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洗衣o2o融资a轮

洗衣o2o融资a轮

发布时间:2024-11-25 14:21:23

1. 自建型电子商务与中介型电子商务各有哪些特点

中介平台模式比较少,目前只有云家政。据了解,云家政通过积极帮助线下传统家政企业做信息化改造,目前已接入3000多家政企业,平台拥有全国最大的家政服务员数据库信息。

云家政与BAT几大巨头走得比较近。该平台70%的流量来自于手机APP,其他的则来自于微信、网络直达号等BAT的接入口。目前,云家政也是大众点评接入了唯一一家家政O2O平台。在获得千万美元A轮融资后,云家政将继续覆盖到更多的城市,计划今年实现1万家优质门店的覆盖,线上的实名制阿姨数量则要超过100万,覆盖30-40座城市。

e家洁、嘉佣坊、阿姨帮等是从C2C转变为B2C的代表,另外阿姨来了、管家帮则代表了经纪人模式,线上与线下门店结合,但都自建了保洁队伍。

2014年第三季,阿姨来了获得A轮投资之后,扩大了团队规模。用于扩展保洁队伍规模。而e家洁原来主攻上门取衣洗衣的服务,在今年初获得千万美元融资之后,才加入到日常保洁的行列。

“虽然自建队伍需要庞大的资金,而且复制的速度慢。但好处在于可以保证标准化的服务,提高保洁员工的平台黏性。”杨群表示,“保洁队伍的稳定性很重要,一方面培训需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供不应求的情况。”

万勇也认为,自营型模式招募的家政人员质量更有保障,易于统一管理,而平台型模式只是整合传统的小中介,不是真正意义上去颠覆家政业的服务质量,且很容易被复制。

但在做平台型的云家政CEO薛帅看来,平台型模式的规模优势其实更为明显,扩张更容易、运营效率也更高,这个行业不是零和游戏的革命,行业的问题在于,不是传统家政人员找不到工作,而是其碎片化时间没有利用。

其实,多数家政O2O公司精力有限,其仅围绕着本地城市开展业务,跑得较快的公司布局的城市也不过十余个。家政行业有着高度地域性差异,又难全覆盖,扩张速度一直是一大挑战。至于到底哪种类型的互联网家政模式会走得更快更稳,业界目前依然没有定论。

圈用户做生态

在不同模式的大框架里,家政O2O业态也在悄然转变,有的坚守在本行业深耕细作,有的则向业态外围延伸。

例如,部分小家政O2O公司仍坚守清洁、保姆、月嫂等垂直品类的服务。但一些快速扩张的公司,在家政人员品类、家政服务地域、家政模式上“由单变多”,且自建线下门店“由线上发展到线下”, 除与家政阿姨、传统家政公司合作,还自建种植基地、厂房等,经营模式“由轻转重”,有些还首创“开放式联盟”模式,集合家政门店的同时,也将物业、社区便利店纳入了进来,做成一个家政大联盟。

这些公司不再满足仅仅做家政服务,而是要在圈用户的基础上,围绕整个家庭做保洁的生态建设,第一个阶段对无生命体进行常规清洁(擦桌子、拖地、洗碗等)和深度清洁(家电家居清洁维修、服饰保洁、地板打蜡等),也逐渐发展成对有生命体的小孩、老人、孕妇等进行照看照料;第二阶段则做成一个服务型电商机构或工具型电商机构,围绕家庭所需物品和所要功能,进行实物销售和实体装潢等,成为一个家庭消费入口平台。

家政市场足够大,多种类型的互联网家政公司和传统家政公司短期内定会共存。数据显示,北京至少有20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缺口达到150万人;上海家政服务人员数量超过50万人,而有家政服务需求的上海家庭为180万户,缺口达到130万人。

如何招募更多的阿姨和提升家政服务品质,依然被视为各大互联网家政公司现阶段的目标。这关乎这些新闯入者能否最终达至改善传统家政公司服务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服务标准缺乏等乱象之初衷。在万勇看来,这个阶段至少要历经3-5年。

其实,抛开模式之争,家政O2O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市场中,信息不平衡的问题—阿姨挂靠在中介,中介再把阿姨推荐给客户,但中介传递的信息往往不准确,推荐的阿姨也得不到用户有效的评价,导致用户不信任中介,不信任阿姨。而平台的作用则将这种信任重新建立起来。

在巨头加入与众多资本的追逐下,2015年注定会爆发一场家政O2O圈地战。正如,前两团购之战,引用美团CEO王兴的说法,“行业的第一名将占有70%的市场份额,会活得很好;而第二名会有20%,也凑合。其他竞争战就只能抢食剩下的10%。”谁能在家政O2O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可能不久就会见分晓。

2. 猪兼强以数亿估值顺利完成a轮3000万融资,是什么意思

世界知名大企业,几乎都是通过上市融资,进行资本运作,实现规模的裂变,迅速跨入大型企业的行列。产品运营只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

3. 拿到B轮就牛逼了创业者们,警惕“C轮死”

拿到B轮就牛逼了? 优米 提醒众多的创业者们,警惕“C轮死”

过去两年,随着无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很多效率低下的传统产业开始被颠 覆和重构。新一代的互联网公司终于可以不再依靠中国互联网人口增长的红利,而是直接触碰和蚕食那些动辄都是数百、数千甚至上万亿的传统行业的奶酪。在 O2O、产业链电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中国的创业者们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巨浪型机会。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以BAT+新浪网易搜狐为代表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以京东、58为代表的第二代互联网公司以及以小米、滴滴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公司已经系统地为市场培养了一批具备较高起点的创业者。他们与这一波巨浪型的创业机会一拍即合,干柴烈火,熊熊燃烧。

与此同时,资本界也在给力地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大量之前在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获利的资金被回吐到创业投资市场,加上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很多上市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导致天使和VC基金在2014年募资异常容易。关 于2014年中国VC的募资金额,CV的统计是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清科的统计是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两家机构统计虽然总金额相 差较大但增长率大致相同。这样一个环境也促使张震、曹毅们揭竿而起,他们只用很短的时间就捅破了年轻合伙人单干融不到钱的那层窗户纸,一批由70后、80 后、甚至90后领军的VC基金应运而生。(如果再往前追溯,经纬的张颖应该是更早的VC起义者,只不过那个时候这样的事件还凤毛麟角,没有形成燎原之 势。)

由于创始人的经历和背景,新生代VC基本都是投天使和A轮,顶多投到B轮。市场中的老牌VC也在感叹B轮以后的项目越来越贵,创业公司还没大到不可倒,已经贵到没法聊,因此也在纷纷往早期战场转移。

除了这些传统的天使和VC基金,很多其他早期项目的掘金者也纷至沓来--BAT小米们来了,京东58们来了,万达复星们来了,A股大佬们来了,中概股创始人们也来了。它们像除夕夜朋友圈发红包一样任性地往早期创业者身上撒钱。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但凡事儿大致靠谱,人基本靠谱,投资人给钱的时候眼睛几乎半睁半闭,创业者拿钱的时候手几乎插在兜里。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天使轮投资的公司达到812家,拿到A轮的达到846家,拿到B轮的也有225家。这些还是报出来的。根据我们的观察,过去一年里实际拿到天使轮、A轮和B轮的公司很可能要远远高于上面这些数字。

但问题也来了。天使拿完,A轮拿完,B轮拿完,接下来C轮怎么办?

由于不同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速度、融资节奏不尽相同,因此有些人的C轮从规模上可能相当于另一些人的B轮或者D轮。本文中所说的C轮,基本是指那些尚未形成 规模收入或被证明的商业模式、前一轮投后估值在3000万到1亿美元之间、希望在前一轮结束后的3-9个月内再融3000万到2亿美元并使投前估值达到 3-10亿美元的这一轮。

2014年和2015年初,我们看到投早期(天使、A轮和部分B轮)的投资人和投晚期(部分D轮、E轮和F轮)的投资人都很活跃,而在中期(部分B轮、C轮和部分D轮)这个阶段,投资人正在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谨慎。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完成C轮融资的只有82家。

即便按照前面提到的比较保守的数字,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八百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两百多家,由于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里融资轮次间隔正在急剧缩短,很多创业公司A轮和C轮之间相隔只有一年,因此这一千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再加上2014年之前融完B轮的那些公 司,需要在2015年拿到C轮的公司只会比一千多不会比一千少。假设2015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创业者需要直面“C轮死”的可能。

为什么会是这样?

首先,估值一旦超出一亿美元,其实已经超出了大多数VC的舒适射程。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值真正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并不是很多,一亿美元以上的估值会让很多 VC感觉到投资升值的天花板在快速逼近。而在很多新兴领域,这个阶段的融资企业大多尚未形成可证明的商业模式或者足够清晰的领先格局,因此也很难真正进入多数PE的舒适射程。

能在这个多少 有些尴尬的阶段快速出手的财务投资人并不多。最常被提及和想到的无外乎几家对冲基金和特殊类别机构(如老虎、蔻图、高瓴、DST、日本软银等)和几家有中期互联网项目投资能力的PE基金(如华平、泛大西洋、中信产业、新天域等),外加个别有中期投资能力的VC(如红杉、IDG、H Capital、兰馨亚洲、今日资本等)。其中,创业者最想要的投资人往往是相对而言对估值不那么敏感、愿意重注赌赢家的第一类投资人。

但这类投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钱多人少,基本上是一个人盯着“整只鸡”,千里走单骑。虽然这些人都是超级能人,也很会利用外部机构来帮助他们提升带宽,但他们一天也只有24小时。因此,虽然他们可能会同时看很多项目,但真正进入操作阶段的项 目在任何一个两三个月的周期里通常不会超过两个。即便是华平、中信产业这样的PE机构,真正能看中期互联网项目的人也不多,再考虑内部资金投向要求、人员流动、基金周期等因素,一年下来平均在互联网领域也就是一两单、顶多三五单的样子。

羊年伊始,我们看到一些传统上以投C轮D轮为主的公司明显的重心前移开始往B轮走。他们宁肯在B轮在正常应该6000万美元估值的公司面前手一抖给出8000万的价格,也不愿意贸然对着本应两亿美元估值的公司冒出五亿美元估值的傻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变化正在影响着今天C轮门槛前的创业者。

Paypal的联合创始人之一Peter Thiel在他著名的《从0到1》这本书里提出早期投资人选择项目的标准应该是“一个项目可以赚回整个基金”。前不久TechCrunch作者Danny Crichton发表的一篇文章与此暗合,他认为整个VC行业投资回报的来源正在向少数公司集中,因此唯一正确的投资策略就是不计代价地投入那些有机会让投资人获得超级回报的公司,并且忽略那些只能让投资人赚到中等回报的公司。基于这个逻辑,VC们为了能够投入这些少数的赢家,会愿意透支12个月、甚至24-36个月的价格,所以市场上会接二连三地出现令人瞠目的估值。作者把这种估值透支现象称为“融资加速”。

那些被透支了的估值称为创业者的兴奋剂,为他们打开了价值幻想的空间。问题是,“能够帮助VC赚回整个基金”的项目注定是极少数的特例。一方面VC向少数赢 家聚焦,另一方面大多数创业者又被别人的高估值过早地吊起了胃口把自己高高悬在空中。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创业者都会觉得自己应该成为那些特例,只有投资人心 里清楚特例通常意味着不超过千分之一的可能。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推动少数特例公司“融资加速”的力量也在推动着更多的非特例公司“死亡加速”。

创业公司最有可能因为哪些原因面临“C轮死”?

1. 今天所在的本源市场不够大

所谓本源市场,指的是你今天正在聚焦并试图重塑的细分行业市场,而不是理论上你未来做大了成了平台后可以延展到的所有相关或相邻领域之和。

如果你今天要想拿到3到1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人至少需要能看到你有机会在三、四年后长成一家30亿到1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除非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如搜索市场中的网络),否则3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通常需要一个1000亿人民币以上的目标市场规模来支撑,而1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很可能需要一个万亿级的目标市场。

对 于前面提到的那些对冲和PE基金来说,只有目标公司的本源市场能够达到两三千亿的市场规模,他们才比较有可能兴奋起来。别忘了,他们钱多人少,因此必须找 足够大的机会。因此就C轮融资而言,如果你聚焦的本源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说白了就是三到四年后IPO的时候)潜在规模没有一两千亿,那么你需要给自己插 上第一枚用来预警的小红旗。

2. 站在错误的坡上

几乎每大几千亿、上万亿的市场都有多个切入的角度,有人从南坡出发,有人从北坡上路。以现在很热的O2O为例,在房产市场,你可以从买房入手也可以从租房入 手;在家庭服务市场,你可以从洗衣入手也可以从家政入手还可以从社区电商入手;在汽车后市场,你可以从洗车入手也可以从维修入手还可以从二手车交易入手。

但不是所有的坡都有同样的机会。虽然总有例外,但一般来说——

——高频打低频比低频打高频更有机会;

——刚需打非刚需比非刚需打刚需更有机会;

——不受制于稀缺资源的打受制于稀缺资源的比受制于稀缺资源的打不受制于稀缺资源的更有机会;

——平台效应强的打平台效应弱的比平台效应弱的打平台效应强的更有机会;

——经济模型好的打经济模型差的比经济模型差的打经济模型好的更有机会。

因此,无论市场有多大,如果别人的坡比你的坡好,那么你需要给自己插上第二枚用来预警的小红旗。

3.在自己的坡上不是第一第二且与第一第二差距较大

很多市场都会有老三老四存活的空间,但不是所有的老三老四都有机会拿到C轮。那些投C轮的基金虽然也在意性价比,但总体来说他们更在意最终这家公司有没有机会做到足够大并领跑行业。

在大多数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明显的细分市场中,老二如果想从一线基金那里拿到C轮融资,除了本源市场必须足够大以外,还需要同时具备另外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与第一名的市场份额差距不能过大,最好50%以内;第二,如果第一名已经被BAT之一投资,自己身后最好也有BAT中的另一家做后盾。老三如果想拿到 C轮融资,则这两个条件改为:与第二名差距在20%以内;前两名没有都被BAT投资。

以打车软件市场为例,快的作为市场老二正是因为前面提到的三个条件都具备了,才拿到了老虎的C轮和软银的D轮,也才有了春节前的惊天合并。而当时在北京红极一时的摇摇由于没有具备另外那两个条件,所以黯然离场。(《创业家》杂志3月刊中会有关于摇摇的专题报道)(易到不能算第三,因为严格来讲它所在的商务车市场和滴滴快的当时所在的打车市场是出行这个大市场的南坡北坡,只不过现在看起来北坡这条路径比南坡更容易登顶。)

总结一下:在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明显的市场中,如果你在融C轮的时候不是市场第一或者第二且与它们差距较大,你需要给自己插上第三枚用来预警的小红旗。

4. 估值增长曲线过于陡峭,“VM”指数高于0.5

首先,让我告诉各位一个秘密——与传统行业中那些拥有可预测现金流的企业不同,新兴热点领域中那些“飞在天上的猪”,没有人真正知道它们到底该值多少钱。投行不知道,投资人同样也不知道,都是凭感觉。一 些所谓的可比交易,往往并不可比;更重要的是,那些所谓可比交易的估值本身可能就是错的——很多新兴领域的所谓估值标杆本质上都是一两个“区间外投资人”(愿意给出大多数投资人不愿意给出的估值的投资人)留下的手笔,还没来的及被证明对与错。投资人能做的仅仅是想清楚目标公司是不是必须拿下,如果是就尽可能依靠执行速度、个人魅力、增值服务等因素在叫卖价的基础上打个折,有时候甚至连折都不打只要能被选中就行;融资企业能做的是尽可能把融资前三个月和融资 期间的业务曲线(其实这个阶段主要就是用户曲线)做漂亮让自己有叫出高价的资本;投行能做的是尽可能通过制造买方竞争为融资方创造有利的供需态势和交易氛围。这就是估值。

在这个前提下,C轮融资中对估值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实就是三个:

1. 竞品同轮融资的真实估值(如果是竞品抢先做完)。注意,竞品对外吹牛不上税的PR估值不算,是真实的白纸黑字的估值。投资圈很小,真实的估值基本藏不住。

2. 相对于竞品的运营能力和市场地位。

3. 前一轮融资的估值、融资额和交割时间。如果竞品先融了,则(1)和(2)比较重要;如果是自己先融,则(3)比较重要。

接下来重点说(3)。各种道理可以讲到天上,各种方法论也可以喷得开出花来,但最终投资人往往有一道心理底线需要坚守。这条线说通俗点就是投资人心中的“傻叉警戒线”——交易估值一旦超过了这条线,投资人就容易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沦为行业的笑柄。

为了讲明白这件事,我们需要临时发明一个概念:VM指数,V是估值,M是月数。VM指数指的是本轮融资与前一轮融资的估值差异倍数(本轮投前估值/前轮投后 估值)除以两轮之间间隔月数(本轮预计签约月与前轮交割月之间的日历月数),譬如:如果本轮投前估值是上轮投后估值的3倍,两轮的时间间隔是3个月,则 VM指数就是1;如果估值还是3倍两轮间隔是6个月,则VM指数就是0.5。

以公认的估值飙升最快的小米公司为例,它的A轮和B轮之间只间隔了两个月,估值却涨了4倍多(因为小米1的推出空前成功),VM指数高达2.1,10个月后 C轮的VM指数降到了0.4,12个月后D轮VM指数降到了0.2,16个月后E轮(就是最近450亿美元)的VM指数回升到了0.3左右。

即便对于热点行业中风口上的猪们来说,C轮的VM指数通常不应该超过0.5。也就是说如果你的B轮投后估值为5000万美元,那么C轮如果在6个月后融投前估值原则上不应超过1.5亿美元;如果是在12个月后融,投前估值原则上不应超过3亿美元。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一些上下浮动。譬如,如果融资企业在两轮之间真有特别爆炸式的增长或者严重影响企业未来预期的标志事件,VM指数超过 0.5是可能的。再譬如,如果B的投后估值只有两三千万美元,C轮的VM指数超过0.5也是可能的。还譬如,如果B轮和C轮间隔超过12个月,除非你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年化400%以上的增长,否则VM指数应该低于0.5。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VM指数原则上不应超过0.5。一旦超过,投资人就会自我怀疑起来。这时候即便他们对项目不愿轻易割舍,也会犹豫不决;他们很可能会想办法拖延交割时间以便能多看一两个月的数据,同时在其它条款上尽可能找补回一些心理平衡。

所以,如果你不是全银河系里最靓丽的那几颗星,而C轮的VM指数又显著高于0.5,那么你需要给自己插上第四枚用来警醒的小红旗。

如果以上四枚小红旗中你只插上了一枚,或许还不用过分紧张。但如果四枚中你占了三枚甚至四枚都集全了,那么请做好准备——C轮有可能会成为你的鬼门关。

如何避免“C轮死”?

1.对估值保持一定的弹性,避免被别人的虚假估值误导

现在中国创业者群体里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就是虚报融资额和估值,有的乘2乘3,有的故意混淆人民币和美元,最极端的甚至报出的融资额比自己的估值还高。 当然,这些人通常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开新闻发布会报假估值,而是通过各种公关大号小号来进行传播,自己不置可否,用别人的嘴帮助自己误导市场。

我去年年底在黑马大会上曾经专门提出“建立诚信中国,从自己做起。我们可以选择不公布融资额和估值,但如果要公布的话,让我们公布真实的数字”。最近徐小平老师也利用微博提出了“大家一起消除虚报投资额现象”的倡议。

对于出来融资的创业者来说,最坏的情形就是被市场上误传的错误的融资额和估值所误导,别人俩嘴皮一吧嗒,自己挂在了天上。而这很可能正是错误信息的始作俑者 所希望看到的。创始人很自然会倾向于高估自己企业的价值,因此也会很愿意半推半就相信别人报出的被夸大了的数字,以为借此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但 这样的心态反而会害了自己,因为没有哪个投资人会把市场上传播的虚假估值作为自己估值的参照。

正确的做法是充分利用自己现有投资人和财务顾问的网络去尽可能了解竞争对手真实的估值和融资额。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加上中国很多专业人士在保密性方面的职 业操守普遍存在问题,因此打探出真实的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即便无法了解竞品真实的估值情况,也可以和自己的财务顾问一起基于不同维度的考量建立起一个相对合理、有一定支撑的估值区间。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对估值区间保持一定的弹性,如果市场反响没有预期的热烈要随时做好调整估值的准备。只有做成的买卖才是买卖,只有被买单了的估值才有意义。

2.确定性比估值重要,时间为上,给确定性和时间足够的折扣

在C轮阶段,从优先级上排在第一位的应该不是估值,而是确定性,而与确定性对应的就是时间。一个融资交易只有交割了,才算真正完成。因此,谁可以最快签约并交割,谁就可以给融资公司最多的确定性。

对投资人来说,如果要能比较快地完成交易,需要具备两个前提:首先,投资人对行业有理解——估值都好几亿美元了,没有哪个机构投资人会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行业 的情况下贸然写支票。因此,对于那些聊过一次发现对方不太懂行业的投资人,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第二,投资人可以本地决策,并且最好一两个人就基本可以决 策或者至少实质性地影响决策。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业模式正在与美国同行业的模式发生背离,所以如果投委会决策需要拿到远在硅谷、纽约或者伦敦、巴黎合伙人的 投票,不确定性就会大幅提高。

而对于那些对行业拥有比较深的理解、能快速决策、与团队也有化学反应的投资人,给予一定的折扣以推动他们尽快下决心是非常值得的。一个细分市场里谁先把C轮融资完成,谁就可以率先把难题扔给自己的竞品,同时也离摘取D轮估值更近了一步。

3.在现金储备方面给C轮留出足够长的时间

关于B轮和C轮的时间间隔没有一定之规,取决于扩张速度、业务发展的关键节点、主要竞争对手融资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

有一点是必须的,就是要给C轮融资的操作与完成留出足够长的时间,这一点在2015年尤为重要。

只有在不是非融资不可的情况下出去融资,手里才有筹码。一个正常的融资流程通常需要9-12周的时间。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二十几天搞定C轮的情形,但市场上从 启动到交割超过三个月的案例要远比短于三个月的案例多。这意味着你手里的现金在你启动C轮融资的时候,按照当前的业务规划和资金需求,应该至少可以维持公 司正常运营一年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在B轮完成后,你手里的现金可以让你按照你的业务规划正常运营18个月,那么理论上你至少可以有6个月专心致志地聚焦业务发展,然后再考虑C轮融资的事。如果B轮后你手里的现金只够维持12个月,那么你最好在三个月内启动新一轮融资。

当然,也会有一些公司上轮的钱还没有动就开始谋划下一轮,这通常是出于竞争态势的考虑,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4. 尽量不给投资人排他期

以我们的经验,要想保证融资交易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动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尽量不给投资人排他期,谁快跟谁走。哪怕为此付出一些金钱上的代价(譬如为没有被选中的投资人支付一定的尽调费用),也是值得的。

如果非要给投资人排他期,我们宁肯在尽调之后给投资人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10天)的独家法律文件谈判期,也不给投资人独家尽调(通常3-4周)的排他期。

当 然,要想做到上面这点,需要比较有利于公司的交易态势。众星捧月的时候公司怎么提条件都说得出口,一棵树上吊着的时候提什么条件人家只需说No对话就结束 了。现在有关投资人的信息越来越透明,财务顾问靠信息不对称吃饭的时代早就翻篇了,财务顾问真正的能力在于能否通过营造一个对融资企业尽可能有利的交易态 势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和尽可能强势的谈判地位。

5. 不用怕站队,引入战略投资人不是坏事

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巨头在新一代创业公司的融资和发展过程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几乎所有估值能够达到10亿美元、尚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里,都有BAT的身影。仅腾讯一家,据媒体报道在2014年就至少投资了40家公司,涉及投资额达80亿美元。

如果你没有在更早的轮次里引入BATX这四家巨头或者京东、58、美团、唯品会、携程这样的“中头”,那么C轮是应该认真考虑引入战投的时候了。它们能给被 投企业带来的价值除了资金之外还有业务和资源上的帮助与协同。除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中概股之外,很多A股公司也开始密集对新兴产业进行投资。

创业者们往往对与巨头站队这件事心存顾虑,但这真的不是他们在今天这种环境下应该特别考虑的事情。C轮面前,活命重要,媒体上怎么喷账户不会骗人,两军相遇兜鼓的胜。况且,继滴滴快的之后,更多跨BAT的惊天并购正在孕育。爸爸们连孩子们互相睡都不介意了,孩子们就更没必要担心拿了哪个爸爸的钱会惹恼别的爸爸。

事实是,在绝大多数与互联网有关的领域,基于中国互联网的独特生态,站队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既然如此,与其晚站队,不如早站队,先于竞争对手把最有利于自己 未来发展的巨头引进来。况且,今天的互联网巨头和中头们已经越来越有生态意识和格局观,知道如何帮忙不添乱。在这方面应该说腾讯3Q大战后痛定思痛,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值得点赞的标杆。三座大山正在变成三座靠山。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把引入特别有价值贡献的策略投资人当做B轮和C轮的跳板。管它叫B+也好,Pre-C也好,叫什么无所谓,其实质是通过背对背的交易安排利用战略投资人独特价值贡献拉升C轮的价格。这样即便给战略投资人的估值打个折,C轮整体的估值还是会得到显著提升。我们最近在不止一个交易中就采用了这个策略。

最后我要说,今天中国的创业者是全世界最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创业的路途中会遇到很多坎坷甚至走入绝境,但创业的人生是值得在80岁的时候回忆的人生。优米祝所有的创业者朋友们羊年好运,面朝大海,每一轮融资都花开。

4. 风口上的玄学:先融到A轮的公司都挂了

风口上的玄学:先融到A轮的公司都挂了

挂掉是常态,而谁先挂掉则是特例。前段时间有一张图刷屏了朋友圈,总结了2010年以来的各大风口。如果对着每年的风口去找,你会发现真正走到最后的公司,几乎都不是最早成立的,甚至不是最先拿到A轮投资的!

如果对着每年的风口去找,你会发现真正走到最后的公司,几乎都不是最早成立的,甚至不是最先拿到A轮投资的!

前年资本寒冬的时候,创投圈流行一种说法,「A轮死」:如果说天使轮是对人的认可,拿到A轮则说明对模式的认可,所以对于很多创业者而言,A轮是个生死攸关的大坎儿;后来又繁衍出B轮死、C轮死等多种升级版死法。

大致是说,每个融资阶段都会筛掉一大批创业公司,能够融资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会在某个阶段止步不前,甚至挂掉。

但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个总结其实并不具有多大的发现意义,创业永远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成功总是小概率事件,哪个阶段死掉,都再正常不过。

挂掉是常态,而谁先挂掉则是特例。前段时间有一张图刷屏了朋友圈,总结了2010年以来的各大风口。如果对着每年的风口去找,你会发现真正走到最后的公司,几乎都不是最早成立的,甚至不是最先拿到A轮投资的!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这是每一个风口背后的玄学。

先说团购。2010年3月份,美团和拉手上线的时候,窝窝团已经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到了6月份,拉手也拿到了金沙江领投的千万美元投资,美团的A轮融资,要到当年10月份才Closed。

而另一家靠团购起家、后来卖身给网络、今天仅次于美团的团购老兵糯米,则是在拉手完成A轮融资的时候才刚刚成立。

换句话说,在中国团购领域经历了千团大战、万团大战之后,笑到现在的知名公司,竟是拿到A轮最晚的美团和成立最晚的糯米(糯米目前只能算微笑)。高举高打的窝窝团虽然通过各种手段上市了,但市场地位早就没了,拉手也是如此。

再说垂直电商。如果说2013到2015年的资本泡沫和资本寒冬主要是O2O造成的,那么,从2009年到2012年的大风口则是属于垂直电商。当然,泡沫和寒冬也属于它。

当年的垂直电商主要是围绕女性用户做文章。这又分两类:卖给女人服装和卖给女人化妆品。卖衣服的,成就了著名的妖股唯品会,卖化妆品的,成就了陈欧和他的聚美。

不管两家公司在上市经历怎样,都是率先上市的,到目前市场地位依然健在,但这两家公司都不是各自领域最先成立和拿到A轮的。

唯品会现在的模式是名品特卖,其实最早是从奢侈品切入的。当时这个领域也是一个风口,很多创始人出现高大上,见过世面,不仅适合做这个生意,拿钱也非常顺利。

唯品会是在2010年12月拿到红杉和DCM的2000万美元投资的,没错,在它之前,一家叫尚品网的网站刚刚上线就拿到了雷军和晨兴的A轮美元投资,而另一家叫佳品网的公司,在唯品会完成A轮融资的之前半年,就已经拿了两轮投资。

与唯品会同样在广州、同样主打女性服装品类的梦芭莎,不仅成立时间比唯品会早两年,融资更是快和早,但这些并没有让它走到唯品前面,尽管梦芭莎一直在按照自己的逻辑活着。

如今的陈欧总是以高富帅示人,但回到2010年刚刚创立聚美优品的时候,他在最强的竞争对手、乐蜂网创始人李静面前,屌丝感十足。

2008年李静拿到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的.时候,陈欧还在斯坦福读MBA,而此时李静不仅是小有成就的创业者,还是全国知名的主持人,论为自己代言,李静是陈欧的前辈。

2014年聚美在美国上市;同年,乐蜂卖身给了唯品会。美妆电商迎来一家独大的局面。

打车软件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风口。如果说美团是把别人友商一个一个耗死的,滴滴则是通过血淋淋的战争一个一个灭掉的,并快的、收Uber(中国),背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但滴滴不是最早的打车软件,融资也不是。2012年春天成立,7月份拿到王刚的天使轮投资,12月份拿到金沙江的A轮,至少从融资的角度,这是中规中矩的一年。

纯打车软件领域,最早的公司叫摇摇招车。2012年4月,摇摇招车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350万美元A轮融资,而此时滴滴刚刚成立,还没拿到天使投资,快的则还没有成立。

而如果把视角放宽,从打车软件到网络约车,比摇摇还早的其实是易到。2011年8月,易到获得了来自晨兴和高通的数千万美元A轮投资,此时程维还是阿里中供的一枚地推人员。

真正成就了屌丝逆袭的风口,是这个。资讯在中国一直是个门槛极高的行业,PC时代的三大门户,都是经过先斩后奏式的发展来奠定自己江湖地位的。

到了2010年前后,门户们依然相信,这是一个需要采编精英的行当,需要资本长期投入的行业,所谓迎接移动互联网,不就是把PC的内容放到手机App上吗?

2012年,今日头条上线的时候,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狐新闻客户端至少已经做了一年。当时今日头条在各大门户的我眼里,根本就是「看不上」,连「看不懂」都不算。

但到今天,你看到几乎所有来自巨头的新闻客户端,都在学习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智能推荐。而此时,它们已经被今日头条远远地抛在身后了。

Facebook不是最早的社交网站,苹果不是最早的手机厂商,腾讯不是最早山寨ICQ的中国公司,网络不是中国最早做搜索引擎的公司……

为什么总是后来者居上?

时机很重要。从2012年成立到2013年,滴滴都不是这个领域绝对的老大,它顶多算是与快的在内的一批友商身处第一阵营。差距是怎么拉开的呢?

2013年4月,也就是滴滴创立一周年的时候,它拿到了来自腾讯的1500万美元投资。这个金额无论是放在当年还是放在现在,都是有点拿不出手的B轮,但它对滴滴也好,还是对整个行业,具有决定战局的影响。

8个月之后,微信推出红包,红遍了2014年的春节。就在红包功能推出前一个月,腾讯投了1亿美元的C轮给滴滴,二者算是彻底绑定。之后,微信通过红包打通了微信支付,而滴滴通过微信支付拿下了整个市场。

有人乱花钱,有人不敢花钱,有人会花钱。摇摇招车创始人王炜建后来总结为什么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原因时,有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如果当时我投了1000万……」

当时的摇摇招车不是没钱,已经拿了红杉和真格的两轮投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滴滴等一批后起之秀把市场做大。

易到犯了同样的错误。正值打车补贴最疯狂的时候,周航犹豫的是,要不要跟进。这一犹豫不要紧,错过了一个时代,即使后来再追,也没有了意义,只能卖身给乐视,也有了后来的故事。

王炜建和周航有一个共同点:二人都是传统行业出身。传统行业的特征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哪来的什么补贴、烧钱?你的DNA决定了你人生每一次的重大选择。

一个反例是,王兴和美团能笑到现在,让团购行业玩成剩者为王,则源于不烧钱。为什么?

因为团购行业的消费场景是固定的,即蓝色港湾有多少餐馆、北京市有多少家电影院短期内肯定是固定的,链接它们与消费者,本质靠的是服务,而服务则需要慢工出细活。这是与其他标准化服务(比如打车)最大的不同。

敢不敢花钱、会不会花钱,是一门艺术。

今年以来,先后诞生了两个超级大风口: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翻看这两个风口的融资历史,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公布融资新闻的时候,几乎都是同时公布。

像共享充电宝,在4月初的一周之内,至少5家公司宣布获得融资(基本都是A轮),有点同赴国难的意思……

共享单车从一开始主要是ofo和摩拜两家在斗。和以往赛道相比,这个领域是风口起来之后才有众多跟随者的。但这个生意是好生意,无论最后剩下一家还是两家,都有的赚。

哦,对了,ofo成立最早,摩拜融到A轮最早。只不过,ofo在摩拜A轮之前有个Pre-A轮。这个该怎么用玄学解释?在线等。

;

5. 【62晓云商业时评】e袋洗:洗不掉的尴尬

说起洗衣服这个话题,大家可能会觉得与商业无关,但今天我要聊的主角——e袋洗,却是将这个日常家务劳动提升到了商业层面。洗衣店,几乎在每个小区都能找到,对于好洗的衣物,我们自己在家处理没问题,但对于皮衣、西服、窗帘、棉被等难以处理的衣物,洗衣店便孕育而生,提供专业的服务,衣物清洗后干净整洁,熨烫平整,为我们省去了不少麻烦。
e袋洗,作为洗衣领域近年来最热门的项目,它的特色在于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与传统洗衣店的单机小作坊模式不同,e袋洗将所有衣物集中到大型洗衣工厂,采用大规模流水线作业,效率与成本优势明显。这种前点后厂的洗衣模式在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但在我国能够大规模服务普通客户,确实值得称赞。
另一个亮点是e袋洗的取单送单采取众包模式,将服务外包给社区的退休人员,既为他们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也节省了建立物流体系的成本。这一模式实现双赢,提高了用户满意度,降低了运营成本。
e袋洗在14年获得A轮融资,15年B轮融资1亿美元,B+轮融资更是未透露具体金额。到了17年底,e袋洗董事长宣布已全面盈利,这一消息在互联网行业引起震动。作为洗衣行业与互联网模式结合的典范,e袋洗的发展如日中天。
然而,e袋洗的成功并非没有问题。前两年,e袋洗同时涉足小e管饭项目,但最终因政策原因被迫终止。15年时,资金链差点断裂,B轮融资也未能成功。在洗衣服业务方面,e袋洗受到大量投诉,用户体验问题明显。最近,e袋洗开始涉足家庭清洁套装,试图通过洗衣业务切入家政服务和清洁用品市场。主业未明确,副业尝试频繁,e袋洗的O2O生意是否真正光鲜亮丽,值得深入探讨。
e袋洗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极致用户体验。在洗衣服行业中,用户体验的核心在于衣物清洗效果和速度。然而,e袋洗在这一方面并未展现出明显优势。虽然承诺的处理时间存在争议,且大量投诉反映了清洗效果不佳的问题。此外,e袋洗的线上服务体验有限,只提供了基本的订单跟踪功能,而用户更需要的是高效的、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缺乏行业共振也是e袋洗面临的问题。尽管尝试将洗衣服务与其他家庭清洁服务结合,但这种业务模式在洗衣行业内部并未得到广泛认可。e袋洗的商业模式在行业内缺乏与洗衣业务的深度整合,难以形成真正的行业共振效应。
e袋洗在追求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似乎过于强调线上服务,忽略了线下体验和用户需求的重要性。其商业模式在用户体验和行业整合方面存在不足,且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时,e袋洗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寻找与洗衣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总之,e袋洗在洗衣行业中通过集中式处理和众包服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商业模式在用户体验、行业共振和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存在挑战。在互联网时代,e袋洗需要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服务,同时在业务模式上寻求与洗衣行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 融资分为A,B,C,D,E是什么意思

总的来说按企业成长的周期分:

天使投资:种子期,可能只有一个概念什么版都没开始,或者刚开始运权营,还没有出来产品,或者出来了产品却没有大规模开卖。此时浇浇水,种子会长大,你就是一个天使。

种子会长大,成长的过程之中还是有许多的风险,需要更多的呵护。
于是Venture Capital就有了风险投资的名字,A轮之后就是B轮。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有C、D、E、F、G轮。
当然,A、B、C、D、E的名字只是一个俗成。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叫做鼠、牛、虎、兔、龙、蛇、马、羊轮投资。
或者叫做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

在通往上市之路的快走到终点时候,此时还有人想搭车,叫做Mezzanine Capital,夹层投资、Pre-IPO Capital;
上市之后还可以融资进行公司私有化,叫做Buy-out capital
等等。

这些不同的阶段的不同名字,也只是约定俗成而已。由于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并没有那么有共识。
有的名字有多重含义。当然我们要去理解他们的本质就不难了。

更多融资知识,可以到全国首家O2O融资服务平台壹顾问官网查询。

阅读全文

与洗衣o2o融资a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洗衣o2o融资a轮 浏览:137
宁波银行2018美元汇率查询 浏览:746
金融公司文员做什么的 浏览:179
丹村股票 浏览:215
金融机构代理国库管理办法 浏览:463
农村产权交易所报告 浏览:721
股票的特证 浏览:600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美美元指数 浏览:465
买贵金属保证金要多少 浏览:886
生化类的股票 浏览:72
上海市金融服务揽投部是关于什么 浏览:805
各平台银行理财 浏览:73
京东金融理财金年化收益 浏览:988
94年泸州老窖价格 浏览:890
上海昱起金融国际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41
东莞证券怎样查股票 浏览:644
白银期货上市对企业有负面影响吗 浏览:893
人民币外汇知乎 浏览:732
富春通信股票股吧 浏览:519
股票红肠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