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中兴告华为内部融资

中兴告华为内部融资

发布时间:2024-09-16 06:00:06

❶ 任正非占华为多少股份听说只有1%,是不是真的。

据说是真的,中兴的候为贵,万科的王石,持股比例都不高,但是这种企业往往最有竞争力,因为大家都有股权,大家都是为自己在奋斗,而不是为老板在卖命

❷ 郑海涛的三次创业融资的故事

关于郑海涛的三次创业融资的故事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郑海涛的三次创业融资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在创业热潮高涨的今天,许多中小企业或创业人士感到最困难的恐怕还是资金筹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高新企业中,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因缺乏资金支持而不能投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探讨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解决企业的融资困境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话题。在不久前中关村科技园区评选出的10位优秀创业者中,北京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郑海涛身在其列。作为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高新企业,在与国外大公司和华为等国内领先企业的竞争中,郑海涛通过两次重要的融资使该公司在3年的时间里取得迅猛的发展,2000年的销售收入甚至是2001年的2000%。而更令许多创业者羡慕的是,该公司的第三次融资也正在谈判之中。同样是创业者,同样是高新企业,郑海涛成功融资的秘诀是什么呢?郑海涛认为,创业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生存的创业;第二种是因为有了一个好的机会促使创业者创业;而第三种是一种事业型创业,是创业者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事业;他自己就属于第三种。从1992年清华大学计算机控制专业硕士毕业后,郑海涛在国内知名的通信设备公司中兴通讯公司了7年。从搞研发到做市场,从普通员工到中层管理人员,郑海涛在中兴的事业可以说十分成功。但是具有强烈事业心的郑海涛并不满足于平稳安逸的工作。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2000年他带着自筹的100万元资金,在中关村创办以生产数字电视设备为主的北京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1、来之不易的第一次融资

2000年公司成立之初,郑海涛将全部资金投入到研发。不料,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投资形势急转直下,100万元的资金很快用光,而后续资金还没着落。此时,郑海涛只得亲自捧着周密的商业计划书,四处寻找投资商,一连找了20家,都吃了闭门羹——投资商的理由是: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选择投资要谨慎;况且数码视讯产品还没有研发出来,投资种子期风险太大,因此风险投资商们宁愿做中后期投资或短期投资,甚至希望跟在别人的后面投资。

在最困难的时候,郑海涛也曾动摇过,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他曾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嘉宾是柳传志。在现场,他问了柳传志两个问题:在你成功的过程中,机遇起了多大作用?在创业过程中,是否有过动摇?郑海涛回忆说,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在问柳传志,不如说是在问自己。柳传志的回答是,机遇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努力和实力。这位鼎鼎大名的创业前辈给了郑海涛很大的信心。

2001年4月,公司研制的新产品终于问世,第一笔风险投资也因此有了着落。清华创业园、上海运时投资和一些个人投资者共投260万人民币。郑海涛回忆说,这笔资金对公司十分重要,但没有现实的产品在当时的情况下休想拿到合理的风险投资,公司凭借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和领先的产品。

谈到创业初期的第一笔资金,郑海涛认为选择投资者十分重要。他举了一个例子:在2000年春节前,也曾经有一个投资机构愿意投资,但条件十分苛刻,要求对企业控股50%。在当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郑海涛明明知道是一个不合适的交易,但也不得不同意合作,唯一的条件是资金必须在两周内到位。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投资方的资金没有按时到位,合作协议也就终止了。郑海涛说,这是公司的一次幸运,如果当时被别人控股,公司的发展将不会按照自己原有管理团队的意愿,能不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就很难说了。所以对于初期的创业者来说,选择投资者要十分慎重,哪怕是资金最紧张的时候。

2、水到渠成的第二次融资

2001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为4家公司颁发了入网证,允许它们生产数字电视设备的编码、解码器。这4家公司除了两家国外领先企业和国内知名的华为公司外,还有一家就是成立一年多的北京数码视讯有限公司。郑海涛不无自豪地介绍说,在当时参加测试的所有公司中,数码视讯的测试结果是最好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随后投资者蜂拥而至。

7月清华科技园、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宁夏金蚨创业投资公司又为数码视讯投了450万元人民币。郑海涛说,他看中的不仅是这些公司肯掏钱,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能够为数码视讯在会计、法律、IPO等方面出谋划策,为以后公司上市奠定好的基础。

拿到第二笔投资之后,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2001年10月,在湖北小试牛刀地拿到10万元订单后不久,公司就参与了江西省台的竞标。虽然招标方开始并没有将数码视讯列在竞标单位之内,但在郑海涛的再三游说下,还是决定给他一次机会。结果几乎与广电总局的测试一样,数码视讯又在测试中拿到了第一。很顺利地,公司拿到了第一笔大订单,价值450万元。此后,公司产品进入了29个省市,2002年赢利达730万元,2003年赢利1200万元。

3、扩大发展的第三次融资

在公司取得快速发展之后,郑海涛现在已经开始筹划第三次融资,按计划这次融资的金额将达2000万元人民币。郑海涛认为,数字电视行业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在全球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郑海涛绝不甘心公司现在的规模。

郑海涛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产品和资金同样重要。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不能放弃,必须两条腿走路,而产品与资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郑海涛下一步的计划是通过第三次大的融资,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公司走向更加规范的管理与运作。此后,公司还计划在国内或者国外上市,通过上市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为公司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谈到创业公司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郑海涛认为除了产品、资本以外,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十分重要。数码视讯正是因为保持着独特的企业文化,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郑海涛将公司的企业文化概括为三种精神,即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郑海涛回忆说:“创业最艰难的.半年中,公司所有的人都拿不到工资,连买设备的钱都没有,于是就发动所有的关系,到处去借,把家里的VCD、电视机全搬来了,总之是能借的就借,能省的全省,哪怕只有一分钱也要花到刀刃上。但即使在这种创业条件下,大家仍然在努力地做着,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他认为,现在公司条件好了,但创业精神不能丢掉。创业精神不仅仅是公司创业时需要的,更是公司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际,从跨国公司到百年老店所需要的。

4、创业启示

虽然郑海涛第一次融资过程比较艰难,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终于得到了第一笔风险投资。郑海涛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了不同的融资策略,使得企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1.创业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融资

大学生创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可以自筹,向家人和亲戚朋友借款,也可以吸引风投,而郑海涛首先采用了自筹资金,然后才寻找风险投资。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为此,创业者就要做好准备来应对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2.郑海涛是如何成功融资的

郑海涛能够融资成功是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的。

首先,郑海涛的创业项目新颖;具有全新的运行模式,创业项目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且能够发展壮大。

其次,创业团队成熟稳定,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郑海涛的创业团队总是不断为公司的发展努力着。

最后,选择合适的投资人。要看投资人的投资领域是否与本企业的领域一致,还要看投资的额度是否与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匹配等。

3.要理解创业融资的特点

创业融资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了解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于做好融资阶段、融资数量与融资渠道的合理匹配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融资难题。

创业者还要了解资金来源的性质。从资金的性质来看,分为债权性资金和股权性资金两种。创业者需要知道它们的不同点。

;

❸ 谁是华为接班人

任正非一共有过三任妻子分别是:孟军、姚凌与苏薇。第一任妻子孟军为任正非生下一男一女,分别是孟晚舟与任平;第二任妻子姚凌为孟晚舟生下一女,姚安娜。 目前华为5G技术独步天下,年营收超6000亿,而掌门人任正非多年商场浮沉也已步入古稀之年。其实年纪越来越大的任正非早已不再过问华为内部具体事务的管理,充分放权给其他华为高层,就连华为CEO都是轮值制的。

任正非全家福

1992年,华为员工已经达到200多人。这一年冬天,公司到深圳经济特区外的西乡开会。开完会回来的路上,车子陷进了泥坑里。任正非二话不说,第一个下车,脱掉鞋袜跳进泥坑里推车。于是公司的其他人员也纷纷下车,合力将车子推出了泥坑。1987年创办华为时,任正非已经43岁

任正非之于华为,到底意味着什么?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华为也不例外,作为通信霸主的任正非一直被外界啧啧称道的是另类与狼性,虽然他并非名义上的董事长,但却是事实上的单一最大股东;虽然他自称“甩手掌柜”,但却真正主宰着这个帝国的每一次攻伐;虽然他几乎完全远离公众视野,但他的一举一动总会引发外界的高度关注

任正非否认“子承父业”

任正非已年过七旬,接班人的抉择常让其焦头烂额。他尽量“去家族化”并推行CEO轮值制,可接班人的传闻从未停息。然而内地电信业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恶性竞争,一旦他真正完全放手,隐匿的各方势力难免会抬头,华为能否走上预定的轨道,仍存极大变数,不管未来华为有什么变数“华为接班人”始终悬而未决,有人还曾援引IBM沃森家族的例子称,任正非“在等候他的儿子长大”。

虽然华为起家的业务是面对运营商的通信业务,但是现在看来已经是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终端业务和其他业务四大业务板块通信IT运营帝国。显然,与前20年相比,今天的华为在业务层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未来,如果任正非果真卸任,他的接班人们,理应有能力继续履行CEO职能。不过,谁能顶替任正非,成为华为帝国真正的权威?当华为需要作出新的战略选择时,谁又能够摆脱华为的惯性?

那么,华为何以为继?

据相关消息透露,华为EMT管理团队(轮值总裁制度)将在明年出现大变动,主要信息包括:任正非2018年12月31日退休,届时将不参与公司管理,不再享受否决权。

在交接班问题上,任正非此前先是举了两个朋友的例子,一个是88岁的AIG创始人柏林伯格,一个是74岁曾任香港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英国商人),这两位老人一直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在国外,很多人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过任正非随后补充道:“我是中国人,不会像他们一样,是会老的。

传闻华为的接班人就“隐藏”在这张图

早在华为2015年报里,有一张董事会成员集体照,曾经在微信朋友圈流传。

(前排左起:李今歌、郭平、孟晚舟、徐直军、任正非、胡厚昆、何庭波、李杰

后排左起 :陈黎芳、万飚、张平安、孙亚芳、徐文伟、余承东、丁耘、李英涛、王胜利)

列出了主要的六大热门人选:

前面三位,郭平,徐直军,胡厚昆目前都是轮值CEO以及华为公司的副董事长,而且,年龄都不大。

徐文伟是战略总裁;余承东大家都了解的比较多,号称余大嘴,最近手机这么火,他经常出来亮相;孟晚舟是公司的CFO,而且是任正非的女儿,江湖传言有可能接班。

同时,最近网上有两篇文章,都是关于华为接班人的比较火。

一个是任正非儿子孟平,另一个是女儿孟晚舟。现摘录如下,我只管搬运,不做评判,大家可以发表意见。

文一:任正非之女孟晚舟:蛰伏华为二十年 并非华为唯一接班人

文二:少年班毕业的孟平,或已悄然接班任正非

任正非之女孟晚舟:蛰伏华为二十年 并非华为唯一接班人

2016年岁末,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曾与任正非交流并解密华为的立业之本时,任正非如是回答。

外界普遍认为,华为之所以能够成功,越来越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功不可没。而华为目前强大的财务体系背后的领导者是华为公司常务董事、CFO(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她的父亲是任正非。

出生于1972年的孟晚舟回忆,自己上高中时就经常来到华为的办公室,使用那里的复印机,“我父亲创业时,我在读高中,他办公室有个复印机,我老去那复印试卷。”

到了1993年,21岁的孟晚舟从华为最基层的岗位——一名前台接待员做起,彼时,孟晚舟的父亲任正非告诉她, 社会 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这份工作将会帮助她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孟晚舟曾在题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内部文章中回忆,1993年,刚刚进入华为工作最初的那几年,她和另外三个女孩承担了总机转接和文件打印等工作,琐碎且辛苦。

但孟晚舟并没有因为任正非女儿这个特殊身份,在工作中以及与同事相处上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现在我很多同事,我当年都叫他们叔叔。这不会对我们现在的相处构成障碍,日久见人心。处久了,大家就知道我是什么人,都还比较愿意跟我说很多话。”

在华为人眼中,孟晚舟待人随和,毫无老板女儿的架子。曾接近孟晚舟的人士回忆说:孟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在意妆容修饰,与通常职业女性的气质迥异,但思维方式颇具国际化视野。但于外界而言,和任正非一样,孟晚舟低调、神秘,她的一切不断为外界所猜测。

孟晚舟的“任正非之女”的身份正式对外公开时,她已经在华为整整蛰伏了二十个春秋。2013年1月21日,身为华为CFO的孟晚舟首度现身,她在华为2012业绩预告媒体见面会上为自己辟谣,给了外界一份关于自己的真实“履历”。

“我在华为最早的工作是接电话”

孟晚舟1992年大学毕业,最初是在建设银行工作。一年后,由于银行整合,撤销了一个网点,所以就来到了华为。”

进入华为后,孟晚舟的工作主要是做一些类似“接电话”的“打杂儿”工作,“那时候公司小,做过秘书、协助过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打字、制作产品目录、安排展览会务等。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传闻中关于我在华为最早是接电话的是实情。”

“1997年,我去了华中理工大学读硕士,学会计,一年半学成后,又回到了华为的财务部门,这才真正开始了我在华为的职业生涯。”初入华为的头几个月,只要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不一致,她的会计凭证一定是重点检查对象。“到了2007年,公司聘请IBM作为集成 财经 变革的顾问,得益于顾问们的包容、鼓励,几年之后,很多在IFS(互联网金融服务)项目组员工,不仅专业上进步了,英语也进步了很多。”孟晚舟回忆说。

此后,孟晚舟历任公司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账务管理部总裁、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以及国际会计部总监。到2011年4月17日,华为在其官方网站上首次公布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名单,显示孟晚舟出任公司常务董事、CFO。直至今日,她一直担任华为的CFO。

“华为接班人”猜想

首度公开高调亮相后,除了公布华为2012年的业绩,孟晚舟还给媒体制造了另一个焦点,即她的身份引发了一场关于“华为接班人”的讨论和猜想。

有曾在华为工作过的人出来解密华为此举,认为让孟晚舟站在大众前,比让任正非站出来还难,此次她不仅站出来了,还高调辟谣,高调表达自己对行业的判断,高调出来的第一站不是某些会议或论坛,而是直接面向媒体采访,这说明任正非或许逐步退出华为,将更多地放权。

另外,在华为“内部反腐”的事情上,孟晚舟在当时的发布会上对此所表现出来的强势更是加重了人们对华为接班人的猜测。“唯一能击败华为的风险,来自华为的内部腐败。”她认为,这正是华为危机意识的体现,华为在过去的每一天都在讨论华为会不会倒下。她这番话的口气与她军人出身的父亲如出一辙。

蛰伏二十年,终于站到了媒体面前,她迫不及待告诉外界,我是这样管理华为的。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孟晚舟语速急促。

“在内部,华为正在推进组织变革,激活组织,加大向一线的授权,让听得见炮火的组织更有责、更有权;内部管理运作从以功能部门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转移。并通过简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内部运作成本,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实现了营业利润率的提升。”

而孟晚舟对于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与效益,也有自己的思考与分享——纠正“错配”是她在这方面的智慧总结。从管理角度,她提出,“当我们抱怨项目经营不好的时候,是否认真想过:我们从激励、任用、评价的角度,是否真正能够有效支撑基础经营单元的需求?少将连长的机制怎么落实?板凳要坐十年冷,我们的利益分配,不应该只关注技术创新、浮在水面上的岗位,还应该看到那些沉在水底,十年如一日从事基础工作的岗位。”

根据华为微信公众号“心声社区”,2003年,孟晚舟负责建立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这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财务制度和IT平台,使得全球的财务组织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运作。2005年——2009年,在华为全球账务系统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建设中,孟晚舟主导建立了五个账务共享中心,覆盖和支撑全球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推动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

2007年开始,孟晚舟负责实施华为集成 财经 服务的变革项目,该项目实施能为各级经营组织提供更完善、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财务数据,促使华为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综合解决方案。

外界认为,多年的历练,令孟晚舟和任正非一样具备了国际化视野。在一些项目上,她坚持拒绝IBM这样的咨询顾问公司像服务其他本土公司那样为华为配置中国顾问,而是要求专业的外籍顾问直接指导华为的员工。孟晚舟的观点是华为需要“原汁原味”的跨国公司经验,而非经过本地调整之后的方法。

就连外媒也将目光聚焦于这位新亮相的华为CFO所带来的影响上,英国的《金融时报》发表评论称,“如果她要扭转华为在美国的负面形象的话,她可能要做的事情很多。这种负面形象正阻碍该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自从1996年华为展开全球化征程以来,一直不断为其国际化进程做出尝试和努力,华为在全球范围内除了美国以外的市场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据华为公司发布的《201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华为旗下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服务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亿人口。2013年,华为营业收入达2390亿元人民币,其中65%的收入来自国外。

然而,华为在美国的收购受阻,屡次因“国家安全风险”被否决,举步维艰的状况,与政治、法律、文化乃至商业规则有关。尤其是美国对国防、航空、通信、信息技术等敏感商业领域一直奉行的保守封闭政策,都是华为开拓北美市场的巨大阻力。

而孟晚舟的出现,外媒当时解读为,高调的亮相给华为带来了新希望,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上。《经济学人》曾刊文指出,华为需要更进一步开放,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是紧密推动该公司在全球上市——如果不是在美国,那也至少要在香港。

彼时,华为并没有很强的上市动力。有人问孟晚舟,“华为旗下有三大事业群是否有分拆上市的可能?”初出牛犊的孟晚舟面对媒体抛过来的问题,直接回答“暂时不考虑”,给出的理由:一是华为目前不缺钱,二是没有必要。

不过,深知华为所处环境的孟晚舟也做出了谨慎承诺:华为将最终透露更多有关其所有者的信息。并声称对于最终的上市持开放态度。在媒体的镁光灯下,她不断重复着这句话,“我们将履行开放透明的承诺。”她说,华为会对外界越来越公开,包括股权结构等会越来越透明化。

对于以“狼性文化”起家的华为而言,孟晚舟表现出来的一面无疑给华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此前,一向低调的任正非也反复强调“开放”这一关键词。任正非后来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为之所以能进步到今天,的确与华为本身的“开放”有关。

华为员工对其高度认可、孟晚舟独具国际化思维以及20年的华为工作经历,似乎一切都与《华为基本法》第102条 “华为公司的接班人是在集体奋斗中从员工和各级干部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不谋而合。

但孟晚舟并不是唯一的接班人候选者。中国自古以来有“子承父业”的观念,任正非的儿子任平自然也曾被推到“华为接班人”舆论的风口浪尖。前华为副总裁刘平在《华为往事》中对任平这样介绍:任平成绩不好、贪玩,性格更像父亲任正非。每次考试及格了都要给父亲报喜,有一次他就听见任平在办公室给爸爸打电话,“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考试我有一门课考了60分”。后来,任平考入中国 科技 大学。这和性格低调的孟晚舟的确迥异。

加之,华为开始推行“轮值CEO”制度,后来任正非侧面回应:“华为所有员工将集体决定公司的命运,怎么可能由一个人决定这个事怎么做呢?华为从创立那一天起,确立的路线就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或许正如前华为副总裁刘平在《华为往事》中所说,极其崇尚IBM管理理念的任正非,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在等待“小沃尔森”的成长。这些,令“华为接班人”和“小沃尔森”始终成为谜一样的存在,不到正式接任的那一刻,外界的猜测总是存在。

少年班毕业的孟平,或已悄然接班任正非

任正非第一任妻子叫孟军,并育有一子,一女,他的女儿孟晚舟和儿子孟平。

1994年任正非把他送到位于合肥的中国 科技 大学,与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一起读书。

1997年,当任正非了解到任平经常借用华为合肥办事处的车辆时,他当即给时任市场部副总裁的徐直军以及合肥办事处主任刘京青打电话,严厉斥责他们,并表示决不允许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此外,任正非每年几乎都会在走访华为合肥办事处的间隙来和科大少年班的老师交流,了解儿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并要求所有老师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严格要求任平。

掌管华为后勤公司大权

据华为内部员工透露,任平中科大毕业后,并没有进入华为,而是在广州开了一家工程公司,专门承包华为基站、机房的安装项目。按规定项目承包本来要通过招标环节,但华为广州分部的人都知道这层关系,就跳过了这一环节直接把工程交给任平。

孟平后到华为的市场部,采购部,中试部等多个部门工作。现掌管华为旗下慧通公司。

孟平第一次入“常”失败

“2007年任正非曾提出让任平进入华为最高决策层,遭到华为决策层EMT(华为特有的最高决策机构)中的4人抵制,任正非当时作罢,但如今看来,华为EMT中的元老现已基本走的走,架空的架空。”

内部人士透露,任正非遭到了当时EMT中的费敏反对,徐直军、胡厚昆和张翠平也附和了费敏的反对意见。这个计划就暂时搁置了。纪平后来被迫交出了财务工作,费敏虽然被重用,但是因为压力过大,工作出现了停滞。这样一来,当时反对任平接班的人也就不再反对了。

任正非终于下了决心?

内部员工称,任平不如姐姐勤奋,但霸气,像任正非。华为原副总裁刘平在《华为往事》节选:一次是听到他在办公室里大声地给他爸爸打电话,说:“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考试我有一门课考了60分”。还有一次,他推荐一个朋友到我们项目组工作,被李一男拒绝,他拍着桌子大骂李一男。

然而任正非可能更希望华为效仿它的“老师”IBM,完成“小沃特森”式的接班。

内部消息透露(未核实),华为EMT管理团队(轮值总裁制度)将在明年出现大变动。其中一条主要信息如下:孟平(任正非儿子)进入EMT,将接任消费者BG CEO;郑宝用一同跟随,万飚留任,两人将辅佐孟平。

究竟华为公司已然成为公器,接受监督;还是尊重创始人意愿,不容外人染指?

据相关消息透露, 华为 EMT管理团队(轮值总裁制度)将在明年出现大变动,主要信息包括:任正非2018年12月31日退休,届时将不参与公司管理,不再享受否决权。

在交接班问题上,任正非此前先是举了两个朋友的例子,一个是88岁的AIG创始人柏林伯格,一个是74岁曾任香港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英国商人),这两位老人一直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在国外,很多人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过任正非随后补充道:“我是中国人,不会像他们一样,是会老的。

❹ 华为融资模式的优缺点

华为融资模式的优缺点:
1、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企业资信良好,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2、华为须在多个技术领域进行开发,其为扫除产品及技术封锁,研发制造范围相对较广,所需费用较大。

❺ 有没有知道华为的销售融资岗位具体是做什么的

我刚被华为销售融资录了。。你也是吗?岗位介绍说主要负责拓宽融资渠道,维护基层回客户关系,答还有负责帮助推动融资项目的进展。另外还有利用财务知识针对公司财务现状,对公司产品制定销售计划,对市场部门提供支持,与市场部门合作完成销售任务。

阅读全文

与中兴告华为内部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9月5日汇率日元 浏览:957
日币兑换怎么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462
网络开户怎么调佣金 浏览:140
起步股份涨幅预计 浏览:661
北京农投融资租凭有限公司 浏览:10
银行理财应聘怎么说 浏览:757
网上投资理财产品靠谱吗 浏览:89
中国建行优e贷款 浏览:7
英国股票涨幅 浏览:70
华联股份管理层 浏览:543
职位佣金行业分布比例 浏览:245
广发证券融资融券72 浏览:807
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什么期货交易所 浏览:757
证券公司营业部柜员 浏览:263
川投集团概况 浏览:142
承德金融公司 浏览:915
新希望最新股东人数 浏览:723
宜信贷款一次性还可以减免多少 浏览:135
上海有期货交易所 浏览:98
职能部门杠杆作用 浏览: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