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土地储备融资模式有哪些
1,中国土地储备融资模式有:
(1)土地财政:土地是政府的垄断资产,可专以“低收高卖属”,形成的垄断利润收归财政。
(2)经营城市:主要是经营城市土地资产,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对土地资源通过资产经营的方式,实现城市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
(3)储水池、中转站:土地储备就是政府把城市发展需要的土地提前征回来、收回来,一是降低土地征收、收购成本,二是保证建设及时使用,起到储水池、中转站的作用。
2,土地储备,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储存或前期开发整理,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用地的行为。
Ⅱ 详解城投与土地
在中国土地财政体系中,城投公司与土地的关系犹如纽带,对于投资者来说,深入理解两者互动至关重要。城投公司涉足土地整理(土地整理与土地增值</)、房地产开发(商业和公益性质)、土地增资与抵押融资,以及土地市场景气度对偿债能力的直接影响。土地储备,作为政府调控市场的工具,历经土储中心到代建模式的演变,涉及征购、储备和供地的复杂流程,制度建设从无到有,逐步规范(土地储备管理的规范化</)。
在政策层面,2010年后的职能划分</,规定土地储备机构与开发业务脱钩,通过招标选择开发单位,而城投平台的储备职能被剥离,仅限于名录内机构进行特定工作。一级开发模式中,土储中心模式下城投负责征购、储存和供应,而代建模式下通过协议与土储机构合作,回款主要依赖财政资金(资金流的财政依赖</)。
袍江工投等案例中,公司通过代建进行土地整理,收入确认与成本加成紧密相关,资金返还依赖财政安排,审计报告详细记录了公司的会计操作。城投公司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如福州城投,通过政府委托开发,成本由财政补贴,收益支付给政府,反映着政府购买模式对融资的影响和回款周期的特性。
政府对城投获取土地的方式进行了调整,从早期的随意注入到规范,城投获取土地需通过法定途径,如都江堰和山西转型综改区案例所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行土地整理,费用分期支付,反映了政策变迁对业务模式的影响(土地获取方式的规范化</)。
城投公司在融资方面,政府通过土地注入支持平台扩张,但随着债务管控,生地注入受限,熟地需依法交易。土地抵押融资方面,城投需严格遵守规定,如南昌市政公用投资公司与融创中国的合作案例,体现了政策对土地融资的监管(土地抵押融资的法规要求</)。
政府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融资成为规范土地储备的关键,城投公司需关注市场变化中的融资限制和土地市场的波动。土地资产对城投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影响着公司的业务拓展、信用风险和偿债能力(土地资产的双重作用</)。
总结来说,城投与土地的关系复杂且影响深远,投资者在评估城投公司时,需关注土地政策、资金流动、市场趋势以及潜在的风险点。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的影响,特别是在土地市场降温时,需要密切关注,以评估区域的偿债能力(财政与土地市场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