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依图科技融资额

依图科技融资额

发布时间:2024-08-10 04:59:44

① 人脸识别将在哪些领域中使用

除了刷脸取款、刷脸支付、手机刷脸开锁,部分机场、火车站已实现刷脸进站,部分高校、高端写字楼启用了刷脸开门、刷脸打卡等。现在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应用在公安、税务、教育、金融等方面,未来,只需要将相关信息和“脸”绑在一起,比如身份证、银行卡、微信账号等,我们上街就不用带钱了,所有卡和钥匙也都不需要了。

② 算力智库:共享单车太烧钱AI公司也不逞多让

依图 科技 发布自研AI芯片“QuestCore”,人工智能烧钱还在继续,但这个行业和互联网模式烧钱似乎又有点不一样。

上个月,依图 科技 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首款云端芯片“QuestCore”和依图原子系列云端服务器、依图前沿系列边缘盒子,并宣布AI芯片已实现商用。

作为和商汤、旷世、云从并立机器视觉“四小龙”的依图 科技 率先推出了自己的AI芯片,进军芯片领域。

一方面是技术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是越发加速的烧钱,但是人工智能的烧钱,和互联网公司的烧钱,是两个逻辑。

1 人工智能无底洞,巨头盈利仍靠补贴

现阶段人工智能基础领域的技术研究还在继续,这个行业烧钱也还在持续。

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最火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安防、医疗、金融等领域。

然而,即使在食物链最顶端的几家人工智能公司,最大的订单量除了金融行业,基本以政府采购为主,尤其是现在人工智能行业主攻的智能安防、智慧城市等项目。

然而,据某人工智能公司员工爆料。此类项目都是以获取政府订单获得知名度为目的,因此盈利很少,甚至很多时候都是亏本的状态。

即便是上市公司科大讯飞,2018年年报显示获得政府补助总额2.85亿元,占比净利52.58%。据统计,十年来仅政府补贴就超过十亿。

被称为人工智能四小龙的商汤、依图、旷视、云从更是被戏称为“融资机器”。

这样的烧钱程度更甚于此前共享单车大战,但是烧钱的逻辑,和传统的商业逻辑并不一样。

2C行业的烧钱逻辑很简单,前期烧钱推广渠道抢占用户,获得未来的订单。而投资人的逻辑则更简单,那就是前期投入等待接盘。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更是一场估值 游戏 ,人们追求的是交易机会而不是实际价值。

前有P2P、后有共享单车,一旦企业后续融资没有跟上,资金链断裂,没有持续变现渠道的互联网泡沫破灭,钱烧没了也是分分钟的事。

人工智能行业的烧钱为何不同?其核心在于钱投在了实际产品中。

2 人工智能的钱怎么烧?

去年6月和7月,依图 科技 先后完成了2亿美元和1亿美元的C+轮战略融资,时隔一年,依图发布“QuestCore”AI芯片,从发布会现场的介绍和数据来看,依图的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内属顶尖水平,依图 科技 用成果给予了投资者回应。

AI算法厂商推出自有的AI芯片,加速自身AI技术能够更好更快的落地,已经成为了一大趋势。

商汤 科技 选择了和芯片大鳄高通合作,旷视 科技 携手联发科,而云从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均选择了自研芯片。

在全球范围内,AI芯片早已成为各行业巨头最为重视的战略高地。Google很早就推出了自研的TPU;Nvidia在AI领域也是深耕多年,并且在云端AI芯片、 汽车 自动驾驶领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2017年,Intel以150多亿美金收购了ADAS/自动驾驶AI芯片及解决方案厂商Mobileye,此外还收购了AI芯片公司Movidius;Facebook也有在芯片方向布局;不久前,Tesla也推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AI芯片。

而在国内,如网络在2018年就发布了云端AI芯片“昆仑”;阿里去年也收购了中天微,并且还成立了平头哥半导体公司;同时,在去年,众多的语音AI算法厂商(如云知声、Rokid、思必驰等)及视觉AI算法厂商(如地平线、云天励飞等)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AI芯片。

依图创始人兼 CEO 朱珑在发布会上表示,摩尔定律已濒临终点,智能算法性能的增长在过去的4年提升100万倍,人工智能的发展时代下,算法才是计算力的更大引擎,“算法即芯片”,算法性能已经成为芯片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并不是简单的算力竞争 游戏 。其本质上,还是要找对应用场景,并且开发出更具优势的算法,以此定制出来的芯片才更具性价比优势。依图 科技 的首款云端视觉推理AI芯片就是遵循着这一逻辑。“人工智能企业若只以单一领域的技术进行竞争,未来仍将面临压力,因此建立体系对人工智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学者刘峰曾表示。即便商汤 科技 在2017年宣布已实现盈利,却仍然在加大融资力度。去年5月,商汤宣布完成C轮6.2亿美元融资,估值45亿美元。有媒体爆料,商汤 科技 融资或为布局研发芯片。

人工智能已经从技术进入芯片,行业巨头们不再满足于技术赋能,而是提供从底层技术到核心硬件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也是这个行业的独特所在,其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增量市场,更是能带动所有产业的能效提高,也被称为下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

因此,人工智能甚至成为了国际间军备竞赛中最重要的桥头堡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科大讯飞这么多年来可以持续获得政府补贴的原因。

中国这种基建狂魔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到了人工智能的基础建设上来, 科技 产业园区建立、相关政策出台,哪怕还处于烧钱阶段,人工智能的确烧出了不一样的烟火,甚至带动着政府一起起舞。

3 人工智能的钱也会打水漂

虽然人工智能行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并不代表投入一定能带来回报。尤其是目前整个行业都没进入稳定的盈利渠道。

据IT桔子统计,2019年前四个月,AI行业资本交易量下降,平均单笔交易融资额1.07亿,相较于2018年1.8亿的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近乎腰斩。

另一个数据则显示,2018年全年有将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对国内AI创业公司数量和投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但其中拿到风险投资的公司仅占总数的30%,有70%的公司没有拿到融资,倒闭清算只是时间问题。

显而易见的是,即便是头部企业,持续烧钱还将继续,但人工智能市场仍在,倒下越多,资源无疑将会更加集中。

目前人工智能公司不断拓宽应用领域,是在目前的技术边界做出的不断 探索 。但是在开始稳定盈利之前,要么继续研究技术,要么等待死亡。

但至少,人工智能行业烧掉的钱,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而不是放大泡沫。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③ 中国AI初创企业去年融资额排名如何

据报道,美国调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创业不久的中国人工智能(AI)相关企业2017年融资额超过美国,首次跃居全球首位。中国企业向面部识别和AI处理器的开发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而在专利和论文动向方面,中美也在展开竞争,给人以最尖端技术的竞争已进入中美两强时代的印象。

中国科学院旗下企业、从事处理器开发的寒武纪科技也于2017年8月从阿里巴巴集团等获得1亿美元融资。面部识别技术在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相继推出的“无人便利店”等地不断得到采用。而处理器则被称为AI的大脑,全球范围内需求正在扩大。但是,日本AI的整体研发的质与量都与中美存在明显差距。

④ 旷视夭折一年后:依图、云从争相IPO,谁能成为AI第一股

一场由AI企业主导的IPO竞赛正在缓缓拉开大幕,独角兽们纷纷踏出上市步伐,但行业已经喊了两三年的AI第一股仍未决出最终的答案。

“AI四小龙”中的旷视 科技 曾在去年8月打响了AI初创企业上市的第一枪,然而赴港上市计划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而终止,失去先发优势。目前,旷视尚未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传出。

而自11月以来,依图 科技 、云从 科技 、云知声和云天励飞等AI企业先后提交科创板招股书,其中云知声和依图已进入问询阶段。不过,云知声近日遭遇质疑或会拖累其上市进程,AI第一股大概率将花落依图,或将于明年1月或2月见分晓。

但上市不是终点,这些独角兽们依然会面临技术和商业化上的竞争,烧钱大战也不会停止,同时也将真正接受大众的检验,如何消化存在泡沫的估值是一大压力。

发展最为迅速、国内估值最高的AI企业商汤曾被视为将第一个上市的企业,但旷视是打响上市第一枪的AI独角兽。去年8月,在被爆出拟赴港上市计划四个月后,旷视 科技 正式提交了港交所招股书,估值40亿美元,被寄望成为AI第一股。

然而,随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将包括旷视在内的“AI四小龙”等28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限制它们从美国购买零部件。旷视的承销商高盛、摩根大通及花旗均重新评估了与其继续合作的风险,港交所上市委最初也有担忧,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推进。

按照当时计划,旷视 科技 在补交申请材料、制定去年下半年的财报后,可在今年初实现上市,但环境越发不利。受疫情影响,旷视上市筹备工作不顺,直到今年5月底也未递交补充材料,早在今年2月显示失效的招股书一直未恢复。

今年6月初,有媒体报道称旷视中止了港股上市计划,系主动放弃上市,且在港股和科创板上市中摇摆。当时,旷视回应称,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属实,并表示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 科技 ”企业上市,是中国 科技 企业发展的好机遇,旷视正在积极考虑。

不过,印奇当时表示,旷视并未终止上市计划。“我们希望上市之后股价坚挺稳定,还是会在合适的时间稳步推进上市,上市是公司业务运营和治理自信的表现,它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今年9月,界面新闻援引知情人士称,旷视正谋求在香港和内地科创板同步发行上市。该知情人士透露,旷视的上市计划已有实质性进展,大概率在今年底就会上市,当时旷视方面称不予置评。

旷视截止目前尚未在港交所或上交所发布新的招股书,年底上市恐已无望。搜狐 科技 近日就上市事宜问询旷视方面,对方表示,目前尚无消息可以透露。但显然,旷视已经失去了上市的先发优势,AI第一股将拱手让人。

目前,多家AI企业已提交科创板招股书,加入AI第一股争夺战,包括“AI四小龙”中的依图和云从,以及智能语音企业云知声和AI算法+芯片企业云天励飞。这四家企业获得受理的时间前后相差一个月,其中较早的云知声和依图已在12月初进入问询,但目前均未作出回复。从进展来看,AI第一股最有希望在这两家企业中诞生。

不过,近日云知声在智慧医疗和家电领域高达70%的市占率遭遇投资者质疑,其竞争对手科大讯飞也称其数据严重失实。有分析认为,云知声或会因此面临多轮问询,影响上市进展。那么,依图 科技 将有可能会抢先上市,成为AI第一股。

根据修订后的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科创板企业审核时限为自交易所受理至中国证监会注册总计不超过3个月。也就是说,若进展顺利,依图 科技 有望于明年1月或2月获批上市。

此外,还有多家AI企业准备或被爆出启动上市。国内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商汤 科技 此前多次传出上市计划,据稍早前《 财经 》报道,商汤在一份融资计划书提到,预计3年内A+H股两地上市,目前已在和券商接触。

此外,提供企业级人工智能PaaS平台服务的第四范式不久前也被爆出正在进行Pre-IPO轮融资,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提交上市申请。机器人公司达闼 科技 去年9月也曾提交招股书赴美上市,但也因被列入实体名单而搁置,大概率会选择科创板,另一家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在去年就已启动IPO。在早前的8月底,思必驰在宣布获得数亿元人民币Pre-IPO轮战略投资的同时,也表示将全面启动上市计划。

可以说,AI独角兽已经从此前数年的融资竞赛逐步升级到IPO竞赛。有业内人士表示,被资本裹挟的创业公司,上市之路往往并非创始人能够完全决定,毕竟背后的资本存在利益回报诉求。同时,科创板适时推出无疑为这些机构提供了退出通道,明年AI将会迎来更为密集的上市潮。

据胡润今年8月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国有超过20家AI独角兽企业,而目前明确上市计划的不足一半,更多的AI上市新生力量处在爆发的前夜。

在无法继续依靠投资机构输血后,上市成为这些独角兽们的最后选择,但上市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考验。

据公开信息,目前商汤共完成约40亿美元融资,是“AI四小龙”中吸金最多的一家,背后站着阿里、软银、IDG、淡马锡等机构。另外三家也都有着多家知名机构加持,其中旷视融资总额约为13.5亿美元,依图超过4亿美元,有着“AI国家队”之称的云从则从多数为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手中拿到了35亿人民币。

但是烧了这么多钱,这些企业均还未能实现自身造血,技术研究上尚未形成不可突破的壁垒,商业化落地上也尚未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从目前已披露业绩数据的AI企业来看,营收高速增长、高亏损、高投入是AI企业普遍的现状,且虽然此前已经获得巨额资金,但未来的发展依然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在营收方面,旷视、云从、依图等企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达数倍,但在规模方面不及商汤。《 财经 》披露的数据显示,商汤去年营收超过50亿元,而云从和依图分别才刚刚超过8亿元、7亿元,旷视去年上半年的营收则不到10亿元。

虽然营收保持快速增长,但依旧难逃亏损。前述媒体披露商汤在2017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100万和5900万元,但去年未实现盈利。旷视则在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高达96亿元,依图在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近73亿元,云从、云知声同期分别也亏损近23亿元、9亿元,云天励飞在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合计亏损超16亿元。

即便是扣除掉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是股权费用等非经营因素的影响,不少企业依旧亏损明显。如依图扣非后亏损依旧达到近23亿元,云从扣非后亏损也达11亿元。同时,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保持增长,占营收比重大多超过100%,成为亏损的主要因素。

在商业布局方面,企业扎堆严重,应用领域重合的情况并不少见。如“AI四小龙”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均有布局安防和金融领域,智慧城市/园区、医疗 健康 、交通出行、商业零售等领域也是不少企业同时看中的赛道。这也与行业整体现状相同,艾媒咨询发布的有关报告显示,安防和金融是AI应用最为主要的两大场景,去年占比分别达到53.8%、15.8%,合计近70%。

不过,“AI四小龙”虽然都是以计算机视觉起步,但在发展路径上逐渐呈现出差异。商汤的打法是广撒网从而覆盖更多行业,旷视则通过开放平意图构建行业生态,而云从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依图基于算法+芯片融合多个技术领域。与此同时,AI企业造芯和软硬件一体化也正在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不少业内人士此前在接受采访认为,AI行业已经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这些独角兽虽然已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商业验证,但如何挖掘更多的场景并且吃透吃深,仍然是挑战。这就需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或服务打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未推动产品应用在更大规模或更大范围上落地。

但对于目前普遍亏损的AI企业来说,这依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而上市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弹药。多家企业均在招股书中提到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是自身的竞争劣势——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AI应用市场,如何获取扩大企业规模所需的资金被这些企业认为是制约自身高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AI企业开启上市潮,一场烧钱大战也将接踵而来。在目前四家提交科创板的AI企业中,

依图募资最高,达到75亿元,云从和云天励飞也分别达到37.5亿元和30亿元,云知声募资超9亿元。AI技术以及相关系统或平台研发是募资的主要流向,如依图有超过70%的资金将用于芯片研发以及基于视觉推理的边缘计算系统、高阶视觉智能计算平台等五个项目。

这些项目仅仅依靠这些公司目前的现金流很难支撑,而技术仍会是AI企业未来投入的重点,这恐也将继续成为企业盈利的阻碍。实际上,目前AI行业更多的技术表现在优化层面而非颠覆,多数企业的技术实力还相对浅层,想要维持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优化或发展高阶技术,这势必意味着更大强度的投入。

⑤ 中国独角兽企业有哪些

中国独角兽企业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互联网与生活的融合,这类独角兽特点是基于互联网的生活性服务企业,几乎可以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理财有陆金所、蚂蚁金服,手机支付有微信、支付宝,吃饭外卖有美团点评、饿了么,旅行服务有携程,交通出行有滴滴、摩拜、OFO,看电影有猫眼、格瓦拉……

第二类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因素与制造业的融合,这类企业有一些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小米、魅族等利用中国在智能手机制造上的优势,采取互联网销售模式快速成长,并积累了众多的粉丝。大疆、蔚来汽车分别在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领域构建起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也是利用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制造优势相融合取得的成就。

第三类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核心技术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的独角兽,在所处领域已经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实力,但还不为社会大众所熟知。在人工智能方面,Face++、商汤科技、寒武纪科技分别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智能芯片等领域构建起声誉。在大数据方面,数梦工场、金山云、腾云天下等依托关联方优势分别在政务、企业、视频等领域构建起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模式。在生物科技方面,复宏汉霖、信达生物分别在单抗药物、高端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竟争力。

拓展资料:

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

2017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北京成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占上榜企业总数45%,其次是上海、杭州和深圳。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公司估值占据前三。

⑥ 计算机视觉科技行业,第一梯队都有哪些企业

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4月,由创始人赵勇在北京创立,格灵深瞳是一家同时具备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嵌入式硬件研发能力的人工智能公司,作为一家视频大数据产品和方案提供商,自主研发的深瞳技术在人和车的检测、跟踪与识别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主要关注的领域包括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安防等,同时公司在无人驾驶、机器人和智能医疗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布局。

⑦ AI融资要变天从“小甜甜”到“牛夫人”,云从走向上市之路

【潮汐商业评论/文】

Ada想要银行去办点业务,等了好一会,终于轮到了自己。她站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机器面前,跟随着业务人员的指导开始在华丽的屏幕上点击起来。

伴随点击,Ada忍不住一阵腹诽:

出于礼貌,Ada把吐槽内化成了心声,但专门做AI金融业务的云从 科技 可不能选择性失聪,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AI 科技 公司近日在科创板过审,变身AI第一股,但荣光之下,云从 科技 的「内忧外患」好像并没有随着上市就变得烟消云散。

图/云从 科技 官微

也许云从 科技 要走的路就是整个行业要走的路。

在当下正在失温的AI赛道上,云从和它的友商们各想各招,看谁先能摸着石头过了这条AI落地之河。

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从2010年的野蛮生长期到现如今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也不过十年多点。期间行业内走出了无数吸引资本目光的创业型公司,其中以AI四小龙最为耀眼: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在这条方兴的赛道上依次起跑,好不热闹。其中云从 科技 起跑时间最晚是不争的事实。

云从 科技 创始人是周曦,在其学生时期有幸拜于美国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门下。周曦在AI领域从事技术工作多年,一直处在行业研究领域的前沿,但是不同于技术专家的常规思维,他本人对AI的商业落地有着很多思考和实践。

图/pexels

2015年,周曦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身份引进回国,并组建了中科院最大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而这个团队的成员,在2015年云从 科技 成立时,也大多成为早期员工。正是由于云从 科技 的官方背景和出身,让这家公司从成立伊始就成为备受瞩目的「国家队」。

当然,「国家队」的身份也让其在运营初期得到很多便利,尤其是在融资方面。据了解,云从 科技 迄今为止五轮近40亿元融资的过程中,投资方多数具有国资背景,诸如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粤科金融集团、上海联升资本、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地方政府基金与国有资本,都是创始人周曦融资朋友圈的“贵客”。

但是,记录也显示,云从 科技 最近一次融资时间停留在了2020年5月,而AI四小龙中的另外三家,依图 科技 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6月,商汤 科技 融资停留在2018年9月,旷视 科技 融资停留在2019年5月。

融资推进缓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AI赛道经过数年发展与再次认知后,其烧钱无止境的经营困境和商业落地缓慢的无奈成了横亘在行业面前的两道难题。

也就是由于上述原因,在AI遇冷的环境下,四小龙需要重新找到经营发展的资金源动力。

从这个角度上讲,云从选择更主动的上市融资道路,保持公司资金基本面的良性,即使行业处境从“小甜甜”转变成“牛夫人”,也可以更安全自主的经营。

但是上市真的是一个「休整」的节点吗?

AI行业集体进入冷静期是目前所有人的共识。

据媒体报道,作为AI四小龙中以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的依图 科技 ,在今年上半年被曝出降薪、大幅裁员的新闻事件,员工总数已缩减到 500人左右。相关知情人士还透露,作为依图 科技 寄予厚望的医疗业务部门,只保留约30%的人员。

作为同业的云从 科技 在这个敏感的阶段没有「独善其身」。据脉脉上认证的云从 科技 员工表示,公司在上半年被爆出裁员30%,而且这次是上一次裁员30%之后的又一次减员。在四月,云从 科技 也进行过一次裁员20%的动作,甚至还同时全员降薪20%。

图/pexels

行业和个体都迎来了高光之后的阵痛,在阵痛的同时,是随之而来的自救。

云从 科技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亿元、17.63亿元、7.2亿元,过去三年营收20.46亿元,但亏损接近27亿元。

巨大的亏损压力下,选择裁员和上市确实是止血与造血的对症措施。但是,顶着国家队的光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伤害员工感情和自毁口碑的事情,恐怕并不是明智之举。

而另一方面,根据招股书显示,云从 科技 认为自身有可能面临短期无法盈利,未弥补亏损存在持续扩大的风险。

耐人寻味的是,云从 科技 在2019年依然支付了大额的股权激励费用,该项费用被确认为股份支付费用13.03亿元,并计入管理费用,成为当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取悦与伤害并存”的经营方式在云从 科技 身上矛盾的出现着,也让资本和投资者感到诧异。

当然,公司作出的各项决策都出自于自身的处境和条件,云从 科技 做出这样的举动可能有其自身的运营逻辑存在。但是,作为一家在业界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公司,维持好的公众形象也是其重要的运营目标之一。

而除了形象,云从的「内功」也需要修炼。

云从 科技 头顶国家队的光环走到今天,商业化 探索 的“征途”依旧难言顺利。尽管其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除去疫情黑天鹅的影响,营收逐年上升的态势比较明显。

但是相比于净亏损分别为2亿元、17.63亿元和7.2亿元的财务数据,云从 科技 仍然处于需要严重“输血”的阶段。

在这一财务背景下,降负债一直贯穿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49.03%,再到2019年的20.63%,直至2020年的18.12%。

图/pexels

财务数据是公司业务兑现的风向标。云从 科技 深耕AI赛道,所涉及的细分领域依然聚焦在公共事业范畴中,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交通及智慧商业成为云从 科技 四大业务板块,依托「国家队」背景,各地政府、公安、银行等职能机构和部门都是云从 科技 稳定的客户。

但是,从近年来的AI落地场景上看,除了在金融和安防领域,云从 科技 其他商业实践难言成功。技术受限,场景受限比比皆是,短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难度较大。

另外,行业跨度大,缺少行业解决经验和深度融合的过程,成为云从 科技 目前商业落地的障碍。曾经云从为一家银行客户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进行应用落地的验证测试,直到第七次完成测试后,才发现对方对合作方有着一贯的资质要求,而云从 科技 因为成立不久,无法满足要求,只能遗憾退出。

最重要的是,在政策红利提前“预支”的情况下,云从 科技 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据报道,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1565亿美元,增长12%;其中,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3100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2022年国内AI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573亿元,复合增速58%。

依托政策引导,云从 科技 目前缺的不是市场“追捧”,而是缺少打响品牌的拳头产品。AI四小龙从事的业务同质化严重,谁能赢得客户的认可,谁能站稳脚跟。

从这个角度看,历经坎坷上市的云从 科技 还远没到“品尝”喜悦的时刻,接下来面临的可能是失去政策保护后,市场对其全面而严苛的审视。

云从 科技 ,难“言”成功。

⑧ 依图科技人脸识别为何能再夺冠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让许多致力于该领域的中国技术创业公司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根据官方报告,今年依图将这一指标提升到了接近极限的水平,即在千万分之一误报下的识别准确率已经接近9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依图去年夺冠的算法,在时隔一年后仍位列今年6月测试结果前十位。

来源:凤凰网

阅读全文

与依图科技融资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度小满金融信贷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486
中如建工股票 浏览:52
特斯拉新浪股票 浏览:190
借贷名义从国外汇钱 浏览:196
惠州证券公司电话 浏览:184
生产电解锰上市公司 浏览:194
恒生金融财富公司 浏览:193
70年代英镑兑港元汇率港 浏览:802
3000韩币汇率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705
江苏省亚邦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405
九州证券金融市场部 浏览:824
银行对金融机构授信额度 浏览:483
华西证券非现场开户佣金 浏览:910
香港天风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346
华闻传媒股东结构 浏览:580
外汇管理局申报收到境外非居民 浏览:342
投资黄金和贵金属经常被政府控制 浏览:46
外汇123形态 浏览:729
投资理财经典著作 浏览:763
股票交易时间段结束买价和卖价 浏览: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