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环保行业:融资环境改善 环保板块估值机会回升
点评:
金融支持民企政策持续发力,1月社融信贷数据超预期。
近日,中共办、国务院办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金融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出实施差别化货币信贷支持政策,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着力破解民企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问题;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着力疏通民企融资堵点;积极支持民企融资纾困,着力化解流动性风险,加族陆快清理拖欠民企账款等等。自2018年四季度以来,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策支持持续发力。
央行公布的1月社融信贷数据均超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4.64万亿元,同比新增1.5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增量创单月历史新高。这得益于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降准等释放流动性政策。
前期压制环保行业的核心因素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随着管理层持续加码对金融支持民企的政策指导,资金面逐渐放宽,环保行业融资环境改善的预期也在逐步增强。另外,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民营转国资的环保上市企业已有10多家,也将为这些企业缓解融资困境,并提供更多的发展资源。企业融资好转将加快订单落地实施进度,带来业绩回暖预期。
后续针对生态环保类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有望加大。
2018年PPP管理库增速放缓,存量优化。作为补短板重点之一的环保行业,存在投资刚需。截至2018年末PPP管理库中生态环保项目数有827个,占比9.6%,位居第三位,总投资额9080亿元,占比6.9%,位居第四位,落地率约58%,仍有近3800亿准备及采购阶段的生态环保项目待落地,融资压力大。2019年,积橡穗陪极财政政策有望加力提效。近两月内财政部部长曾表示,2019年财政部将加大财政资金对生态环保的投入力度,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财政部PPP项目中心主任也曾表示,计划在环保领域遴选一批优秀的PPP示范项目,财政部将设立专项的环保类PPP项目资金,用以支持地方关于PPP项目资本金不足等问题。
关注融资环境改善预期下 环保板块的估值回升机会。
金融去杠杆、PPP规范清理致过去一年环保板块表现不佳,板块整体PE创下历史新低水平。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宽货梁蠢币宽信用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商誉集中减值风险及年报业绩风险随着业绩预告披露逐渐被市场消化。融资环境边际改善,环保企业订单有望加快落地实施,业绩逐步回暖。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有助于行业估值回升。
建议关注在手订单充足、融资环境改善带来业绩弹性较大的PPP类标的:碧水源(300070)、博世科(300422)、国祯环保(300388);以及业绩稳增长、现金流保持良好的固废处理类和环境监测类标的:瀚蓝环境(600323)、伟明环保(603568)、东江环保(002672)、聚光科技(300203)。
风险提示:
政策落实低于预期、行业融资改善低于预期、经济下行。
(文章来源:东莞证券)
B. 现在环保行业有什么缺点必采纳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环保行业鱼龙混杂,既有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环保公司,也有滥竽充数,掺杂造假的单位。并且,相关的服务人员水平参齐不齐,出现服务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的现象,要加大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资质审查。因此,如何对环保行业进行规范化治理,使得我们的环保行业更加健康地成长,也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一个问题。
环保服务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目前行业内公司多采用自筹资金,融资渠道较为狭窄、方式单一化,尽管政府和金融机构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绿色信贷业务,但是对于那些资信能力较低、较难提供抵押资产的小公司,融资压力普遍增大。所以,融资渠道和融资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环保行业的发展。
C. 金融市场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发挥哪些应用
一、引言
绿色金融是一种将金融、商业和环境友好行为融于一体的现象。它的参与者包括个人和商业消费者、生产者、投资者和贷款人等。绿色金融可以根据参与者的不同来描述,它可能是由财政激励、保护地球的愿望或两者结合而来的。与传统金融活动相反,绿色金融注重生态环境效益,注重环保产业。
目前学术界对绿色金融的研究比较简单,缺乏对绿色金融的机制探索、市场研究等方面的详细研究。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绿色金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市场和政策两个方面,探索和揭示绿色金融如何帮助我们实现生态平衡。
二、可再生能源领域绿色金融的现状
目前,有关绿色金融的能源研究在理论上更具解释性,主要是从能源、石油、风能、太阳能等单一能源方面进行的。利用绿色金融手段降低融资风险和成本,完善融资机制,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金融部门对能源的支持从几个方面论述: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融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合理利用资金;金融工具必须与科学技术进步和可再生能源的融资需求相匹配;能源安全法律与能源基金符合政治目标,以更好地促进能源产业的发展。
但是,对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联动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这两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还没有详细的分析。
三、绿色金融市场机制
绿色金融市场包括市场导向机制和金融产品,前者的代表是排污权交易,后者则有各种类型,如环境基金、天气衍生产品、自然灾害证券和生态期权等。
(一)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
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应具备三个前提:一是该区域排污权交易总量;二是交易许可证初始分配额;三是排污权交易各方共享市场信息。此外,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还包括交易主体、交易程序以及如何管理和规范市场等。
(二)绿色金融市场机制总结
许多研究涉及绿色金融市场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首先,绿色金融市场是环境保护资本流动的信贷中介,它采取有助于资金筹集和分配的方式,并规定企业和居民资金短缺。此外,绿色金融市场可以提高生产率。通过金融机构处理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流动促进市场需求下的商品交易,迅速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最后,绿色金融市场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资本供给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通过金融杠杆效应,绿色金融市场可以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
四、绿色金融政策探讨
(一)政策在绿色金融中的作用
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资本且有较长的投资回收期,因此环保产业必须有独特的融资渠道。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面临的融资瓶颈。该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现有的金融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对财政政策类型和绿色金融发展资金的募集可行途径的探索;其次,现有的财政收入的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方向。
(二)绿色债券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金融工具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绿色金融的重要手段。绿色债券结合了“债券”和“绿色”的特点。首先,绿色债券具有普通债券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对发行人而言,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低且利息是税前费用,债券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且投资者对收益的需求较低,从而降低了资本成本。而且债券可以筹集规模较大、期限较长的资金,因此债券非常适合那些需要巨额资金和较长时间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对投资者而言,相比于银行存款,债券一般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流动性和稳定性,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同时,债券市场使投资者更容易进入和退出以及调整投资组合,从而在流动性管理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较于普通债券而言,绿色债券多了“绿色”的要求。筹集的资金必须用于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的绿色项目。绿色债券可以规避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投资风险。一些绿色债券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补贴为项目筹集资金,未来政府可能也会推出与绿色债券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较低的投资门槛,更多的税收优惠等等。此外,绿色债券有比普通债券更严格的披露要求,降低投资者投资风险。
(三)政策如何缓解绿色金融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
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需要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金融的矛盾。基本矛盾是绿色金融为环境保护筹集资金的流动性。流动性是指资产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变现的能力。流动性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率,资产变现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越好。一般而言,在活跃的平台或市场上与大量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易时,这些资产的变现能力会更强。然而,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直接投资于环保项目,还是环保相关行业,都需要较长的投资周期。特别是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投资初期往往没有资金,回收条件也限制了相关项目的资金吸纳能力。
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绿色金融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首先,政策需要找到符合项目期限结构的资金;其次,相关主体可以发行金融衍生产品,如资产证券化产品,改变项目的期限结构;最后,政策应该通过发展生态金融来完善绿色金融市场活动,构建天气衍生品市场以及其他生态保护相关的金融市场,来直接提高相关投资的流动性。
五、结论
绿色金融是一种旨在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创新金融模式。如果绿色金融市场机制是合理的,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资金流动,实现对环境风险的有效管理以及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规制政策,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解决道德风险。环境保护建设应考虑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协调生态与金融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金融工具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D. 环保行业一般有什么融资渠道
1、环保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本身不好融资,所以要看清企业自身的优势与特点
2、设备、其它固定资产如果比较好的,银行渠道又贷款不到钱的,可以考虑融资租赁方式,
3、企业流水比较好的可以考虑保理方式
4、如果企业有背景,有国企,上市公司的关系直接找担保公司做担保走银行资金,成本低。
也可以找专业的
节能环保
投融资
上的庞大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方
寻找帮助,做些股权方式融资。
希望采纳
E. 细说环保行业经营分析
环保行业在近几年展现出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从2019年到2021年间,环保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逐年减少,约有70家公司参与统计。其中,有21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时出现下降,而2021年亏损的公司数量达到了12家,27家企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外部环境压力、宏观经济的下行、环保政策的变动等不可控因素对行业产生了影响,但内部问题,如应收账款管理、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效率和政策风险,更值得深入分析。
首先,环保行业的应收账款问题不容忽视。虽然主要客户以政府、国有企业和大型环保企业为主,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但应收账款过高、回收不及时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出现单笔金额巨大的坏账。高额的应收账款会导致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紧张,影响利润。
其次,现金流风险也是环保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环保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资金流动性问题突出。项目周期长、资金占用高等因素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技术创新和人才流失风险同样严峻。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环保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大型企业、地方集团、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纷纷加入,加剧了竞争。企业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人才竞争也更加激烈。
管理风险不容忽视,环保企业项目型公司越来越多,全资、控股子公司数量增加,业务跨地域、跨领域发展,业务扩张的同时,对成本控制、内控和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加强数据支撑,提升决策效率,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
环保行业的经营分析框架分为三层:宏观经营管理视角、微观业务层面和风控、内容层面。在宏观层面,重点分析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在业务层面,根据不同领域(如工程、设备、运营)的特性,构建分析框架,如工程项目的立项、合同、成本费用等;在风控层面,关注资金、信用、投资等风险。通过这些分析,环保企业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自身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策略。
大气污染处理领域,主要涉及烟气处理设备和装置的销售,政策驱动性强,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市场增长空间有限。水污染处理领域,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以活性污泥处理法为主,依赖政策驱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业务渗透率较高,工业污水处理率偏低,市场增长空间较大。固废污染处理领域,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危废处理,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环保行业的中游企业主要包括环保设备制造商、环保工程服务商和环保服务提供商。上游供应商为钢铁、电子、化工等企业,下游客户包括各类产生污染的企业和政府。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污染加剧,国家环保政策趋严。不过,行业发展存在地域不平衡性,东部沿海地区环保行业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市场集中度不高,小企业占多数,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规模相对较小,头部企业数量有限,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环保行业具备资金、技术和资质壁垒,企业主要分为设备、工程和运营三大类。设备类企业注重产品创新和附加值提升,工程类企业关注项目拿单、融资能力和成本控制,运营类企业强调资源整合、筹资能力和营运成本分析。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壁垒更加凸显。
F. 怎样发展绿色金融
是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绿色金融专项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银行业积极开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引进专业人员开展业。2.建立绿色金融指标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绿色融资实施情况考核,设立相关绿色融资企业和绿色评级标准体系。3.划拨专项绿色发展区域,运用PPP模式实现区域的基础建设,为该模式在本地区的推广积累经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绿色银行、绿色保险公司、绿色基金等,支持银行业开通绿色融资租赁项目,用于支撑地方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是规范发展模式,支持绿色产业。1.探索建立绿色信贷业务机制。建立以绿色信贷理念主导的信贷业务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突出“绿色优先,一票否决”。同时制定绿色信贷风险评估口径,进行动态评估与分类,相关结果作为其评级、信贷准入、贷款“三查”、贷款定价的重要依据。2.建立绿色信贷统计、报告制度及考核和问责机制,切实将绿色信贷落到实处。3.大力支持地方绿色基金发展。可以通过PPP模式的绿色引导基金来支持地方绿色发展,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模式、落实财税和土地政策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绿色发展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保障社会资本进入的公平性;积极创立绿色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产业的投资,为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融资手段支持。
是推动机制创新,引导民间投资。1.相关部门应出台具体政策解决民间资本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设立民营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在低碳环保、市政基础设施、先进装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同时,要有效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真正搭建民间资金与政府项目之间的普惠桥梁。3.建立起绿色发展基金和环保基金。同时,也可设立担保基金有效地解决环保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担保基金可以涵盖绿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绿色债券、绿色PPP项目担保等,并通过市场化与差别化的担保政策、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综合调整,以担保的完善推进绿色产业融资的风险管理与激励机制创新。
是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加强绿色金融监管。1.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问责制度,制定投融资风险考核机制,引进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加强绿色金融发展监管。2制定专门的绿色融资审查体系。从绿色项目的备案到绿色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方向都要建立考核体系,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影响结果,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确保绿色融资资金投向真正的绿色项目上。将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成效、环境风险管理情况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体系。3.依法建立绿色项目投资风险补偿制度。通过担保和保险体系分散金融风险。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交易平台,解决绿色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绿色金融体系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加快绿色金融助力低碳绿色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