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机器人融资事件

机器人融资事件

发布时间:2024-06-09 13:28:03

① 物流机器人极智嘉完成新一轮融资,该企业完成融资后对市值有何影响

全球物流机器人公司极智嘉宣布了自己已经完成了1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并且是由英特尔资本,祥峰成长基金和清悦资本共同出资,本次融资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加快全球市场的拓展,通过持续推动底层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创新作为重点,极智嘉作为一家物流机器人企业,主要为全品类物流机器人产品和全场景解决方案,通过赋能企业实现物流智能化的升级,目前在全球已经拥有众多的客户,在本次融资之前就已经完成了D轮融资并且销售,订单的金额也已经超过了20亿人民币,收入超10亿人民币,目前业务还在不断的持续增长,订单相比之前也实现翻番的状态。

② 融资30亿,微创医疗机器人的故事怎么讲

雷锋网消息,近日,上市公司微创医疗发布公告,旗下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微创医疗机器人”)已完成总额30亿元(人民币)融资。其中15亿人民币来自直接增资,另外15亿来自微创股权转让款,并引入了包括高瓴资本、北京磐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贝霖资本、天津远翼元福、易方慧达创业投资(广东)合伙企业在内的多家战略投资者。

本轮投资完成后,微创医疗机器人的估值将达到225亿元,将仍为公司的附属公司。

微创医疗的官网显示,其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张江科学城,已上市产品300余个,覆盖心血管及结构性心脏病、电生理及心律管理、骨科与软组织修复、大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与神经科学、内分泌管理等生命 科技 、外科及医疗机器人,泌尿、妇科、呼吸、消化,医美及康复医疗、体外诊断与影像等十大业务集群。

作为众多业务线中的一员,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对象,和它的名字一样——微创伤外科。

微创医疗机器人主要 探索 灵巧机器人、智能控制、信息传感等领域的技术,提供以腔镜手术机器人、关节手术机器人、三维电子腹腔镜为代表的多科室一体化智能微创伤手术产品。

2015年,微创医疗机器人成立,旗下有几款核心产品。

作为辅助工具,“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由图像台车、患者手术平台、医生控制台组成的,可以为医生提供了立体真实反应解剖位置。手术器械优化人体力学,可以在狭窄空间中充分施展高灵活运动能力。

“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则是面向骨科医生的“拿不稳,截不准,看不到”等3大难题。微创医疗机器人创始人孙洪斌表示,“鸿鹄”已经获得国家批准,进入绿色通道,接下来将会扩大产品的量化生产,建立自己的全链条产品线。同时,与战略合作方扩大市场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融资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在赛道的未来想象力,医疗机器人正是如此。

据雷锋网了解,按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分类,医疗机器人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四大类,主要用于伤病人员的手术、康复、救援和转运。

其中,手术机器人大类包括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矫形外科机器人系统、神经外科机器人系统、可操纵的机器人导管、及其他临床手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包括帮助护士进行输液、配药、体检、情绪抚慰的机器人。

整体来看,康复机器人占的比重约为41%,辅助机器人为17%,手术机器人为16%。

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杨广中表示,医疗机器人是目前国内机器人市场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未来,应用机器人最多的领域或不再是 汽车 行业,而是医疗行业。

国内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当前,我国医疗机器人占服务机器人领域比重已经达到了约30%,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到了约40亿美元。

另外,国内医疗机器人及其核心技术也在监管层面不断获批。

从国内看,通过CFDA认证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包括:天智航的骨科医疗机器人(2010,国内最早);安翰医疗的胶囊机器人;三坛医疗的激光定位系统;Remebot推出的“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2018)。

以“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为例,它采用手术治疗帕金森综合症方法称为脑深部电刺激术,需要将毫米粗细的电极,精确植入到患者丘脑底部犹如花生米大小的特定神经核团内,对靶点定位的精准性要求极高,且只有在特定的部位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精度1-2mm。

庞大的 社会 需求和产品表现的不断成熟,也满足了人们对医疗机器人行业的期待。

从市值角度看,目前微创医疗市值是568.49亿人民币。上述提到的天智航发展迅猛,8月18日,天智航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截止到9月11日,天智航的市值也达到了292.49亿元。

此外,博实股份的参股公司思哲睿医疗主从一体式手术机器人已完成型式检验,目前处于临床启动阶段;微创腹腔手术机器人系统目前进入型式检验阶段。

雷锋网了解到,2018年,成立于德国慕尼黑的思灵机器人也在医疗和工业制造领域布局。据36氪报道,在医疗方面,思灵机器人可以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腔镜、康复理疗等许多医疗场景,搭载思灵机器人自研的“机器大脑”和操作系统,可以适应手术机器人末端的不同功能,同时保障安全性。

该产品已经拿到国内相关医院及医疗类机器人公司的订单,预计可以在明年通过医疗认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融资的一个关键角色——高瓴资本。

高瓴资本是医疗赛道的大玩家。擅长投资消费、TMT、企业服务、医药四大领域的高瓴资本,在今年大举进军医疗 健康 产业。23亿元独家全额凯莱英定增、12亿元领投华兰生物、11亿元定增凯利泰。

有数据统计,2005年创立以来,高瓴资本已在全球医疗 健康 产业累计投资160余家企业,国内企业100家,海外企业60家,上面提到的思灵机器人也是高瓴资本的跟投项目之一。

今年,高瓴资本宣布正式成立高瓴创投,首期规模100亿元,专注于投资早期创业公司,并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作为重点覆盖的领域之一。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表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已经到了寒武纪阶段,即大爆发阶段,各种各样的物种全部出现,这些现象背后,既有监管的原因,也有市场经济的原因。“我们是坚定的重仓大 健康 大医疗行业,我们在这个行业已经投资了1200亿人民币。”

可以看到,国内的医疗机器人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无论是机器人本身的技术还是医护人员对医疗机器人的操控能力,以及产业发展环境,都还在培育的过程中。

而且,随着产、学、研、投等几大要素的相互带动,医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5G网络、AR/VR等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医生、患者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并对数据、物体和环境等有更精准的感知。

但是,正如天智航自己所说的那样,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业务,存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研发周期长、市场开发尚存有不确定性、研发费用均未资本化、未来将承担大量资本性支出的情况,未来盈利时间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在产品实现规模化销售前,公司需要持续进行投入。

除此之外,机器人进入临床手术尚处于起步期,增进医院、医生、患者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认知程度尚需一定时间。

③ 地平线机器人再获长城汽车战略投资,2021年已宣布完成3次融资


作者:苗正

编辑:tuya


据公司情报专家《 财经 涂鸦》消息,2021年2月8日,地平线获得长城 汽车 (601633.SH)战略投资。地平线官方称, 此次合作双方将以高级辅助驾驶(ADAS)、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方向为重点 ,共同 探索 汽车 智能 科技 ,开发市场领先的智能 汽车 产品,加速智能 汽车 的研发与量产落地。双方并未宣布融资数额。

2021年2月6日,也就是此次战略投资的两天前, 地平线刚刚宣布了获得来自舜宇光学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2382.HK)的战略投资 。双方并未公布战略投资数额。

在自动驾驶 汽车 产品中, 汽车 往往需要激光雷达或者摄像头来采集路面信息。地平线作为芯片厂商,并没有完整的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生产制造能力,因此舜宇光学对地平线的投资,将会强化地平线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力。截止至此,长城 汽车 、地平线、舜宇光学已然形成了车到芯片再到雷达的完整自动驾驶链条。

此次融资是地平线在2021年的第三次融资。第一次融资于2021年1月7日时, 地平线获得了4亿美元的C+轮融资 ,由Baillie Gifford、云锋基金、中信产业基金、和宁德时代联合领投,参与本轮投资的其他机构还包括Aspex 思柏投资,CloudAlpha Tech Fund,和暄资本,Neumann Advisors,日本 ORIX 集团,山东高速资本,英才元资本,元钛长青基金和中信建投等。地平线方面表示,该公司会将资金主要用于加速新一代 L4/L5 级 汽车 智能芯片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以及建设开放共赢的合作伙伴生态。

此外, 2020年年末,地平线完成了C轮融资,融资额为1.5亿元 ,由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高瓴创投、今日资本联合领投。

目前国内来看,地平线是唯一拥有车规级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 科技 企业,并已经形成覆盖从 L2 到 L3 级别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芯片方案的完整产品布局。而步入2021年, 汽车 产业由于技术升级,缺乏芯片情况愈演愈烈,地平线对于 汽车 芯片的深耕为其收获了不小的 社会 和资本影响力。

2021年2月5日,也就是地平线在和舜宇光学签下战略投资协议前一天, 地平线公布了一项名为“自动驾驶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专利 ,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专利于2019年7月30日申请,申请公布号为CN112326258A。

这项专利涵盖的内容很多,如获取车辆的运行状态、检测车辆的设备信息状态,都是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工程化、商品化的必备技术。

不仅如此,地平线明星产品,车规级智能芯片征程3,采用的是TSMC 16nm FFC 工艺。 该制程并非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高规格的制程,同时国内芯片代工企业,如中芯国际,也能完成该制程的芯片生产 。这也就意味着征程3不会出现设计无法流片,流片无法量产的窘境,对于企业扩大产品销售规模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与之相对的, 虽然地平线在国内领域鲜有劲敌,海外多家芯片巨头如英伟达、高通、英特尔都在进军 汽车 芯片领域 。以英特尔为例,自英特尔收购全球顶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Mobileye以来,英特尔就组建了一个专门的自动驾驶联盟,以实现芯片企业到车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最终目的为形成对自动驾驶产业链条的完整控制。

为了迎战,地平线即将推出面向 L3/L4 级别自动驾驶的旗舰级征程 5 芯片,基于 汽车 功能安全(ISO 26262)ASIL D级别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打造,具备 96 TOPS 的 AI 算力,同时支持 16 路摄像头感知计算。从产品角度来说,征程5已达到业内顶尖水平。

汽车 是重资产、重工业的代表,设计产业链极其复杂。自动驾驶联盟的建立,对于地平线来说无异于铸造高墙,以产生瀑布效应,进而阻止诸如像地平线这样的创业公司深入产业链核心。所以地平线想要突围,最好的办法仍是寻找更多的自主品牌寻求合作。


④ 「擎朗智能」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软银亚洲领投

2020年12月30日,上海擎朗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SoftBank Ventures Asia)领投,这是该公司在今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总融资额达数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进一步加深擎朗配送机器人在国内餐饮市场的渗透、海外市场拓展以及医疗等新事业部的横向发展,冲盈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此前,擎朗智能在2020年3月完成了B轮融资,今年年初、年末两轮融资总金额达数亿人民币。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以智能服务机器人为核心,面向餐饮、医疗、酒店、 娱乐 、零售、场馆、政务、商务办公、房地产、社区养老、银行、邮政、金融、保险、机场、车站等商用场景,提供全新智慧无人配送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及室内无人驾驶专家。

擎朗机器人全家福

截至目前,擎朗已迭代发布十余款产品,并均实现线下商业场景落地,拓宽了无人配送机器人的服务领域与应用场景。目前拥有1000+人的团队,并在全国23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同时承担获客和运维的工作。同期还建立了全球第一条移动服务机器人量产产线、通过安全的机器人架构和全方位服务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适合自身环境的全新智慧解决方案与品质服务。

创始人李通扎根机器人行业近20年,曾在微软亚洲工程院 Incubation Team ,参与微软机器人操作系统项目Robotic Studio项目开发,于今年入榜财富杂志(FORTUNE)"2020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以及36氪"36位36岁以下了不起的创业者"。

新冠疫情期间首个智能抗疫隔离点「杭州省委党校」

公司核心团队也大多具备10年以上的机器人研发经验。擎朗智能在在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及核心传感器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首创商用级室内定位导航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具备一整套完整供应链,可实现大规模量产,降低生产成本。

截至2020年10月,擎朗智能产品系列中的送餐机器人已在4.6万亿餐饮市场中占有率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已与10000多家B端客户合作,服务8000万+人次,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商业化落地。此外,擎朗智能已与65%的百强餐饮品牌达成了合作,为海底捞、外婆家、广州酒店、丰茂烤串等知名餐饮企业,提供无人配送餐饮机器人解决方案。

全球首家智慧图书馆「熊本森都心广场图书馆」

与国内相比,海外市场人力成本更高,无人配送市场需求更大。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擎朗智能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截止至2019年第三季度,已进军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希腊、 比利时、丹麦、匈牙利、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多米尼加共和国、阿联酋等60+海外国家与地区。被BBC、NBC、路透社等多家海外媒体多轮报道,向海外传达了中国智造的 科技 魅力。

全球首家机器人咖啡馆「韩国大田Storant咖啡馆」

李通表示,医疗市场是个快速发展市场,以往的变化比较慢,周期长,而疫情大大压缩了医疗行业的变化周期。新冠疫情期间,擎朗机器人在第一时间积极行动,开展"智能抗疫,驰援全国疫区"计划,驰援数百台机器人送达全国各地疫情重灾区,包含武汉协和医院、方舱医院等近200个医院和隔离点,通过医疗物资、医患的餐食配送,从而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节约医用防护用品。大大推进了擎朗在医疗场景下的落地。

李通表示,机器人应用在疫情之前已经在生活中有相当规模的应用和普及,而疫情加速了机器人应用被大家认知的过程。另一方面,疫情对配送机器人领域是个"大考",而结果已证明配送机器人在这种应急考试中是能够快速应变并承担工作的。疫情之后,无人配送机器人行业会快速并持续地推广开去,预计2-3年后在一线城市的商圈中可能都会看到机器人的身影。

助力打造国内首个智能食堂「北大家园食堂」

软银亚洲合伙人丁海鹏表示:"今年的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服务机器人的逐渐普及解决了众多商家在招工、配送、消杀等方面的烦恼。作为服务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擎朗以其机器人极高的性能以及技术团队高效的响应速度,让大量客户实现快速智能化转型。擎朗的团队已在行业深耕长达10年,我们看好他们在更多行业领域以及全球市场的拓展能力,通过优秀的机器人产品去更好地协助客户提升商业效率。"

此次软银亚洲投资擎朗智能,对于擎朗在海外尤其是亚洲市场的拓展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共同 探索 提供覆盖全球的周边生活智慧无人配送的解决方案。

阅读全文

与机器人融资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杂股票 浏览:52
浙江衢州投资理财电话 浏览:878
南山集团固定资产多少 浏览:771
二十国集团实力排行 浏览:478
天洋控股集团股东 浏览:238
支付宝理财基金星期六有收入 浏览:446
基金风险大还是理财 浏览:836
牛的价格会涨吗 浏览:287
近两个月日元兑人民币汇率 浏览:724
金融公司分部经理 浏览:660
中信信托代持 浏览:894
金融机构315活动宣传 浏览:595
中国外汇指定银行 浏览:791
公司金融的案例分析题 浏览:820
生产毫米波上市公司 浏览:38
2014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浏览:372
企业贷款股东 浏览:162
杠杆租赁项目融资案例 浏览:982
全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工作会议 浏览:74
融资担保划转什么意思 浏览: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