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行存款很安全,但有4个陷阱要当心,不少储户已中招
很多中国人在自己有了一些存款后,就会在第一时间将钱款存入银行。这样既安全又有利息可以拿。但是,银行存款很安全,但有4个陷阱要当心,不少储户已中招!
一、要谨慎购买理财产品
从2021年开始,银行取消了对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性的。特别是风险较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者要谨慎购买,风险自担。所以,储户在存钱时,不要被银行员工所忽悠,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因为银行存款 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存款是无风险收益,而银行理财产品是存在一定投资风险的。
二、定期存款选择人工转存
目前定期存款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转存;另外一种就是自动转存。如果只是从方便的角度来看,自然是自动转存够受人欢迎。可是,如果本身存的钱比较多,还是人工转存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不要让你的存款成为保险产品
当你去存款时,银行员工会向你推荐,但是大多都是与存款没有区别的。而且保险产品并不是银行的,都是他们与其他保险公司合作的。如果大家发现银行员工诱导你去买高额保险,你就可以举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四、小心 高额存款选择梯形存款
梯形存款很好理解,就是把你的存款梯形分散投资,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将5万存1年定期,继续将10万存3年定期,在10万到期后可以取出后或者继续转存,然后以此类推。如果你的存款是在50万以里还好说,若是高于50万的话就有风险了。因为一旦倒闭,只能赔付50万元。所以当面临较多存款时不要选择这样的方式存款,可以多存几家大银行。
❷ 银行理财产品四大陷阱
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也存在一些陷阱,比如产品的募集期和到账日是不计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所以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一般比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低几十个基点。而且银行还扣除了一些隐性费用。各位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楚,以免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低于预期时与银行发生矛盾。
银行理财产品根据产品期限的不同以及理财产品系列的不同,有3-10天的募集期,在此期间客户的资金处于锁定的状态,按活期存款计息。也就是大概有3-10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按0.35%计算。
到期日是指理财产品运作到期的最后时限。到账日是指资金到达投资者指定账户的时间。产品到期后,银行还需要一个资金清算的时间,一般是1-4个工作日。所以,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并不会马上到账。
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其实还有水分,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与到账日占用了资金的时间,却并不会计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因此,算出预期总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后,除以(产品期限+募集期+到账日)所得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才是真实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是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会低几十个基点。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时,银行还会收取销售费率、托管费率。比如,一款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是5.5%,销售费率为0.45%,托管费率为0.05%。而真实的理财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应该是5.5%+0.45%+0.05%=6%,银行收取的隐性费用占0.5%。
相关介绍:
2015年3月9日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长期银行理财产品排名
2015年3月9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6.5%理财产品排行
❸ 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陷阱
陷阱一,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
陷阱二,基金型的理财,基金就和股票类型是差不多的,也是有涨有跌的,只不过基金是放在别人的手里帮你理财。
陷阱三,银行里面的理财产品,虽说他说银行的产品,但是这个也是短期看不到收益的。一般都与保险挂钩。
拓展资料:
大额存单(Certificates of deposit,CD),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个人、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等发行的一种大额存款凭证。与一般存单不同的是,大额存单在到期之前可以转让,期限不低于7天,投资门槛高,金额为整数。
我国大额存单于2015年6月15日正式推出,以人民币计价。作为一般性存款,大额存单比同期限定期存款有更高的利率,大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0%,少部分银行上浮45%,而定期存款一般最高上浮在30%左右。
从国际经验看,不少国家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都曾以发行大额存单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手段。
从我国的情况看,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除存款外的利率管制已全面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已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5倍,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显著提升,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存款定价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同业存单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推出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推出大额存单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大额存单的推出,有利于有序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也有利于进一步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培育企业、个人等零售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化定价理念,为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行有益探索并积累宝贵经验。
同时,通过规范化、市场化的大额存单逐步替代理财等高利率负债产品,对于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也具有积极意义。鉴于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5年6月15日推出大额存单产品,并制定了《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
以建设银行为例,大额存单的利率水平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0%,产品期为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18个月、2年期、3年期7个品种,利率分别为1.54%、1.82%、1.96%、2.10%、2.52%、2.94%、3.85%。
从起点金额看,面向个人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为20万元,以1万元递增,购买当日起计息;面向企业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为1000万元,以100万元递增。
❹ 储户请注意:2021年底这些理财,银行不给你兜底了!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手中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有了购买 理财 产品的意识,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是大部分投资者的首选,近两年国家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不断加强,对金融理财产品的约束性也越来越强,2020年受疫情影响,原本定于2020年底结束的资管新规过渡期被延长到了2021年底。
以前人们喜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有不少都是保本类型理财产品,但是从2017年开始,监管部门就一直在提倡打破刚性兑付,在2018年4月下旬,有关部门就联合发布了资管新规,所谓资管新规就是打破刚性兑付,这意味着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将成为过去式。
根据当时的资管新规内容显示,将于2021年月1日正式全面执行新规,也就是到2021年月1日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将全部被取消。为了给储户们一个准备时间,2019年-2020年两年就相当于是资管新规的过渡期,不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一定的冲击,央行发布公告,将原本2020年底结束的资管新规过渡期被延长到了2021年年底,也就是从2022年开始,保本保息理财产品全面取消。
在过去多年的时间里,银行理财产品以“刚性兑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储蓄用户的喜爱,但是随着理财规模越来越大,刚性兑付伴随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部分银行建立了资金池,办长期理财产品进行包装滚动发行,资金管理业务不规范的行为也频频发生,这很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对此央行发布了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中传递出来的最强烈的监管声音就是打破刚性兑付,在银行资管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多年,不管是保本类的理财产品,还是非保本类的理财产品,大多数情况下银行都实现了刚性兑付。而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开始实施,未来理财产品不再保本,对于储户而言,大家要逐渐接受并适应这个变化,以后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就需要从心理上做好可能会发生亏损的心理准备。
建议大家后期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抗风险能力来投资理财,通常理财产品的风险和 收益 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那么风险就越高,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投资。
❺ 常见银行理财产品陷阱有哪些
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有两种: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理财产品。自有理财产品,因为有银行自身信用背书及成熟的团队运作,安全性相对较高;代销产品,是指其他机构与银行合作,将产品放在银行的渠道上进行销售,对于代销产品,银行不负责管理,产品以发行机构自身的信用作保障。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着不少坑,那么我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坑呢?首先,很多人到银行里面,看了高收益理财产品就购买,这是不对的。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别清楚产品是银行自有还是代销,如果是代销产品,还要搞清具体的发行机构,看看是否可信。有些老年客户本来是买理财产品的,却变成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了。
再者,即使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息,而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估值做出的评估(一般参考以往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是其并不代表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不少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喜欢把预期收益率报得很高,而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
比如,银行发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往往与黄金、汇率、国际油价等高风险标的挂钩,虽然预期收益率很高,但实际到期收益率是多少,要按照实际结算后的情况来看。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收益波动很大,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率。
再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忌讳的是遇到了飞单或虚假理财。飞单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出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也非银行正规的代销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拥金提成。在通常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往往替房地产商销售信托产品。
虚假理财,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私刻银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财协议,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户的资金,发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财产品。这往往是,银行工作人员假冒销售理财产品的名义,通过融资获取大量客户资金,再转手借给别人用于投资,收取更高利息。如果投资成功了,对方还本付息相安无事,如果借款方还不出钱,那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钱很可能打水漂。
为了避免出现购买到非本银行的理财产品,建议大家:①尽量到网银或者手机银行上购买理财产品,以确保理财产品的安全性;②如果在网下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仔细看产品的说明书,弄清楚情况再购买;③到中国理财网查询该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所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必须要到这里登记备案)。
❻ 买银行理财有哪些陷阱注意这三点防止掉坑!
很多人都喜欢银行理财,尤其是中老年人,因为它有银行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不过,网上也经常报道说某某投资者买银行理财被坑,那么买银行理财有哪些陷阱?下面就来聊一聊。❼ 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陷阱
陷阱一:避谈风险。
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只强调理财产品的优点而不提它的风险。事 实上,理财产品也是一种投资,它也存在风险。可是银行的广告宣传很容易给客户造成一 种误导,就是这些理财产品是和银行挂钩的,十分安全。所以很多顾客在买了之后,受到 了亏损才知道,自己的财产面对多大的风险。
陷阱二:条款难理解。
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在签订合同前,会让顾客仔细阅读一下合同。但是对于普通大众 来说,想要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不太现实。很多枯涩的条款和数据,顾客根本看不懂,更 别提计算。所以整个过程中银行就站在主导地位,它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从某种程度上看 是欺骗顾客的行为,但你又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对理财产品的了解达到专业水平。
陷阱三:预期收益就是实际收益。
陷阱四:保险产品摇身变理财产品。
在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时,切记要仔细查看产品认购书:如果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 认购产品的名称为某某银行第某期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还会有理财产品的编号。如 果是银保产品会在认购书中有保险公司的名称、保险产品的名称。
保险类理财产品与定存、理财产品有本质区别,它主要着重的是保障性,而非收益性, 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何保险产品在退保时,本金受损较大。银保产品有10天的犹豫期,在 犹豫期内可带签署的产品认购书、本人身份证件去银行办理退保。
陷阱五:强行平仓。
陷阱六:违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