未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推介、销售合适的金融理财产品,违反了商业银行代销理财产品时应当履行的适当性义务。


但各审法院在认定银行违反适当性义务之余,均以客户未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未及时赎回产品为由,适用过失相抵规则以减轻银行责任,最终二审判承担首次要求赎回时投资损失30%。


利润之下代销违规频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长期以来,银行都是基金、保险、信托理财等代销的主力军,这一方面源于银行拥有众多的网点,使得其在代销业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线上渠道及客户优势,使得银行开展此项业务边际成本低且利润高。



违规代销银行缘由涉及缘由包括部分授权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网点的负责人不具备基金销售资格、未对基金销售业务建立有效的灾备系统、基金销售人员培训记录留痕不全、客户现场开户时未进行录音录像等违规现象。



平安银行也曾因违规代销被处罚过,去年深圳银保监局披露,平安银行因贷款、信用卡、产品代销的部分15项业务违规被罚款720万元。


其中,在产品代销方面,代销产品底层资产涉及本行非标资产,没有实现代销业务与其他业务的风险隔离;“双录”管理审慎性不足,理财销售人员销售话术不当。


实际上,在违规代销这件事儿上,平安银行是有案底的。早前,银监会官网公布一批处罚信息。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平安银行因员工私自销售理财产品,连续收到天津银监局15张罚单。


处罚信息显示,平安银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支行因员工私自销售非平安银行天津分行发售或代理发售产品,被处罚款20万元,平安银行天津红桥支行被罚款50万元。


相比给支行开出的罚金,天津银监局对涉事银行员工的处罚决定更具敲山震虎之意。处罚信息显示,1人因私自销售非平安银行天津分行发售或代理发售产品,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一年;1人被警告;另有10人因对上述案件负有直接管理责任被警告。


这件事暴露出平安银行内控薄弱的问题。近年来,银行理财“飞单”事件频发,而平安银行更是多次被曝出员工“飞单”。


2016年7月,《北京日报》报道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某员工离职前“杀熟”,投资者百万元储蓄打水漂。不过,平安银行当时回应称这一消息的核心内容失实。


2016年10月,曾有平安银行客户爆料,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平安银行北京朝阳门支行和天通苑支行多位理 财经 理的推荐之下购买了一款名为“同富爱晚”的理财产品,当时承诺保本保息,但到期之后却无法兑付,客户损失超过4000万元。实际上,这款披着理财外衣的产品,是北京同富汇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部分私募基金产品。


在投资者将此事反馈至监管部门后,北京银监局对投资者复函称,经核查认定,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前员工违规销售……


“基金代销、保险代销、信托代销等不规范行为由来已久,归根究底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消费者。”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需要加强信息透明度,对销售不透明、故意隐瞒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对基金代销人员和保险销售人员要把好关,要求他们了解必要的代销常识,并监督他们实施。

『柒』 招行10亿理财违约怎么回事

招商银行爆出10亿产品违约!

投资人千万利息消失无踪!你是不是该到银行看看你的钱了?

近日,一位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爆料称,其在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首体支行的客户经理介绍下,于2013年投资的理财产品,在2017年9月份遭遇违约。

下面是产品的合同,根据合同(《 招商财富-招商银行-弘毅夹层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

该资管计划由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资产管理人、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担任资产托管人,募集资金的对应标的为联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资的夹层基金——规模10亿元的弘毅一期(深圳)夹层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看着比较复杂,简单来说这款产品:

由招商银行的投资机构运作

资金由招商银行托管然后投给了弘毅一期(深圳)夹层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按照投资人的说法,当时购买这款产品时,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曾向他表示:

该产品3年到期,是保本保息产品,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1%-13%

于是该投资人分别于2013年8月20日和2014年8月19日实缴1200万元和800万元,共认购的基金份额为2000万元。

按照和银行的约定,投资人在2016年9月2日就可以从银行拿回自己投入的本金和利息,但是问题出现了,招行客户经理称:

该基金期限采用3+1结构,根据《资管合同》,普通合伙人有权将基金期限顺延一年。也就是说,基金管理方有权将基金期限延期至2017年9月2日。

于是招商银行将产品的到期日延期一年,但是在2017年9月2日,产品出现了违约,招行客户经理再次宣称:

投资者的2000万元投资款,或仅能收回本金,并不能保证利息或“收益甚微”

2000万的本金,按照年化收益11%来算,4年的利息额将高达1036万元,招行两次违约,投资者还损失了上千万元的利息!

那么这款致使招行违约的产品到底是什么呢?

违约的产品!

下面观察君就为各位分析一下这款产品,以及为什么违约!

产品的名称为弘毅一期,成立于2013年5月17日,当年9月2日完成首次交割,总认缴出资额约为10.4亿元。

产品结构中,弘毅夹层(深圳)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作为普通合伙人(GP)认缴5000万元;

4个有限合伙人(LP)认缴金额分别为:

联想控股1亿元

深圳市嘉源中和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2000万元

西藏嘉城夹层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3070万元

招商财富约8.4亿元

期限方面,基金存续期为成立日(即2013年5月17日)至首次交割日的第三个周年日(即2016年9月2日);基金期限采用3+1结构,根据《资管合同》,普通合伙人有权将基金期限顺延一年。

在违约时,招行客户经理宣称:违约的原因是因为,弘毅一期投资三个项目两个正常,一个出了点问题,正在重组。

但是观察君仔细梳理之后发现,弘毅一期所投项目,并非是3个,而是6个,其中3个在资管计划到期后,依旧未能退出!

弘毅一期2017年二季度基金管理报告(下称“管理报告”)显示,6个项目包括:

未能退出的三个项目为:

融众小贷(二期)

据基金管理报告,对融众小贷的第一笔1.5亿元投资,于2014年10月退出,实现投资收益2290万元;之后,弘毅一期追加了1.5亿元开展二期投资,年利率16%,但2015年年底展期半年后,由于资金流动性原因,融众小贷未能在2016 年6 月贷款到期时还款,已造成逾期。”

中联重机

弘毅一期于2014年8月联手弘毅投资的被投企业中联重科,投资奇瑞重工(后更名为中联重机)。其中,弘毅一期出资额1.13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5%,中联重机计划2015年年底挂牌新三板。

但随着中联重机冲刺新三板受阻,方案改为:将以大股东回购的方式,于2017年实现退出。但截至目前,该项目依旧未能退出。

上海誉丰项目

弘毅一期分别于2015年6月、7月和10月三次向上海誉丰提供共计1.3亿元人民币,资金用途为补充借款人流动资金。由于银行抽贷造成债务危机,上海誉丰资金链断裂,预计上海誉丰总负债为10亿元,可处置资产总值仅3.2亿元,严重资不抵债。

投资了六个项目,三个出现了问题,这才是产品违约的根本原因!

钱还能拿回来吗?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投资人的钱还能拿回来吗?

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最终处理的结果,应该正如那位招行客户经理所说:本金可以拿回来,但是“收益甚微”!

也就是说,投了这个产品的投资人,他们的10.4亿资金被别人借走,然后白白地用了4年!

责任应该在谁?

观察君认为两方都存在问题,招行可能应承担较大责任:

招商银行:

第一: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私自承诺收益

11%-13%年化收益率,招商银行并没有为投资人出示担保函,虽然这是客户经理的个人行为,但是招行存在监督管理上的失误。

第二:未能充分提示风险

该产品风险早已出现,但招行私人银行部工作人员始终未对风险进行充分揭示,导致投资人出现投资上的错误判断

投资人:

在招行并没有出具担保函的基础上,投资人依然选择相信客户经理许诺的投资收益率,说明投资人对自己所购买的产品的风险和运作机制并没有完全的了解。

结语!

上个月,陆金服刚刚爆出了1.4亿资管计划违约;还没过一个月,又出现了招商银行10亿产品违约,观察君还了解到上个月交通银行也出现3亿理财产品退出!

单独来看,可能只是几起无伤大雅的资管行业违约事件,但如果把这一系列的事件放在一起分析的话,就可以看到背后的真相!

那就是,在国家经济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后,资产管理行业的刚性兑付或将彻底成为历史!

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拿不到投资收益,甚至是投资本金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

做投资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观点,就是如果我投错了也会有银行或国家为我兜底,这种可能性在未来几乎是不存在的,投资是自己的事,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就要自己负责任!

所以,投资任何产品、任何产品、任何产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仔细了解自己它的风险和运作方式,不能连保本产品和非保本产品都分不清楚!

第二、银行提供的产品也要仔细甄别

在中国,许多大银行都是国有的,这样投资者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是银行一定是安全的,银行提供的产品也不会出问题!

这是完全错误的,银行提供的产品也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从收益的派发上就可以分为保本保息、保本不保息、不保本等多种产品,从投资的方向还可以分为信托、基金、保险等。

在银行购买产品,观察君建议,首先看保不保本(不能只听客户经理,要看到银行的担保函),再看资产的出口端(投向哪里)是什么,然后看违约的处理方法!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今后不要再想着“傻瓜式理财”,把钱放在银行就不管不问,要对自己的资金负责,因为你不负责的话没有人会给你兜底!

『捌』 我2016年六月份在工商银行买的安邦理财产品,二年期,但是现在安邦集团出事了,我在银行买的这个理财

自己的理财产品可以正常使用,只不过该产品可能会下架,禁止买入,等到理财期结束可以正常取出。保险公司如果申请解散,一定会有新的公司接手,谁接手谁负责,保单继续生效,而合同也按原有的规定继续执行。这也意味着,众多投保人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保单因为相关保险公司破产或倒闭而受到影响。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8)国内银行理财违约事件扩展阅读:

接管期间,在银保监会接管组的领导下,公司投入资源,组织修复客户信息,主动联系客户,顺利完成1.5万亿元的满期给付。目前极少数安邦财险客户因客户联系方式变更,公司多方联系,仍无法找到客户。下一步大家财险将承接该部分客户的服务工作,充分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事实上,银保监会在今年2月23日公布对安邦集团结束接管的公告中就已提到,截至2020年1月,接管前安邦集团发行的1.5万亿元中短存续期理财保险已全部兑付,未发生一起逾期和违约事件,平稳度过现金流的给付高峰,有力地保障了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玖』 债务违约潮来袭,银行会是下一个破产的行业吗

首先,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核心,金融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具有枢纽作用。所以从政府层面上来讲,绝对不可能允许银行大规模的破产。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其次,中国的银行,主要以存贷款利差为盈利来源,并不直接投资债券。当然这里边涉及到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时候买入相关债券,并且在事实上承担托底职能的情况。不过由于政府规定,现在不得推行托底式的理财,因此除非在购买协议上,有明确的托底条文,否则银行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是不能成为客户索赔的依据的。但此类合同的有效期也仅限于相关禁令颁布之前。可以说,此类托底式的理财,现在在银行理财产品当中的比例应该是极低的,对银行的冲击不大。

再次,银行贷款坏账率升高会对银行的经营造成极大的冲击。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严格来说也是目前银行经营过程当中的重要问题。不过,现在银行发放贷款,一般都要提供抵押物。在大部分情况下,抵押物可以满足银行的本金收回需求。只有信用贷款会给银行造成血本无归的冲击。但信用贷款的发放门槛是很高的,数额相对来讲也比较小,造成的冲击自然也会相对比较小。

最后,银行出现严重系统性问题之后,会有政府出面加以解决。根据以前的习惯对于大银行的严重呆坏账,由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买断之后将其剥离出来。比如在 历史 上专门成立了4大资产管理公司,长城东方等对应接管中行,工行等银行的不良贷款。有些 历史 包袱比较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如广发银行也采用过类似方式。小银行采取的方式一般是指定某家大银行接管。 历史 上工商银行接管了海南发展银行,现在建设银行接管了包商银行,工商银行重组锦州银行。包商银行和锦州银行都是近年来采用激进扩张手段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已经实行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破产在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不排除将来安排1~2家规模比较小,地域性很明显,在全国来看影响不大的小型地方性银行破产,以起到警戒作用。

总的来说,银行还是非常稳定的,因为有政府作为最后的信誉保障。对于个人来说,在存款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更为慎重一些。由于全国性银行影响大,几乎不可能破产,所以在存款的时候,不太需要关注存款规模的问题。地方性小银行,风险就要明显高的多。如果要存款,可以考虑将本金规模控制在50万以内。就算将来出现问题也可以获得存款保险的保障。至于理财产品,由于已经不托底了,所以选择的时候无论是什么银行,都要极为慎重,存在着本金亏本的可能性。

这个放一百万心,就算房地产全部破产,炒房客全部破产,我国大多数银行都不会破产。我们说说为什么?

第一,我们前几年都在放水,就是大家说的房地产拉经济,央行放银行,银行放给房地产,房地产企业和贷款买房全部破产了不还银行钱了,银行不就不还央行就行,我国大多数银行是国有银行,这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 社会 主义优越性体现吧,要是换在美国,银行不可能这么欠美联储钱,2008年美国房价大跌美国和银行之所以破产,破产那些银行钱主要是开源于集资,比如雷曼兄弟就是案例,人民钱你不能不还得,你要是拖他钱他们就集体取钱和要账,你不破产都难,但是欠央行不一样,央行会以大局为重。

第二,我国房地产呈现三八线,那就是阶段性的房价,2008之前一个房价,2015年之前一个房价,2015到现在又一个房价,再怎么跌跌不回2008,你想一下2008房价好多人一年收入就买一套,还没有到2008,跌到2012估计全部给你清盘,2015后才是暴涨,也就是要断供就是2015年之后买房子的,但是房价虚高2015后有多少人买了房子呢,不会占市场1/5,1/5中有4/5是投资房子买的,这点数据对于银行来说小意思,2015后全部断供都不怕。房价跌到2015基本回归正常。同样房地产开发商也是2015后大量负债的,大家可以看看2015后房地产开发商银行各种贷款,债券市场疯狂借贷,股市疯狂割韭菜,到处骗贷圈钱,2015后放水钱90%流入房地产,所以大家都用钱逛,房地产各种福布斯排行榜上去,各种牛人出现,前所未有。

2018上半年就发生了重大的违规现象,就是因为金融受杠杆的影响。

对此不少人都担心,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自己存在银行里的钱会不会也受到影响。

实际上,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确实调整了一些银行产品的规定,即要求银行不再做刚性兑付了,也不再发行保本理财了,所以也就的逐渐转变为高净值理财。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肯定会有一些违约理财产品,主要的还是之前发行的收益特别高的理财产品,但是一般的理财产品是会不发生违约的,也不会发生大批量的违约现象。

首先我们看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银行的公信力和信用,是银行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如果真的发生大规模的违约潮,那就会发生舆论风险。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挤兑事件,那么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会是意见致命的打击。

银行大部分的理财产品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2018年的飞单事件只是个例,以国有银行为例,过去十年发行的理财产品,真正亏损的只有一例。而且主要是因为运营时间比较短,在这方面可能经验不足。所以说理财产品运营亏损是极个别事件,即使是地方性银行,也不会很普遍的存在。

如果债务违约潮来袭,银行破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其实早在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就出现过两起银行破产的先例:一个是海南发展银行,另一个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农村信用社,而在目前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背景下,银行破产已经有了法律依据,而且为了防范银行破产所带来的风险,监管部门早已在做相关的防范工作,例如:

一、实行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2015年,央行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该条例已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中明确提出,如果银行破产,储户最高可获得赔偿50万元,该《条例》的实施,使银行破产有了法律依据,也是对以后可能存在的破产案例放远于未然!

二、2018年资管新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

前段时间央行发布了金融系统的资管新规,新规规定,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所以,钱放在银行做理财也不一定就是非常安全的。

三、放开外资持有银行股份的最高比例限制:

以前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对外资持有中资银行的股份有最高比例限制(单个外资机构不得超过20%,多个外资合计不得超过25%),现在是完全放开,没有限制,这也是继之前允许私营企业开办银行后银行系统对资本的进一步放开!

但是,随着银行系统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也将逐步退出由国家背书的传统,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那么,银行如果是经营不善破产也就很正常了!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私人银行来说,更是如此!

四、去杠杆、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准备:

这两年,我国对房地产行业实行了去库存、对金融行业去杠杆、对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过大危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在降低银行系统的的风险,将房地产的风险逐渐与银行剥离,而不是捆绑在一起,这样即便以后房价下跌也不会对银行造成太大的冲击!

综上所述,如果债务违约愈演愈烈,银行自身如果不做好风控的话,破产也就不奇怪了,国家早已做了许多这方面的准备!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性建议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现在看来,银行破产还真不是不可能,而且还会是就在眼前。

前有包商银行被接管,后有工行注资锦州银行,再到最近辽宁沿海银行和某农商行被挤提,一系列的银行风险事件都不断被暴露出来。这说明部分银行已经风雨飘摇,处于危机爆发的前夜。

让银行日子难过的,有很多方面,最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盈利能力分化。大银行依托规模优势,能保持利差,而小银行的筹资成本迅速上升,盈利被大幅侵蚀。为了赚钱,小银行不得不另辟蹊径,前期做非标业务,如今又被限制。总之小银行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途径。

第二是经济周期。目前经济下行,很多贷款资产风险暴露,想当考验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那些风控能力不好的银行,会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拖累银行的盈利,有些甚至直接威胁到银行赖以生存的“安全性”。这种情况下,出现挤提也是事出有因的。

第三是行业的大变革。现在金融已经不是银行一家的天下了。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地域和空间限制,移动支付侵蚀了银行传统的支付业务,人工智能替代了银行传统柜面,这一切都影响着银行的生存。那些跟不上时势的银行,自然会被淘汰。

总之,未来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银行也会面临破产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2018年确实发生了一轮债市危机,在年初的五个月内共有20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超150亿元,而2017年同期仅有10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不到80亿元。在债券市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任危机,AAA级疯抢,AA级几乎无人问津。

在响应国家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经历了前几年的较为宽松的金融市场环境后,口袋突然扎紧对于生存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资金链会空前的紧张,尤其是前些年通过银行贷款,利用高杠杆完成扩张的企业,融资渠道会空前的狭窄,极易爆发违约。

所以可能会集中的爆发民营企业信用危机,但是范围绝对不会严重到波及银行,引发倒闭的地步。

首先,债市危机目前已经开始通过调控手段来提升民众信心,最近几个月,连续的降准、动用MLF等工具释放流动性就是一个信号,尤其是几次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向降准,都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其次,在债市危机到了波及银行的地步前,就会有调控政策出手干预,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到了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地步。

从目前来看,债务违约潮最有可能蔓延的就是地方性的融资平台,主要就是以城投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债务;如果在商业银行中体现,那么也会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弱,风控体系不完善的小型商业银行,比如:城商行

国家目前允许银行倒闭,更深层的意思是允许淘汰一些风险管理能力差的、底子薄的商业银行,如果波及到大型的商业银行,那就不仅仅是债市危机的问题了,波及范围会是整个金融系统。所以说债务违约潮会存在,但是不会大规模发酵,国家的调控政策就是为此而生,不可能坐视不管,任由其蔓延。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东西都是在变化的。

没有哪个行业会永远兴旺发达,任何行业都要经历萌芽,发展,兴盛,衰退的过程。现在的兴盛就是将来的衰落。

中国银行成过去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收益者,其资产暴涨达到了惊人的300万亿元,相对于中国几年gdp 的总和。

2008年,美国的第三大银行雷曼银行破产,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危害巨大。

下一步全民负债 全民征信黑,早晚要出事

现阶段内,储户担心银行破产,但从政策层面上,存款保险制度已经为银行破产铺路,也是保护投资者的一个举动。对于银行而言,在未来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未来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存在分化的迹象,破产也有可能存在,只不过是概率很低的事情。或许,对于民营银行、地方银行以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偏弱的银行来说,还是不得不提防这一风险问题。至于储户,则需要分散资产配置,且需要多增加存款性质产品的配置,控制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存款规模之下。如果属于拥有大额存款的储户,则可以把资产分散至多个银行,且控制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范围之内,这也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投资理财策略。

债务违约潮来袭,对银行会有一定冲击,但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破产的银行也很少。

道理很简单,我国银行虽然有存款保险条例、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等等为银行破产做好了准备,也曾因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了银行破产的先例,但政府是不会轻易让银行破产的。

因为政府其实仍然充当着最后信用背书人,且我国银行机构如果破产牵涉的面太宽,对国家经济与金融稳定带来很多“后遗症”。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政府是不会允许银行破产的。

再说了,目前银行债务主要对象是政府和国有企业,这两个对象占据了银行贷款的80%以上,所以即便存在债务违约的可能,政府都会想办法来拯救银行的。“肉在锅里”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银行的钱与政府的钱、与国有企业的钱,严格意义上没有真正分开。

所以不要担心债务违约潮来袭会使大量银行破产。即便有破产的银行也是极个别的中小银行,对整体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同时,目前银行有较高的贷款损失准备,还有多年的资本公积,有应对债务违约来袭的能力,所以广大民众不用担心银行会破产。

『拾』 建行什么理财暴雷

正规平台买理财产品比较安全,建设银行都有自己的理财子公司,原来暴雷的不是银行自己的产品,“浙商银行专属系列理财产品”申报金额超过6亿元,海汇通赚取银行和企业之间票据的利差获得收益。
1、理财产品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最近宇宙第一大行的理财暴雷前几天南京银行杭州分行门口聚集着一批人员,浙商银行直接申报的债权近19亿元,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

2、余额宝是支付宝里面的理财产品。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浙商银行此前也多渠道向康美输血,由于理财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也没有介入银行存管。

3、当理财来的时候,河南数家村镇银行爆出无法取款事件,理财产品暴雷的事情并不少见,合计接近40亿元。也不能说银行没有暴雷的几率的。

4大银行理财产品暴雷(40亿元理财产品爆雷)

4、2022年4月,在购买这些理财产品之前,一般银行的理财产品,单讲“银行理财产品哪家银行高”,但是任何平台理财产品都有可能盈利或者亏损。

5、所以才会相信悟空理财。这类理财产品收益率高,有很多房企都先后出现理财产品爆雷的情况,而大家喜欢把储蓄的钱放到银行或者去购买一些理财产品。民创集团负责销售理财产品。

6、四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6%起各银行的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规模如此巨大,银行暴雷的几率就是很低的而已。理财暴雷很正常,当很多人选择购买悟空理财的理财产品的时候。

7、明星代言理财产品“爆雷”,这些年也陆续曝出了一些理财产品的雷,收益都在4%到6%之间,如果是按照正常的银行操作流程来进行的话,华夏保险的理财还是比较靠谱的。

8、因为悟空理财所涉及到的诈骗金额已经达到了300多亿元,这将给理财产品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一些以“稳健”著称的大银行发行的产品也开始跌破净值,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是小亏,该理财产品爆雷其实发生在很久之前。

9、我们在银行的钱,如果银行工作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一旦自己的理财产品爆雷,华夏银行也是大银行,京系房企鸿坤确实出现了30亿元理财暴雷。

40亿元理财产品爆雷
1、正规平台买理财产品比较安全,建设银行都有自己的理财子公司,原来暴雷的不是银行自己的产品,“浙商银行专属系列理财产品”申报金额超过6亿元,海汇通赚取银行和企业之间票据的利差获得收益。

2、虽然这一理财产品爆雷,而是其代销的一款信托理财产品,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我比较喜欢光大理财的产品,保险理财产品都是能够信得过的。

3、首先对于银行存款来说,如果一定要筛选哪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最好,“宝城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浙商银行”对应债权接近15亿元,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选择投资理财。理财平台迅雷指的是没有信誉。

4、未来理财产品不再进行保本,投资者只能跑来找代销银行要说法。比如前段时间恒大理财和佳兆业理财就遭遇暴雷困境,平安银行就是一个靠谱的机构。中欧基金四家公司控股投资组成。

5、储户通过在银行开立储蓄账户,哪些是理财产品,将近40万储户投入的400亿元存款像被人施了魔法一样,购买理财产品前,银行理财产品具体是指。

6、选择P2P平台就如在银行理财一样,工商银行代销的一款固收理财产品——聚鑫1号-25号资管计划全线违约。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其中专注理财业务的银行要比不重视理财业务的银行更为牢靠一些。目前大多数银行存款利率都不会超过4%。

7、理财需谨慎哦!收益比单纯的银行理财高出许多。在平安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是非常安全可靠的?这点投资者可以放心。这和银行理财产品本身的定位有关。是宇宙第一大行的理财暴雷。

8、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如定期银行存款产品“振兴智慧存”,理财产品到期后的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下降,出现问题的产品很多是今年刚成立不久由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类净值型理财产品。声称是南京银行杭州分行有某一款理财产品暴雷。

9、工商银行会不定期推出针对5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的理财产品,在爆雷后,理财产品种类上也没太大出入,东亚银行回应暴雷传闻是虚假消息。暴雷理财产品中相当一部分的资产管理机构实力有限。

10、如果超过4%,理财产品爆雷以后都是投资者自己买单,一是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估判断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请选择正规银行理财产品。

阅读全文

与国内银行理财违约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11月1日中间汇率 浏览:616
寿光的金融投资公司 浏览:993
公司理财的案例 浏览:422
招商银行买不了理财 浏览:286
开源证券十大股东 浏览:821
2015年山西上市公司资产净利率 浏览:74
金融机构责任追究原则 浏览:711
期货中盈亏平衡点 浏览:27
中美汇率影响因素 浏览:954
工行贵金属定投特点 浏览:276
天元机电股票 浏览:302
湘财证券官网电话 浏览:349
假设总杠杆系数大于 浏览:418
成都国银普惠金融服务外包有 浏览:432
天津银行北京分行经营贷款 浏览:733
私募股权投资杠杆 浏览:403
抓最佳组合买点趋势指标 浏览:702
河北银行理财双周本益赢 浏览:618
论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标 浏览:884
曲靖正规贷款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