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攻略 > 理财产品银行不再兜底

理财产品银行不再兜底

发布时间:2022-12-28 05:45:57

1. 为了银行不再需要理财了

据中信建投发布银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数量显著减少,预计有26家中小银行退出理财发行市场,也即由2021年年末的301家减少到现在的275家,发行理财产品数量也在减少。同时,银行理财公司正逐渐崛起,目前已向外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理财公司数量已达25家,发行理财产品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这种机构数量的变化,表明了商业银行直接发行理财产品正逐渐向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理财产品过渡,也标志银行理财产品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不仅将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格局发生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将对投资者投资理财产品的行为以及收益风险等带来了深刻的冲击,表明银行理财产品刚兑时代已被彻底打破。
如此,有不少的网民或读者朋友心里就会产生疑惑,银行理财产品何以发生这种变化?也就是说过去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又为何要不断让渡给现在纷纷获批成立的银行理财公司?是商业银行心甘情愿还是监管部门为了防止理财产品风险而人为驱使?不错,这些问题问得很好,也都问到了根源上。一句话,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出现了这一历史性转变,并非商业银行自觉自愿,是央行、银保监会加强理财产品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我国金融业稳健经营的需要。

从理财产品风险监管看,需要商业银行逐渐退位和银行理财公司逐渐上位。
银行理财产品旧有格局的改变,主要是2018年4月和9月央行与银保监会分别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和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这两个制度规范通常被称为“理财新规”。“理财新规”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进一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总行应当设立理财业务专营部门,对理财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所以,今天商业银行不断退出理财产品发行市场,将权利过继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理财子公司,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之事,也是监管机构监管理财产品风险的必然要求。
因为,在“理财新规”发布之前,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可谓是鱼龙混杂、理财产品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尤其是发行理财产品所得的资金没能做到“专款专用”,由于底层资产不透明,层层嵌套,往往与信贷资金混杂一起经营,表外经营异常突出,将大量资金投入了虚拟泡沫产业领域,加大了资金运用风险;而出现经营风险之后又往往全部由商业银行进行“兜底”,如此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隐患。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逐渐由商业银行自身转交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理财子公司经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不仅可以迫使银行理财子公司提高理财产品管理质量,增强经营自我责任约束意识,建立符合资管业务特点的风控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也有助于理财子公司建立风险“隔离墙”,实行分账经营、分账管理,专注资管业务拓展,有利于强化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隔离,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防止理财产品经营风险向银行信贷经营传染,将理财产品风险控制在一个“较小”范围,不至理财产品经营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发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很多,很多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或监管不到位,在发行和经营理财产品上出现了不少问题,产生不少负面社会影响,影响了银行社会形象和声誉,给银行自身发展带来不利。而如今按照“资管新规”要求,一些不具备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上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或者退出理财产品发行市场,或只代理销售其他银行发行或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这样既可以使发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不断减少、实现自我淘汰和实行行业的优胜劣汰,更可在很大程度上拔除理财产品可能产生风险的根源,从而为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有利金融环境。

2. 理财不保底什么时候的政策

2022年1月1日的政策。
从2022年1月1日起,银行资管新规的过渡期正式到期。到期之后,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不再保本保息了。明确打破刚性兑付,明确规定购买理财的一些风险由过去的银行兜底转变成购买者自己承担一切风险。

3. 净值型理财产品会亏吗

会的。

净值型理财产品与非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保本也不保息,产品风险由投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的收益,银行也不会承诺收益,因此其可能存在一定亏损的可能性,但相对其收益也就更高一些,一般而言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长,那么净值型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情况是非常低的。

由于资管新规的颁布,这类净值型理财产品才得以出现,而现在对于许多银行而言,净值型理财产品由于失去保本的承诺收益的事项,回归到代人理财,而盈亏都将交由投资者自负。因此该类理财产品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净值型产品投资范围更加广泛,挂钩不同的市场,特别是一些高风险的市场,收益率和投资风险也比传统理财产品高,在市场行情比较好时,收益会比普通的理财产品要高,但行情不好时也可能亏损。

资者自行承担,银行不会兜底兑付。净值型理财产品不再承诺预期预期收益率,但会向投资者公布产品单位净值,投资者的实际预期收益也由单位净值决定。支付宝的定期理财有“七日年化”,产品预期收益每天看得见,未到期不能提前赎回。而基金类产品每天只展示一个基金净值,净值涨了今天就赚钱,净值跌了今天就亏钱,而且基金支持随时赎回。从这一点来看,短期持有净值型理财,可能会因为净值波动而产生亏损。正因为这一点,很多人觉得净值型理财的风险更高。

其实,理财产品“净值化”并没有改变它的风险,而是通过净值的形式,更准确、真实、及时地反应了资产的价值。拿银行理财来说,以前预期收益型的银行理财,银行给一个固定的预期收益率,真实的投资预期收益与用户无关,赚多了银行拿着,亏损了银行垫着。而对于净值型理财,银行只收取部分管理费,真实的盈亏由投资者承担,产品本身风险没有改变,投资人还有获得更高预期收益的可能。总的来说,净值型理财的风险性并没有增加。

不过,如果“快进快出”,投资人可能因为净值波动而承担亏损,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长期持有。购买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注意事项1、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动性较强,在产品封闭期结束后,投资者即可根据产品净值的变化灵活选择申购或赎回。2、净值只是一种计算方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并不等同于高风险产品。实际上,银行考虑到目标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所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也以中低风险产品为主。

4. 打破刚兑是什么意思

那为什么监管机构要指定打破刚性兑付呢,原因如下∶
1、“刚兑"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原则,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况且理财的资金最终都是投资到证券市场;
2、“刚兑"如果出现亏损,金融机构要将自营资金填补亏空,短期来说可能还能兑付,但长远来看,如果无法继续兑付,就会暴雷;
3、“刚兑"违反了理财产品的风险溢价,假设都保本保息,将会有大量的资金追求高收益的产品,真正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很难获得资金支持,长此以往会有系统性风险。
拓展资料:
一、简单说,刚性兑付的意思是∶此前,银行有很多保本型的理财,投资者把钱给银行进行投资,假设银行亏了,投资者还能保本保收益,亏损的钱由银行承担。
但是打破刚性兑付就是投资者买了产品后,银行投资时出现了亏损,银行不再兜底,亏损部分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对投资者来说,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没有“刚兑"保护,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那么,目前市场上有哪些常见的刚性兑付呢?
1、银行理财产品,无论是保本还是非保本,一般都被默认为刚性兑付。这也是目前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存量极为巨大的一块,因为银行理财本身收益率较小,投资的也是比较稳健的资产,因此本身刚兑的压力不大,但是取消刚兑后一旦发生挤兑,挤兑的压力很大。
2、保险,带收益的保险产品。由于保监会严格规定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向投资限额,保险产品刚兑与否,其实问题不大,事实上,随着保险资金进入股票也受到了限制,保险公司目前依然有三亿注册资金等非常多的限制,保险产品的风险依然是相对低的。
3、互联网理财产品,例如陆金所、余额宝等。没错,就是余额宝,余额宝就是典型的默认刚性兑付的产品,余额宝的产品说明中没有一个字提到保本或刚性兑付,但是许多投资者都是当他是保本投资的,虽然从余额宝的投向来说,它所投资的货币基金本身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但是了解金融的应该知道,金融产品的风险不止是市场风险,还有操作风险、合规风险、道德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发生导致了余额宝亏损的话,所有投资者只不过是幻想中的刚性兑付,余额宝和阿里巴巴是不需要承担合同法上的责任的,也不需要保本,陆金所之流的风险就更大了。
基金和信托的刚性兑付早已被打破,未来的银行、互联网理财也将打破刚兑。

阅读全文

与理财产品银行不再兜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11月1日中间汇率 浏览:616
寿光的金融投资公司 浏览:993
公司理财的案例 浏览:422
招商银行买不了理财 浏览:286
开源证券十大股东 浏览:821
2015年山西上市公司资产净利率 浏览:74
金融机构责任追究原则 浏览:711
期货中盈亏平衡点 浏览:27
中美汇率影响因素 浏览:954
工行贵金属定投特点 浏览:276
天元机电股票 浏览:302
湘财证券官网电话 浏览:349
假设总杠杆系数大于 浏览:418
成都国银普惠金融服务外包有 浏览:432
天津银行北京分行经营贷款 浏览:733
私募股权投资杠杆 浏览:403
抓最佳组合买点趋势指标 浏览:702
河北银行理财双周本益赢 浏览:618
论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标 浏览:884
曲靖正规贷款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