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在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撑不住、金融机构贷不出、政府政策时间紧三方面。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等级普遍较低。某些中小企业出现资不抵债后一走了之,这严重破坏了银行与企业间的信用关系。
而且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依靠创新成长阶段,未能形成一套科学的、制度化的管理体制,导致其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账目不清,我们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大多数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这些使得中小企业与资金供给者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2、银行方面存在问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小微企业贷款一直就是一个难题”。信贷资金流向中小企业遭到阻碍的最大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信用濒临透支与生产恢复的未知。
银行出于对资产质量和风险收益的考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更为谨慎,对企业贷款趋于“两极分化”。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大多向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聚集,而一些具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状况并不十分乐观的中小企业,往往受到冷落。
除此之外,银行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贷款程序复杂,贷款成本高,审批权限受限等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银行虽然实行抵押担保制度,但落实起来却很困难,贷款手续繁杂,尤其是抵押手续,使很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或不愿贷款。
3、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疫情发生之后,尽管政府出台了贴息、担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时间紧、经验少,政策落地的许多细节仍有待明确。
另一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完善,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金融、信用担保、风险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分钟倒闭2家,任何一家中小微企业,只要你存活超过3年,就达到了平均水平。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企业资金不够多,所以很容易翻车。
如果企业家自己缺少资金资源,找不到投资人的话,建议你带着项目去不同的平台上试试,比如明德资本生态圈、鲸准、创业邦等等。一般情况下,基金、投资人都会与融资平台进行合作,他们通过平台来筛选值得投资的项目。
网上选平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很多平台动则交几万块钱的费用,却没有结果。如果把握不准建议来明德资本生态圈试试,明德资本本身就是做投资的,这跟很多平台不一样,很多平台只做中介。
另外,明德还有2400多家合作基金资源,线下活动的对接率比较高,每一期活动都有几百人参加,近百位投资人会到现场,不少企业都获得了融资。希望能给到你帮助。
如果你还有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⑵ 融资约束缓解的危害
融资约束缓解可能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1、减少企业融资渠道:融资约束缓解会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放松对借贷企业的限制,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但是这也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降低,过度放松贷款条件,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2、促使企业过度融资:融资约束缓解会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但是如果企业过度融资,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容易出现还款困难、债务违约等问题。
3、对企业治理结构的信大影响:融资约束缓解会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但是这也会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松散,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管枝歼理不善,甚至出现贪腐等问题。
4、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融资约束缓解会导致金融市场过度放松,过度放松的金融市场会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增加,进而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于融资约束缓解,应该在保证企业获得必要融资的情况下,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管理,避免出现过度融资、不良贷款等问题,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整体经济的滑搭竖健康发展。
⑶ 什么叫融资约束
我们知道,企业在运营管理全过程中常常会必须融资。融资的方法各种各样,包含了向银行借款、融资租用等方法。企业在融资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发生融资约束的状况,那么,企业融资约束定义是如何的?坚信很多人对于此事也有疑问,一起根据下列文章内容来了解一下吧。
可是又和第三方的担保组织开展紧密配合。具备很多年的技术专业的风险控制工作能力,而且全是亿级之上的资产,对客户的项目投资开展专业能力的担保。与此同时还和像资信评级组织、财产监督机构协作,为客户的投资资讯给予全层面的讲解,及其对资产处理事后给予确保。
融资约束简易而言便是企业的融资遭受一定缘故的整车线束因此没法顺利得到 充足的融资,这种缘故有可能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没法给予银行所必需的质押,也是有可能是因为投资人规定的投资收益率太高,融资约束一般产生在中小型企业的身上,针对一些大中型企业,融资相对性比较简单。
⑷ 为何中小企业融资如此困难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活力成分,但长期以来,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使中小企业发展困境重重。日前,中国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发布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变革与金融科技前沿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指出,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以及生物识别等科技为切入点,将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野。
因此,白皮书认为,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个性化金融产品、更灵活化的金融服务手段、综合化金融服务与便捷化金融服务程序以缓解金融服务困境。来源:央广网
⑸ 如何看待我国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原创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心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好处和意义
放开贷款利率、完成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放开贷款利率,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
因为贷款利率放开以后,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利益和责任都会增强,既可以推行不同的贷款搭配方式,也可以按客户的风险等级施行不同的利率,进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形成较为合理、规范的市场行为和资产结构。
2.有利于提高中心银行的政策操作水平。
中心银行必须随时关注和认真研究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变化,并通过调节再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借以影响基础货币和市场利率,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完成金融宏观调控。房贷基准利率是多少只有利率市场化了,中心银行的政策操作效果才能真正地显示出来,其政策操作水平才能受到检验并得到提高。房贷基准利率是多少
3.有利于各类金融市场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发挥。
一旦放开贷款利率,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限制就只剩下准入资格的限制,其交易规模就会进一步扩大,市场机制就会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作用,其他市场利率也会跟着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1、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度。在利率市场条件下,利率对各种经济、社会、人为因素都特别敏感。经济的过热和低迷、通货膨胀和紧缩、国际金融绵波动,政治事件的发生,和人们对利率的预期都会引起利率的波动,利率会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2、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利率市场华对商业银行造成很大的风险,使银行面临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双重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则主要表现为:某时期银行持有大量对利率敏感性较高的资产负债,此时当利率上升时,银行会增加收益,而当利率下降时,银行收益减小。除此之外,存贷款利率变动幅度的不一致也会对银行收益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则表现为:利率水平提高后,商业银行受短期收益驱动,愿意把贷款贷给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而对借款人来说,只有自身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才有借款意愿,这样银行提高利率实际上驱逐低风险项目,而筛选到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就提高了信贷的风险。同样借款人为了支付高成本的贷款,势必倾向于高风险收益的项目和经营活动,这样,极易形成道德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相应的内附控制措施,必然导致信贷市场贷款信用的整体水平下降。
3、利率市场化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决定,商业银行在动作时需要对价格制定、风险、资金的目标利润以及贷款对象等多方面加以调查了解,势必会加大银行的经营动作成本。同时,为了吸引存款,在同业中取得优势地位,银行往往会采用提高存款利率的方法,导致银行的资金平均成本提高。
4、利率市场化可能造成无序竞争,并引起部分银行的破产。
在四大行基本占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放开贷款利率有可能形成高利率的纳什均衡谁先降利率谁吃亏。利率自由化会导致银行同业内在存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加剧,存款业务方面的竞争会使得存款利率不断上涨,有可能发生抬高利率的无序竞争;而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会造成针对规模大、信誉良好的优良客户的贷款利率趋于下降,从而缩小存贷款利差,减小银行的利润空间。
⑹ 求助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防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的并购实务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因而与并购相关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与经济后果、目标企业的搜寻、筛选与价值评估、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并购风险和并购后整合等方面。
1.关于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现有研究认为企业主要是为了:(1)获得新的资源和技术;(2)多元化;(3)快速进入外国市场;(4)获得协同效应而进行跨国并购。Markides和Williamson(1994)认为基于核心能力进行的多元化并购有优势。
2.关于跨国并购的经济后果研究。关于(跨国)并购的经济后果。现有研究大都表明,并购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Markides和Williamson(1994)认为基于核心能力进行的多元化并购有优势。Bettis和Montgomery(1992)等在考察西方企业在80年代中期以来所采取的策略后认为,企业的不同业务如果可以分享其己具备的核心能力,则往往可以使整个企业获取成本或其他竞争优势。④Hin(1994)在对美国过去30年间实施过混合并购的大型跨国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绝大部分获得充足利润回报的公司是围绕其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并购和经营的。⑤
3.关于目标企业的搜寻研究。搜寻理论(Search Theory)的研究始于1942年二战时为消除来自大西洋德国潜艇的威胁,美国海军反潜研究小组所进行的工作。由于搜寻理论军事色彩浓,保密性强,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Jacques Crémera等(2006)在对有相互关联的潜在购买者的拍卖行为进行研究后认为,尽管一般情况下获取全部收益是不可能的,但通过设计搜寻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
4.关于目标企业的筛选研究。Salter和Weinhold(1979)将战略匹配的概念引入并购研究领域,以此作为目标企业筛选的标准之一。Harrison等(1991)则对匹配的相似性标准提出质疑,认为并购双方资源的差异性是协同效应的来源并带来了更高的长期绩效。
5.关于目标企业的估价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Fisher创造和发展的净现值法,Weston提出的股利增长模型,Rappaport提出的未来现金流量方法,Copeland等建立的公司市场价值的估值模型以及Stern Stewart等提出的经济附加值(EVA)价值评估模型等。
6.关于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研究。Stulz(1988)指出,管理层保持公司控制权和个人私利的意图会影响并购融资决策,成长性企业可能会求助于债务融资以维持管理层所有权水平和表决权。Faccio和Masulis (2005)发现对公司治理的关心和债务融资约束的权衡会影响到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由于外国股票存在更大的交易成本、更低的流动性和及时性,信息不对称更严重,因而与国内并购相比,跨国并购更常使用现金支付。
7.关于并购风险研究。Sarkar等(2006)描述了怎样运用条件型支付(collars)、盈利能力支付计划(earn-outs)以及或有估价权来管理并购风险。Reuer等(2004)的研究表明,缺乏国际和国内并购经验的企业在并购高科技和服务型行业的目标企业时倾向于运用或有支付来缓解并购风险。
8.关于并购后整合研究。Kearney(1999)对1998-1999年全球发生的115项并购交易进行了调查,其中53%的被调查者将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于整合失败。因而,国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均非常重视并购后的整合:现有文献主要从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并购的整合进行了研究;在并购实务上,有许多专门为并购整合提供建议咨询服务的机构。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并购目标的搜寻、融资与支付方式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经过研究后认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着:(1)并购对象大多为海外绩效低下或破产的企业;(2)企业整体竞争力弱,体制约束问题严重;(3)缺乏跨国并购战略,并购计划准备不足;(4)缺乏国际型人才,整合管理能力弱;(5)政府管制过多,法律体系尚不完善;(6)资金不足,缺乏中介机构支持等问题(贾名清和方琳,2007)。尽管如此,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核心技术依然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吴添祖和陈利华,2006)。实证研究也表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潘勇辉,2007)。
“走出去”的企业从事并购时应如何寻找并购目标呢?张金鑫(2006)认为,不应以目标企业符合若干条件为标准,而应从并购双方资源匹配的角度寻找并购目标才能成就完美的并购。
与国内并购不同,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与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在设计跨国并购的融资支付方式时需要考虑目标公司控制权获得、流动性变化、公司资本结构、税务等因素(季成和任荣明,2007)。
整合失败是一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企业生命周期的吸引与冲突是导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康晓剑和刘思峰,2007)。为避免并购整合失败,除了加强并购的可行性研究并进行详细的并购前调查外,要正确分析研究并购双方的资源特征,充分考虑组织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正确选择并购后资源整合模式(李广明,2006a),在众多资源整合模式中,系统整合式、供应链导向式或技术导向式、充分式或集约式的整合模式比较适宜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李广明,2006b)。
⑺ 融资约束是什么意思
1,融资约束:指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使得外部的成本高于内内部资本的成本而容产生的。
相关概念:信息不对称问题,代理问题:
(1)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从事交易活动的交易双方对象以及对环境状态的认识差异,交易的一方拥有的相关信息比另一方拥有的多,,从而造成对信息劣势者造成决策影响。
(2),代理人问题:指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委托人拥有的信息多,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逆向影响委托者有效的监控代理人是否适当的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2,融资约束衡量条件:
(1)股票支付率;
(2)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3)公司规模;
(4)现金-现金流敏感性。
⑻ 谁能介绍一下经济学里的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产生于80年代,其政策主张兴盛于90年代。其代表人物多为美国经济学家,如Q.A.阿克罗夫、J.耶伦、G.曼奎、B.伯纳克等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但是,却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的观点和“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当代市场经济中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粘性,这样,在短期仍然会出现偏离自然失业率的现象,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和起作用的。新凯恩斯主义并不仅仅是坚持传统凯恩斯主义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张,他们还特别强调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调节经济的思路,主张从长期着手、从供给方面着手来考虑经济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巩固性的财政政策,认为财政赤字对经济是有害的,它会引起投资的减少(基础效应)和贸易逆差的增加。此外,新凯恩斯主义者还研究了一些新的现象和机制,如提出了在货币政策起作用的机制方面,不应只考虑利息率,还应该考虑普遍存在的信贷配给机制。新凯恩斯主义同传统凯恩斯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他们所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全面,也更深入,既考虑需求方面,也考虑供给方面;既考虑长期,又考虑短期;既注重微调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视结构性 政策在长期的效果。可以说,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者关于国家应该干预经济的基本主张,既吸收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又在吸取80年代以来一些宏观经济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⑼ 会计专业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1】牛明艳.财务指标体系应用研究——基于现金流量信息【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P1.2
【2】萧维.企业资信评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
【3】袁敏.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9
【4】肖舟.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朱顺泉.中国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0
【6】潘永泉,杨志英,张敬秀.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企业资信评级【C】.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7】黄爱华.企业资信等级的熵权评估模型研究阴.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07.10
【8】朱荣恩编著.资信评级【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
【9】梁雪春,谢岭南,陈森发,刘艳.企业资信等级的定性定量评估模型研究叨.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10】王一鸣,印为,石勇.基于次序逻辑斯蒂模型的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级研究【R】.数学、力学、物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8(12)卷
【1l】陈志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
【12】陈建煌.现金流量的经验性评估—来自沪深股市的实证证据【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13】晏静.现金流量信息功能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7
【14】陆晓雯.中小企业板块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15】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16】刘庆华.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4
【17】刘格辉.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预警研【D】.湖南大学MPAcc学位论文,2007.10
【18】张传明,陈俊.报表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7
【19】曹建新,王春丽.自由现金流量与盈利质量的关系研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6
【20】李延喜.基于动态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2
【21】史冬元.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1.娄尔行:《基础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朱小平:《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吴水澎:《会计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美]罗伯特﹒N.安索尼 詹姆斯﹒S.里斯 朱利﹒H.赫特斯坦:《会计学教程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美]查尔斯﹒T﹒亨格瑞、[美]瓦特﹒T﹒哈里森、[美]米切尔﹒A﹒罗宾逊:《会计学》第三版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乔世震:《会计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版。
9.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年版。
10.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宋雪婷,安鹏.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2]丁红燕.审计失败及其后果--基于证监会2006-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丁红霞,丁红燕.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基于证监会2006年-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2(24)
[4]魏梦莹.新大地IPO何以被终止[J].资本市场.2012(10)
[5]唐曦.绿大地事件中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6]朱清贞,严丽娟.“绿大地”会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2(16)
[7]孙毓璘.注册会计师关注: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比较[J].财会通讯.2012(13)
[8]李涛.从绿大地事件看上市公司监管[J].财会研究.2012(06)
[9]金蕊.论审计失败[J].现代会计.2011(06)
[10]李平,王晓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1(09)
[11]张博亚.绿大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1(09)
[12]杜淑芳,李建民,马蓓蓓.审计失败的制度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1(03)
[13]赖丽娜.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0(13)
[14]张洪高.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后果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2)
[15]陈志强.质疑审计失败主流观点[J].审计月刊.2006(13)
[16]高明华,袁清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5(03)
[17]李若山,周勤业.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四大局限[J].审计研究.2003(04)
[18]林钟高,叶德刚,刘先兵.论审计失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07)
[19]吴德林,温天璟.论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J].山东审计.2002(05)
[20]孙一秀.审计失败因素及案例分析[J].中国审计.2002(05)
[21]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02)
[22]侯海燕.CPA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份调查报告的启示[J].财会通讯.2001(11)
[23]温天璟,程珏.审计失败衡量标准之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03)
[24]秦荣生.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J].注册会计师通讯.1999(04)
[1]骆正山,信息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70-278.
[2]郝慧娟.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行为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4(03):76-79.
[3]陈金龙,谢琦君.社会责任、产权属性与融资约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3):96-103.
[4]范明、牛刚,现代企业理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55-165.
[5]王群勇,STATA使用指南与应用案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1]葛家澍.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工业出版社,1999.
[12]李玉敏.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1]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年深圳综字第0043号.
[4]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管亚梅,王嘉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缓解融资约束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宄[J].经济与管理研宂,2013(11):76-84.
[7]孙德美.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宄[J].经济论坛,2013.
[8]沈艳,蔡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与企业融资[J].金融研宄,2009(12):127-136.
[9]周小春,董平.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能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吗?[J].财会通讯,2013(04):78-81.
[10]解维敏,方红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J].金融研宄,2011(05):171-183.
[11]刘凯平.企业社会责任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05):3940.
[12]孙伟,周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889-892.
[13]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4]孟凡利.会计基础知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6]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
[17]程新生,孙利军,耿伟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2):118-122.
[18]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J].山东经济,2006,(7):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