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人民日报县域投融资创新模式

人民日报县域投融资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8-15 10:49:44

『壹』 创新茶业宣传方式安溪铁观音品牌传播成效显著

安溪是全国产茶第一大县,茶产业是安溪的民生支柱产业。近年来,安溪县宣传部门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紧紧围绕服务茶产业发展大局,主动跟紧贴近,不断创新茶业宣传方式,扩大安溪铁观音品牌影响,致力于造福茶乡百姓,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心策划全媒体持续宣传
通过运用好高端媒体、巩固县域媒体、开拓互联网新媒体等形式,开展全媒体持续宣传。
运用好高端媒体。近年来,加强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高端媒体合作互动,推动权威媒体密集宣传安溪茶产业生态之路,新闻宣传浓墨重彩。2014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有关安溪的新闻报道10多条,中央电视台播出相关新闻及专题片14条,各级主流媒体刊发新闻5200多条次。4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和16版刊发《安溪转身“绿富美”》和《“生态美”如何变为“百姓富”——安溪转型探秘》两篇文章,介绍安溪生态立县及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起热烈反响。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连续播出《添寿福地——安溪》、《妙招种出有机茶》、《茶尖上的安溪》等5集安溪专题节目,深入宣传安溪生态茶业的经验做法,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11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焦点访谈》,播出题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报道。节目特别关注安溪县在茶叶质量安全源头管控上的做法。12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播出专题片《安溪寻香之旅》,报道安溪茶乡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今年11月,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接受人民网的专访《安溪茶是“海丝”的中国符号》,受到广泛转载。今年12月,安溪县长高向荣在《福建日报》发表《打造“一带一路”的“茶香通道”》,提出安溪积极融入“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丝”建设的举措。据统计,今年来,安溪县在中央、省级重要媒体刊发重要新闻255条,其中,人民日报12条、中央电视台14条、新华社14条、中新社19条、福建日报136条(平均两天就有一篇刊发),福建电视台80条,此外,几年来,安溪县还注重在中央电视台重要时段投放安溪铁观音形象广告,持续提高安溪铁观音知名度和美誉度。
构筑好宣传平台。扎实构建县域媒体网络,巩固安溪茶业权威发声的主阵地。办好“一报两刊两台一网一杂志”,即《安溪报》、《泉州晚报》“飘香安溪”专刊、《海峡都市报》茶周刊、安溪电视台、安溪人民广播电台、安溪新闻网和《安溪商人》杂志。凝聚各县域平台力量,构成一张特色凸显、严密完备的县域媒体网络,为茶业发展呐喊助威。《安溪报》立足茶乡特色,重点推出茶业系列深度报道,探讨茶业发展新业态。《安溪商人》杂志注重高端路线,聚焦优秀茶企业和茶商的发展之道,推动企业品牌塑造及经验推广。县电视台自办《茶人茶事》栏目,传播茶业资讯和典型经验,并与泉州电视台合作,在每周日的黄金时间《今晚播报》栏目,播出安溪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生态建设等内容的专题节目。
整合好网络新媒体。面对网络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安溪县积极推动传统县域媒体网络化,全面开拓新媒体宣传阵地。在新浪网开通全国唯一的县级官方频道“新浪安溪”频道,开通“安溪微视听”、“安溪报”等一系列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逐步推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打造出“微博+微信+网站+线下活动”的立体宣传模式。在各类茶事活动中,线上、线下同时铺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掀起互联网茶事活动热潮。在第四届中国安溪国际茶博会前,通过全球网络征集宣传主题语,共征集到3.9万多条,遴选出“中国茶中国梦”为当届茶博会主题;通过网页和微博平台,安溪还成功征集到16898条旅游口号及133件旅游形象标识,最终遴选出“山水福地茶韵安溪”口号及标识。今年,在海都报、福建广电网络集团联合主办的“福建十大醉美县城”评选活动中,安溪县委宣传部邀请福建电视台拍摄《清新茶都醉美安溪》宣传片,并发动市民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为“醉美县城”评选投票,安溪高分入选福建十大醉美县城。
主动出击产销地协同宣传
主动策划茶事活动,不断引领宣传热点,把握茶叶舆论宣传的主导权,增强宣传工作影响力。
立足产地,举办茶事活动。在安溪,连续多年举办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茶配套产品交易会,通过宣传造势,提升本土茶事活动的影响力。今年5月,成功举办“中国茶的世界——安溪铁观音文化现象的国家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的30余名顶尖学者汇集安溪,是我国茶行业首次从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的角度对茶开展的全面系统的“人文研究”。6月份,承办第六届海峡论坛·首届海峡茶会,来自两岸茶叶界的300名专家学者,就两岸茶产业相通相融共同发展等主题进行交流,再次提高安溪在海峡两岸茶业界的影响力。
走向销地,开展宣传推广。把握国家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由政府牵线搭台,带领茶企业“走出去”,到全国各大茶叶主销地推介安溪铁观音。2012年,携手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和泉州晚报社,联合开展“中国真茶韵安溪铁观音”品牌推广行动,在全国范围进行为期一年的造势宣传,掀起一阵铁观音宣传热潮。2013年以来,举办“安溪铁观音·美丽中国行”品牌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深入武汉、北京、长沙、包头、西安、深圳等全国中小城市,深入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系列茶文化宣传活动。2013年,联合人民政协报和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中心,在北京主办“安溪铁观音茶聚正能量”主题沙龙活动,这是茶文化活动首次走进全国政协礼堂金厅,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做了报道。
覆盖全国,媒体联动宣传。在每年举办的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期间,不断拓展合作方式,联合高端权威媒体,开展战役式集中宣传。2012年,邀请全国45家晚报70多名总编(记者)到安溪采访报道。2013年,联合全国画报联盟和福建画报社,组织全国画报社和航空旅游杂志前来安溪采风采访,共推出285个专版系列报道,在全国有关航班免费赠阅。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播出《乡村大世界》“走进安溪”专题节目,收视率居当年度该栏目首位。2014年,又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合作,邀请全国40多家主流媒体的70多位社长、总编、记者,深入安溪采访报道安溪茶业。大规模的主流媒体采风团体验安溪铁观音制作全过程,成为全国首创之举。
画龙点睛环境塑造直观宣传
把环境塑造作为宣传茶乡形象的前沿阵地,以有形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注重在设计中凸显茶韵安溪特色,做好形象直观的茶主题宣传。
城市建设融茶入景。注重“全域茶都”理念,在城乡景观改造、城市规划建设中,有机注入茶文化元素,塑造以茶为主题的城市形象。在中国茶都、中国茶博汇、安溪茶学院、岩岭隧道等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将《茶经》、茶诗、茶叶形象、铁观音制茶工艺等茶文化元素,外化体现到建筑物、装饰、配套景观中。各乡镇在镇标设置、镇容塑造中,呈现出丰富的茶元素,不管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山清水秀、茶叶飘香、独具风情的现代茶都魅力。
建设茶文化长廊。在安溪东高速出口建设茶文化长廊,将茶园山水景观墙、茶圣陆羽雕塑、“魏说”景墙、“王说”景墙、乌龙将军雕塑等景观和自然风景有机融合,集中展示安溪茶文化,营造出浓浓的茶味。一期“茶文化历史与未来文化长廊”已经完工,“茶文化与朝圣旅游文化长廊”、“茶文化与工业文化长廊”、“茶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及民俗文化”等三个分区长廊也正在建设中,直观展示安溪的茶文化魅力。
创新户外广告形式。在户外广告宣传中,重视提高设计品位,实现广告内容观赏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在安厦高速沿线的显眼位置,密集设置一批茶主题广告牌,推广“中国真茶韵·安溪铁观音”、“添寿福地·飘香安溪”等形象广告,营造浓厚的中国茶都氛围。2013年,邀请青年插画家创作茶主题户外海报,采用卡通插画的形式,精心制作富有安溪特色的宣传海报,呈现出安溪茶与安溪旅游的独特魅力。该系列平面广告于第四届、第五届茶博会期间在全县投放,在为茶博会营造浓厚氛围的同时扮靓了城区环境。
占领高地文艺精品深度宣传
抢占茶文化理论高地,推动茶叶理论研究,逐步构建安溪茶文化的理论体系。引导文艺工作者立足安溪特色,创作具有安溪特色的茶文化精品,弘扬安溪茶文化。
抢占理论高地。深挖安溪铁观音的精神领域,组织茶叶种植技术、制作加工、茶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逐步构建茶文化理论体系。2013年,县有关部门与北京大学联合成立安溪铁观音人文状况调研组,开展为期2个月的“安溪铁观音人文状况”课题实地调研,是国内首次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茶开展全面系统的“人文研究”。调研活动最终形成5万字《安溪铁观音人文状况调查报告》论文,在2014年3月的《文化学刊》全文发表,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今年5月,安溪县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中国茶的世界——安溪铁观音文化现象的国家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汇集了海内外30余名顶尖学者,深入探讨研究中国茶文化对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重点探讨安溪铁观音文化现象的国家意义。
出版茶文化系列专著。深度挖掘安溪民间的茶文化资源,编辑出版《中国安溪茶叶宝典》、《铁观音秘笈》、《话说安溪铁观音》、《铁观音的王国》、《安溪铁观音,一棵伟大植物的传奇》、《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等一系列茶文化书籍,从理论和实践高度丰富安溪茶文化内涵,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县文联创办《铁观音》文学期刊,组织创作出版铁观音文艺丛书,逐年推出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系列文艺专著。今年10月,由安溪报社策划编著的《安溪寻茶记:名山名茶名人》在2014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举行首发,是中国茶文化系列图书首次亮相国际书展。
举办茶主题文化活动。创立了以茶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活动品牌——“清溪雅集”。通过举办主题茶会,传播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的饮茶时尚,拓展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内涵。去年以来,清溪雅集先后举办“大雪之约—新闻茶会”、“九峰之约—禅寺茶会”、“仲春之约—文庙茶会”等活动,特别是与南方周末联合举办“幕天茶会”公益活动,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县文联每年邀请全国知名文艺家到安溪采风,先后举办“中国茶·中国梦”铁观音主题诗会、“寻梦安溪·寻韵铁观音”全国铁观音茶文化书画大赛等茶主题文化活动,扩大安溪的对外影响。今年9月,举办“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之“文化之都·飘香安溪”文化周活动,通过茶艺表演、茶歌茶舞、制茶体验等活动项目,展示安溪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飘香》系列文艺精品。邀请著名词作家王平久、著名音乐人常石磊创作、著名歌星谭晶主唱的茶文化歌曲《飘香》,在2012年全省“一市县一歌”歌曲大赛中排名第二,并入选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18首优秀歌曲。2013年以来,陆续推出《飘香》MV、微电影等艺术精品。MV和同名微电影2014年春节在央视连续播出16天,《飘香》专辑在全国发行,MV在全国KTV上线,成为当今脍炙人口的一首茶文化歌曲。
各显神通企业乡镇联动宣传
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智囊团”作用,协助乡镇、茶企策划各类茶事活动,调动各界参与茶事活动的积极性。部门、乡镇、企业间形成良性互动,民间茶事活动活跃,形成茶乡上下联动的茶事大宣传格局。
乡镇踊跃开展茶事活动。各产茶乡镇立足实际,纷纷开展茶事活动,提升茶业宣传氛围。今年11月,祥华乡开展“醉美安溪·茶韵祥华”系列茶文化活动,让茶农体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生活。活动还与公益相结合,携手幕天公益组织,打造幕天公益茶园,有效打响了祥华茶叶品牌。桃舟乡出台奖励办法,鼓励茶叶企业和个人参加各类茶事活动,并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举办大学生制茶比赛。虎邱镇举办茶园原生态茶歌赛、微博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宣传推介茶文化旅游。西坪镇发挥铁观音原乡优势,通过建设茶禅寺、举办铁观音感恩品茗活动等,重点宣传铁观音禅茶文化等。
茶企业特色主题宣传。各茶企发挥自身优势,纷纷通过邀请明星代言、组织茶主题活动、建设茶叶庄园等形式,多样化开展宣传,邀请李连杰、李冰冰、张铁林、许晴等众多国内一线明星,担任安溪铁观音的形象代言人。今年9月,安溪铁观音集团举办“福地茶寿——安溪百岁老人品茶话养生”敬老活动,生动宣传安溪铁观音的养生功效。10月份,三和茶业“莫逆之交”铁观音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茶,成为欧洲第一份国礼茶,成为两国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重要元素。三和茶业还成为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茶产品官方赞助商”。八马、华祥苑、中闽魏氏等品牌茶企业,纷纷建起生态茶庄园,将文化传播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打造安溪生态茶业和传播茶文化的前沿窗口,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游客。
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茶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极大地提高安溪铁观音品牌美誉度与影响力。相关数据显示,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超56亿元,安溪铁观音传统市场占有率和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位。2014年,“安溪县铁观音文化系统”成功入选农业部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获称最具传播力品牌。
安溪铁观音一叶兴、百业旺,接二连三,延伸出产值过百亿元的大产业。目前,全县涉茶总产值120亿元,茶业受益人口8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6%来自于茶业,安溪连续5年位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第一位。茶业发展带动安溪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2013年以来,安溪县先后获得“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71位)、“中国最美丽县”、“国家生态县”、“全国首批民生典范城市”等荣誉。

『贰』 2001-2004 郑州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3日在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 赵建才

www.zynews.com 2007-02-25 03:07 中原网-郑州日报
视力保护色: █ █ █ █ █ █ █ █

中原网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认真
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以实施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为抓手,锐意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和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良好开局。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01.5亿元,增长15.7%;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91.6亿元,增长3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211.9亿元,达到1031.9亿元,增长25.8%;利用域外资金248.34亿元,增长9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2亿元,增长16.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22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59元,增长16.4%。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坚持扶优扶强,加快结构调整,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44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3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213亿元,增长85.2%。“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78.9亿元,增长40%;富耐克超硬材料公司等企业的110个项目竣工投产。扶优扶强工程强力推进,54个项目开工建设,48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7亿元,增长32%;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231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29户,宇通集团、中铝河南分公司2户企业首次突破百亿元。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铝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三全、宇通等6户企业的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产业园区建设速度加快,服装、食品、铝加工、耐材等品牌园区、特色园区正在形成,全市33个重点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48亿元。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狠抓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农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达164.9万吨;畜牧业、水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1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181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0个,全市农产品及深加工企业完成出口创汇1.5亿美元,增长160.8%。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年安排财政支农资金6.9亿元,增长28.5%,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资金1.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79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4万座、集雨水窖1万个,解决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巩固和解决1万贫困人口脱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选派千名机关干部驻村帮助示范村开展工作,编制了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1000个整治村中已有616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第三产业健康成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麦德龙、易初莲花等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继续在郑州扩大投资,丹尼斯、正道花园等商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活。专业交易市场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12个批发市场交易园区已基本形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启动,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整县推进的试点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项目开工建设,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信息港“四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日趋完善,豫鑫物流、市交运集团和河南长通分别被评为4A级和3A级物流企业。会展业管理经营逐步迈向市场化、国际化,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第12届郑交会、首届豫商大会等大型展会在我市成功举办。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炎黄二帝塑像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升达艺术馆改扩建工程动工,《风中少林》入选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和中宣部十大优秀作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功上演。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迅速,郑州印刷包装工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游业健康发展,旅游总收入230.5亿元,增长28.56%。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62.5亿元,增长6.6%。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560亿元,增长14.4%。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额实现31809.6亿元,新推出PTA期货交易品种。保险、中介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不断完善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拿出3000万元资金表彰奖励30个先进乡(镇),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以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区为重点,积极培育特色经济和块状经济,形成了一批具有带动力和竞争力的县域特色工业园区。初步核算,全市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11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5.6%,6县(市)生产总值均超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9.1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4.3%,巩义市达到12.64亿元,登封市首次突破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7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4.6%;城镇化率达到37%。有5个县(市)经济实力位列全省十强。巩义市在全国百强县位次比上年前移6位,新郑市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中心城区保护改造继续得到加强。新修、扩建道路13条,伏牛路、北环文化路立交、未来大道等续建项目已完工,南三环东段、郑密路等工程进展顺利。中原路、花园路等精品街综合整治顺利推进;完成雨污水工程改造45项,铺设雨污水管涵63公里;新开、优化公交线路47条,新购运营车辆357台;新建公园、游园30个,中心城区新增绿地300.3万平方米,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5.1%。天然气战略储配站、郑东热源厂和郑热三期配套管网相继建成投产使用,提高了市区供气、供热能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全线展开,出租汽车、户外广告整治取得新进展。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郑东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完成投资368.8亿元,引进项目196个,开工项目167个,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1464万平方米,入驻人口13万人。基
础设施逐步完善,建设道路197条(段),东西运河、南北运河开挖工程竣工通航,开通了18条公交线路,绿化面积达700万平方米。重点区域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商务区内、外环高层开工55栋,35栋主体结顶,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通过国家“鲁班奖”验收,河南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会展宾馆开工建设;龙湖南区入驻项目25个,22个开工建设;商住物流区入驻项目70个,61个开工建设。

积极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与发展,郑开大道正式开通,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郑汴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建立,郑汴一体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实现新的突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市级重点镇建设,全市31个重点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开工105项,完成投资3亿多元。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20户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以中小学校移交为重点的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全部完成。白鸽股份完成股改和资产重组,市商业银行、百瑞信托、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进展顺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逐步健全,国有资产实现依法监管。上市融资成效明显,思念公司成功在新加坡主板上市,豫联集团、永通特钢成功增资,郑州燃气转香港主板上市工作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网上统一受理和即时办结。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行政单位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顺利实施,公务员登记工作基本完成。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改进招商方式,重点实施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手段,利用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大型活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00.2亿元,增长95.7%。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35家;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增长83%。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7.3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12.1亿美元,增长56.1%。获得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企业累计达32家,占全省的1/3。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拓展,区域经济协作与联络明显加强。

——资源节约工作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继续开展煤炭、铝土矿和耐火材料资源整合,资源集中度和利用率明显提高。继续开展空心村、工矿废弃地、黏土砖瓦窑场整治,复垦土地5227亩。加强对重点领域、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了一批小火电、小耐材和普通立窑水泥厂,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成效初显,循环经济试点顺利实施,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7%和3.3%。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加强,省定375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全部关闭到位,新密、巩义耐火材料重点整治成效明显,东风渠、熊儿河、金水河截污清淤工程基本完成,贾鲁河河道治理疏浚工程已经完成。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马头岗、上街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新郑、中牟等5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已进水调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56.1%和66%,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9%以上。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8500公顷,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06天。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已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科技自主创新工程进展态势良好,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1%。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全面免除了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市9.9万名中小学贫困生得到救助,全面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速,各类职业技术培训达到60万人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7所示范乡镇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改造了32所乡镇卫生院和一批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参合率达到90.75%。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严格市场准入和执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商城遗址公园、大河村原始文化生态园等立项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出版物市场得到有效整治。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设和谐社区取得实效。首届农民运动会成功举办,郑州籍运动员在多哈亚运会上夺得3枚金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坚持和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优抚安置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共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成效。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万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15.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各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3.6亿元,全市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7.9万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8万人,为4.2万名市属国有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得到加强,扶贫开发和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市区新建1所社会福利院,市儿童福利院正在加紧建设中,农村新建、扩建敬老院31所。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8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100%。

—民主与法制建设继续加强,社会大局安定有序。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全年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66件。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规章10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网上审批逐步完善。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决策评估制度,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任务,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了市、县、乡、村、企业“五级监管网络”,对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全面检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良好。深入贯彻《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认真解决长期信访积案和重复信访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幅减少。继续深化“两严一创”活动,深入开展命案攻坚,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五”普法顺利启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件件得到落实,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广播电视、统计、审计、物价、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我市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得益于我们认真坚持和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五个统筹”,不断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加快发展的关系,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把国家加强薄弱环节的政策与郑州发展的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地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市情,理清发展思路,年初制定并出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并实施了八项重点工程,加大结构调整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继续以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全面深化和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信用社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微观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五是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开展了“整治建设环境和企业周边环境”等专项治理,对久拖不决的外商投诉案件实行领导包案,着力解决损害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效能督查,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郑州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投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土地、能耗、环境保护等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农民就医难、增收缓慢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低收入群体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还有不少困难,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经济外向度不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创建文明城市的任务仍然艰巨;节能降耗任务不容乐观,完成降耗减排目标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政府廉政勤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八次党代会、市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奋力实现文化发展新跨越,加快建设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减少4%,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2%。

为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轨道: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二、三产业双重升级。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需,不断增强消费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更高水平和更大规模的发展。

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激活创新要素的政策调控体系,加快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逐步建立工农协调发展的机制。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四是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快形成有效的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投资、财税体制等改革,以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2007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围绕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升全国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发展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竞争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投入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800亿元。以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做强做大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铝工业、能源工业、重化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生物化工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超硬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中部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促进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继续推进扶优扶强工程,完善重点企业培育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宇通、豫联、三全等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户。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突出抓好品牌园区、特色园区、重点园区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力争再创一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的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圃田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保税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信息一体化物流体系;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动会展业加快升级,不断完善会展硬件设施,提高办展办会水平。认真筹办好第二届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郑交会等重点展会。打造商都文化苑、炎黄广场等旅游精品景区,培育郑汴洛、黄帝游、沿黄文化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农作物,逐步建立起各类具有区域化优势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石榴为主的百里邙岭林果产业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力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突破200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有3个园区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市建成300个规范合作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做好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引导农村发展支柱产业,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现有公路改造升级,继续改造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四、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程,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坚持以实施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为抓手,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协调,突出抓好对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调整项目投资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结构调整项目投资比重,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产业发展,支持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强化枢纽中心城市地位,加快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郑石、郑武铁路客运专线,抓好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郑州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郑州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拓普轧钢、赵家寨煤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国电荥阳2×60万千瓦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郑州至石人山、登封至禹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登封铁路二期工程和新郑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郑州西绕城公路、郑开大道与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项目建设,做好郑州城市轻轨和郑汴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叁』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

大众网-大众日报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一、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国务院批复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省会经济加快发展,突破菏泽成效明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镇化率达到49%,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率达到90%。

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直接融资额五年累计达到2900亿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对“三农”累计投入4718亿元,年均增长36.1%。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已与国外建立友好城市168对、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65对,进出口总额累计7036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累计463.9亿美元。

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7004.5亿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快、结构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达到1∶1。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6%。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5.9万人,实现城镇家庭就业动态消零。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和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8.7%。

“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基础有条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但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转变发展方式的外部压力加大、内在要求迫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十二五”期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指导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放大消费拉动作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坚持统筹兼顾。把统筹兼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方法,统筹经济与社会、海洋与陆地、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当前与长远,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生态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营造美好家园。

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破除发展障碍,化解发展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增强发展的融合性和开放度,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积极推动国内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推动和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一线三点”的工作思路,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取得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成就。

发展目标:

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48∶4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力争新农村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实现跨越,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教育质量和结构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平安山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25%,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展现生态山东、绿色山东的新形象。

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均期望寿命力争达到77岁,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

经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富裕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

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发展协调、人口聚集加快、城镇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

(一)经济布局。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相互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精心组织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加快实施国家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力量,要发挥全省优质资源富集地带的优势,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端产业聚集区。二是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重要的增长区域。三是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加快省会建设发展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发展活力充足、产业素质较高、服务功能强大、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经济圈。四是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带。以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边界区域科学发展高地,把鲁南经济带建成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城乡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一是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到2015年全省17市建成区人口全部达到50万人以上,其中超100万的城市16个,济南、青岛分别达到400万人和450万人。二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实行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服务全覆盖,完成8000个村庄整体改造。三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三)空间布局。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全省国土空间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区域,主体功能上分别作为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生产和农村居住、保障生态安全的国土空间。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三、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农业提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推进“五个提升”。第一,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储备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安全。五年建设高产稳产粮田1000万亩,新增粮食仓储库容500万吨。第二,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支持生产要素向种养殖大户集中、优质品种向生产基地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规模经济,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对农民增收贡献1500元以上。第三,提升农业装备规模和质量。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到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4亿千瓦,农机化水平达到85%以上。第四,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扩大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第五,提升农业产业化层次。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程,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工厂化、管理企业化、组织规模化。

(二)工业优化。以实现工业由大变强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节能减排水平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调整振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构建以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提升发展传统产业。按照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绿色发展的要求,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加快实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力争2015年,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提高到3%以上,山东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达到2100个、230件。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优势领域,以重大建设项目为载体,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支撑,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及生物、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围绕形成规模优势、增强配套能力,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产业分工层次和整体竞争力,推动生产力集中布局、基础设施集中配套、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集中管理。加快园区转型提升,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先行区和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到2015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30户,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00个,优质产品生产基地达到80个。

(三)服务业跨越。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生活、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批零住宿餐饮、房地产、社区及家庭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力争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

(四)海洋经济。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构筑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力争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四、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

突破薄弱环节,着力优化结构,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

(一)能源建设。以调整布局结构和供给结构为主线,以节能减排和提高效率为重点,构建完善综合能源体系。推进“上大压小”电源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机组;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积极接纳省外来电;稳定省内煤炭生产和老区石油产量,鼓励建立稳定的省外煤炭供应基地和油气供应基地。到2015年,煤炭产量继续控制在1.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持续稳定在2700万吨,电力可用装机容量由目前的6317万千瓦增加到1.12亿千瓦,其中接纳省外来电160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所占比重由目前的92%下降到71%,新能源装机占省内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14%。

(二)交通建设。加快铁路、城际轨道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完善“四纵四横”铁路运输网和“五纵四横一环八连”高速公路网。加快港口和内河航道建设,推进我省东北亚物流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继续推进济南机场建设,迁建青岛机场,提升干线机场功能,推进支线机场新建和改造。加快构建铁路网络、公路干线网络、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航空运输、水运网络等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立体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到2015年,铁路营业里程由目前的3840公里增加到6100公里,复线率达到60%,电气化率达到98%,高速铁路营业里程35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由23万公里增加到24.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4285公里增加到6000公里,完成一般国省道升级改造4000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2000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1亿吨;全省开通航空航线达到280条。

(三)水利建设。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加强工程设施建设,统筹利用客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构建完善综合水利保障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和胶东调水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引黄济青改扩建步伐,新建、改建一批水库和河道拦蓄工程,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水灾害防御体系,加快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完善防洪防潮体系,提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质量和水平。城乡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快建设水资源监测与控制骨干网络,全面实施取水许可证与水资源论证制度,统筹管理和科学调度全社会用水规模。到2015年,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节水10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和环境用水需要。

(四)市政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综合市政服务体系。加快高架、立交、环线、轻轨、地铁等快速通道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提高水、电、热、气等管网覆盖率和集中供应率。建立健全包括消防、防洪、抗震和人防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高紧急事件处置能力。

五、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

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一)科技创新。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研发,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重点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持黄河三角洲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力争更多的高新区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以上。

(二)教育优先。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基础教育,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为重点,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学龄前和高中阶段逐步实施免费制度;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强化基础能力建设,鼓励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突出特色、提升内涵为重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重点建设若干所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坚持教育公益性方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到2015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159万人、89万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提高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40%

(三)人才发展。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打造“人才山东”品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资源富集地带为目标,培养造就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调整优化人才结构,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支持重点发展区域、欠发达地区引进发展急需人才,强化对民营经济的人才支撑,推进人才引进和交流。创新人才机制,健全人才选拔任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促进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力争到 2015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由目前的975万人增加到138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200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9%,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3人年。

六、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用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建设。以建设文化强省和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加强文化载体和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深入实施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壮大文化产业实力,集中力量突破高科技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形成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文化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文化内容形式、文化生产方式、文化传播方式、文化投融资体制和文化市场管理模式创新,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二)文明山东。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弘扬和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建设“诚信山东”,完善政府信用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社会诚信环境。

七、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

以扩大供给、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主线,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一)民生保障。逐步完善符合国情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和政府绩效考核的优先目标,拓宽就业创业择业渠道,有效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力争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以上。加快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动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到2015年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努力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住房需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教育、就业和康复水平。

(二)卫生体育。以全民健康为目标,深入推进卫生、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创新,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营运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体系,发展体育健身市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

(三)社会管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全方位推进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健全覆盖城乡、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平安山东”。

八、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略,文字太长)

http://news.sina.com.cn/o/2011-02-26/033922017169.shtml

『肆』 包钢银行是怎么回事

包商概况
2014-02-12 包商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前身为包头市商业银行,2007年9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包商银行。目前,包商银行在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包头、赤峰、巴彦淖尔、通辽、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兴安盟、乌兰察布、乌海、阿拉善和自治区外的宁波、深圳、成都、北京设立了16家分行、146个营业网点,员工7600多人;此外,还成立了达茂旗包商惠农贷款公司,发起设立了北京昌平、天津津南、江苏南通、大连金州、四川广元、贵州毕节、吉林九台、河南郾城、山西清徐等27家村镇银行;机构遍布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末,资产总额234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42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78亿元。
包商银行是中国银监会评定的首批风险最小(即二级)的七家城商行之一,近几年监管风险评级始终保持在二级水平。2011年,李镇西董事长荣获“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公益奖,2012年荣获“中国企业文化领军人物”荣誉称号、“社会责任引领人物奖”。2011年,包商银行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和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组委会共同授予“2011年度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商业银行”荣誉称号,荣获“2011年度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商业银行”荣誉称号;2012年,在《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大型城商行竞争力排名中列第3位,荣获“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管理十佳单位”;2013年,荣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颁发的“2013年度最佳城市商业银行奖”,荣获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组委会颁发的“2013年度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商业银行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话、经济半小时等节目,以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曾多次深入报道了包商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工作。
一、在市场定位上,坚持为小微企业服务,打造特色和品牌
包商银行从2002年开始,就始终围绕“以小微企业为核心客户”的市场定位,坚持“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和“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的服务理念,把加强小微金融能力建设放在首位,在小微金融市场精耕细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业内和社会上形成了较大影响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目前,包商银行培养出一支2000多人、在业内颇有影响的专业化、年轻化的小微金融队伍,推出了面向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的“真珠贝”五大系列、十五个产品,并针对小企业发展需要研发了30多种产品,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000多亿元,月最高发放微小企业贷款超过3.1万笔,累计为几十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牧民发放了贷款,支持了160多万人的就业、创业和展业。
二、在企业管理上,紧紧围绕“1-3-5”,实现精细化、集约化
近年来,包商银行牢固树立“学习、创新、诚信、发展”的企业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奋力拼博,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好银行”为战略愿景,以成为“全面的金融服务集成商”为战略目标,以“立足百姓创业,立志国际品牌,做最好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集成商”为发展目标,以“包容乃大,商赢天下”为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5”管理模式。“1-3-5”就是以“国际化”为标准,狠抓“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创新、企业文化、金融生态”工作水平。管理的精细化所带来的财务指标和管理指标的提升,使包商银行在全国中小银行竞争力评价中名列前茅。
三、在商业模式上,努力打造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集成商”
小微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并不仅仅局限于贷款业务,而是全面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包商银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商业模式——“金融服务集成商”,并分四个步骤来打造。
第一步,成为小微企业融资专家。即以小微企业为战略重点和核心客户群,加速扩大客户基础,为小微企业及其业主提供全面融资服务。专注重点行业,逐渐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第二步,成为全生命周期银行服务提供商。即强化小微企业的核心地位,拓展产品线,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的金融需求。第三步,成为全面金融服务集成商。即以小微企业客户群为基础向非银行金融服务扩展,积极开拓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化全面金融服务集成商的角色,由“卖产品”向“为客户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转变,把小微企业信贷提升为小微企业金融。第四步,成为“资智”结合的“知识型银行”。包商银行不仅向企业提供信贷、结算、保证、理财、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而且要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使银行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
四、在支持城镇化和“三农”服务上,积极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包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城镇化建设、县域经济和“三农”服务,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了达茂旗包商惠农贷款公司,发起设立了北京昌平、天津津南、江苏南通、大连金州、四川广元、贵州毕节、吉林九台、河南郾城、山西清徐等27家村镇银行。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依托包商银行,将微小企业信贷技术和模式成功移植到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领域,采用“重分析、轻抵押”的信贷方式为农牧区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提供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有效填补了金融市场空白。在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进程中,包商银行探索积累了我行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宝贵经验,不断提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得到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小微企业和农牧民的广泛赞誉。
五、在民生问题上,加大关键领域和支柱产业信贷投入,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包商银行一直把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的信贷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包商银行近几年不断为新型产业、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农牧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信贷资金,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关键领域和支柱产业发展;而且,积极拓展小微金融业务,有效地缓解了包商银行经营覆盖区域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特别是包商银行积极与政府、担保公司合作,不断创新就业、再就业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融服务,推出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业务,贷款全部投向贸易、餐饮、手工等流通业和服务业。同时,包商银行积极打造总部经济,努力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纳税大户。2013年缴纳税金16.14亿元,自成立以来,累计缴纳税金56.64亿元,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A级信用纳税人和包头市纳税大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在社会责任上,争取定点帮扶7个国家级贫困县,积极探索支持公益事业的新路径
2011年党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大力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投身于新时期扶贫攻坚主战场。包商银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伟大号召,动员全行职工积极投身于扶贫开发的宏伟事业中。对于没有定点帮扶单位的17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包商银行经过认真研究,选择其中7个旗县作为我行定点帮扶县,并于2012年4月11日正式获得国务院扶贫办的批准,计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在定点扶贫任务正式确定后,包商银行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开展县域经济研究,从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维度,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新模式,促进社会公平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在包头市,包商银行也积极开展对口扶贫工作,出资为固阳县下湿壕解决农户吃水难的问题;为达茂旗农牧民新建深水井井房,解决数字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在土右旗革命老区设立教育基金和文化基金,为土右旗毛岱村捐赠各类图书,并出资修建了小学校舍,铺了砂石路,建了文化大院和商业街,完善了基础设施等。在鼓励青年创业、大学生创业方面,包商银行承办了“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帮扶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贷款”。

『伍』 集群e家的发展历程

★2007年6月——开业庆典隆重举行,拉开了西部最大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的帷幕;
★2007年7月——与陕西省政法委联合举办英模子女回延安活动,受到当地市委老英雄的接待,弘扬爱国精神,缅怀革命英雄;
★2007年8月——公司集群消费创新新模式全面运营;
★2007年9月——集群消费创新模式受到经济学专家的关注,王志宏总裁受邀参加中亚经济论坛世界经济研讨会做专题演讲;
★2007年10月——陕西省公安厅与公司共同组织开展“共建警民文明单位”活动;
★2007年12月——王志宏总裁应邀参加中国地名陕西卷的编撰工作;
★2007年12月——王志宏总裁代表陕西省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经济论坛,作了集群消费理论的演讲报告,提出以新的经济模式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构想;
★2008年1月——与西安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共沐阳光.情满人间”西部捐资助学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2008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亚太(投融资)经济年会品牌盛典颁奖大会上,公司被授予“世界华人明星企业奖”;王志宏总裁荣获“世界经济十大华人杰出创新人物奖”;
★2008年6月——企业与消费者自己的大型网站——“集群网”开通上线;
★2008年7月——集群网同城交易项目正式启动;
★2008年7月——《战略规划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成为公司新的跨越和战略发展的新起点,从此,公司拉开了蜂窝连锁的四级服务网点建设工作。为公司未来战略夯实基础;
★2009年1月——第三届中国品牌论坛会上,公司荣获“中国电子商务优秀品牌”;
★2009年3月——推出“企业集群”项目,完善了公司的运营体系;
★2009年5月——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公司荣获“中国电子商务十年发展最具创新奖”;
★2009年7月——中国财富论坛暨第四届中国品牌建设高峰会上,公司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品牌”;
★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果展高峰论坛会”上,公司被授予“改革创新”示范单位殊荣;
★2009年11月——公司“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的会议上,分别建立了市场总监管理委员会、网点负责人管理委员会和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完善了基层管理体系。完善了组织管理章程,奖惩细则,为公司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提供了严谨的行政组织保障,使公司向统一化、标准化的集团企业迈进;
★2009年12月——王志宏总裁荣获“中国工商界杰出贡献人物”奖。作为一家新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凭借着王志宏总裁对电子商务独到的理解和创新,集群消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09年12月——陕西省举办的《辉煌六十年》最具活力和影响力企业颁奖盛典,公司获得“最具活力和影响力企业”的荣誉称号;
★09年12月——公司隆重推出“百万太太集群消费团”大型活动,全国各地数万家企业、商家、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规模庞大,活动范围涉及上百个行业,史无前例、盛况空前的消费大军将跨区域、跨行业升温消费市场,引爆消费新潮流,真正意义上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市场的活跃;
★09年12月——09年完成33个省级分部建设,70%市级服务中心建设,50%县级服务站建设,社区服务网点几千家,加盟企业、商户1000余家,注册会员数量突破百万大关。
★2010年1月——扩充了新的办公区域,拥有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并成功注册“陕西集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升级集群集团公司做好了坚实基础;
★2010年3月——隆重推出“集群e家”项目,标志着公司全面打响了“集群e家”的品牌化战役。通过对“集群e家”品牌的强力塑造和推广,实现规模化发展,开始升级集团公司的筹备工作。品牌化运营,集群化发展,公司一步一个台阶,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逐渐打造公司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3月——“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庆典活动中,王志宏总裁被授予“陕西十大创业先锋”;
★2010年5月——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聚焦西部》编委会联合创办的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座谈会上王志宏总裁光荣地列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10年7月——7月27日,一个展翅飞翔,扬起理想风帆的日子。集群e家湖北分公司——湖北集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暨集群e家品牌超市开业庆典在武汉市隆重举行。作为一家拥有全球独一无二运营理论体系、运营模式,独特消费理念的新型全程电子商务企业,集群公司进驻湖北的行动,获得了包括湖北政府在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湖北省原副省长王重农和原政协副主席丁凤英等多位省市老领导和企业家出席了剪彩仪式和开业庆典。
湖北分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公司一次新的飞跃,集群e家又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集群e家地面店落户湖北,并在全国率先引爆,标志着集群e家地面工程在湖北,在武汉启航了,也标志着集群e家地面工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0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论坛暨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颁奖典礼上,公司喜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先进单位”称号,王志宏总裁获得“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荣誉;
★2010年9月——以“合作促进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电子商务文化节暨2010中国电子商务百强企业峰会”在杭州市余杭区隆重召开。会上公司荣获“2010中国电子商务百强企业”,获得“电子商务新锐奖”。第二届中国电子商务文化节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影响力最大、最具有创意的主题活动和顶级盛会,通过本次盛会,公司进一步提升了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进一步塑造了“集群e家”品牌的良好形象;
★2010年9月——“集群e家品牌落户吉林启动仪式暨经贸洽谈会”在白山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隆重召开。白山市市人大、市政协、市发改委、新闻媒体、商务局、市经济技术合作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吉林省地面店铺建设工作成功引爆。
★2010年10月—— 在西安宾馆召开了“第三期集群e家品牌县级服务网点业务培训会”,全国各地县级服务网点共47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2010年10月——在“集群e家品牌服务网点业务培训会”现场,公司组织家人们为来自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痛失3位亲人的家人杨舟金捐款30115元。
★2010年11月——在西安宾馆召开了第四期“集群e家县级服务网点业务培训会”,此次培训会议也是本年度服务网点业务培训会的最后一场,来自全国各地县级服务网点的370余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至此,全国各地已有1800余名服务网点负责人接受了全方位的业务培训。
★2010年11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域经济专家委员会陕西省调研室、县域经济与市场发展座谈会组委会组织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县域经济与市场发展座谈会”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招待所(止园饭店)召开,王志宏总裁荣获“最受尊敬企业家”奖。
★2010年11月——以“后危机时代中国营销之路”为主题的“中国企业品牌新营销模式高层论坛暨首届华尊奖——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企业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务院二招召开,集群e家品牌荣获“华尊奖——中国电子商务新模式标志性品牌”,王志宏总裁荣获“中国经济最受尊敬时代创新人物”奖。
★2010年11月——“集群e家品牌落户临夏启动仪式暨经贸洽谈会”在临夏市焕越宾馆隆重召开,当地政府领导及新闻媒体出席了会议,公司领导、各级市场领导人以及集群e家品牌代理商、企业家代表共计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10年11月——“集群e家落户清水启动仪式暨经贸洽谈会”隆重召开,与会300余人,此次会议得到了县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清水县21家加盟商家的肯定。
★2010年12月——“集群e家落户唐山暨滦南供销大厦启动仪式”隆重召开,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新闻媒体,公司领导、市场领导人及京津冀地区的各级服务中心、商家及会员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10年12月——公司被CHC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科技品牌”荣誉,王志宏总裁荣获“全国品牌建设贡献企业家”。CHC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是由原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电子部、建设部、军总后、农业部、机械部、化工部等九部委的相关部门联合组建的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组织的直属机构。
★2010年12月——“昭通市集群e家品牌启动大会”在昭通金鼎大酒店隆重召开,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新闻媒体,公司领导、市场领导人及昭通的全体家人,共计1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0年12月——2010年度评优评先活动揭晓,评选出优秀全国商务总监3个; 优秀省级商务总监6个; 优秀讲师6个;优秀会员12个; 先进省级分部1个;先进地市级服务中心3个先进县级服务站6个;先进社区服务网点9个; 先进加盟企业12个;优秀员工4个;
★2011年2月——公司总裁办召开了2011年首次工作会议,会议研究部署了新一年公司工作思路和要点,确定了全年工作计划、目标及任务。各部门副总结合分管工作,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提出2011年的工作思路及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2011年2月——湖南分公司秉承总公司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宗旨,在1300多份招聘投递档案中,初选50余人参加公司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上岗。
★2011年3月——公司春季业务工作会议,对公司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总结与规划,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管委会成员。
★2011年3月——“2011集群e家讲师培训会议”对54位讲师学员进行了强化培训与专业指导,促进了讲师新生力量的快速成长,也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储备了优秀人才。
★2011年3月——集群e家湖南省各级代理商工作会议,就《公司三大管委会管理章程修改草案》向与会代表进行了公布,管委会新章程的出台为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了规范的依据。
★2011年4月——以“西安荆山黄帝铸鼎地辛卯清明祭祖大典”暨“科学发展 富民强省 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西安市阎良区荆山皇帝铸鼎地隆重举行。论坛会评选出“科学发展 富民强省”科技先锋陕西十大新闻人物,王志宏总裁荣获殊荣。
★2011年4月——“网点技术培训会议”如期召开,全国各网点选送的技术骨干参加了本次培训。
★2011年4月——“集群e家落户湖南新闻发布会”隆重召开,湖南省委领导、省直机关领导、各厅局领导、学术界、企业界、商界、新闻界和全国各分部负责人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发布会。期间,王志宏总裁接受了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广播电台、湖南交通频道、潇湘晨报、中国人民日报、红网等记者的现场采访,就大家关注的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品牌优势、集群e家与湖南省贸促会合作的原因和效益等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2011年5月——集群e家品牌首届“讲师大比武”活动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参赛选手参与本次活动。活动中一批优秀讲师人才脱颖而出,为集群e家讲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生力量。
★2011年6月——集群e家网络直播系统正式开播。
★2011年6月——公司以“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为主题召开了集群e家第三次战略规划研讨会。王志宏总裁对公司“二次腾飞”战略规划作了报告,并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2011年6月——公司对在编讲师与市场的骨干精英30余人,进行了强化培训。
★2011年7月——“2011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大会”暨“物联网新应用发展论坛”拉开帷幕,电子商务及物流界精英大腕们出席了会议。公司总裁王志宏先生以“电子商务待运营解决方案”为题作了演讲,赢得所有与会领导及嘉宾的共同赞许,成为本次大会的亮点。

『陆』 封面人物 | 顾凌波:踏风来,追梦去

封面人物

Cover story

顾凌波

安徽省招标集团董事长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副会长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特邀常务理事

合肥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中国招标投标行业发展30年30大杰出人物

首届徽商奥斯卡“十大徽商名媛”

上海交通大学安徽校友会会长

对安徽省招标集团董事长顾凌波来说,她度过事业单位靠行政垄断的金饭碗时代,也走过商海沉浮的激荡岁月,她亲历过安徽省招投标行业起伏变迁的30年,也尝试过全过程工程咨询业态转型之道的艰难 探索 。她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在招标行业中需要浓墨重彩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更是中国招标行业大舞台上需要被定格和聚焦的一个华彩身影。

常见她如凌波仙子,春风拂面,是可以写进江南小令里的婉约佳人;但商海惊涛骇浪中的她,却始终从容笃定;在招标咨询行业深耕三十载,云卷云舒,天高云淡,尽在她的心中。

在她16年企业掌舵的背后,是4年名校求学、7年大学任教、3年机关锤炼、5年下海闯荡、6年潜心蛰伏的厚积薄发,她正在完成一个完美追求与居安思危结合的、任何人都难以复制的经典案例。

虽然安徽省招标集团已成为全国招标采购咨询行业创新发展的典范与标杆,每年都有很多经济发达省份同行来学习取经,可顾凌波依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与行业位置,带着“小行业要有大作为”的职业梦想再度起航,不断创新“省招”模式,向着推动安徽咨询业发展壮大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型智库的方向发起全力出击。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每当展开安徽省咨询大厦的设计蓝图时,顾凌波的心底总会涌起一股创造的诗意和澎湃的斗志,激荡起一股激情和憧憬,她是时代的踏歌者、是行业的踏浪者、更是改革的踏风者。

不久的将来,在合肥市滨湖新区省府板块一片占地约31.6亩的土地上,安徽省招标集团全新的总部大楼将拔地而起。这里不仅承载着顾凌波构建“省招”新发展格局、打造高端咨询产业领头人的梦想,还将吸纳全国优秀的咨询企业、咨询人才汇集于此,成为安徽省独具特色的,以全过程工程咨询各业态为主体、其他咨询业态相互促进的咨询产业领域崛起的集聚园。

当顾凌波脑海中这片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加速变为现实,似曾相识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

2008年,也是顾凌波成为“掌舵人”的第三个年头,当时的她正在和管理团队共同谋划新办公楼,也就是目前所在的安徽省招标集团大厦。

在她的耳边,一些不同的声音响起,“有些人认为,公司彼时所在的仁和大厦地处长江中路,交通便利,而且也就几十位员工,哪里需要一万多平米的办公楼。加之对招标代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疑虑和对大额固定资产投资的担忧,很多人都觉得太折腾了。”

但她却十分坚定, 企业的成功源于坚持不断的创新求变 ,而不是守成保业,企业要有跨越式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承载梦想的平台,所以公司需要拥有一栋自己的办公楼。

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当年的超前意识,也没有后来整合同行、组建安徽省招标集团的底气。顾凌波的底气不是一时起意,而是来自于自身创业的经历、对市场的准确预判和对行业的深耕研究。

“我的职业生涯前十年,就是在不断的‘折腾’中度过的。”198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电专业毕业后,顾凌波选择了留校任教。7年后,为了照顾家庭,她选择了回到合肥,调入原安徽省经贸委的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工作。

作为靠政策垄断吃饭的安徽省直属事业单位,当时的工作量并不饱和,本以为怡然自得的生活会让她岁月静好,但她却因为太“闲”而无所适从,她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停薪留职,由此打开了不可预测的下海经商之路。

不过力求完美的她,即使是白手起家,也要做到最好。不到3年,她就成为安徽省内小有名气的手机及通讯设备供应商。

就在她的商业江湖即将铺展开来之时,她却接到单位通知,事业单位停薪留职的政策取消了,在家人的劝说下,她选择重返原来的单位。

即使是回归,但踏风而来的顾凌波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1999年,刚回到原单位不久,她便发现,事业单位的固有观念比较落伍,办公设备早已跟不上时代。她至今犹记得,当时的开标记录竟然还是在黑板上用手写的,电脑、投影仪这些必需的办公设施也没有使用……

反观这一年的招投标行业,却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管理办法》的正式颁布,正在酝酿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曾经大浪淘沙的下海经历令顾凌波的市场意识敏锐而强烈,“所有的行业浮沉,最终都会交给市场。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她早已习惯了令行禁止。

于是,她自告奋勇向领导提出要更新办公设备的要求,并统一制服、建立绩效工资制度,让员工有竞争意识,把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顾凌波的积极上进、求新求变令她迅速在单位中脱颖而出,她所带领的业务部门业绩一直名列前茅……最终,在事转企改革的大潮中,她迎来正式披挂上阵的机遇。

2005年因经贸委撤销,安徽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划归到安徽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管理,此时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正式成立。也正是在这一年,安徽省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顾凌波出任总经理,从此跨入了改革发展的新纪元。

担任总经理后,顾凌波带领她的团队刚刚开启发展的新征程,突如其来的外部变化令她措手不及。

为合肥市热火朝天的“大建设”服务,2006年8月25日,合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合肥招标投标市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意见》,确立全市招投标“一委一办一中心”(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招管办、招投标中心)的组织架构。

这意味着原本隶属于不同监管部门的合肥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各种涉及政府投资以及公共资源的交易性行为均要在招投标中心平台上进行交易,并接受合肥市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监督管理。

“企业管理者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敏锐和勇气,带领企业在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转变,从旧有的发展模式中挣脱出来,走上新的发展路径。”顾凌波与她的管理团队清醒地认识到,为了企业的发展, 求新求变的唯一出路就是走出去,主动拓展市场 。在走出去的征程中,安徽省国际招标公司选择了下沉县域市场。

就这样,一些中层的业务骨干成为先锋队,驻扎在县域。先是不计成本地帮助客户解难题,他们专业能力很快得到了充分认可,逐步打开了县域市场。

为了更好地保障业务人员有充足的精力服务客户,公司组建小型车队,每天清晨的招标大厦门口总集结着几十辆奔赴全省各地的车,专职驾驶员们年平均驾驶里程接近10万公里……公司上下披星戴月的坚持,终于拓开了一片新天地。

2010年,按照安徽省政府的要求,由安徽省国资委牵头,以安徽省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整合了两家事业单位及多家企业单位的资产、人员、更名组建了安徽省招标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集团整体搬迁到现在的办公大楼,当大家坐在崭新的办公室里感受现代化、信息化的办公环境时,自豪感油然而生,对集团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

居安思危,敢立潮头唱大风

当一家公司成为一家集团,当寂寂无名成为省内一流,当员工、当 社会 对企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掌舵人”的压力更大了。在顾凌波看来,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发展最终要回归本质,咨询企业的本质就是要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服务

虽然集团的招标代理业务已经做到全省第一,但是在工程建设中,招投标仅仅是项目实施中的一个环节,从前期的立项可研到工程设计、勘察、造价、监理等环节缺一不可。“单一化的服务无法更好地体现为客户创造最具价值服务的宗旨。”此时顾凌波提出了“ 一业强体、一体多业 ”的发展战略。

彼时,放眼安徽省造价咨询行业,从事造价咨询业务的企业虽然很多,但造价企业“小而散”、同质低价竞争、人均产值低等问题凸显。不仅如此,很多造价师不愿意坐班、造价公司实行业务外包导致行业缺乏管理和培训体系成为常态,“在当时的全国造价企业百强中,安徽省没有一家上榜。”她回忆。

在行业乱象丛生中,顾凌波却看到了机会。2014年,她决定成立集团造价事业部,并计划用她的理念来实现在这一领域的“弯道超车”。

首先,她选拔了一位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担任事业部总经理;然后招聘一些有经验的、认可企业文化的专业人员加盟团队;同时大量招聘优秀毕业生,进行手把手的培养。

“除了提高团队专业能力,我更重视培育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工作态度。”她透露,经过三年的卧薪尝胆,2017年,安徽省招标集团的造价业绩就冲到了全省第一的排名并连续4年稳居头把交椅。

工程造价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5年,集团成立PPP咨询研究院,做到全国前列的PPP咨询业务令安徽省招标集团开启了咨询业务发展的新里程。

截至目前,集团的PPP咨询业务已从安徽省走向广东、浙江、江西、湖北、四川、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安徽”。服务项目累计450余项,累计项目投资金额7185亿元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国家财政部入库机构业绩前四名,多个项目入选财政部示范项目和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

顾凌波举例,霍山县互联网+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受到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第九检察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推出特别报道并点名表扬。

2016年,乘着工业互联网的风口,集团成立了以实现数字化招标采购为愿景的安徽省优质采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短短5年间,优质采 科技 实现了从无到有和助力集团转型升级的蝶变。

服务的采购人达250多家、注册供应商共45万多家——作为国家首批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试点单位,优质采 科技 业已成为 “安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荣获“全国十佳电子化采购平台”“安徽工业互联网十大优秀案例”等殊荣。

2017年,集团组建了投资咨询研究院、产业咨询研究院、国招工程咨询公司……经过横向上向投资咨询、金融债务咨询、设计咨询、招标采购咨询、造价、监管一体化等细分领域延伸产业链条,纵向上跨界工业互联网、政务咨询等新型咨询业务发展,一个涵盖策划规划咨询、投资咨询、工程造价及BIM咨询、工程监管一体化服务、优质采电子交易平台七大咨询业态的“省招模式”日臻成型。

此时的招标集团也真正实现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高附加值的咨询服务。

思辨求变,青山缭绕千帆隐来

担任企业“掌舵人”16年,顾凌波带领着安徽省招标集团从一个只有20多名员工的事业单位一路疾驰,发展成为如今拥有700余名员工的全国一流、省内龙头的大型高新技术综合咨询企业,并成为安徽省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的先行者与 探索 者。

集团经营数据显示,安徽省招标集团每年的招采及咨询项目近万个、年咨询业绩超过2000亿元、招标采购及PPP咨询业务已走向全国。在投资咨询方面拥有7个甲级专业资信证书、3个乙级专业资信证书、1个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PPP)咨询甲级专项资信证书;同时拥有建筑设计、监理等专项资质。

过去的成功源于我们从不固步自封,不仅善于抓住机会,而且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不能因为是全省“老大”,就不知有汉。她认为,每一个板块都要对标全国的优秀企业,要寻找更多的风口。

适逢此时,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开始崭露头角,在工程咨询这片红海中,终是让顾凌波找到了一片蓝海。

过去由于资质划分和条块分割等原因,我国的工程咨询总体处于“碎片化”的服务状态。

直到2017年2月,为了促进建筑业 健康 发展,完善我国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和提高工程咨询服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 健康 发展的意见》,要求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涉及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策划咨询、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招标采购、投资控制、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合同法务、中期评估和绩效评价等各个阶段、各个类别的咨询服务,咨询服务一体化模式可能成为蓝海。

随后,全国近20个省份已开展了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试点企业数千家。

安徽省招标集团正是其中的生力军之一。集团于2018年以安徽省首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为契机,向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迈进,全面开启招标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

由于提前布局,招标集团已具备了向全过程咨询业务进军的实力。他们结合集团业务特色,确立了“以项目管理为主线、以投资管控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手段”的咨询理念,实行在全咨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总咨询师(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倡导按照“1+N+X”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开展具体业务。

短短2年多时间,集团中标全过程咨询项目近20个、累计实施项目总投资额超180亿元。

尽管集团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方兴未艾,但在顾凌波看来,作为一个国家开始鼓励和提倡的建设工程组织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顶层设计层面 ,应以开放包容的机制和理念鼓励咨询企业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进而由“竞争战略”向“共生战略”转变,培育一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行业层面 ,地方政府和业主方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认识存在巨大差异、接受程度参差不齐,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与业主、监理职能重叠等问题亟待解决。

企业层面 ,安徽省招标集团要继续坚持人才战略和价值服务理念,不仅将集团打造成为安徽全省的咨询人才高地,还要拓展业态的深度与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政府和企业在咨询领域的智库。

咨询业是一个城市承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行业,安徽省已经到了需要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对于咨询业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合肥的咨询业产值在GDP中的占比相对同属长三角地区的上海与南京差距很大,而咨询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人,大力发展咨询业一定是方向,一定有未来。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顾凌波强调,要做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智库,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在“双招双引”的政策环境下,安徽省招标集团恰逢其时,势在必行。

鼓瑟吹笙,人尽其才百事兴

完美是顾凌波人生字典里出现最多的词汇。对自己要求完美,小到妆容,大到人生;对单位要求完美,因为她的内心里始终有梦想;对未来要求完美,因为她觉得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她说, 正是心怀梦想,才会追求完美,才会不断突破,才会严格自律,才会更加卓越

回想过往,每一个熠熠生辉的坐标、每一次成功推进的一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她16年来坚持不懈地对人才梯队的选拔与培养,这背后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企业和员工是双向选择、相互成就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团队一起拼搏,我的目标就是凝聚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她表示。

自担任安徽省国际招标公司总经理的第一年起,她就决定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人才,她婉拒了很多关系户介绍的人,在那个“有资源、有人脉”就等同于有业务的时代,作出这样决策是很“另类”的。

爱才惜才敬才 是公司里很多人对她的共识,在公司里最让她亲力亲为的事就是人员招聘。10多年来,几乎公司的每一位人员最终录用都经过她的终面,大家对于她的识人选人能力颇为赞赏。

为了能更好地选拔人才,她多次亲自去她的母校——上海交大举办招聘宣讲,动员优秀的安徽学子回家乡贡献力量。

“我们是一个人力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未来长远发展之根基。任何的行业都可以做出精彩,关键是怎么做、谁来做,所以选拔好的苗子,用心培养,让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成为企业的核心人才,才能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在其看来,优秀的人是激励出来的,而不是管出来的。选拔有正念的苗子很重要,但对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的挫折教育更重要。要做到宽严相济、包容个性、不包容惰性。这是管理者的格局和胸怀。

“企业的领导者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气质,更决定了企业文化。”人才培养之外,她还要求管理团队都要有胸怀和格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不断进取,才能给员工做榜样,“现在的年轻人有无限可能性,他们有想法、有理念、有活力,管理者的思想及工作方式也要不断变革,与时俱进。因此,要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企业文化,让努力的员工感到公平,看到希望,让进取、尽责成为习惯。”

在全体员工大会上,顾凌波曾对年轻员工提出十二字职业发展要求——“行大道、练修为、找定位、共发展”,既是对员工的殷切期望,也是分享人生的成功经验。

乘风去,逐梦直挂云帆外

“工作是快乐的,和很多同龄女性相比,在我这个年龄,还可以有一个工作的舞台、可以和年轻人共同奋斗是幸运的,吾道不孤,我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高尚的企业,成就一批优秀的员工。”顾凌波认为, 一个高尚的企业要具备 社会 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推动行业的 健康 发展、改善行业的生态环境,从受邀参加国家《招标投标法》修改讨论到参与编制多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她和她的团队多年来坚持为全国及地方招投标制度完善建言献策。

2019年集团荣获中国招标投标协会颁发的“推动行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奖牌,正是对顾凌波和招标集团的 社会 价值和责任的充分肯定。

在2020年集团总结表彰大会上,她正式宣布了集团未来5年的发展愿景: 继续以推动行业发展为使命,努力构建全过程工程咨询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圈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梦想,而我所需要做的事,就是带着大家一起筑梦,共同奋斗,共同实现。”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企业的发展要有长期的理念,比的是耐心、毅力和定力,在奔向复兴梦想的路上,顾凌波,这位时光沉淀的美丽女人,将带领她的团队永远在追梦的路上……

原文刊载于《徽商》杂志2021年7月刊

文 | 本刊记者 邵梦 摄 | 李朦

制作 | 余宏博

阅读全文

与人民日报县域投融资创新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在银行买理财 浏览:136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88
金牛化工股票行情查询 浏览:991
焦煤期货交割替代品肥煤 浏览:955
金融贷款利率计算器在线计算 浏览:307
均衡汇率的指导价值 浏览:215
1996年6月25日汇率 浏览:741
华泰证券网上办理上海指定交易 浏览:526
足球竞彩怎么赚跟单佣金 浏览:171
金融顾问服务 浏览:747
金融公司资产评估部门 浏览:2
国有金融机构不得代持 浏览:957
期货准考证打印在哪里 浏览:683
张家口企信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65
买卖比排序指标 浏览:470
建信龙头企业股票基金 浏览:118
广发期货深圳分公司 浏览:35
火线稻客外汇论坛排行 浏览:645
鼎立建设集团纳税 浏览:839
怎么看外汇黄金的买卖点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