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笔记.财务报表分析.第5章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一张动态报表。
现金: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库存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以及现金等价物。
现金流量表由正表以及补充资料两部分构成。
准则: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
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动的金额数量,是对企业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总称。
现金流入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经济业务中收进现金的数量。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借款收到的现金等等。
现金流出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业务付出现金的数量。企业接受劳务、购置固定资产、偿还借款、对外投资等,都会使企业现金减少,这些减少的现金数量就是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叫做现金流量净额,也叫净现金流量或现金净流量。
现金流量净额 = 现金流入量 - 现金流出量
流量:即发生额,针对于存量来说的。
流入量:增加发生额
流出量:减少发生额
现金净流量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 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 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 -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 -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 -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反映企业从事正常经营活动所获得的、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收入相关的现金收入(含销售收入和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额)。具体包括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和前期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账款,减去本期退回本期销售的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货的商品支付的现金。企业销售材料和代销代购业宏桐务收到的现金,也包括在本项目中。
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则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填列。此项目是企业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通常具有数额大,所占比例高的特点。
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相对比,可以判断企业销售收现情况。
销售收现率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营业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企蔽槐坦业销售收入产生现金的能力,明如表明企业每一元销售收入中有多少实际收到的现金收益。
该比率越高,收入质量越高。当比值大于1.17时,说明本期的收入不仅全部收到了现金,而且还收回了以前期间的应收款项或预收账款增加。如果比值很小,则企业的经营管理肯定存在问题。
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二者比较是有意义的。比率大,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良好,创现能力强;
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比较,可大致说明企业产品销售现款占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的比重有多大。占比高,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突出,营销状况良好;占比低,说明企业的经营现金大部分来源于税费返还、个人赔偿收入等非经常性经营活动,现金来源稳定性较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营业收入 + 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减去交易对方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经营性应收项目) + 预收账款的增加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的途径:
案例1:瑞丰光电
情况说明:该公司2010年报显示,销售产生的现金流入高于营业收入。公司对此的解释为“表明公司资产管理水平较高,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良好,营业收入的收现率较高”。
分析1-1:根据瑞丰光电披露的营业收入、17%的增值税比例以及经营性往来款数据,可以推算出该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现金”的理论金额。
销售现金流入金额测算(单位:万元)
应收账款增长幅度大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并未体现出收现率高的管理水平。公司无法自圆其说。
分析1-2:货币资金与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363.5万元,货币资金为3586.95万元,差额为-223.45万元(正常情况下差额应为正值)。
案例2:苏宁电器。
分析2:销售收入现金含量揭示企业销售情况。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比值均大于1,说明该公司营业收入全部都以现金形式收回,经营风险较小。股价也得到了反映。
案例3:天桥起重的销售收现率变化
分析:2008年至2013年该比值均小于1。
案例4:雅百特2017年造假事件。
分析4:
事实真相:2015年借壳上市后面临业绩承诺压力,雅百特虚构了一个和巴基斯坦公交车站的合同,向海外出口了一批建筑材料,按照建设公交车站进行了收入确认。雅百特两年来累计虚构营业收入5.8亿元,虚增利润2.6亿元,占2015年总利润的73%。
收到的税费返还反映企业当期收到的各种税费返还款,包括收到的增值税返还、消费税返还、营业税返还、所得税返还,以及教育费附加返还等,体现了企业在税收方面享受政策优惠所获得的已缴税金的回流金额。但是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属于政府补助性质的税收优惠,计入营业外收入。出口退税虽也属于税收优惠,但不属于政府补助,也不计入营业外收入。
将利润表中的“补贴收入”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联系起来分析,从而判断一个企业实际接受政府的补贴情况。
分析企业出口业务真实性时,可以通过收到的税费返还来检验。如果企业有大量的出口业务收入而现金流量表却没有收到税收返款,则很可能是虚增的出口收入。
案例:银广夏2000年出口造假事件。
分析:按照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该公司2000年1.1亿德国马克的出口额应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出口退税收入,但该公司年报披露的税费返还仅为3.3万元。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企业除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到的税费返还之外,所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收入等。
这部分资金来源在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中所占比重很小,通常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偶然性因素。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减去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企业购买材料和代购代销业务支付的现金,也在本项目反映。
(1)此项目应是企业现金流出的主要方向,通常具有数额大,所占比重大的特点。将其与利润表的营业成本相比较,可以判断企业购买商品付现率的情况,可以了解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或企业的商业信用情况。
(2)诊断财务报表的内在逻辑是否合理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的钩稽关系如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减去本期生产成
本中非存货转化的部分)+存货的增加+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减少(减去本期以非现金资产抵偿负债
导致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减少)+ 预付账款的增加
案例:瑞丰光电现金流量表数据与资产负债表数据发生冲突
材料采购现金流出测算(单位:万元)
(3)通过计算现金购销比率发现问题
现金购销比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比率应接近于商品销售成本率。
通常有2种情况导致该比率不正常,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的现金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其它费用。
但是不包括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包括支付的统筹退休金以及未参加统筹的退休人员的费用,在“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支付的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支付的各种税费,包括本期发生并支付的税费,以及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税费和预交的税金,如支付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预交的营业税等。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等。也不包括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在“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反映。
支付的各项税费 ≈期初应交税费-期末应交税费+当期利润表确认的各项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等)+当期确认的增值税(不包括与购买固定资产有关的增值税)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现金支出、支付的保险费等。
正常情况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要大于0,即除了要维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周转外,还应该有足够的补偿经营性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以及支付利息和现金股利的能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小于零:不能维持货币运行,应通过其他活动补偿;在企业成长初期,这是正常状态。但长期经营无法维持。
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要和利润表的营业收入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企业为了做大利润,利用非常规手段进行赊销,会导致收入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严重不匹配,这种收入的风险比较大。
现金流量表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要和利润表的”营业成本“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数值不应有过大差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该指标体现了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
因此,衡量一家企业的优劣,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
如果企业营业收入较高,利润也较高,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并不高,说明该企业只是账面上赚钱,可能存在赊销,但未真正收回现金。
案例:太阳鸟
分析:太阳鸟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客运轮船公司、旅游客运公司以及政府部门。订单是生产商务游艇和定制的特种作业游艇,而结算并不及时。该公司2016年营业利润只有493.88万元。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而收到的现金。不包括债权性投资收回的利息、收回的非现金资产,以及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债权性投资收回的本金,在本项目反映,债权性投资收回的利息,不在本项目中反映,而在“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反映。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单设项目反映。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不能绝对地追求数额较大。投资扩张是企业未来创造利润的增长点,缩小投资可能意味着企业在规避投资风险、投资战略改变或企业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此项目的金额大小应该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投资战略相适应。
这个科目是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记录分
析填列的,因此此项目可以与资产负债表中上述几个项目进行交叉明细验证。
案例:酒鬼酒
2011年现金流量表显示当年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6000万元。资产负债表显示,其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年初和年末均为0,只有长期股权投资发生了变化。长期股权投资附注显示:其对中铁金桥世纪山水置业有限公司的投资从期初的6000万元减少为0。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分得的现金股利,从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分回利润、现金股利而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现金股利),因债权性投资而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债权性投资,其利息收入在本项目中反映。不包括股票股利。
此项目存在发生额说明企业进入投资回收期。该项目金额同利润表当中的投资收益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考察投资收益的收现状况,同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投资资产金额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考察投资资产的现金回报情况。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出售、报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包括因资产毁损而收到的保险赔偿收入),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
此项目一般金额不大,如果数额较大,表明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将有所调整,或者表明企业未来的生产能力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已经陷入深度的债务危机之中,靠出售设备来维持经营。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取得的现金减去相关处置费用、以及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后的净额。
此项目出现变动,说明企业对其子公司进行了处置。此时就需要根据该公司的战略安排结合处置子公司的具体的披露情况,分析企业处置该公司的合理性。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及增值税款、支付的应由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现金支出,但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赁费除外。
此项目表明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的强弱,可以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和获利能力,揭示企业未来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的发展变化。
案例:苏宁电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逐年升高。
分析:对于成长性公司而言,通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往往是负数,因为伴随着规模的扩张,公司将发生大量的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设备厂房等。对创业板公司的统计也证实了上述情况。
“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
此项目表明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实施股权及债权投资能力的强弱,主要分析投资方向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一致。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购买出价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减去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后的净额。
对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主要应关注其重要性,即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企业发展战略、投资计划之间的吻合程度及其效益。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小于零,说明企业投资活动存在资金缺口。
对于投资活动现金流的重大项目,还需要关注其持续性。现金流入的项目持续性都比较差。对于现金流出,要看是由构建固定资产等引起(意味着主业规模的扩张),还是由投资金融资产支付的现金所引起(一般不会提升公司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及价值)。
案例1:佛山照明投资活动现金流变化
分析1:2006至2008年,二级股票市场投资的收益与行情密切相关,2009年市场行情走弱,投资现金流入也大幅减少。
案例2:德尚电力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变化
德尚电力的现金流(单位:亿美元)
分析2:该公司在盈利、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靠借款进行持续大额的投资无法持续,故2013年初被负债压倒,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巨额债务,最终破产重组。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而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此项目表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资能力的强弱。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举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而收到的现金。此项目数额的大小,表明企业
通过银行筹集资金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商业信用的高低。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此项目有助于分析企业资金周转是否已经进行良性循环状态。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利润的分配情况可以反映企业现金的充裕程度。
案例:苏宁电器借款筹资来源的不同。
借款筹集资金在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比
分析:2005、2007年,接口融资占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90%以上。2004、2006、2008三年权益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大。因为2004年IPO上市发行2500万股,2006年和2008年增发2500万股和5400万股。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该适应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需要,在整体上反映企业融资状况及其成效。
一般来说,债务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大,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也越大,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于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则不会面临偿债压力,资金实力反而增强。因此,在分析时,可将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与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比较,所占比重大,说明企业资金实力增强,财务风险降低。
案例:乐视网2016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超过177亿,包括111亿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债券等筹资及实际收到的股款净额),63亿借款取得的现金(由于几乎用光了所有的银行贷款额度,63亿还包括向股东个人的借款)。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用于:一是维持现有生产的必要支出,二是为扩大生产、开展新的业务或投资到非核心资产上。
如果扩大生产、开展新的业务或投资到非核心资产上的收益率低于平均筹资成本,则不合理。
筹资活动现金流的真实性一般会比较高,因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公司发行股份,取得借款,或者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一般情况下都会受到比较严格的监管。现金流出主要是公司支付的债券利息和红利,也不容易粉饰和操纵。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需要关注投资现金流出与企业发展战略吻合程度及其效益。
对外投资现金流出量的补偿机制:通过对外出售投资或者获得投资收益来补偿。
经营性长期投资现金流出量的补偿机制:通过处置或摊销折旧(经营活动)来补偿。投资流出量为负数,一般表明企业在扩张。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需要现金支持时,筹资活动应能及时足额筹措到相应资金。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经营投资活动的发动机。
企业经营投资活动产生大量现金时,筹资活动应及时清偿相应贷款,避免不必要利息支出。
现金净流量小于零:需关注企业是否面临偿债压力或缺乏投资机会。
现金净流量大于零:需要关注筹资与投资、经营规划是否协调。
高质量的现金流量的特征:
分析现金流量质量并不能只简单地看其增减数量,尤其是非经营性现金流量。
关注现金流量的变化结果与变化过程的关系:
思考题:某企业现金净减少100万元,是否意味着偿债能力很差?反之,现金流净增加100万元,是否应认为该企业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好?
分析:
案例:蒙牛乳业2001年至2013年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笔记.财务报表分析.第4章
❷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盈利分配的重点,是协调各方利益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盈利分配的重点,是协调各方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以A股市场2007-2011年非金融非ST公司为样本,探讨了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每股盈余、每股货币资金量、非流通股东股份占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股利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经营风险和企业的现金股利水平显著负相关;国有股持股比例和现金股利水平负相关,但显著性水平不稳定;公司规模对现金股利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现金股利政策 派息比 经营风险
作者简介:
王筱舒(1970-),女,河南通许人,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会计师
一、引言
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制定有效的股利政策能够协调不同利益,尽可能地增加企业和股东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去弄清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变量,以便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不同研究者对不同市场的研究结果也很不一样,虽然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基本因素如盈利等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当提及到股权结构、资本结构、增长机会等因素时则有不同的观点和结论。本文综合地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变量的影响,同时首次将经营风险引入检验其对A股市场的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不同模型组合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经营风险和现金股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借助于模型,能够识别最主要的影响变量和决策因子。为公司的股利政策提供合适的决策变量,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提供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廉姆斯(Williams,1938)开创了股利问题研究的先例,林特纳(Lintner,1956)认为盈利水平是决定股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行业性质也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他的观点得到了法玛(Fama,2001) 和 弗里奇(French,2001)的支持,他们指出影响公司股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包含了盈余水平、投资机会以及公司规模。詹森(Jason,1976)和麦克林则从公司增长机会的角度研究了它对公司股利的影响,他们发现具有高增长机会的公司倾向于支付更低的股利。Haddadin (2006)发现影响股利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盈利水平,同时股权结构和机构持股对股利政策并没有显著的影响。Al-Malkawi(2007)基于对约旦资本市场的研究则发现管理层持股和国家持股显著地影响了股利政策,同时公司规模越大、公司年龄越长就越倾向于发放更多的股利,公司的财务杠杆越大股利支付越少。Jensen(1995)则发现公司流动性的减少会明显地降低股利,也就是说现金持有量是影响股利水平的重要因素。Aviazian (2003)认为净资产回报率和盈利水平和股利支付正相关,而负债水平和股利支付水平具有负相关关系。Kania和 Bacon (2005)则认为公司的风险也是影响股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公司面临的风险越大,支付的现金股利水平越低。Nont Dhiensiri(2009)研究了新西兰1991年至1999年的75家连续分派股利的公司,发现数据较好地证实了代理理论,现金股利水平和股权分散度正相关,和内部人持股比例负相关。同时还发现近期销售收入增长的公司更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
(二)国内文献 刘孟晖等(2008)发现盈利能力越高、规模越大的公司更愿意分配高额的股利,但是资产负债率越高,股利支付水平越低。严太华和龚春霞(2005)发现,盈利水平的差异是决定股利分配的重要因素。陈信元、陈东华(2003)通过对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认为企业股利分配是大股东转移资金的工具,并没有反应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愿望。黄娟娟、沈艺峰(2007)认为在一个中小股东法律保护较弱的市场中,对于股权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利用股利剥削中小股东的动机。公司的股权越集中,不但支付股利的可能性越大、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也越大,并且可能支付的金额也越多。汪平和孙士霞(2009)认为国有股比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股利支付水平显著正相关。杨淑娥、王勇通(2000)发现: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两个因素影响,并与它们呈正相关;股票股利主要受总股本大小、流通股比率和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三因素影响,其中与总股本呈负相关,与其它两个因素呈正相关。谢军(2006)发现第一大股东具有发放现金股利的显著动机,而且这种动机不受股东性质的显著影响。企业成长性机会能够弱化第一大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的激励,并促使公司保留更多的现金用于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三、 A股市场股利分配特征分析
(一)股息收益率与分红的积极性 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A股流通股股东获得股息率平均为0.907%,总体水平低于境外市场水平。我国股市高股息率的公司偏少,目前我国股市股息收益率超过2%的公司只占4.6%,蓝筹股为主的沪深300的股息率超过2%的公司只占14%,大幅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市场水平。据道琼斯公司统计,2010年度道琼斯各国市场指数股息率为2.49%;与美国、英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各国市场指数的股息率相比,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股息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市场整体股息水平则与境外市场水平差距更大。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总体上股息收益率在1.78%,近年来有所提高,但2011年的高股息收益率一部分也和市场不景气股价下跌相关。股利支付率逐渐提高,支付现金股利的总额增长较快。从表(2)可以看出,A股市场2007-2011年之间参与分红的公司比重不断增加 ,到2012年,有将近72.2%的公司发放了股利。同时在证监会的积极引导下,现金分红公司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仅仅以送转股形式发放股利的公司数量在减少。A股市场总体上较往年更加注重投资者在股利上的回报。
(二)配股门槛对分红的影响 A股市场股利发放积极性的增加和政策的引导息息相关:2008年证监会出台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现金分红有利于处于增发配股条件边缘的公司顺利满足配股条件,红利的分发会减少净资产同时增加了净资产收益率。因此会有公司为了再融资而超出自身的盈利能力去超额发放股利。申弘(2007)对这些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资产规模越小,公司越容易超能力派现。这类公司处以发展的起步阶段,资金需求量大,但由于经营风险大,融资渠道窄,因而更容易通过高股利达到增发配股的目的。 (三)历年现金股利分配的其他特征 (1)行业分布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相比其他行业,房地产业在该期间的现金股利支付明显偏低平均税前派息比只有0.09,这是由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带来的资金压力所影响的。其他行业之间的平均派息比均在0.18左右,不存在明显差异。(2)概率分布。约有一半公司的税前派息比在0.08 到0.3之间,另外超过四分之一的派息比在0.02到0.08之间,其余期间的派息比占比较少。派息比大于1的派息次数在这4年间总共50次,占比仅1%。总体看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派的力度是较小,整体上的分布类似于双峰曲线。
四、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1)现金股利和盈利水平。盈利是股利支付的基础,股利是企业对累计盈利的重要分配方式之一。同时公司法也规定年度累计净利润必须为正数时才可发放股利,以前年度亏损需要足额弥补。霍晓萍(2012)发现过去研究文献几乎都证实了盈利和现金股利水平之间的正向关系,公司越具有长期稳定的盈利越倾向于发放更多的现金股利,因此有如下假设:
假说1:股利支付率和每股收益之间正相关
(2)现金股利和公司规模。公司规模的扩张往往是业务和盈利扩张的结果,因此大规模的公司更有可能产生相对稳定的盈余用于利润分配。同时大公司往往具有更多的业务组合,不同的资产组合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从而更容易有稳定充裕的现金流。而刘孟晖等(2008)的研究也表明,公司规模是股利分配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如下假设:
假说2:股利支付率和公司规模之间正相关
(3)现金股利和货币资金。代理理论认为在现金充裕的情况下,管理者具有过度投资或者用于享乐的倾向,从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布莱克(1976)的实证研究也认为现金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管理层对现金的自由支配,抑制了公司潜在的过度投资问题,所以现金股利是降低代理成本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认为货币资金充裕的企业会在股东的要求下分配现金股利,减少代理成本。另外现金股利分配本身会减少企业的货币资金,因此货币资金持有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股利的分配。因此有如下假设:
假说3:股利支付率和货币资金正相关
(4)现金股利和股权结构。掏空理论认为控股股东会利用一些手段转移上市公司资源,而股利政策往往成了掏空的合法手段之一。阎大颖(2004)也发现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倾向和股权集中度显著相关,现金股利是非流通股东转移财富的主要方式。因此假设:
假说4:股利支付率和股权集中度具有正相关关系,每股现金流和非流通股比例正相关
(5)现金股利和债务水平。有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最优的融资方式是尽可能寻求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权益融资。因此,认为企业具有优先使用盈余偿还债务的倾向,而不是分配股利后再融资以新债偿旧债。因此债务水平较高的企业,在未来融资能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会处于资金流动性的考虑减少当前的股利分配。于是假设:
假说5:股利支付率和债务水平具有负相关关系
(6)现金股利和成长性。成长性好的公司,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扩展业务规模,因此更倾向于留存企业的利润用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从而减少当期的股利分配。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也认为处在成长期的企业会减少企业的红利分发,因此假设:
假说6:股利支付率和企业成长性具有负相关关系
(7)现金股利和公司风险。具有更确定的稳定盈利的公司能够支付较为稳定的股利,而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的公司则会倾向于保留已有的盈利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股利是公司当前和未来盈利的一个信号,具有较高风险的公司对未来的盈利持谨慎态度而会减少当期的股利发放。因此有如下假定:
假说7:股利支付率和企业的经营风险负相关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本文建立模型(基本模型)如下: DPO=α + β1EPS + β2SIZE + β3LEV + β4T - Q + β5NCR + β6SSP + β7CPS + β8OC + β9BR + β10OER + ε
变量定义如表(4)所示。使用SPSS中分层回归的方法,使用不同的变量组合检验拟合优度和β显著性。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A股市场中2007年至2011年度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剔除了在该期间被ST和金融类的上市公司。定义一家公司发放一次现金股利为一个样本,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之后,有效的样本量为 4930个。
五、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这些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5)所示。
(二)相关性检验 为了识别主要的影响变量以建立模型以及排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先做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从表(6)可以看出:与派息比显著正相关的变量有EPS(每股收益),CPS(每股货币资金),和派息比显著负相关的有LEV(资产负债率),其余变量需要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才能准确判断。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小,初步判断变量之间不具有多重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 用SPSS统计软件对变量进行回归,我们得到了如下模型的统计结果表(7)、至表(9):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整体较好地拟合了分派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Adjusted R Square 为0.49,F检验结果为在0.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从膨胀系数和可容忍系数来看,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模型的残差正态性检验通过,同时Durbin-Watson检验系数为1.365,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性,模型拟合较好。另外为了检验模型中解释变量的稳定性,对变量做了不同的组合进行分层回归,见表(10)的模型1至模型5。其中,模型1是基本的回归模型,综合考虑了所有变量;而模型2剔除了模型1中不那么显著的SIZE(资产规模)以及SSP(国有股占比);模型3进一步剔除了BR(经营风险),所有变量均在0.01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模型4重新引入经营风险,在0.01水平上显著;模型5重新引入SSP(国有股持股比例),在0.01置信度上显著。可以发现尽管模型中变量不断增减变化,但是变量的贝塔符号和显著性变化很小。模型整体上比较稳定。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每股收益是影响现金股利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显著正相关。公司的现金股利的基础是公司的盈利,盈利越多,发放的现金股利也会更多。企业货币资金持有量对现金股利具有显著影响,持有较多货币资金的企业倾向于发放更多的股利,两者关系显著为正。同时企业在发放现金股利的时候,也会考虑自身的债务,负债比率越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少发股利,用盈余偿还债务。债务水平和现金股利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优序融资定理。从股权结构来看,非流通股的比例对现金股利水平有显著的影响,非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越高,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越多,证实了A股市场上的确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利用股利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在股权非流通的情况下,股东利用合法的股利来给自己输送利益几乎成了主流的选择。同时还可以从模型中看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多,企业发放现金股利越积极,现金股利水平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而往往第一大股东持有的股份很多是非流通股或者处于控股权的考虑根本就很少用于日常交易,股利的发放无疑是大股东定期回报的重要手段,他们具有利用股利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同时研究也发现,国有持有的股份越高,现金股利发放的水平越偏低,但是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稳定地显著。另外与别的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本文并没有发现公司规模和现金股利水平之间的显著关系。但是企业的成长性和现金股利有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0.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的现金股利政策会考虑未来业务增长的资金需求,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倾向于发放更低的现金股利。之所以选择主营业务的年增长率作为变量,主要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性有待商榷,用依赖于股价估计出来的市净率或者托宾Q来衡量增长性和企业实际的情况可能偏差较大。同时发现企业经营的风险是决定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变量,从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企业盈利的波动性越大,面临的经营风险越高,在股利决策上就会越趋于保守,发放较少的现金股利。
(二)建议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上市公司要根据自身的资金需要以及投资者的回报要求来平衡企业的股利政策。处在成长期或者具有较高经营风险的公司应该保留足够的现金来满足未来可能面临的资金需求,应对业绩的波动。同时企业应该在债务较高的情况下减少股利的发放,平衡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股权结构和股权的性质对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上市公司应该不断地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防止大股东利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造成股价下跌,小股东受损。本文实证结果支持了股利的掏空理论,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应该建立和完善市场法制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样才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股权集中,同时又超出自身盈利能力超发股利的公司要重点监察,防止大股东利用公司的股利政策掏空上市公司。要完善股利政策决策披露制度,让股利分配变得更加透明化。同时鉴于国内资本市场整体分红比例偏低的问题,应该在政策上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分红,增加分红的积极性。例如实行差别的分红税收制度,降低长期投资分红的红利税,一定程度上能降低A股市场上的炒作氛围,让股利成为股票收益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市场对公司的理性估值,提升资本市场效率。
【摘要】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传递盈利能力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经济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了在各行业和不同的经济环境中的股利政策有效性。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稳定的行业较波动和风险较大的行业、牛市较熊市的股利政策的效果更加。
【关键词】股利政策有效性行业经济环境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股利分配的比例和方式不仅影响着短期股价,而且会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价值产生较大的影响。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经营者拥有外部投资者所不知道的有关企业的信息,如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投资机会、市场前景、盈利能力等,而这些信息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经营者通过股利政策来传递这些信息。高质量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率和现金股利把自己同低质量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股利政策可能成为反映公司质量的信号。如果公司连续保持较为稳定的股利支付率,那么投资者就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有较乐观的预期。也即,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来向市场传递公司前景的利好消息。
对于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的有效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运用事件分析法或者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公司业绩产是否会对股利发放产生反映。Aharony等 (1994)研究发现,增加股利的公司比股利不变的公司在股利公告后的年度实现了更大的未预期收益,而减小股利的公司情况正好相反。Nissim等 (2001)研究了美国 1964―1997年大样本公司的股利变动与未来收益,发现股利变动传递了未来收益信息。Kimie等 (2005)对大样本日本公司的股利变动与经营业绩及长期股票收益的相关性检验发现,股利变动与其后的经营业绩一致。这些研究结论都支持股利变动传递了公司未来盈利的信息。近年来,中国学者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公司股利政策传递了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信息 (钟田丽等,2003;王勇,2006;李卓等,2007)。刘银国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股利政策尤其是现金股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盈利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信号显示”功能,从而上市公司高派现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但是,对于影响股利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如行业背景、经济环境、公司发展、股利高低等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同样的股利政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了解股利政策的效应发挥条件和影响因素。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虑了行业和经济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别对不同行业和经济环境下的样本的股利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考察它们对股利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情况。
二、研究设计与样本选取
(一)研究变量
由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不是股价的短期上升,因此股利政策的目标也不是股利政策发放时公司的短期的股价上涨,而是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的提高。股利政策的连续稳定性是股利政策能否有助于公司盈利能力提高的关键。因此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均至少连续三年发放股利,所选股均为A股。
1.行业的影响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为了研究不同行业股利政策的不同效果,本文将样本分为制造业、电力、交通运输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播业六大行业,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平稳性,选取了04至06年的年度数据,以每股股利表示公司的股利政策,以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公司的盈利能力。
2.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主要分为牛市和熊市。本文分别用2001-2002年和2007-2008年的相同样本的数据来考察熊市和牛市对股利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同样以每股股利表示公司的股利政策,以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量分别回归,然后比较其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用于探讨单个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分析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是否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考察的是单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选用该模型是较为合适的。回归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t期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示滞后一期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示t期和滞后一期的每股股利,表示常数项,表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行业的影响
1.整体分析
通过不同行业的样本的回归,以200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以200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2005年的每股股利、2006年的每股股利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首先,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表现为一阶滞后项显著,所有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一阶滞后项系数的P值为零。其次不同行业的盈利水平对股利政策的反映程度不同。其中,制造业对于当期股利和滞后一期股利均显著,P值均为零。其余行业企业的股利政策对于盈利水平均不是很显著,当期显著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服务和传播文化业、电力、交通运输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保险业;滞后一期的显著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电力、社会服务与传播文化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保险业。制造业是我国的一大产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势必要求其发展是相对稳定和健康的,而电力、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与传播文化中存在着垄断的成分或国有成分占比较大,因此其发展也相对较稳定。十分明显地,稳定性越强,风险越小的行业其股利政策的效果越明显,即公司的盈利水平对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反映较大。可能的原因是这些相对稳定的行业风险较小,波动也较小,因此它们的股利政策相对于其它行业的企业而言,更容易使投资者抱有良好的预期;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本身的业绩也较为稳定,因此它们的盈利水平对股利政策有着较好的反映。而信息技术业和金融保险业相对来讲风险较大,容易受其它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因而盈利水平对股利政策反映较差。
(二)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投资者也会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作出不同的预期。因此在研究股利政策的有效性时有必要考虑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取了最近一次牛市和熊市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的每股股利,在牛市中,其显著性均明显高于熊市,即股利政策在牛市中更为有效。可能的原因是在牛市中公司本身发展良好,股价上升促进公司发展,从而使公众具有良好的预期,进而增加投资,这样又会进一步地促进公司发展。而在熊市中尽管公司会通过股利政策来传递公司的利好消息,但是公众的预期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而普遍较差,因而股利政策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表4中,08年的每股股利系数为负,而08年下半年开始股市下滑,因此这也是股利政策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映。
四、结论
分析结果显示,公司的股利政策对其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解释力,且系数均为正,说明股利政策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一般都具有连续性,在实证研究中主要表现为每股净资产收益率存在较高的自相关性。因此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是有促进作用的。
更进一步地,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公司股利政策有着不同的效果。分析显示,越是稳定、风险越小的行业其股利政策的效果越是明显,即公司的盈利水平对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反映较大;而信息技术业和金融保险业相对风险较大,容易受其它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因而其股利政策作用也较弱。另外,在牛市中,每股股利显著性均明显高于熊市,即股利政策在牛市中更为有效。以上说明行业和经济环境对股利政策的有效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然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以及股利水平的高低等其它因素也会影响到股利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其它的文献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公司本身经营状况好、股利水平高的公司,其股利政策的效果也较好,这里不具体展开进行分析。
对于我国来讲,我国股市尚处于发展阶段,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尚不成熟,市场运行、行业监管等方面也尚待完善,股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如实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另外,也存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短期利益而采用不配或超能力分配股利的现象,这不但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从长期利益考虑,也将损害公司的稳定发展。因此完善市场,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使股利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❸ 如何判断货币资金使用风险
货币资金(以下简称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其他资金指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企业的资金风险分为三大类:安全风险、短缺风险、使用效率风险。目前人们关注较多的是第一类风险,而实际上后两类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更重大、更广泛,也更难以识别和评估,需要更高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巧,下面分而论之。 资金安全风险及其管理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诈骗和贪污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源自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如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牵制原则,同一人兼任不相容职务等。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识别资金安全风险:①制作事业清单。在事业清单中详细列明企业资金账目内控不健全的种种表现,如不兼容职务未分离或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等,并对各事件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事件对资金安全的影响程度。②面谈与问卷调查。可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影响资金安全的一些潜在事件取得公司管理者、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见解与经验,集思广益。③流程图分析。对涉及资金收付的业务进行流程图分析,确定风险点,以利有效控制。 资金安全风险管理重在防范,通过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来堵住各种安全漏洞,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办理资金收付业务。②贯彻内部牵制原则,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教育。比如,空白支票、印章应分别由不同的人保管,出纳不得兼任稽核等。③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资金短缺风险及其管理资金短缺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从而导致企业放弃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低价甚至亏本出售存货和项目、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信用等级恶化、被迫破产重组或被收购等。 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入手。从静态分析,一个企业的资金存量(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若在行业中处于低位水平,则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短缺风险;将资金存量与短期有息负债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单个企业资金短缺的严重程度以及按时偿还债务的紧迫性。从动态分析,可以结合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信息,仔细分析企业的应收应付、存货的增减情况、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状况及发展趋势,从动态上评估企业的资金余缺,以准确地把握企业资金短缺的风险性质与大小。 引发企业资金短缺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有:①激进的筹资政策,即过多地采用短期甚至临时性负债方式筹资以满足长期性流动资产的需要。②宽松的信用政策,赊销过多且信用期限较长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一旦银根紧缩、经济衰退, 客户不能及时足额偿还货款,企业资金链就极易断裂。③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投资项目过多且周期较长,由于我国目前企业债(公司债)市场尚不发达,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短期借款,短款长用易造成现金短缺风险。④过多采用债务方式融资,未能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等。 企业资金短缺风险的形成也与外部因素有关,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资本市场的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是处于增长阶段还是已经陷入衰退,等等。 笔者认为,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应对货币资金的短缺风险:一是从经营战略上高度重视资金短缺风险。二是优化资本结构,长钱长用,短钱短用,避免因资金占用与资金供应在期限上搭配不当而造成资金短缺风险。三是提高预算特别是现金预算的编制水平,尽可能准确地预计企业所需的外部融资额和融资时间。有不少企业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往往比较重视预计损益表的编制,对整体预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计划期内需要多少资金?短期还是长期的?何时需要?内部能不能满足?是否需要外部融资?如果预算管理水平不高,现金管理就可能无的放矢。四是加强经营性营运资本的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是不带息的,属于自动生成的资金,企业应该管好用好,并与银行的短期借款相协调,以便及时、足额地筹集季节性、周期性流动资产增长所需的资金。五是拓展融资渠道,灵活运用各种融资工具。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不仅可以向银行借款,还可以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等,上市公司还有增发、配股等再融资方式。广大的中小企业还可以运用供应链融资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等工具。六是保持财务弹性。财务弹性是一种良好的财务状态,在这种财务状态下,经营和投资一旦出现较大量的资金需要时,企业可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及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企业不能一味追求资金使用效率而忽视了资金的流动性和经营的安全性。即使在经营状况较好、融资比较便利时,也应适当控制负债比率,保持融资能力,以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性、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资金需要。 万科是资金短缺风险管理做得较好的一个企业,其有三点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1)能够准确预测市场变化并及时应对。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万科准确预计到房地产市场拐,点将到来,率先在广州、深圳、上海降价销售,快速回笼资金,避免了现金紧缺对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2)根据资本市场当时的状况,灵活运用各种融资工具筹资。万科近些年还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可转债、增发股份等方式筹集了大量资金,既优化了资本结构、降低了融资成本,也及时满足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大量资金需要。(3)始终保持良好的财务弹性。尽管万科目前的资金存量是充足的,资本结构也比较合理,但万科依然注重在房地产项目上寻找合作伙伴,开发住宅项目中的商业配套部分,这种开发模式不仅可以使其住宅项目精益求精,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充裕的现金流。 资金使用效率风险及其管理资金使用效率风险可以定义为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比如说,一个企业最低的现金需要量为100万元,假设该企此每天的现金余额在1100万元左右,则其中的1000万元就是多余的现金。该部分现金若存入银行,不论是活期存款还是通知存款,其利息收益远低于银行贷款,那么该企业就存在现金使用效率风险;若该企业将多余现金用来购买股票或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收益仍低于银行贷款,则同样存在资金使用效率风险。 当一个企业既持有大量资金,又有巨额的银行借款时,若非行业特点和经营战略所致,则很可能存在资金使用效率风险。 形成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风险的主要原因有:(1)预算(特别是现金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少企业的现金预算只能做到年度,至多分解到季度,不能分解到月或周。(2)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调度不畅。企业集团内部有的子公司现金流充裕,有的紧缺,集团一级本可以实现内部调动以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但由于实行分权管理且缺乏内部资金调度机制,资金充裕的子公司为方便使用,不愿将现金调往公司总部,宁愿以活期存入银行。(3)现金管理能力不强。很多企业错误理解现金为王理念,片面追求现金充裕对经营安全性的保障,只知道融资圈钱,不太关注也缺乏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前些年许多上市公司利用增发和配股圈了不少钱,但却普遍出现了募集资金闲置或更改用途的现象。如2007年,皖能电力将募集资金用于申购新股, 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等。 笔者认为,企业可采用以下策略未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通过准确的预测编制出较高水平的预算,特别是现金预算,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现金储备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剩余资金的可利用期限。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快速回笼资金。企业可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在收入与增加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收账费用、坏账成本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三是利用现金池管理方式,盘活集团资金。现金池的基本操作模式是:集团以公司总部的名义设立集团现金池账户,通过成员公司向总部以委托贷款的方式,每日定时将成员公司账户上的资金上划到现金池账户。集团企业以现金地中的资金及其统一向银行申请获得的授信额度为保证,约定各成员单位的日间透支额度。日终,以总部向成员公司归还委托贷款的方式,将现金池账户中的资金划拨到成员企业账户用以补足透支金额。现金池管理作为先进的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所采用。四是谨慎投资有价证券。企业投资有价证券,一定要在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到期日风险等)与收益之间进行慎重权衡,选择合适的有价证券进行投资,以在可承受的风险限度内最大化地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五是分派现金股利,进行股份回购。当企业现金过多且缺乏投资机会时,最好的回报股东的方式就是实施现金分红或股份回购。国内企业如佛山照明,上市以来累计分给股东的现金红利远高于其从股市中的融资,被称作现金奶牛。国外企业如微软,2004年一次性向股东现金分红达324亿美元。
❹ 现在股票便宜,是不是适合买股票呢股票总会涨吧!
在这关键时期,谈谈我们对投资形势与A股市场后市趋势的观点,希望能给你有用的参考(本文稍长,但对有缘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美国的阴谋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就是泡沫大了就要破,破了再从新来过。美国长期奉行的是海盗逻辑对外政策,几十年来在全球频繁制造军事战争掠夺外,同时周期性地制造金融经济战争对外掠夺。近二十年来例如1988年对日元的狙击,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从2006年开始的对人民币的狙击(强迫升值,还没完,已进入中场)以及2007年出现的美国次债危机(当时故意不救市)一直拖延到2008年引*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无不留下美国对外金融经济掠夺的痕迹。欧洲有人说,让雷曼倒闭是有预谋的。雷曼倒闭前向欧洲央行拆借了80亿欧元,驻英国分部在倒闭前一天向美国总部汇去40亿美元(连英国这个亲兄弟都不放过),近年来次债危机出现后(未公开爆发时)雷曼等次债危机较严重的投资(行)公司还继续如狼似虎地向全球有钱的国家或地区发售其债券,倒闭前不仅对各国和地区大捞一把,同时对个人投资者也伸出了魔掌,仅仅港澳就有数以万计的投资者欲哭无泪。从种种迹象表明“有预谋”之说是成立的。美国一贯以来凭借其美元优势地位制造金融(货币)战争,善于玩弄金融游戏圈钱。反正“先使未来钱”的钱是你的,用你的钱发展我的经济并吹大泡沫,泡沫破了,由你“埋单”。美国倒闭几家雷曼式的投资行以至倒闭一二十间银行又如何?反正这些投资行的运作资金基本来源于债券,而债券的主要债权人是他国。美国深喑资本主义波浪起落的经济规律,以债券投资为引诱,利用美元汇价为工具,在经济高潮中引诱别人进来,在经济衰退的滑浪中吸别人的血。
中国现有外汇储备1.9万亿美元,但经营不善严重违反外汇储备投资原则,将大部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上,现持有美国各类债券1.2万亿(养恶人)。其中持有“两房”公司债券3760亿美元(成为最大外国债权人),加上其他公司债券合共持有5000亿美元以上的次级债,约占外汇储备的27%,持有美国国债约占外汇储备39%,加上20%的美元流动备用金,中国外汇储备持有的美元资产约1.6万亿美元。如果美元从人民币汇价7元贬值到5元(中国历年购进美国各类债券平均7元以上),再加次债债券的损失,估算中国现有外汇储备在三年后将会损失三分一左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前二十年的外汇收入储备(约占现在的三分一)是最高劳动密集型的劳动成果,是真正浓缩着中国人血汗的钱。二十年的血汗钱,有可能被美国一个战役呑噬。
美国这次将游戏玩大玩出火了,要救市了。美国救市的钱从哪里来?有三种可能:一是削减*财政开支。这可能做不到,相反还要出现4千亿赤字,赤字的缺口用什么来填?还是用国债募集来的钱填补。二是将会发行愈来愈多国债,向全世界儿售鸠集。谁还会购买美国国债?欧洲各国自身难保戒备心重,不可能购买美国国债。而中国不会继续当这个“冤大头”吧?三是如果国债发行儿售失败,只能大量印刷美元,其后果是促使美元大幅贬值,而美元作为全球流通最大的币种,如果大幅贬值对全球的金融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特别是对持有美元外汇储备资产最多的国家将形成与美国“抱着一齐死”的形势。在中国*民间坚决强烈反对再购买美国债券的呼声中,美国副财长麦考密克表示:“美国不会要中国买任何东西。”但之后又洒出引诱手段表示:“目前美国的国债很走俏”。我们认为:其实美国最希望中国继续买他的国债,但又不知用何手段迫中国就范。估计日后中国始终要被迫买美国国债,只是买多买少的问题。以上三种可能中,其中大量印刷美元促使美元大幅贬值这种可能性最大,也是美国开展这次金融经济战争中的既定战略步骤。美国的救市无疑是“挖肉补疮”,当然是挖他人的肉多于挖自己的肉,只能换得一个喘息和延迟的机会,或可抑制危机扩大减少损失,但不可能阻止经济衰退的趋势。
近几年来,有国人似乎忘记了“韬光养晦”的祖训,多有几个钱就沾沾自喜、锋芒毕露,在国际社会以阔少的姿态出现,随意地(不问可行性)购买别国的国债。在07年美国次债危机出现初期,还大把地买进美国债券,当时还有人说是要救美国一把。真是愚蠢、幼稚无知,不自量力。我国早已进入老年社会,然而,近10亿城镇居民和农牧渔民尚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好比是一只脚踏进了中等国家水平,而另一只脚却仍然留在贫穷国家的行列。历史是一面镜子,当我们的力量尚不足以抗衡敌人之时,就只能“韬光养晦”。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百团大战”,虽然*打击牵制了日军力量,配合了正面战场,*打出了我军的军威,但是,过早地暴露了我军的力量,招致日寇大规模扫荡和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被围困的我军力量大多损失过半,有的甚至被完全歼灭,后果异常惨烈。事后,有当事人想起了“韬光养晦”的祖训,嗟叹不已。
最近有*官方传媒称:“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业避过了一劫。”这种说法为时尚早,不敢苟同。我们认为,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大致可能有以下情形出现:一是导致出口倒退以致萎缩,出口企业只能转身在国内参与同业的竞争,使同业行业利润以及其他行业利润大幅下降,迫使部份弱者退出市场(倒闭)。二是*居民消费趋于保守以致大宗商品消费趋于萎缩,形成内需大幅萎缩。三是大宗商品消费的萎缩促使房价价值回归加速下滑,导致楼市泡沫的最终破裂。四是楼市泡沫的破灭导致房地产业资金链的断裂和引发断供潮,最终导致金融机构出现大规模的坏帐,形成局部金融危机。对以上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二、救市措施的作用与代价。9月19日终于迎来了三大救市政策,单向征收印花税和央企回购或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以及中央汇金公司自主购入工行等3大银行股票,大盘见到了久违的长阳,但相信也是4.24的翻版。从4.24到9.19之前,不但看不到实质性利好政策出台呵护股市调控大盘,反而新股发行却我行我素,连南车这样的大盘股也如常发行,可见管理层当时并不看重A股市场的安危。管理层仍然以旧的思维模式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以为只要有政策导向,任何时候都可以救市,却错过了5月底6月初(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民族精神氛围)的救市时机(当时大盘尚未破位)。市场跌到3000点已是哀鸿遍野,急切期盼政策调控;跌到2000点更是浮尸遍地、面目全非、人心涣散,在绝大部份投资者已完全丧失信心之时才大力救市,为时已晚。更何况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资本主义经济衰退周期已出现,中国金融与经济虽然尚未彻底开放且泡沫较少,但基本是资本主义的模式(自称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受经济衰退周期的影响。因此,在目前阶段任何救市措施恐怕都难改A股熊市趋势。对此,投资者要有清楚的认识。
面对金融海啸与A股大熊市趋势,管理层也许会继三大救市政策之后陆续推出诸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T+0、设立平准基金、放开单边涨跌幅限制(只限跌不限涨)以及指数化的衍生品种等刺激股市的措施。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大多数是平衡市场的工具,具有“趋势性”和制造泡沫的元素,牛市助涨,熊市趋跌。以股指期货为例,如在现阶段熊市初中期推出,在磨合期内,以其特有的“趋势性”不可能起到平衡市场的作用,反而助跌,成为短期赌博的工具。而融资融券则除了“趋势性”外,更具泡沫和风险元素,不利于市场稳定。因此,除了设立平准基金外(也要看是否把握好入市时机和基金额度),在熊市现阶段所有上述救市措施都只是“强心剂”,药效一过,仍然恢复到“心衰”的状态,不可能扭转趋势,只能起到喘息与延迟的作用。如这些措施出台时机把握不好,还可能成为加速大盘下跌的诱因。
三、设立平准基金救市的可行性。设立平准基金救市(目前汇金公司试图临时担当此角色),在当前如此恶劣的形势下必须要有万亿元左右额度,这样多的钱到那里筹集?总不能本末倒置只救A股,而放弃实体经济于不顾吧?况且动用大量(少量不奏效)财政*资金救市风险极大,要考虑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要以“救得起来,撤离得出去”为原则。万一失败,则造成多方面巨大损失,后果非常严重。以前的操作经验在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面前,有可能会成为毁灭自己的陷阱。十年前亚洲金融风暴,香港以平准基金手段救市。在港股救市前夜,财政*司长曾荫权大哭一场,他深知仅靠平准基金的力量救市是救不了的,是孤注一掷的行为,只希望以其稳定市场信心,而一旦失手,香港财政*经济就会陷入灭顶之灾。所幸的是当年香港能够以平准基金手段成功救市,是因为有祖国(当时国家已表态)作强大后盾,稳定了人心。现在A股救市,靠谁作后盾?要靠真金白银作后盾。虽然目前财政*总收入5万多亿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但分摊到人也只是几千元,如果好象澳门一样给每一个居民发放5千元红包,那么*财政储备(中国没有财政*储备概念)就要穷好几年。可见财政*收入虽然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但仍然是捉襟见肘。
设立平准基金救市的时机值得商榷,如果现在入市救市,只能起到掩护部份被困资金撤离的作用,谁跑得快就好世界。毕竟1500点绝不是近期底部,1000点也未必是中期底部,因此“牛死送牛丧”般的入市救市,可能会让救市资金身陷重围损失惨重,浪费救市资源。我们认为,入市救市的时机只能选择在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并进入休克期的中期,这个时候A股市场低迷,市值可能比现在缩水过半,安全边际较高,救市资金只要5000亿就够了,既符合“救得起来,撤离得出去”的操作原则,又可达到缩短熊市周期的目的。
四、A股始作俑者管理层与大小非问题。大小非问题是一直困扰A股市场的难题,股改时的行政承诺,让管理层处于“两难”的境地。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对大小非采取强制措施,那么,你的股改成效和行政*信用以及你的强制措施是否合法等等,均受到质疑。而众矢之的的大小非一直处于极度恐惧之中,一有风吹草动(传闻),则会夺路狂奔。目前只要有机会就减仓,毕竟是每股零至几角钱成本的原始股兑现几元乃至几十元的股价,其对后市的破坏力是不可估量的。大小非问题相信在一两年内当市值降到一定低位时,会出现水到渠成、三方都能接受的契机和解决办法。
五、中石油只值3元至4元。中石油于2000年4月6日在美国上市融资29亿美元,在四年中(还未计近三年的)向美国股东分红达119亿美元,而获得“亚洲最赚钱公司”的美誉。而中石油A股于2007年11月上市融资668亿人民币,相当于95.4亿美元,是在美融资的2.29倍,但向A股股东分红却不到1亿美元。以6年分红分摊计算(未知美股近两年分红情况),估算美股分红是A股的20-30倍。中石油H股于2000年4月7日在香港上市,发行价1.6港元。而后来中石油A股发行价是16.7元,A股发行价是H股的10倍左右。当年巴菲特建仓H股中石油的价格仅为1.6港元,购入23.4亿股于2007年7月开始陆续卖出,赚得盘满钵满。试问,巴菲特于日后会在5元价位买进中石油A股吗?当然不会!中石油在国内高价发行却低分红,到境外低价发行却高分红,对内掠夺,对外奉送,不是同股份同权益。美股投资者和H股投资者不仅享受“国民待遇”还享受“贵宾待遇”。而A股投资者付出的多收益的少,享受的是“奴隶待遇”。由此可见,中石油A股发行价严重高估,在A股市场价值多少一目了然。既然中石油给A股投资者“奴隶待遇”,那么,A股市场同样可以在大熊市环境中公平地给中石油A股一个“国际市场待遇”,还原其实际价值,以H股发行价1.6港元溢价一倍至三倍计算,A股中石油估值约3元至5元。
中石油A股于2007年11月5日上市,开盘价48.60元。11月7日收盘价40.43元。当时,我们不忍心看到中石油成为广大投资者的屠场,紧急在论坛和股吧发出了预警帖,复制如下:
点击:20798回复:207页数:1[2][3][4][5]
1中石油只值20元,发行价严重高估,应在6元左右。
中石油股价严重高估,在牛市的形势下,只值20元。若干年后,只值10元左右。你不信?可拭目以待。
作者:*wsqryi2007-11-0716:16:06【我支持】【不好说】【我反对】【回复主题】
这个提醒帖在当时只引起少数投资者的警觉,多数投资者正在憧憬着中石油好象中国神华一样猛炒猛涨,会涨到60元乃至80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石油的股价运行验证了我们的预见。我们认为,在金融海啸影响下的大熊市里,中石油只值3元至4元。中石油大股东最近宣称增持6000万股,还会继续增持。相信中石油大股东也有机会尝尝资金被深度套牢、损失惨重的滋味。估计在未来一两年中,中石油继续拖着大盘往下行,在3元至4元间与大盘同步筑底,这个“底”是漫长的。
六、对A股大盘趋势预测。我们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有可能成为世界有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在此背景下,我们不能以过去的操作经验面对今天的A股市场,这一轮熊市可能有别于任何一次熊市,大盘底部有可能回到12年前的上证指数低位区域。现在至年底,大盘将会逐级下行,遇到政策大利好,则出现脉冲式反弹,每次反弹都成为下跌的动力,间或有对应于脉冲反弹的急速下探(跳水)。市场在利好脉冲式反弹后又迅速衰败的影响下,逐渐对利好反应呆滞,脉冲式反弹愈来愈弱,对利空则反应过敏,时有急速下探的情形出现。大多数时间大盘指数自由漂泊往下滑,有可能在年底迫近1000点大关。
2009年上证指数大部份时间在1000点以下运行,构筑向下倾斜的“沙滩”。间或有疑似触底反弹的波澜,之后恢复平静继续构筑向下倾斜的“沙滩”。市场特征主要表现为:沪市成交量逐渐萎缩,日成交额最低迷时长期低于200亿元,间或低于100亿元。个股方面跌幅较大,既是价值回归的过程,又是非理性的割肉与*打压过程,大多数个股有现价往下跌5成以上的跌幅,有的高价股的跌幅达7成以上;三元以下的二元股遍地皆是,数量占总股数的5成以上。股市低迷中期(09年下半年以后)的社会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亲威朋友同事之间忌违谈论股票;二是传媒极少报道股市;三是多数券商经营困难,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四是管理层忙于维护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无暇顾及股市,更不敢提救市之事。五是人们对股市的低迷和下跌已习以为常不再着急和理会。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2009年出现的低点不是长期底部。目前初步假定本次熊市周期为三年。
我们认为目前A股市场不缺资金,缺的是投资环境(安全边际低)与投资信心。他日若投资环境改善(安全边际高)有行情时,资金不请自来。
七、一点歉意。我们于4.24当天发表了《反转行情确立,后市大势预测》(随后陆续一帖多发)认为3000点是政策底线,管理层有可能连续出台政策调控将指数推回到3500-4000点以上安全区域,继续牛市运行格局。然而,“5.12”四川地震发生后,情况急转直下,同时也看到管理层根本没有救市的动向。到了6月初大盘危在旦夕之时(牛转熊),我们先后以跟帖的形式发出提醒帖指出:管理层无能力调控大盘,加上“天地气象”预示对政治经济大环境的重大影响(对天地气象许多人不相信,但毛泽东却非常相信)……我们认为熊市格局已形成,对A股市场中长期看淡(当时还未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同时提出看不准时尽量不操作,看得准时也只能超短线操作一两天的操作建议。
❺ 财务管理案例点评目录
以下是财务管理实践的案例点评:
首先,我们来看佛山照明在2007年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策略,它展示了如何在市场环境中优化公司价值。接着,中航油公司在2004年的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案例,为我们揭示了企业内部管理与财务稳健性的关键要素。
随后,中国石油在2007年的首次上市融资,是关于大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典型案例。长江电力在同年发行公司债券,展示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本筹集和投资决策。
招商银行在2003年通过可转换债券融资,展示了灵活的融资工具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用友软件在2006年的资本结构决策,提供了一个软件公司如何平衡权益与债务的实例。
深圳万科在2006年的募资投向与资本预算,显示了房地产企业在项目选择和资本分配中的精细管理。青岛海尔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在2007年的案例,展示了企业扩展业务范围的财务考量。
新兴铸管在股利分配政策上的决策,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洞察。苏宁电器的2007年营运资本管理,揭示了零售业如何有效地管理短期流动资金。
中国铝业在2007年并购包头铝业,展现了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应的财务策略。最后,格力电器的2007年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深入剖析了家电巨头的财务健康和管理效率。
以上案例为财务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每一步都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❻ 拟上市企业如何进行财务规划
IPO财务规划具体可分为八个部分内容:
1、 选用会计政策的规划
选用会计政策是为CPA审计所关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SEC审核所关注的合法性和稳健性。中小企业在选用会计政策中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收入确认方法模糊;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合规;长短期投资收益确认方法不合规(成本法或权益法滥用等);不同会计年度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和年限;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时点滞后;借款费用资本化;人为操纵股权投资差额,无形产长期待摊费用年限;合并会计报表中特殊事项处理不当等。
2、 企业持续盈利规划
企业持续盈利规划中,有财务会计手段的,也有管理层的道德与法律风险层面的。在财务会计手段中,有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和运用;收益费用入账期间的合理选择;财务契约和购销合同的合理安排;关联关系人的合理交易安排;销售方式的合理安排。管理层可能存在的问题有:虚假的业绩考核需求;隐瞒具有风险的交易;实现不公平收益分配;确认不实的资产价值等。
3、 资本负债结构规划
资本负债结构的规划在《公司法》和《证券法》以及相关联交所文件均有规定。比如:对外投资占净资产比例有50%限制;发行前一年末负债比例有70%限制;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比例有不高于20%限制等等。资本负债规划主要解决几个问题: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构成;股权结构的集中与分散;负债比例控制与期限的选择;负债风险与负债收益的控制等。在此需要提醒各位财务同行的是,一些低负债比例的公司也不一定能顺利通过发行审核。因为SEC会认为你不需要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适度负债有利于约束代理人道德风险和减少代理成本、债权人可对当前所有者保持适度控制权。
4、 税收与政府补贴规划
税收与政府补贴规划方面,对于本地中小企业来说情况也许更为严重,特别是一些采用内外账方式的企业更需要面对税务处罚和调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购置发票缺失税土地增值税、营业收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项。上市前依法补缴少纳税款并由税务局确认有违法行为。若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原因,在企业实际缴税完成指标性任务后,规定可以不交或少交税,税务机关可不追缴。这种情况也需要税务机关确认没有税务违法行为。
5、 企业内部控制规划
企业内部控制规划是SEC审核时关注的重点。内部控制主要分为:融资控制、投资控制、费用控制、盈利控制、资金控制、分配控制。基本途径有:公司治理机制、职责授权控制、预算控制制度、业务程序控制、道德风险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等。一般来说,内部控制有两种设计思路,其一为约束型与激励型财务控制;其二为集权型与分权型财务控制。我建议中小型企业以第一种为主,规模型企业可采取第二种。
6、 长期激励模式规划
长期激励模式规划实际上也属于财务规划内容,尽管很多人以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围。股权激励有很多种成型案例可供参考,如佛山照明的“业绩股票”、中石化的“股票值”、长源电力的“股票期权”、吴忠仪表的“复合模式”、上海贝岭“虚拟股权”、奥盖的“MBO”、东方创业的“业绩单位”、中远发展的“经营者持股”、金地集团的“员工持股”等。不论激励方式如何,都需要作为财务问题来解决。
7、 关联交易处理规划
关联交易处理规划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具有关联关系之间发生的销售购买或服务行为,可用控制权和重大影响来届定。关联交易的正面影响反映在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降低交易成本,负面影响在于内幕交易、利润转移、税负回避、市场垄断等。由于关联交易存在过多的复杂性问题,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能够完全避免关联交易的发生或尽量减少发生。
8、 避免同业竞争规划
避免同业竞争的财务规划方面,主要是合理选择控股股东,可让构成同业竞争的企业进入上市公司,不能让构成同业竞争的企业留在控股公司之下,尽量稀释控股公司在同业竞争企中的股份。除此之外对同业竞争的其他财务制约方法有:设立独立非执行董事、控股股东作出特别承诺、详尽全面的信息披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