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发展第三物流
未来发展战略:
到目前为止,国内市场比较成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多,多数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的逐步兑现,物流业将面临着全面开放的宏观环境,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已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SWOT分析,帮助企业清楚地认识自身的强项(Strength)、弱项(Weakness)优势(Opportunity)、劣势(Threat),从而选择出适于自身发展的战略。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SWOT分析
1。优势
近几年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已出现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中海物流等一批既有规模又有效益且能够有效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集团。它们熟知国内的物流市场特点,建有遍布全国的网络系统、较低的运营成本以及与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良好关系,具有一些国外企业不能比拟的优势。
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它们各自具备不同的优势:第一种是由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型来的物流企业,如中海物流公司等。它们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拥有大量现成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专用设备、面积较大的库区园地和完善的管理机制,而且对本土的市场更加熟悉,所以发展比较快。第二种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如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远国际货运公司和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它们拥有全国性的网络、运输和仓储资产,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市场和经营网络、设施和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种是过去国家直接管理的垄断性的集团公司,如中铁物流、中国邮政等。它们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运输、仓储网络范围广、网点多,而且由于多年的经营,有深厚的客户基础。第四种是民营物流企业,如宝供、大通国际等。它们的主要优势是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为特定的行业提供可行的物流解决方案等,所以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当然,这些优势只是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发挥作用,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果想在国际物流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还需要不断地提高管理、服务和信息化水平,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2。劣势
(1)服务项目单一。目前,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和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2)信息技术水平落后。信息技术落后主要表现为:缺乏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机械化程度不高,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仓储系统(自动化库存定位及货品分拣等)、计算机辅助运输线路设计和车辆配载等现代科技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导致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多样性等方面都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得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严重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3)缺乏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
尽管国内已有一些专家在对第三方物流进行研究,一些大专院校也开设了某些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但物流知识,尤其是现代综合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许多人只是知道物流能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不知道它是对这些传统业务进行新的整合。此外,一些物流企业对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专业性的物流管理人才,没有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使企业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
3。机会
(1)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从市场需求看,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物流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如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沈阳、武汉等中心城市,IBM、联想、三星等众多跨国企业已经进入了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此外,由于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预计其物流市场的需求将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这无疑会给我国物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丰厚的利润。
(2)政府的重视。
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最新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2003年9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后开始全面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科技部已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列为“十五”科技重点之一。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的30多个中心城市正在制定或已出台了各省市的物流发展规划,各级政府的重视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3)入世后的机遇。入世后,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企业在降低成本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下,将加大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国外物流公司的涌入,也将激发本土企业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4。威胁
(1)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入世后,国外物流企业纷纷看好我国物流市场,不仅已有部分世界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先期进入了我国市场,更多的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将陆续进军我国物流市场。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着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挑战。
(2)第四方物流企业初现端倪。当人们在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上还懵懵懂懂的时候,第四方物流已经迫不及待地跃出水面,成为物流产业又一关注的焦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势必在经营理念上带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冲击,是保持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变,还是寻求新的体制创新,或者是在两者间寻求协调发展,将是企业管理者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SWOT分析,企业应该在成本控制、业务拓展、理性竞争等方面进行战略选择和策略调整。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当企业和竞争对手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时,只有设法使产品和服务的成本长期低于竞争对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最终取胜。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必须通过建立一个高效的物流操作平台来分摊管理和信息系统成本。在一个高效的物流操作平台上,当加入一个相同需求的客户时,其对固定成本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然具有成本竞争优势。一般来讲,物流操作平台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相当规模的客户群体形成的稳定的业务量、稳定实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广泛覆盖业务区域的网络。
(2)集中化战略。
依据自身的优势及所处的外部环境,确定一个或几个重点领域,集中企业资源,打开业务突破口。集中化战略不仅仅指企业业务拓展方向的集中,更需要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招募和培训、组织架构的建立、相关运作资本的取得等方面都要集中。充分把握市场机会,有效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
(3)企业联盟战略
企业联盟一方面是指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联盟;另一方面是指与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间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有专家认为“小”、“少”、“弱”、“散”是我国大多数传统物流企业的通病。因此,通过建立物流联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企业的核心能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求得多赢的理想之路。(摘自长风网)http://ke.cfnet.org.cn/index.php?doc-view-13307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② 什么是船舶融资租赁
船舶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船舶的特定要求和对船厂的选择,出资向造船厂购买船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分期支付租金的一种融资模式。在租赁期内船舶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船舶所有权即转归承租人所有。
我国在船舶融资租赁方面的主要问题
1.融资租赁机构自身专业性不强
国内的大部分融资租赁机构缺乏既精通租赁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与船舶相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不密切。我国融资租赁机构目前的专业水平较低,与船舶经纪人、船级社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又少,因而在进行船舶融资时,只能依据一般企业的贷款规则,不能针对航运、造船业的特点进行信用评估。
2.政策环境不完善
国外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壮大与政府的大力倡导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密不可分。而在我国,”在建船舶”的补贴、国债投资、造船基金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政策空间,融资租赁的优势无法体现,直接影响了融资租赁合作对象的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融资租赁的风险。
3.船舶融资租赁企业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从融资租赁企业自身来看,国内融资租赁机构自身实力普遍不强,中长期资金来源渠道不够通畅,融资方案较少。而船舶融资租赁业务项目的资金需要量大,一般需要二三年,长的要四五年,属干中长期性质的融资。所以目前从事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企业缺乏符合其业务特点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4.融资租赁立法相对落后
我国融资租赁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尚无专门的立法。有关融资租赁的法律调整,尽管在《合同法》中有专章规定,但内容仅限于融资租赁交易方面的一般性规定,在租赁物的种类、租赁物的登记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也没有涉及到融资租赁企业的设立、监管和促进等内容。
船舶融资租赞的创新方案
在我国能够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航运企业融资因素。船舶航运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船舶购置是航运企业最大的成本支出。绝大多数船东在新造船或购买二手船时都要考虑融资问题。船舶成本的高低关系到航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船东来讲,筹措资金始终是个大问题。二是,市场需求因素。我国船队老化严重,结构也不合理,技术状况欠佳。目前我国在国际各航线上航行的船舶将近三分之一处于老化状态,船舶事故连续不断。包括中远集团 中海集团及中外运集团的中国的三大航运集团正在着手改善船队结构,这对造船业无疑是巨大的潜在市场。基于以上两个因素,船舶融资租赁在我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以此航运市场背景为基础,切入船舶融资租赁市场也可细分为两种具体的模式:
1.远洋运输市场
远洋运输是指以船舶为工具,从事本国港口与外国港口之间或完全从事外国港口之间的运输,远洋运输专业性强、技术要求水平高,是我国船舶运输的重点。政府主管部门对远洋运输市场的关注,远远高于对沿海运输市场的关注。由于船舶的单价高,市场经营主体有限,远洋运输市场主要由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所主导,主要包括船总和中远。现有的租赁公司可能介入的远洋运输交易主要是二手船市场和国轮外租。对于远洋运输,建立远洋运输船舶融资租赁平台是一一种模式。发挥航运骨干企业与中国船舶工业的优势,解决目前航运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培育中国租赁市场,积极开拓合作融资造船的途径。在初期定位于作为国内造船业、国内航运业融资造船的桥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积累可以开拓船舶的光租、船舶的售后回租市场以及为外轮国造提供融资支持。
2.沿海运输市场
利用船舶在本国沿海区域之间的运输。作为国内沿海运输船舶技术要求不高,涉及的法律规定较为简单,多年来都是由国内两大造船集团修建 国内沿海船舶具有金额小、规模不大、专业性要求不高的特点。现存的租赁公司可以比较容易涉足此行业。租赁业务在我国的开展,主要是由于信用瓶颈的限制。一方面,承租方违约不按时交付租金,租赁公司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租赁公司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购买设备,存在银行对租赁公司的信用评价问题。而在以分散和共担风险为特征的租赁创新方案中,这些难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最近国内某租赁公司设计了一种创新的租赁模式,在这种租赁模式中设计了一系列担保与反担保协议,充分利用银行信用和租赁物品的自身价值,使各方形成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价值链。首先,为降低承租方违约风险,要求承租方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通过当地一家有实力的银行为其出具保函,保证在承租人违约时,由银行对其租金余额进行担保,这样就保证了租赁公司不会受到损失。其次,为使银行确保安全,特别采取另外两项措施:一是由制造厂商对设备进行回购担保,即在承租方不能履约的情况下,制造商对租赁物件进行回购;二是租赁公司将租赁物件所有权抵押在银行为承租人进行反担保。通过以上运作方式,使租赁公司、承租人、银行、制造商一起承担风险,从而为开保行和整个项目的安全提供了实在的保障。
参考文献
刘星.浅谈船舶融资租赁(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10
③ 供应链管理就业前景
供应链管理就业前景比较好。
未来对供应链管理的人才需求市场会比较大,就业范围涉及的领域十分的广泛,包括制造业、商检、批发零售等服务行业。
供应链管理的就业范围主要是物流企业和企业内部的物流部分。岗位职责主要是协调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开发降低成本和时间战略等。
因其涉及到商业运营中的多个环节,所以就业范围涉及的领域十分的广泛,包括:制造业、商检、批发零售等服务行业,快递业和货代以及运输业(比如全球知名的马士基、DHL,中外运等)、港口经营、仓储等等。
预计物流行业的高端人才将非常热门且紧缺,就业前景良好。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
供应链管理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运费结算员,运费分析员,终点货物经理,物流经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