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B2B要怎么做供应链金融
这个模式目前都在探索中,还未形成成熟的模式,是潜在的大市场,有多家涉及,可以解决未来产业互联网效率提升、交易成本降低的难题。从供应链的角度能更好的整合相关资源、上下游企业,更灵活精准的评估企业的信用、偿还能力,让资金在产业链里面高效运转,形成良性生态圈。另外,支付的安全性也与区块链的技术发展水平有关。
Ⅱ 阿里旅游新零售棋局:左手众信右手Dufry 意欲何为
阿里本月初宣布与全球免税巨头Dufry达成合作后,两者的合作进展便获得外界的密切关注。解读其意图者甚多,以“要动中免的免税蛋糕”的猜测为主。
近日,Dufry向外界披露了其与阿里的合作进展——该公司与阿里的合资企业目前正在确定和建立中,将寻找进一步发展中国旅游零售渠道以及在数字化转型领域进行合作的机会。
作为“五新”战略的其中重要一支,阿里将新零售的布局延伸到旅游领域则在情理之中。而当外界试图解读其与Dufry的合作时,先前发生的另一项战投也不容忽视——9月底,阿里宣布战略入股众信旅游,推进“旅游线下新零售”商业模式。
两者交映,阿里剑指旅游新零售之心显而易见。
难撼国内免税格局
今年10月5日,阿里与Dufry达成战略合作,前者拟同意收购后者不超过9.99%的股份,并且在中国组建一家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10月20日,入股事项有了实质性进展:Dufry对外公布了增发新股的最终发行数量和发行价,共筹集约8.2亿瑞士法郎,阿里持股6.1%。
“目前冲击不大。”当谈到阿里入股Dufry是否会对国内免税行业形成冲击时,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两者未来的合作更多可能集中于不需要免税牌照的业务方面,如跨境电商方面,这一客户群和免税业务客户群有所区别。
今年以来,国内免税市场迎来了风口。一方面,政策和疫情驱使消费需求回流,国内经济大循环被激活;另一方面,免税行业利好政策频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免税热点。数据显示,国内免税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2019年,中国免税行业规模约520亿元,同比增长约32%,这一增速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免税市场。“十一长假”的数据同样能反映国内免税市场的燥热:根据海口海关统计数据,10月1日至8日,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0.4亿元、旅客14.68万人次、免税品99.89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48.7%、43.9%、97.2%。
国内免税市场群雄逐鹿之下,阿里牵手Dufry,旋即引发外界对其意欲分食免税蛋糕的猜测。这与后者全球免税市场份额常年稳居第一的市场地位有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从2008年起,Dufry也在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但由于牌照因素,该公司无法在中国开展免税业务,其主要业务表现形式为机场有税。
在现行政策框架之下,不仅Dufry自身难以直接进入中国的免税市场,即便作为全球免税巨头与阿里站到了一起,两者合作也难以切入。
“这是一个以牌照为准的特殊行业。”前述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免税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需要持牌进入。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截至目前免税行业仅有10张免税牌照,分别由中国中免、深圳国资委、海南国资委、国药集团、王府井等持有。
实际上,阿里涉足免税由来已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8年11月,中国旅游集团免税业务与阿里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携手打造免税新零售、旅游购物领域新模式。而此次战略合作内容涉及阿里的业务线颇广,包括阿里旗下飞猪旅行、阿里云、支付宝、菜鸟物流等。
与中国中免的免税合作在2019年有了实质性落地。这年3月,飞猪旅行上线了“出境购”频道,采取免税预约的模式,即旅客可在出境前或出境游过程中通过该平台提前预订免税产品,在线选择提货时间和提货地点,实现“线上买、线下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飞猪旅行App发现,如今“出境购”频道已经变更为“旅行购”,按免税店地点划分为了韩国、日本两个境外子频道,海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广州、厦门、沈阳、南京、西安等境内频道。此外,该平台还直接推出“直邮到家”。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中免的合作是目前支撑飞猪旅行平台免税购物的核心。换言之,飞猪旅行平台免税的主要供货渠道则来自中国中免的旗下免税店。
阿里入股Dufry也无法解决入局免税的牌照问题。但光大证券的分析指出,“从阿里角度来看,此次合作有望大幅提升其旅游零售端的采购及供货能力,加强其旅游行业方面布局。”
能否“颠覆”旅游新零售?
有分析认为,Dufry所拥有的供应链和大数据资源,是阿里通过此次合作“抄底”海外电商零售的一次机会。
据相关统计数据,Dufry在国际机场旅游零售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约20%,对标25亿人的全球潜在客户。此外,Dufry的国际品牌供应商达到1000家,这些数据都成为阿里进军国际零售的宝贵资源。
事实上,阿里旗下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红利已经接近饱和,国内电商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尽管电商下沉的趋势愈发明显,但在拼多多、美团、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围攻”下,阿里需要再造新的增长点。
免税只是旅游零售的一部分,而阿里所要“颠覆”的是整个旅游零售。
为了“革新”旅游业,阿里投入了飞猪旅行这颗“重磅炸弹”。2018年发起的“新旅行联盟”计划记忆犹新:这一计划是飞猪旅行联合全球旅行服务商、各国旅游局、阿里生态伙伴共同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依托大数据、构筑全链路连接的行业新生态,以期提升旅行体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飞猪旅行自诞生起便一再强调自身非“OTA”的属性。其核心模式是,希望链通旅行商家和企业,依靠淘宝、支付宝等阿里生态圈资源,来提升旅游、酒店行业的效率。随后的发展显示,飞猪旅游的定位由“OTP”向“OTM”实现了升级。
在今年“十一”长假前夕,飞猪旅行率先打响“百亿补贴”计划,一度引发外界对其是否会掀起新一轮烧钱大战的质疑。飞猪旅行总裁庄卓然对此表示,百亿补贴不是短期营销,是面向消费者构建商家价值的长期举措。他还强调,行业对补贴的认知,不应该只停留在抢份额这个层面,而应该更多地比拼商家在平台的成长力。
战略投入众信旅游,则再次彰显阿里的决心——其希望将“革新”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线下。
今年发生的疫情对国内旅行社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营冲击,更是暴露了旅行社的“痼疾”。众信旅游董事长、总经理冯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疫情之下,旅行社行业无论是供应商、渠道商还是资源、产品,都处于分散状态,没有一个高效聚合平台。
今年9月底,众信旅游公告称,阿里拟受让众信旅游4547.0395万股股份,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与此同时,众信旅游还与飞猪旅行母公司浙江阿里旅行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设立合资公司,探索和推进“旅游线下新零售”商业模式。
阿里与众信旅游的合作涉及产品供给、渠道和品牌、大数据技术、支付和系统等方面。安信证券分析认为,两者的合资公司定位旅游B2B领域,拟打造全域旅游分销平台,对比目前均以线下商谈的旅游B2B模式,有望对国内旅游行业的资源端、批发端、零售端等企业在匹配、渠道、获客和资金等各环节实现效率提升。
冯斌对其与阿里的合作也抱以能解决旅行社行业难题的希望。“我们想与阿里一起打造一个面向B端旅行社的综合服务平台,主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就是资源和资金。”冯斌对媒体表示,阿里恰巧既有技术,又懂金融。
无论是入股众信旅游,还是牵手Dufry,阿里通过串联旅游行业的产品批发商、渠道商,也进一步加强了其在旅游新零售的布局。来自旅行社的期待,或许正是阿里能实现“颠覆”旅游业的可能性所在。
Ⅲ 旅游B2B有哪些痛点以及发展方向
近两年,旅游圈、八爪鱼、蜘蛛旅游网等旅游B2B同业平台先后获得亿元人民币以上融资以及欣旅通1.95亿被腾邦国际收购的消息接踵而来,中国旅游市场燃起的熊熊烈火正越烧越旺,而B2B平台的快速崛起正是给在线旅游行业浇了桶油。
从旅游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预计超40亿人次,旅游已成为刚性需求,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旅游对就业的贡献率将超过9%,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业将帮助1200万人口摆脱贫困。2014年中国旅游总收入3.3万亿元,在线旅游渗透率8.5%,预计到2016年在线旅游渗透率将超过10%,但年均增速不足1%,远低于我国互联网网民的平均增速。
由此可见,旅游行业在未来仍然会有稳定的增长,不断涌现的新模式也会是投资领域关注的热点,作为旅游行业的B2B平台来说,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快资源整合效率,对于提升旅游行业的线上渗透率有极大帮助。
旅游产业是比较典型的现金流充裕、低毛利、资源分散行业,随着公款出国的减少,中国民众旅游热情的提升,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逐渐向个性化、碎片化转移,目的地产品SKU多而分散,更加需要B2B平台的交易整合。在旅游产业里,各环节的利润分配情况大致如下图,对于B2B平台来说,无论切的是哪一段市场,其根本目的就是线上交易提升两端服务效率,通过互联网改造降低原有的人力和营销成本,缩短产业链,从而达到新的利润分配体系,做旅游经济运转的效率放大器。
目前旅游B2B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渠道运营模式,例如旅游百事通,通过加盟门市的方式聚集供应商和分销商形成分销体系,但这种模式不够开放和中立,只是参与了交易结算。
第二种是供应商或联盟自建模式,例如驰誉旅游,通过吸引原有的经销商在系统上查询下单,这种模式仍然是把线下业务放到线上的形成B2B平台的自我催眠,参与度和地域性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第三种是开放平台模式,如旅游圈和欣旅通。这种同业交易平台通过整合形成了交易闭环和旅游生态圈,是未来在线旅游的趋势之一,从B2B2C的角度看,分为由B2B向C端拓展和B2C向B端拓展两种。
对于现有的旅游B2B平台来说,单做撮合或者形成一定程度的交易闭环的系统能力都远未达到真正的B2B平台所需要达到的效率需求,也由于庞大的线下门店体系,实时库存以及相应速度跟不上旅游产品的分销节奏,可能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看到有类似“欢逃游”项目这种旅游分销体系2.0版本GDS(全球分销系统)出现在市场上,利用2.0分销系统完成对碎片化境外旅游产品的快速整合,降低人员值守成本。
除此以外,在线旅游平台也势必受到传统旅游平台的挤压,在产品资源、获客渠道、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上存在一定难度,而在未来行业资源更加集中的情况下,中小旅行社减少也会对旅游B2B形成一定的冲击。
纵观旅游市场,未来行业的大整合是个必然趋势,无论是从大交通、住宿向餐饮、娱乐产品的横向业务范围拓展,还是从目的地旅游产品供应商到客户的纵向产业链扩张,甚至是从国内到全球的旅游产品拓展,值得旅游产业整合的环节还给B2B平台留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方创研究院认为对于目前的B2B旅游平台来说,已有旅游圈、八爪鱼、欣旅通这种跑在前面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台,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新模式新平台崛起的机会。评估旅游B2B的项目,核心是团队,其次具有切入机会的可以从信息技术、资源把控和资金变现三个维度去衡量。
比如,信息技术方面是否能够用更加强大的解决方案替代人工值守,保证全球旅游目的地众多产品的信息整合,而非单纯做一个电商平台;
资源上企业是否拥有旅游行业的多年积累,能否做到旅游产品服务质量的严格把控,上下游渠道的稳定和可聚合;
在资金变现方面,对于大多数 B2B平台来说,资金变现都是个难点问题,面对 O2O烧钱的玩法冲击,旅游 B2B 平台烧钱和刷单问题也是屡见不鲜,对于旅游行业来说,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广告、流量变现方法,真正打通供应链,让平台服务越做越轻更加至关重要。
如果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旅游B2B市场依然巨大,可取代的空间依然存在,至于是否能够在这块众人虎视眈眈的肥肉里揩到油水,就看众项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