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选择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所有企业都应该按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因为你小公司不可能说马上去新三板挂牌融资吧,单是融资成本就要上百万。而你要是大公司也不能靠那些小贷公司去融资。
下面贴一篇融资服务平台壹顾问老总周泉的采访稿,介绍下具体的融资方式。
我们大概把企业融资渠道分为四类。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一类渠道是银行贷款,全国有7百多家银行,国有五大行和大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广西都有分支机构,本土城商行有北部湾银行、桂林银行、柳州银行,另外还有农信社、农合行、国民村镇银行等一百多家独立法人的银行类金融机构;
银行以外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十多类持牌金融机构可分为一个大类;
第三类是民间融资渠道,包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金融服务公司、P2P/众筹网站等公开渠道,还有更多方式灵活多变完全不持任何牌照的民间资金渠道。
第四类是股权融资渠道,高大上企业到上交所、深交所主版上市公募融资,私募融资可以在北部湾股权交易所等场外市场挂牌融资、向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专业投资公司、专业投资者寻求股权私募融资。
㈡ 融资阶段哪个最好
没钱了才想起找融资,是最坏的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临时抱佛脚,时间不对称
回想当年大学期末前突击复习的经历,依然记忆深刻。简单说,就是用有限的时间(一两周)去学习无限的知识(整本书都是重点),那种绝望和痛苦让人抓狂。
没钱了才想起融资,也是一样的,用确定的公司生命倒计时(现金流只能撑2个月)去挑战不确定的融资周期(3-6个月都有可能,也有可能根本融不到),真的很难。
所以尽量多给自己留些冗余时间。融资并不是聊聊天、谈谈心就能拿到钱的,尤其是到资本寒冬的今天,融前的BP准备、DD材料包、Data Package都得准备好,之后都会用到。
而且,股权融资是一个不确定性极大的事情,从见到投资人到最终拿到钱,是个漫长的过程。还会遇到各种需求(提供更多资料或客户访谈),意料之外的变故(比如负责你项目的投资人突然离职了),谨慎的观察期(验证下你所描述的蓝图)等等,都需要更多的时间。
第二,命悬一线,太被动
公司现金流可能只剩支撑2个月了,对创始人来说,2个月不能输血公司就倒闭了,但投资机构并不是非要在2个月内必须投你。
所以,在有限的倒计时肯定会陷入心急如焚、一切都好谈的被动局面。
估值肯定是不用太纠结,还可能会面临很多苛刻条约,这时候签署不平等条约如果能拿到投资也能保住公司,但未来副作用迟早会逐渐显现。如果你时间充足,现金流好一点,还能平等谈判,可是命悬一线就没办法了。
第三,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听过不少资本助力创业的故事,听得多了可能觉得资本总会帮你,没错,但要分时间点。
投资机构从来都不是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在你公司发展好的时候,资本当然愿意助力,给你充足的弹药加速扩张,最好能爆发性成长
㈢ 公司融资的几个阶段
股权融资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种子轮、天使轮、A轮、B轮……直到PreIPO、IPO、上市后股票增发等。在实际操作中,可分为筛选项目、初步接触和评估项目、机构内部立项、尽职调查、设计方案、投决会上会、投标及谈判、完成交易、投后管理等。
㈣ 创业公司何时启动A轮融资,以及如何选择资本
创业公司何时启动A轮融资,以及如何选择资本
对于创业前期的成长型企业而言,要何时启动A轮融资,到哪里找资本,以及如何选择资本?以下是我J.L分享的创业公司何时启动A轮融资,更多创业指导请关注应届毕业生创业网。
我们主要关注方向为天使轮到B轮的项目,根据我们成功的350多个案例来看:
天使轮一般是核心团队已经基本成型,项目的方向和具体做法已有雏形,融资金额一般是小几百万人民币。
A轮一般是有产品,团队有一定数据支持,商业模式已经经过验证的。金额从大几百万人民币到小几百万美金都有可能。
B轮属于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在行业中有一定地位的项目。融资额从几百万至几千万美金都有。
何时融资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资本周期 资本市场好的时候
行业周期 公司所在的大行业是不是热门
企业周期 在公司上升期(各项数据都在上升)的时候融资
在时间点上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
有的创始人马上就要没钱了才会匆忙开始找钱,从我司经手的案例来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此也提醒各位创始人一定注意,准备融资前一定要给自己留够现金,要知道天使轮创业者拿TS需要20多天,然后尽调 签SPA,直到最后打款至少1个月;而A轮至少2个月。所以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创业者应至少留2-4个月的现金。
再多说一句,一旦决定融资,创始人至少要花60%的精力,至少整一个月全身心投入;
我也遇见过有的创始人不确定要不要融资,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是,投资圈很小(投资人仅六七千,真正一线活跃的不到三千),如果心态不定,圈里很快就会传遍,极大影响创业者声望;而且融资失败本身对企业士气的打击也很大。
如何选择资本:
从资源的角度来说,基本上分为三类:
(1)投后。
一线基金都有专业的投后团队,一方面帮企业招人,另一方面帮企业进行下一轮融资。
此外,在不干涉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上,会参与部分董事会的决议,给企业必要的指引。
(2)产业协同。
不考虑企业未来的盈利性(如京东,美团),更多的.追求企业和自己在现有资源上的协同性,即"战略投资人"
(3)资源对接。
将投过的创业者做成一个小圈子,把自己认识的创始人或合资过的投资方对接给创业者,寻求各创业者之间的业务合作(如王刚老师、源码资本)
从企业未来的发展来看,找一家专业的机构投资,肯定比找土豪投资更有好处。
那么如何选择投资人:
1、速度
现在的市场环境下,速度大于价格,到账是重中之重
2、认同
当有多家机构有投资意向且速度价格相当时,就要判断是否"合得来"。一方面是他是否真正理解你,另一方面,他提出的新思路是不是你想要的。
3、条款
条款关系到投资人的权利,以及它们对公司治理的干预程度;所以除了要理解条款本身,更多的是要理解它背后的含义。
比如, TS规定公司五年内上不了市就要求你回购,复利15%。这是典型的"不平等条约",但是为什么这样规定呢?
首先,一个基金的投资期就是五年,之后创业者就要还钱了,所以对赌五年上市;
为什么让你回购呢,因为如果上不了市,投资人需要保证一个退出通道。但是并不一定是你自己承担回购责任,还可以帮他找一个下家接盘,留得青山在。
4、投资人"案底"
有些机构Drop概率大(TS被召回);此时需要去挖行业"八卦",看对方有无"前科"
5、决策流程
机构决策流程分两类,一类是投资经理上会前就给TS,此时变数比较大,你还是要多见一些投资人。另一类是上会决策后才出TS,成功概率大很多。
有人说:学习就是洗脑。
而马云说:
凡是学习的场所,门口停的是奔驰,宝马,路虎,劳斯莱斯等等:
而在网吧,游戏厅,麻将馆门口,停的都是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这就是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
学习才有希望,不学就会跟不上,要想改变口袋,先改变脑袋!
再好的手机都要充电,再好的电脑系统也要更新,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不改变,将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学习永远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