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生鲜电商政策,政府都做了哪些
生鲜电商的发展虽瓶颈众多,但并不是说明生鲜电商就没有发展前景,为了做好生鲜电商,政府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将产品规格化精细化。目前的生鲜电商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服务。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推出规格化精细化产品使自己的产品形成了差异化,区别于大多数传统农贸市场和网站,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其次,建立专业的冷链运输团队。发展生鲜电商最大的挑战就是运输问题,生鲜类产品具有损耗大,难保存等特点,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把产品送到顾客的手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一直都是广大生鲜电商企业研究的重点。
在互联网+农业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生鲜电商是一个大趋势,大潮流。生鲜电商想要走的更久更远,必须要有战略性眼光,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在互联网经济的潮流中,利用集采分销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❷ 生鲜电商 融资a轮b轮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一个刚起步的小公司或者小团队,如果资金不足想对外融资的话,融资的轮次顺序,一般为天使投资→A轮(1轮)融资、→B(2轮)融资、→C(3轮)融资等。这里的A、B、C其实指的是,创业公司过了种子期,从发展早期开始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融资。可能还会有D、E、F、G轮,但也可能只有A轮就上市了。
关于在哪个阶段融资,每一轮应该是什么情况开始融资,融资金额大概为多少,投资圈里有一个大概约定俗成的这么一套规则。当然,刚开始创业的,很多初创团队的创业者并不清楚。其实当你分别融A轮、B轮、C轮时候,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下面就简单和大家说说:
1天使轮融资
天使轮阶段呢,有的也叫种子轮,是创业者一开始已经选定创业的投资项目,看好市场的发展前途,各方面都调研的差不多了,这时准备进行投资创业。天使轮融资,可能只有一个概念什么都没开始,或者刚开始运营,还没有出来产品,或者出来了产品却没有大规模开卖。此时浇浇水,种子会长大,这个时候呢,谁投资给你,谁就是一个天使。
投资这个阶段的你,显然风险很大,所以业内有3F的说法--就是当你第一次开始创业,一般只有Father,Friend,Foolish会投资给你,其余的就是真的是奇迹诞生、天使下凡了。
2A轮融资
有一些初创公司起步的家底和社会资源还可以,通过自己出马就搞定了天使轮,真正向VC拿大钱的时候是在A轮,A轮公司特征是已经有了产品的原型,可以拿到市场上了,但基本还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小;这个时候投资人还是会看创业者背景,但也会看些市场的前景,以及公司的愿景了。
这个时候,公司产品一般打磨的相对完善了,正常运作一段时间并有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和口碑,可能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资金来源一般是风险投资机构。
3B轮融资到
B轮的时候,公司就相对成熟了,有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但要是盈利其实还是比较少的,这时候VC机构更会看中你的模式、应用场景等,以及你的覆盖人群。B轮时候的公司,一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商业模式,已经做过了一次融资,而且公司经过一轮烧钱后,获得较大发展。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商业模式、盈利模式都看起来还不错。可能需要推出新业务、拓展新领域。资金来源一般是大多是上一轮的风险投资机构跟投、新的风投机构加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加入。
❸ 生鲜电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为何如此薄弱
因为生鲜在互联网网上销售很不方便。
❹ 生鲜电商的发展前景有多大
2014-2016年生鲜电商市场热度恢复,资本成规模地涌入生鲜电商市场。根据《2017-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4-2015年,生鲜电商行业融资事件超30个。2016年,生鲜电商市场持续发热,融资事件达到38个。其中,2013-2016年间,易果生鲜的融资事件为4个,融资金额超6亿美元。
目前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不到2%,与3C类的15.6%、服装类的14.3%等相比差距明显,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接下来,生鲜电商要趋于理性,朝着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品牌品质的良性方向发展,不断向上游产地延伸,逐渐收缩战线,实现差异化竞争,寻求确实可行的盈利模式。
在破除种种阻碍后,生鲜电商仍有大好前景。预计到今年2017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449.60亿元,同比增长58.6%;到2019年,交易规模继续增至3506.08亿元。
❺ 生鲜电商的有哪些困局,如何突围
高成本与低附加值:生鲜本质上属于农产品,毛利率一般只有20%~30%,个别进口水果、肉类等附加值高一点,一般也不超过50%。典型的某水果B2C成本结构如下:仓储费用5%,分拣包装费用8%,物流配送费用20%,管理及人力费用12%,市场推广引流费用25%。各项费用加起来占比70%。显然,毛利率无法抵消各项费用,账面总是做不平,导致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都是亏损的。
不断融资与两线烧钱:放卫星式的创业思维GBF(GETBIGFAST)模式用于生鲜电商,是市场最受欢迎和竞争最激烈的商业模式。与标准品电商都是一线烧钱,而生鲜电商是两线烧钱,即线上烧钱——打市场、树品牌、拉用户;线下烧钱——控基地、做分拣、建冷链。冷链物流比起普货物流成本高40%~60%,一个标准化冷库建设成本需要1500~2000元/平米,相当于普通仓库的4~5倍。再加上分拣、包装和加工环节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成本,所以生鲜供应链总成本居高不下。一般来说,生鲜线下的供应链投入相当于线上投入的2倍以上,所以在相同体量下,生鲜电商比起其他电商烧钱多2倍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迫使生鲜电商不断融资,不断做规模,希望达到规模效应而降低边际成本。
消费的高标准与产品的非标准:生鲜电商对于大众来说,有很高的期待,希望生鲜电商能改变食品安全问题,带来新鲜健康生活。消费者的标准非常高,包括新鲜、美味、绿色、有机、无污染、原产地直供、极速送达……然而,生鲜属于非标品、易腐品,导致以上高标准很难达到。比如,同一个品种的苹果,分别种植在山西和山东,不同产地的土壤、水肥、气候、光照、湿度都不一样,导致其酸甜口感、营养成分、形态颜色、尺寸大小等都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棵树上的苹果,月初和月末采摘的也不会完全相同。至于土壤是否污染,农药是否超标,面对上游高度分散的众多基地,生鲜电商无法一一去甄别与筛选。因此,在现阶段,生鲜电商无法从源头上解决产品是否绿色无污染问题,消费者的期待和需求并不能真正满足。总之,生鲜电商的投诉率显著高于其他电商,很难做到“所见即所得”,让图文描述与实物完全相符;即便描述相符,物流途中的损耗,也容易让实物面目全非。
供应链集约化与产业分散化:生鲜的品质受制于供应链,供应链受制于冷链储运体系的普及。冷链体系建设投入大,需要集约化、社会化、规模化,才能摊低高昂的成本。在生鲜领域来说,生产者、流通商到零售商的企业规模小,分散度高,以至于无法形成合力去完成冷链基础建设。生鲜电商带着使命和光环降生,接受了大量社会资本的注入,也背负了众多消费者的期望,因此必须推动行业集约化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基础冷链体系建设。这就让生鲜电商从诞生之日就背负沉重的枷锁,步履维艰。
高大上的外行与草根化的内行:生鲜行业传统的从业者,动辄有着20年的经验,才能摸透生鲜的脾性,将供应链效率提到最高、损耗降到最低。但是他们都是草根分散化经营者,无法承担产业变革的使命。这时候,生鲜电商团队杀来了,他们大多是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带着情怀和资本,涌入生鲜电商行业,但是毫无生鲜行业经验。于是,他们犯了很多业内人看来非常可笑的错误,交了大量的学费,才慢慢变成生鲜的内行。
❻ 在2019年创投圈寒冬中,生鲜电商行业中有哪些“黑马”
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景气不佳
社区拼团这一个风口,仍不断有入局者。
腾讯投资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推出了每日拼拼,不过,上线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按下了“暂停键”。
2019年2月26日,每日拼拼公开发布致歉声明称,由于前期产品内测上线时间准备不足,部分功能不完善,导致出现下载注册、购买、分享功能不稳定以及预计收益不能及时呈现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及使用流程。
为此,从当日开始对产品进行修复升级,“期间每日拼拼APP暂时关闭商品购买等部分功能,每日拼拼微信小程序系统全面升级维护,暂停使用。”
每日拼拼方面工作人员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时也表示,由于2月25日内测阶段出现问题,现在技术部门正在加紧修复中,恢复消息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告知,对于恢复的时间问题,其称,“应该会很快。”
年初出师不利
此前,每日优鲜合创始人、总裁曾斌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拼多多的意外走红,让其意识到过去把中国市场看得太单一了。
而这次推出的每日拼拼似乎是每日优鲜对这一失误的“补课”。不过,效果似乎并不如意。
在APP商城中,《证券日报》记者并未发现每日拼拼APP,消费者想使用必须关注每日拼拼社区微信公众号,获得官方邀请码。
在介绍中,每日拼拼称是由国内生鲜电商独角兽每日优鲜全资打造的社交拼团电商平台,最快一小时送达。
每日拼拼内测时间为2月25日12时,苹果手机需要在浏览器中打开下载链接,2月26日,记者发现,每日拼拼“下午4时”以及“明天预告”栏目下的所有商品全部在页面显示“已抢光”。
在APP首页有一份关于每日拼拼修复升级暂停部分功能的致歉声明,称由于前期产品内测上线时间准备不足,每日拼拼APP暂时关闭商品购买等部分功能,具体上线时间将另行通知。
目前可以正常使用的功能有:内测链接下载每日拼拼APP;邀请好友推广功能(生成专属邀请码部分)。
对于商品定价问题,《证券日报》记者对比每日优鲜和每日拼拼商品差价发现,以加拿大北极虾为例,1kg在拼团上的价格是99元,开团赚7.92元,已经有439人成团,但在每日优鲜上200g的价格是12.9元会员价享受7.7折是9.9元按照1kg计算。换言之这款加拿大北极虾在每日优鲜上的价格还要低于每日拼拼。
在上述致歉声明中,每日拼拼承诺,对内测期间的商品定价进行全面复查。
生鲜电商亟待破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仅达130亿元,同比增长221%。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到了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增长至1402.8亿元。截止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了1051.6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851.4亿元,同比增长23.5%。预测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2000多亿元。
2013-2018年H1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5年交易规模增速为86.9%)
随着新零售的到来以及社区团购迎来的新风口,电商巨头们纷纷布局生鲜电商。与阿里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步步高的鲜食演义等同一赛道角逐的还有,美团的小象生鲜、顺丰优选、易果生鲜、天天果园、大润发优鲜、钱大妈等中部平台,生鲜电商平台可谓一片混战。
如何寻找到生鲜电商的突破口?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就在各界热议拼多多渠道下沉、获客奇效的时候,“社区团购”悄然井喷,融资额高达40亿元,巨头也开始入场布局,S2B2C的模式悄然站在了风口:通过“团长(社区店长)”,将小区用户与平台深度链接,以“单品爆款+预售”的轻资产方式,满足社区用户高频、快消刚需,以兴盛优选、美家优享等玩家为例,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快速突破200万。
融资方面,你我您和食享会分别融资额均高达上亿元,巨头也在纷纷入局,例如苏宁推出苏小团,美团推出松鼠拼拼,京东推出有家铺子等等,一时之间社区团购已然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社交拼团与生鲜产品高度的契合性,让每日优鲜也加入到这个战局中来,去年4月份,每日优鲜上线“每日一淘”,不足一年,每日拼拼亮相。据每日拼拼官方公众号介绍,每日拼拼是每日优鲜的全资子公司,而每日一淘则是每日优鲜旗下孵化的社交电商平台。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生鲜行业标准化程度低、损耗率高、品控难度大的难题,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并非每日优鲜一家企业嗅到了社交、拼团、返利的风口。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使得这一风口行业进入混战局面,目前大多数的拼团平台均以返利为吸引点,但这类靠社交佣金获取流量红利的窗口期并不长,需要企业不断深挖自身特色,来达到持续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在曹磊看来,此前的社区团购已经把生鲜电商行业推上了浪尖,但真正的风口并未到来,构建核心竞争力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靠烧钱补贴市场,虽可获一时之利,但其模式却不可持续,尤其是在生鲜电商的风口尚未到来之际。
❼ 生鲜电商不断亏本,为什么都往里面钻
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三季度生鲜电商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在国内生鲜电商市场中,天猫喵鲜生和京东到家分别占据了市场两成以上份额,而包括天天果园、中粮我买网、本来生活等一众垂直类生鲜电商企业占据了另外的半边市场。据BCG《2016中国生鲜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生鲜品类线上销售增长将持续保持迅猛势头。从2012年到2016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已从40亿元人民币猛增至9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规模,而渗透率亦将达到15%-25%。2016年,本来生活、天天果园、美菜、每日优鲜、U食管家等生鲜电商平台纷纷成功融资、融资金额更是达千万、亿元。2017年资本对生鲜电商的热情还在持续蔓延。纵览2016年的生鲜电商市场,抢鲜购、美味七七、青年菜君、壹桌网等倒闭,还有多家裁员、被收购和缩减业务的,趋势可谓越来越明显。然而业内分析指出,硝烟弥漫的生鲜电商战场上,盈利的企业终究是少数。有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更是巨额亏损。生鲜电商“渗透率低”直接导致生鲜电商的需要化肥更多的营销成本和运营成本,以便推动用户爱上“网购生鲜”。生鲜的高频购买习惯远未形成:一周买一次(或更多)的用户占12.4%,半月买一次的用户占11.1%,偶尔购买的用户占高达65.8%。可见,生鲜的高频次消费并非通过电商渠道产生,“有需求,无购买”将继续成为生鲜电商难啃的硬骨头。
❽ 生鲜行业如何实现业绩上涨
作为高频且刚需的市场,生鲜电商一直被视为可以产生万亿价值的有生力量,但有限的渗透率却让生鲜电商的发展难以明朗。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大约913亿元,同比2015年542亿元增长了80%,而电商的渗透率还不到7%,到了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0亿元。2017年生鲜电商线上渗透率也仅有7.9%。
从已获得融资的生鲜电商来看,一般具有能做好以下几个特点的生鲜电商,相对更容易得到投资方的青睐:1、做好冷链物流;2、做好用户购买体验;3、提前预定提货点自提;4、解决用户退货等售后;5、提前预定提货点自提;6、市场想象空间;7、行业门槛与壁垒;8、客单价与复购率。
目前国内生鲜电商主要七种主流模式分析
模式一:综合电商平台。国内的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亚马逊中国等综合电商平台如今都已经开始涉足生鲜电商。那么相比其他生鲜电商而言,综合电商平台具有明显的优势。
模式二:物流电商。农业是电子商务唯一一个没有完全电商化的行业,顺丰选择从快递跨界到生鲜电商也是雄心不小。
模式三:食品供应商。中粮我买网和光明菜管家是传统食品公司进军生鲜电商的两位典型代表,食品公司直接做生鲜电商,自然也是有着不小的优势。
模式四:垂直电商。我买网、本来生活网、顺丰优选、每日优鲜、拼好货(后与拼多多合并)、都市菜园、天天果园和易果网等。莆田网、优菜网、本来生活网等垂直生鲜电商可谓是生鲜电商的发起者。
模式五:农场直销。农场直销模式的代表有多利农庄、沱沱公社,依托自己的农场打造生鲜电商,他们也有着不小的过人之处。
模式六:线下超市。虽然在商品的近距离配送、冷仓储、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线下超市涉足生鲜电商并非易事。
模式七:社区O2O。淘宝、京东,还是顺丰优选、垂直电商等都有在涉及社区生鲜O2O,最具代表的还是要数微商,通过借助微信公众号,大量的创业者做起了社区生鲜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