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科技学院 经橡友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 要:文章论述了目前我国企业的贸易融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和研究,力求找到一些解决该类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以使我国企业能更快更好地走出去,以出口拉动经济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2—0060—03
1 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1.1 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缺乏多样性
当今的国际贸易规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贸易融资 方式日益繁多,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试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 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品种少,且功能单 一,而如国际保付代理和福费廷等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小。
1.2 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分配不平衡
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融通的银行其一为各商业银行,其二为政策性银行。相比而言,国有商 业银行的资金雄厚,但他们做的多为期限短、流动性强、金额小的贸易融资;
而对于政策性 银行,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风险由国家来承担,就可以做那些中长期的贸易融资。因此, 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来源出现了结构性不平衡。
1.3 国际贸易融资市场存在不足
在我国的贸易融资市场里,缺少的是一个统一、集中的贸易融资市场,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 时,贸易融资的资产的流通往往得到较为自由的流通,实际的做法是买卖双方主要依赖自己 的网络进行融资,这样就缺乏竞争性,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增多,一个缺乏公开、公平、公正 的贸易融资市场就无法很好的满足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
1.4 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贯得到大量、全面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商业 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都倾向于将融资对象定位于大中型企业。而目前我国非国有企业即三资 企业、外资企业、外贸私营企业却只能得到很少一部分的贸易融资,这与它们的迅速发展,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不相适应。
1.5 办理融资的手续烦琐,融资条件较为苛刻
在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企业申请的程序复杂、手续烦琐,相应的办理条件也有很多 的限制,如办理手续期限太长、效率较低等,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得企业 产生畏难情绪,很多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就在这种环境中给打消了。
1.6 缺少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涉及的风险较为复杂,但它们是可以预测和防范的,然而科学 有效的预测方法和防范措施时并没有在企业中得到具体的应用。如对于信用风险,仍使用传 统的、无针对性的5C法,没有考虑到国际贸易融资的新特点和有别于一般贷款的形势;
就国 家风险来讲,其评估和预测的方法也不是十分的科学。
1.7 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易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发生法律纠纷
国际贸易融资由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国际惯例 和通行做法。然而在我国,却存在着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不相协调甚至是相冲突的情况, 违规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法律纠纷不断。
2 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现代信息技术的制约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余旅支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管理就会显得更高效,便可以将 银行相关的部门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机地联系起来。国外银行开展了电子商务即在网上建立 贸易融资资本市场和经销渠道,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可以扩大其分销渠道,以更低的成本涉 入新的客户群,并可以更容易、更及时地掌握企业及其交易的背景,更准确地评估贸易项目 、评估融资资产的风险及质量,从而高效地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然而目前 我国的银行业只能说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阶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 步,从而缺少网络资源的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 目的,这样就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2.2 银行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
2.2.1 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了解梁毁槐,对国际贸易融资 业务的风险性普遍认识较为肤浅,表现为两种倾向:①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要动 用实际资金,只需借出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 务,这直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证垫款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
②当出现问 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比一般贷款难, 审批时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2.2.2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少,在机构、人才、客户方 面均不占优势,以至于使大部分人认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国际贸易融资 ,还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业务。另外,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 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贸易融资业务在整个信贷资产中的数量少,作用 不大,从而导致银行在这其间埋下很多的风险隐患。
2.2.3 在思想认识上也不到位。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是金融业中最早与国际惯例开始接轨的 业务之一,也是最有可能走向国际化的领域的业务。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了较快的 发展,但我们的观念、认识和做法与国外同行业尚有差距。
2.3 银行从业人员及企业外贸业务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
银行缺乏创造和应用创新产品的高素质人员。根据对金融创新的不同作用,银行从业人员可 分为决策人员、一般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决策人员的作用是对提出的一项创新建议进行立 项与否的决定。这就要求决策人员要具有战略眼光和科学分析能力,以判断该项创新建议有 无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
要具有发展的眼光,可预见市场的未来趋势。一般业务人员的作用 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的缺陷,针对问题提出建议。这就要求一般业务人 员要了解各项金融政策、知识全面、思维活跃、熟悉国内外金融产品,有对日常工作中迸发 的灵感加工为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能力。开发人员的作用是对创新建议进行技术开发,形成方 便可用的市场产品。这就要求开发人员既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又要有较多的金融知识, 才能较好的将这二者结合,开发出方便可用的创新产品。而目前一些银行人员对银行的各种 金融工具、融资手段的用途、利弊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对风险的准确判断与把握了。银行人 员水平不高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使得银行“惜贷”现象增加,也造成我国 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在综合运用方面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
企业外贸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外贸企业缺乏熟悉国际金融及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 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需要,相关专业知识不足,很多企业对国际保理、出口 信用保险等新型的贸易融资工具不了解,也没有意识到通过国际贸易融资、采用更加灵活的 国际结算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能力。
2.4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国际相比相对滞后
我国从事国际贸易融资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金融和商业票据、货权、 货物、担保、信托等时,要求法律对上述各种行为的责权要有具体的规定,但相关的立法对 上述方面缺乏非常明确的规范。
3 解决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在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的解决 对策和建议。
3.1 银行应提供优质服务,培育良好的国际贸易融资“软环境”
银行要进行技术创新,适时推出品种多样的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特色服务,明确企业授信支 持和审查标准,并且重点推出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 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企业提供 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企业担保难问 题。
制定优惠政策,明确工作目标,营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软环境。为人才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创 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要观念和体制先行融入,加快体制和机制接轨,培育融资的 “软环境”。这种“软环境”是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都能很好地协作,三方都可以相互制 衡,并且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达到一种对融资相对宽松的环境,三方信任的加强都有利于贸易 融资的顺利进行。
3.2 银企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手段
银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银行和企业联动,共同努力。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特别是要把银行信贷方面的一些最新政策及时告知相关企业,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的财 务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的系统做到实时与银行的系统进行有效的互通,达到一种相互合作 、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程度,在贸易融资的很多细节方面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研究防范融资业务风险的对策,各方的信息则会通过系统传达给对方,做到时时更新 ,使合作顺利进行,使融资的方式和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企业要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 用保险和其他规避风险的途径。我国大部分进出口企业由于无力进行客户资信的调查,更需 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化解风险。要很好地研究国家出口信贷政策及相关机构的运作情况, 对D/P、D/A、O/A业务通过投保出口信用险来化解风险。通过改变结算方式、投保出口信用 保险,出口企业可以在成本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获得类似与信用证的风险保障 和融资便利,更能简化手续、降低管理费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收益水平,实现企业 做大、做强的宏伟目标。
3.3 政企银通力合作促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多样化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进出口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由单一的银行贷款方式转变 到更多地利用贸易融资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贸易融资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高、手续简 便、融资的时效性强等优势越来越受到银行和企业的重视。除了银行和企业之间要很好的合 作之外,政府也在融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时时关注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做到时时更 新,也不使银行和企业在做融资时不会太被动,使他们的融资更加高效和成本最低。政府的 这种公共服务意识不能用经济的行为反映的实际的操作中,这样就会扭曲政府的形象,也就 不利于融资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贸易融资的其他形式如押汇、打包放款、国际保理业务、福 费廷、银行保函及备用信用证等可以在三方通力合作的背景下顺利展开,先通过信贷部门对 客户进行全面考察,总体上把握经济实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确定其可以承受的授信总额;
再 通过国际结算人员对该客户的业务跟踪,把握客户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特点,制定适用的融资 方式及配套额度,在总额内充分开展相关业务。这样,就可以借助三方的力量促进贸易融资 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我国企业在进出口的各个环节可以灵活利用以上的融资方式,熟悉各 种融资方式的操作和融资渠道。同时,在企业的自身发展中还应积极探寻其他的融资渠道, 如融资租赁、政府补贴、出口退税等,优化融资结构。
3.4 银企要集中贸易融资人才优势,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①企业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②要抓好岗位的培训工作;
③不断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 员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
④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识伪、防伪能力, 努力防范和化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银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银行首先要制定符合国际贸 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选择从事国际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客户;
其次要成立信用 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从而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3.5 政府应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规范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秩序
一方面中国的立法部门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政策法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必须从现有的 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出发,分析国际惯例与中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 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接轨,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 融资的发展。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我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现有的法律环境上,如何与国 际惯例接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国企业融资业务的顺利开 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岩.贸易融资的快速通道[J].出口经理人,2008,(2).
[2] 陈跃雪.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经纬,2003,(4).
[3] 赛学军.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问题及对策[J]. 浙江金融,2007,( 5).
[4] 赵瑾璐,杨熹薇.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研究,2008,(1).
[5] 陈丽芳.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J]. 中国市场,2007,(12).
[6] 倪宇望.汇率机制改革下贸易融资发展中的难点及对策[J].金融纵横,2007 ,(7).
[7] 郑子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国际贸易融资[J].浙江金融,2001,(10).
Ⅱ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筹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健康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难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就目前我国国情来看,我认为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银行的制度约束、政府缺乏支持及现存的社会环境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提升企业素质,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初步分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政策,中央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也逐渐认识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制定了若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这些措施和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融资难问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仍受到诸多限制,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末得到实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小企业的机制障碍
1、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
2、规模小、资本技术密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3、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4、产品质量可信度低、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
(二)银行的制度约束
1、金融改革不到位、商业银行商业化程度低
2、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
3、银行内在经济利益的要求
4、缺乏保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1、国家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
2、直接投资渠道对中小企业障碍重重
3、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4、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5、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滞后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1、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
2、金融机构要加快改革、转变观念、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3、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
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分钟倒闭2家,任何一家中小微企业,只要你存活超过3年,就达到了平均水平。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企业资金不够多,所以很容易翻车。
如果企业家自己缺少资金资源,找不到投资人的话,建议你带着项目去不同的平台上试试,比如明德资本生态圈、鲸准、创业邦等等。一般情况下,基金、投资人都会与融资平台进行合作,他们通过平台来筛选值得投资的项目。
网上选平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很多平台动则交几万块钱的费用,却没有结果。如果把握不准建议来明德资本生态圈试试,明德资本本身就是做投资的,这跟很多平台不一样,很多平台只做中介。
另外,明德还有1800多家合作基金资源,线下活动的对接率比较高,每一期活动都有几百人参加,近百位投资人会到现场,不少企业都获得了融资。希望能给到你帮助。
如果你还有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Ⅲ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也逐渐趋于科学完备的水平,中小型企业作为民营经济中的支柱机构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提高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取得所必需的资金量,然后根据各种不同的用途需要来使用资金所进行的一系列循环融资财务管理活动;狭义是中小企业筹措资金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措施来对资金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过程。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能够稳定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
1.1政府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
我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征收各式各样的税收和费用,这给其造成过于沉重的税收负担,从而使其融资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金融、银行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对中小企业的房贷要求卡的很严,中小企业需要给予金融机构高昂的贷息费用,这笔费用对于中小企业的运营和融资管理上会带来一些阻碍。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和金融机构相关放贷政策体制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起不到辅助作用,金融机构即使对中小企业给予借款融资机会,但是办理业务需要进行一系列授信、审查、抵押物评估及抵押等操作环节非常繁琐和耗时耗力,无论对金融机构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1.2中小企业家对融资管理的整体认识不足
中小企业家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及对融资管理的认识不够,而将融资管理的工作交予没有风险警觉能力、专业财务能力和资金量预测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亲戚人员,这些能力是融资管理基本需要具备的素养,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规模小,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多方面的利用人员,而安排亲戚人员身兼数职,企业家对于融资管理的认识和觉悟度欠缺,认为融资管理工作仅为记录和提醒的功能,完全没有认识到融资管理不当会使得融资渠道无法得到提升融资效益和资金效益的作用。
2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对中小企业市场体系的健全
我国政府应该和金融、银行机构一起构建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定期、不定期或者分阶段性对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融资管理问题进行记录且适当调整,为其出台适合的融资政策和放贷方案。我国外源性融资手段中创业板、债券和证券等资本市场应该进一步健全,尽量吸收中小企业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不断探索出多层次资本融资市场体系。我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应该吸收早期国外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国外先进、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方法,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融资状况和资本市场特征,不断发展出适合中小企业内外部融资管理的资本市场。
2.2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存在很多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度。企业内部在产品结构上的不断深化改革,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会成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限度的考核条件之一。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这导致了其生产运营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也成为银行方面不愿向其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扭转这一局面,首先,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上引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和生产问题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尤其在财务方面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在管理制度上向国有企业和外资等大企业看齐,及时学习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进而不是生搬硬套;其次,企业应该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规避风险和风险嫁接机制,并且中小型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定向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打造一支工作效率高、经营管理经验丰富、风险管理嫁接手段高超的优质团队,企业内部的不断努力从根本上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结束语
现价段,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无法由其他类型企业予以替代。中小企业这个企业规模形态相较于其他规模形态企业具有独特的社会市场经济优势,其投资少却灵活性强、其生产周期短却资金周转快、其效益快却失效也易。由这些可见,融资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地位是重中之重,只有有了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融资管理才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Ⅳ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挑战与治理对策
融资平台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化解的风险性难题。针对优化融资平台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应该正确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厘清金融管理责任与政府财政责任;完善政府投融资预算管理,推进多元复合预算体系的构建;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系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存在价值及潜在的财政风险
尽管当前不乏对融资平台的质疑之声,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地方融资平台作为一种变通的政府性融资方式,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仍旧功不可没。第一,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各类融资平台,从资金供给上,有效支团蚂持了地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关乎国计民生、环境资塌激埋源、公共利益,乃至国家铅谨安全,具有重要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意义。第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筹措功能,一方面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其对解决当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生财政的资金不足。第三,拓展融资渠道,充实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当前,大多数地方政府的一般预算收支,往往只能满足公共财政的维持性支出和必保项目的支出,用于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性资金严重不足。就现实而言,地方政府的发展性公共支出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预算超收收入;二是上级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三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土地财政);四是融资平台公司的融入资金。因此,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制度约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定可自主支配的财力,具有某种“准地方债”的色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须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加剧了地方财政风险。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的相当部分属于中短期借款,2012~2013年将进入偿债高峰期。随着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不断增加,财政风险不断积累,最终可能导致政府无力提供基本公共产品以及政府财政责任的大规模违约。二是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上升。就治理结构而言,银行贷款给政府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内生蕴含着潜在的信用风险。目前,地方政府因强烈的发展性资金需求,转而通过组建地方融资平台实现融资。这些融资平台公司或多或少地承担了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其营利性相对较差,资金直接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过于漫长。因此,这种银行信贷模式从初始就孕育了诱发不良贷款和金融风险的内生制度条件。三是存在着较强的商业银行体系向公共财政系统转嫁经营性风险的潜在可能。在片面的发展主义主导下,各级地方政府背负着发展地方经济的强大压力和“政绩包袱”。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种压力更加明显,构成了上述风险转嫁的体制性前提。四是加大了今后实施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难度。如果扩张性财政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则今后继续保持较大力度的持续性财政扩张,将可能面临逐渐触及“债务天花板”的内在压力。在财政政策作用空间接近极限的状况下,如果经济刺激计划未能产生预期效果,政府财政体系将面临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
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单纯强调融资平台公司的自身因素以及政府的财政责任,忽视金融体系内部控制疏漏所引致的风险责任。长期以来,融资平台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筹资渠道,但不容否认的是,在“保增长”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盲目追求大规模基建项目,各类政府融资平台“遍地开花”。随着融资规模的快速膨胀,银行信贷资金集中注入各级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迅速攀升。
当前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除了融资平台自身的因素,还包括金融体系内部控制不健全的内生因素。我国当前金融体系的运行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成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主要资金供给者。从监管体制的角度看,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名义上一直将风险控制置于首位。在这种监管模式下,大多数企业经营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依托政府信用的地方财政,包括其直接担保或隐性担保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成为近乎唯一可以信赖的授信对象。当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所以能够获得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源自于银行过度依赖贷款收入,使银行信贷规模迅速扩大,银行的监管导向则使信贷资金优先流向融资平台公司。如果说当初特殊的宏观形势和经济政策,是加剧地方政府“投资饥渴症”的诱因,商业银行针对融资平台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也是导致各地融资平台得以大规模举债的重要推手。
政企不分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非理性频繁变化。我国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城市建设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着较强的制度路径依赖。一些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政府“单兵推进”为主的非市场化运作状态。地方政府尽管成立了企业性质的投融资平台,但并没有真正遵循“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市场运行规则。由于缺乏明确的城市资源经营权,企业的收益得不到保证,到期债务往往只能依靠展期或由政府财政来偿还。投融资平台缺乏市场化运作,是影响政府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从长期的货币信贷总量来看,未来货币信贷的增速有可能要低一些。“十二五”期间,将更注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更趋理性,对信贷需求或许也会渐趋稳健,货币流动性的降低趋势或许会更为明显。这制约了融资平台公司到期债务的展期空间,直接还款压力进一步加大。
政策变动的频度过高,影响了各相关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地方政府组建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融资,可谓由来已久,但其成为众矢之则是启动反危机刺激性政策以来的事情。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2010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的高层管理者却就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问题做出强烈的批评性回应。之后,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就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提出了清理规范等具体措施。在短短一年期间内,政策总体导向呈现出近乎逆转的态势,严重扭曲了各相关决策主体的理性预期。
Ⅳ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尤其在融资方面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面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就诸问题提出了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内源融资低
自有资金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企业创立初期,90%以上甚至100%都是动用自有资金。但是,内森盯芹部的财务资源毕竟有限,这种仅仅依靠内源融资将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对高新技术进行开发与创新,最终导致中小企业的内部积累少,内源融资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银行贷款难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但由于中小企业单笔借款数额小,笔数多,且手续繁琐,对银行的收益贡献又不大。因此,银行都重点支持自然垄断行业和国有大企业,而不愿对中此毕小企业放贷。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流动资产变化大,可抵押的资产相对比较少,而且资信等级低,给中小企业贷款设置较高门槛和繁琐手续,导致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比大企业要苛刻,而且中小企业不仅无法享受优惠利率,还要支付比国有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
(三)直接融资门槛高
目前,我国证券与产权交易单一,交易品种过于稀少,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股权融资方面, 虽然2009年开通了创业板,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但其连续两年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等较高的准入门槛依然制约了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等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对于债券融资而言,由于金融风险的存在以及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很难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且投资者普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存在担忧,缺乏购买信心,导致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
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的自身发展
1、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要想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公司的治理,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提高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树立良好的法人形象。在经营管理中,市场分析,选好项目,搞好资金运作,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在财务制度上,要强化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自我约束,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从而获得银行贷款进行融资。
2、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良好的信用关系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应严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认真做好企业财务规划和预算,履则搜行好自己的借款责任,使企业有限的资金达到最优自用,保证如期归还贷款。同时,中小企业还必须强化信用意识,培养企业家的信用品质,。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贷款的偿还能力,主动为银行提供各项风险保证,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二)银行方面的自我完善
1、强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生产总值近十年来平均增速30%,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要保持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将小企业纳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只要风险控制得当,小企业完全可以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应积极转变服务态度,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应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进行必要的细分,制定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信用评价、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制度,建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加大对有发展潜力,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2、扩展服务领域,加快金融产品开发与利用
银行应将小企业金融服务从一般性的对公业务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成本和利润核算,将支持和服务小企业的切入点放在开发既能满足小企业金融需求,又能符合银行风险控制要求的新产品上,适时推出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中小企业各种需求的融资品种和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和信贷服务的效率。
3、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
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所能提供用于抵押的实物资产十分匮乏,他们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对此商业银行在让中小企业提供抵押品时应适当放宽抵押品的范围,不仅土地、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可作为抵押品,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以及存货、应收账款、商业票据等流动性强的资产也可充当抵押品。同时,还应完善抵押拍卖市场和中介机构,降低抵押成本和减少抵押手续。
(三)政府方面的有效扶持
1、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有效的信用担保机构,有助于搭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担保平台,解决贷款担保问题。目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大致有商业性担保、互助性担保、政策性担保和混合型担保四种。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应该坚持商业化运作为主导和政策性补偿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制环境,明确加强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地方性独立法人的担保公司,并加快国家与省级的再担保制度建设。其实,信用担保体系就是为化解交易双方的不对称信息而产生的一个信用中介机构,以一定的资金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其债权,通过信用保证方式,为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解除后顾之忧。
2、细化中小企业划分。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中小企业划分。根据国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可以看出,国家对中型企业有了较为明确的划分,而对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没有详细划分,这就有可能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都被中型企业所享受,而小型、微型企业并没有得到太多实惠。很多银行为了逃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导致不少小企业难以享受小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可见,中、小、微型企业的明确划分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各类型的企业能够真实享受国家相关待遇,同样关系到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执行效率。
3、加强资本市场融资
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满足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需求的最佳选择,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建立与中小企业相对称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资本缺口的关键。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二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风险资本市场则专门为处于创业初期、中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只有完善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才能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张朝元,梁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花爱梅.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业探讨[J].财会通讯,2010(6).
[3]聂小红,雷静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0(9).
[4]王长伟,李少霞.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探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
Ⅵ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在这里,应届毕业生的我为你搜集到了创业文章,敬请收看!.COM;
如何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境况,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融资途径不畅通
从内源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不尽人意,一是中小企业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二是现行税制使中小企业没有税负上风。三是折旧费过低,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外源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然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
(二)融资结构不公道
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靠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小。单一的融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并且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2)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经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三)融资本钱较高
企业的融资本钱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用度。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用度。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很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以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别来自于企业本身、银行与政府三个方面。
(一)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这是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创立,大多实行家族式治理,产权结构不明晰,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开拓新的市场难,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了其履约能力的下降。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活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
同时,中小企业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嗅觉不灵敏,主动出击意识不强,而且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市场和融资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金融形象,从而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银企信息不对称
1.缺乏市场化的利率调节机制,损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均匀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场的均匀利率水平。美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高
出1~1.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中国中心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种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限制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收费会挫伤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2.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困难。我国从1999年才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工作试点,存在着担保机构未几,担保资金不充足,担保手续繁杂等诸多问题。而且,很多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中小企业需要交纳一定的押金才能成为会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本钱,也增加了担保的难度。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银行则在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问题上又比较谨慎。同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抵押。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很多中小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亦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否则银行的贷款违约率将会很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本钱,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部分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同等。同时,由于政策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深沪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这使处于成长期的效益好但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债券市场上,受到“规模控制、集中治理、分级审批”的约束,中小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没有。
我国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固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提供了保护和支持。但是该法在内容上相当原则,缺乏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制度,最后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中小企业要注重改善自身融资环境。中小企业要想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过信用关,要以信取资。中小企业必须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财务治理制度,提高信用意识,这是解决融资困难的根本所在。
二是中小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 要跳出单纯依靠银行间接融资的误区,在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的同时,要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笔者以为,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例如设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由会员企业出资建立,会员只需交纳一定会费,就可申请到数倍于会费的贷款额。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私募融资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私募融资包括企业引进新的股东,从而增加资本金,也包括企业以拟投资的项目为载体。
(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金融体系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应继续拓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创造公平的融资环境。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通过指导意见的方式,鼓励各贸易银行采取各种贷款品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些国有贸易银行已开始对中小企业积极经营小额贷款业务,今后,还有可能成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以具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是放松市场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从目前放宽对贸易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限制,过渡到最后由贸易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并答应对其所提供的便利服务收取公道的用度,以此来促进贸易银行按效益与风险原则,不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实现资源配置的公道与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三是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评级制度,以信用等级作为判定贷款信用可信度的标准,并把企业的信用信息提供给银行等机构,这是赢得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信任并获得项目资金张罗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必须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包括政府性担保机构、民营贸易性担保结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
四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适当降低新市场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
(三)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立法机关和政府都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组织支持、法律保证系统、财政支持系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值得鉴戒。例如四川省政府在2007年8月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设备按揭贷款、创新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联保贷款,以满足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的融资需求;明确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向社会融资,改变过分依靠银行资金的格式;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的政策。
又如,福建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试行)》。从2008年起,3年内,对为中小产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8‰的比例补偿;对为中小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5‰比例补偿。设立省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搭建创业投资服务平台,组织引进省外、境外创业投资等。公道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对产业、农业、商贸等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
更多使你感兴趣的创业信息,尽在:http://www.oh100.com/chuangye/ ;
Ⅶ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与对策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的活力。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却面临着重重障碍,特别是在资金筹集方面存在严重困难,许多地区真正能获得长期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当然,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有解决一些人为的、不合理的限制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才能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社会实践我发现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
1、经营管理水平低。尽管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很快,但仍然给人以“差、散、乱”的印象。一方面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产品生产工艺落后、质量水平低,形成了因资金缺乏导致经营绩效差,因经营绩效差导致融资信用差,因融资信用差导致资金缺乏的恶性循环。许多中小企业负债率较高,极度缺乏经营流动资金和发展投资基金,导致其不能正常地进行经营和投资改造,无法通过提高盈利改变企业的资信以获得外部各种信用融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点多面广,涉及行业多,多头开户现象较普遍,金融部门难以掌握其真实情况。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致使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难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中小企业主管人员缺乏现代融资意识。主要体现在:(1)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负债经营的现代意识和相应的管理手段,企业债务与企业经营盈利之间的关系认识有限,不能以发展的角度看待企业债务融资的作用。(2)绝大多数企业主管的经营观念未转变,没有从利润和现金流的角度把现代企业看成是一个资本价值增值和现金流最大化的过程,因而不能全面看待资金在生产中的地位,从而忽略了资本与负债、资本与管理能力、资本与经营风险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很多企业主管对现代融资工具缺乏认识,简单地认为融资就是向银行贷款,仅拘泥于银行贷款单一的融资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当传统融资途径被切断时,大部分中小企业便陷入绝境,不仅缺乏利用其他融资方式的思维观念,而且缺乏融资的操作能力,更谈不上进行现代融资的创新。
3、财务信息失真,银行不敢放贷。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欠规范,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财务控制制度,财务信息失真,可信度低。有的企业从所谓的“自身需要”出发,提供虚假的甚至伪造的财务信息,使会计报表失去其可靠性和真实性。而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财务收支状况,一个资产负债状况和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的企业很容易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反之亦然。虚假的会计报表使银行的信贷资产难以得到保障,易形成不良资产,出于资金安全和自身利益的考虑,银行不会轻易地发放贷款。
(二)金融机构方面原因
1、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缺乏积极性。首先,我国商业金融机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我国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规模小、能作为贷款抵押的资产少,同时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找到规模较大的企业为其担保。其次,部分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高负债经营、效益差,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也不敢支持。
2、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这主要是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的。在贷款行为中,借款人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资金的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掌握较全面,而银行作为贷款人,只能通过财务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部分相关状况。企业借款人为了获得贷款,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自己的优点,缩小甚至掩盖自己的缺点,其披露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相对较差。在其会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国家对其进行的会计监督有限,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不可能要求中小企业普遍接受信息中介机构的审核验证。而以自主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放贷时必然要求建立在风险最小的基础上,为保障资金的安全性,金融机构难免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3、向中小企业贷款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收益低。首先,对中小企业而言,一笔贷款业务的贷款额度大小与贷款的管理费用的高低是不成比例的。无论贷款金额的大小,金融机构都要按几乎相同的程序进行操作,从贷前调查到贷款收回整个过程的管理费用相差无几,所以对小额贷款的单位管理成本必然会高。而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金额较小,它的管理成本也就高于对大企业的贷款,从而影响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此外,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低,金融机构还必须采用其他方法去获取较全面的真实信息,这也会进一步增加贷款的管理成本。据调查测算,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远远高于大中型企业。因此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不会将中小企业作为首选对象,只有在国家强制或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向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时,才会选择中小企业,这无疑也是形成其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其他方面原因
1、社会信用环境差。即社会信誉等级低,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主要包括:(1)中小企业还债意识差,许多中小企业获取贷款后,不去积极还贷,而是恶意逃债、赖债、千方百计地拖债,不把还债当作必须履行的义务。(2)法律对债权人债权的保护能力差,法院对判决结果执行不力。债权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权益时,常遇“打赢官司,看不到钱”,还得支付律师费的尴尬。(3)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较多。如在企业转制期间,有的地方政府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的债权。这种社会信用环境,破坏了经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使履行了经济合同义务的债权人反而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此信誉环境下,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必然更加谨慎,这自然会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2、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向中小企业贷款和提供担保的风险都高,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系统性风险,这就需要国家通过一种机制把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降到金融机构可接受的程度。对此,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政府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也建立了一批信用担保机构,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1)担保机构担保能力低,因为目前我国担保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而财政投资能力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2)担保机构为控制风险,都要求申请贷款担保的客户提供反担保,且条件苛刻,并不低于银行担保抵押贷款条件,使得信用担保机构失去本来的意义。中小企业寻求担保难,也就必然造成融资难。
3、“政策性风险”的存在。近几年来国家对企业发展采取了“抓大放小”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把“放小”理解为放弃中小企业。一些政策和措施在制定时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特点,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改革认识不清,导致需求与供给严重背离,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无法达到实际的需要量,力度严重不够。
我认为应该制定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应对策略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中介缺乏、融资工具单一、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解决也宜从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面入手,既需要中小企业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也需要国家尽快制定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并借鉴国外经验为中小企业开辟较多的融资渠道。
(一)增强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率
增强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以改变企业信贷资信能力,从而改变自身的融资环境。
1、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产品进行改良和革新,并不断加强对新市场的开发,增加销售收入。
2、应引进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善企业生产管理。
3、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快回笼资金增加流动资金。
总之,企业应从多角度出发,扩大收益,增强内部资金积累,使企业走上自有资金良性扩张的道路。只有企业自身环境改善了,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才愿意向其贷款。
(二)改善并发展商业信用融资
商业信用是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一种传统的方式。它属于短期负债融资,十分方便但不正规,一般是以良好的商业信誉为基础,并经常运用于业务联系紧密、关系十分固定的合作企业之间。在现有状况下,改善并发展商业信用融资体系的办法有:
1、充分发展企业之间纵向经营纽带关系,与生产经营的上、下游企业结成松散的经营联盟,并通过这种纵向关系发展商业信用。
2、与外贸中介机构结成紧密关系,如以资本为纽带的工商贸企业集团或固定的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商业票据。
(三)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
就目前而言,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多的依赖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等小金融机构应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当然,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情况复杂、风险大,这就要求信贷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注重“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经营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合理、灵活而高效的服务体系。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能简单停留在纯粹的资金关系上,还可以凭借其在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财务管理咨询等中间业务,帮助其解决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
(四)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中小企业发展有稳定、可靠、持久的资金投入,很好地解决其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问题。当然,作为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因此应采取严格的措施,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金融风险。一是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对担保机构、担保从业人员、注册资本金等做出严格规定。二是建立全社会性的企业信用系统,使得诚信企业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在资金取得时享有优先权和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