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民营企业增强金融资源整合能力

民营企业增强金融资源整合能力

发布时间:2021-03-10 13:20:29

❶ 企业融资能力的民营企业融资能力分析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资金紧缺、融资难却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8D0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3,工业增加值的2/3,出口创汇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据调查,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含民营企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民营企业融资在社会总融资的比重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很不相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快速发展。近年来,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主要由民营企业构成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l、民营企业自身先天不足,是造成其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1)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民营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变动大,货款回笼不稳定,同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大,特别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受环境制约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一旦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民营企业很难适应。因此,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实际上增大了风险程度。
(2)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机制不健全。少数人或个别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银行贷款所需要的财务报表管理混乱,不齐或不实;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区分的现象,当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抽逃企业资产时常发生而且很难控制,贷款的保证往往得不到落实。
(3)很多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借钱时就没准备还钱,有些企业想方设法悬空和逃废债务,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
(4)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造成了与贷款通则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注册资金不真实。
一是借用他人资金验资后抽逃资金,造成在企业财务帐上其它应收帐款过大,或者虚增不实的现金库存等,另一种是注册资本金少而实际投入的资金额大,造成其它应付款过大,从而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规模。
二是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在财务上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为逃避税务的监督,经营收入不入帐或少入帐,而在帐外另外反映经营收入,造成帐内帐和帐外帐。
三是民营企业老板对财务的随意控制的现象严重,使得财务人员无法按会计制度来处理帐务。有的民营企业老板要求财务人员做多份报表,银行、税务各不相同的报表,自己掌握一份真实的报表。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连续良好的经营业绩。
四是民营企业老板本身素质的缺陷,造成他对财务的控制的偏差。以上种种情况致使银行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很难把握企业情况的真假,从而银行就很难有效地依据企业财务数据及其它信息进行贷款决策。
2、金融监管和责任追究力度的增加,使银行的经营者心有余悸。针对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高的现状况,国家和各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监控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而实际工作中,贷款投向国有的、政府支持的、多家银行竞争或参与的大企业、大项目,即使贷款产生不良问题,也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避免或减轻责任处罚。但如果贷款给民营企业,却往往不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容易受到审查和处罚。并且,前几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通则 规定的贷款条件非常严格,很多民营企业达不到规定条件而得不到贷款支持。因此,贷款准入和监管的严格、查处的严厉,形成一个明确的导向,使银行的经营者不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
3、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经营效益,短期内不可能把民营企业作为重点客户。
(1)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不同,所以其自身和产品的定位也不相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弱点,很难成为商业银行的首选。同时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综合收益相对较少。而且人民银行对贷款利率的控制较严格,大中小项目和风险度不同的借款人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差距不大,商业银行从风险成本补偿原则出发,对中小项目或企业往往不感兴趣。
(2)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与大中型企业相比,管理难度相对加大,并且很难控制。
(3)商业银行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高比例不良资产问题,迫使其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确保新增贷款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不断降低不良资产比例。
4、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环境未形成,阻碍了银行与民营企业的沟通。
(1)缺乏信用担保机制。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扶持。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为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的机制,来弥补其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2)对企业操守诚信的重要意义宣传不到位,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不浓。
(3)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依法打击的力度不够,银行胜诉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比较普遍,给优化信用环境、投资环境增加了难度。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1、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来引导民营企业融资。
(1)要树立平等的观念,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国家在融资政策上一视同仁,对民营企业与大型企业、私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实行同等融资政策,积极疏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要重视民营企业对分散银行资产风险的积极意义,对优良民营企业应大胆地把它们与国有企业一样作为长期贷款客户群,开发新的业务空间。
(2)要树立多渠道融资观念,在继续发挥以商业银行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其它融资渠道。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质民营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改进企业债券额度管理办法,允许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切实降低企业发债的实际成本。另外,要在清理整顿和规范地方性的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设立并逐步开放全国性的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场外市场。二是要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政府部门要制定、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要培育人才、完善监管、发展风险投资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要积极利用民间信用以及创造新的社会信用等形式,打通民间资金和实业资本之间的渠道。四是要鼓励个人创业投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五是要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场所。六是要积极发展金融租赁。七是典当融资,即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3)要树立金融产品创新的观念,为民营企业提供适用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创新如贷款方式、种类、担保方式等,要贴近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要适时开发出适合民营企业需求的“短、频、快”特点新的金融产品,如自然人担保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法人账户透支、保理融资、小额信用贷款、授信、承兑、贴现、买方信贷、贸易融资、保函等,形成完整的民营企业金融产品体系。
(4)要树立信用观念,为民营企业讲守信用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从社会、银行、民营企业自身及社会各方面来促使民营企业讲信用,增强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 自觉地坚持诚实经营、履行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以信用求得发展。
2、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商业银行要辩证地看待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应把支持在非国有经济占有很大比重的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今后信贷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支持民营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要加强调查研究,对有一定经济管理能力、信誉度较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产品有销路、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应大胆支持,给予信贷政策倾斜,扶持其发展。要真心实意下苦功,帮助民营企业搜集市场信息,提出好的经营决策建议,尽力降低库存和应收账款的拖欠, 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商业银行要改进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完善信贷信贷资金管理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制定一系列适应民营企业实际情况的贷款操作规程。
3、各级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强化协调监督,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要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推动银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要对商业银行的系统内资金上存利率的最高上限进行严格界定,抑制基层银行资金过渡上存现象。
4、民营企业自身应规范经营行为,为融资创遣良好的内在条件。民营企业管理者要大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把信誉放在第一位,强化事业心;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更新管理知识和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水平,要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不断开拓新的经营理念;要发挥好各部门、各环节和技术人员的作用,使企业灵活自如的运转;要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企业高级智囊团、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员、高级技术人才;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抗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
5、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担保体系,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为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使银行最大限度地支持民营企业,就要加速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担保体系,成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可采取政府、财政、银行、企业多方参与,实行会员制,对会员优先担保, 同时为会员提供政策咨询、融资顾问、项目评估等多种服务。另外,还可以按市场化条件下规范的银行贷款业务要求,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信用互保组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疏通银行与民营企业结合的梗阻。
6、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公信力。要健全和严格相关的法律,旗帜鲜明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要增强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及企业的信用意识,净化执法环境,使企业不敢赖债、逃不了债,创造银行加大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环境。

❷ 如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目前,金融业进入了去杠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阶段。而金融改革剑之所指,就版是力图减少金融资源内权部循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助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2017年,银行业针对空转套利等问题加强整改、严肃追责,禁止杠杆多、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行为,主动压缩同业业务。银行表外资产扩张放缓,资金空转现象减少,企业融资链条缩短,有效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压力。与此同时,5家大型国有控股银行挂牌普惠金融事业部,为实体经济进一步提供有效支持。一些关键性指标正在发生积极转变:贷款结构优化,新增贷款更多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

❸ 金融资源整合是什么意思

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内源进行识别与选择容、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介绍资源整合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分析了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旨在为企业提供如何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建设性建议.即就是把一些优良的资产单独调整出来,比如,好的机器设备,库存材料、商品,可以变现的其他资产等,甚至是把 “人”,也分开,有技术的、身体好的挑出来,重新组织起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那么,也就是说,把不符合上面条件的资产分出去,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资源整合。

❹ 如何描述一个人金融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

只了解汽车金融类,也就只拿这个来说。如果是以实物抵押作为投资项目的,那么还好,无非就是变现快慢而已,但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往往跑路的公司,不是他们想跑,就只能跑了。
其他那些虚拟投资的,借款人的利息越高,那么第三方平台要么自己吃高回扣,要么让利给投资人,而是拆东墙补西墙,当有一天窟窿太大补不上了。让利给投资者,就体现在高回报上。
高回报建立在借款人身上,也往往通过高回报去吸引投资。
再有一个,如果回报高,那么借款人就容易出现风险。而这些公司的形式不是投资,而是融资

❺ 民营企业集团如何借助“五力”实现突围

佐佳咨询认为: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壮丽画卷中,民营企业的成长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改革初期,民营企业凭着灵活的机制以及顽强的草根精神,在短缺经济中敏锐把握市场需求,迅速壮大。完成了原始积累后,许多企业把眼光投向全球,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代工业,进入集团化发展的阶段。在海外,无论是一般服装、玩具,还是电器、信息产品,“Made in China”比比皆是,比如玩具,中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回望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历史,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很怀念最初的那一段“幸福时光”,凭借明显的劳动成本优势,在劳动密集行业以价格为杀手锏,以海外市场为目标节节挺进,造就了一支世界闻名的制造大军。劳动成本的优势掩盖了这些企业在管理、生产、营销等环节的粗放经营,很多企业在这样的“幸福时光”中不思进取,渐渐失去了自我改造功能,时光来到了2009年。
近2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让人难忘的年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对于企业来说,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油价攀升,人工工资提高,金融风暴等等这些因素几乎在同一时间纷至沓来,使得这些企业尤其是外向型的企业生存环境日渐恶化。
这种影响在2007年下半年就已经初现端倪,2007年下半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倒闭的“三来一补”企业达数千家,还有不少企业纷纷向中西部地区甚至东南亚转移生产基地。2008年以来,这股寒流渐渐吹到长三角及周边江浙一带,长三角地区不少企业面临半停产、停产、倒闭窘境。以宁波爵溪为例,截至6月底,当地原有的500多家企业中已有100多家停产,且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扩大。很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降至5%以下,某些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极其敏感且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更是举步维艰。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现在迫在眉睫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台州市发改委的一份文件显示,台州市5371家上规模企业中,亏损1111家,亏损面达到20%,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09亿元,增长55.7%。
我国已经到了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能源、原材料等生产和销售价格调整转型期,反映出来就是要对多年来低廉生产要素价格“还账”。
从国际角度观察中国制造,问题表现更为清晰。据美国劳工部统计,40英尺标准集装箱从上海到美国东海岸,平均成本从2000年的3000美元上涨到目前的8000美元,如果原油价格达到200美元,该运输费将达15000美元。运费提高实际等同于提高关税,强制性推升中国对美的出口价格。受运费上升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家具、制鞋、工业机械以及金属加工制品等价值/重量比率低的行业,而中国很多出口产品恰恰在这些领域,中国这些产品出口已明显放缓,这是10年来的第一次。
民营企业的战略转型势在必行,机会主义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战略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的经营现状,补上战略缺失的一课。笔者总结多年民营企业咨询服务的经验,开发出一个“五力”模型,为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开出一剂药方,助力企业顺利实现突围。
此“五力”非麦克波特的“五力”,本文的“五力”为产品创新力、品牌力、市场力、成本控制力、供应链整合力。通过五个方面能力的提升,民营企业集团定能逐步摆脱内焦外困的境地。
一、产品创新力
产品是企业向客户介绍自己永恒的名片,产品质量和功能也永远是衡量客户价值不可或缺的因素。民营企业的产品经历了质劣低价——价廉物美——低附加值困境的发展路径,在目前的外部环境中,这种模式已经把利润压榨得所剩无几,再往前必然走向死胡同。面向未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机遇更多的给了具有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的ODM企业,此类企业需要进一步聚焦于设计环节的优势,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产品的创新不仅仅是功能改进、升级换代的简单概念,产品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客户价值,这要求企业细分并深入分析产品的各类属性,在质量、功能、使用方便性、交货及时性、售后服务、外观等等各个方面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不断强化客户重点关注的属性,确保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步。
产品创新还包括对公司产品线的评估,通过分析产品的复杂性及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将公司的产品线与市场领先企业进行基准比较,找出产品的“创新支点”,在那个支点,公司提供的产品的种类数量刚好能让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最大化。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移动电话销量持续下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国Apple公司备受欢迎的iPhone却仍然逆势上扬,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今年四月到六月间,iPhone共发货五百二十万部, 与一年前相比增加了6倍。而增长背后的历史更加辉煌,苹果 iPhone手机自2007年6月29日正式上市,利用一款手机产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销量即将突破千万。如此销售奇迹连行业老大诺基亚也望尘莫及。
苹果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一款创新的产品,其CEO乔布斯称其为“革命性的移动电话”,在外型上,iPhone风格简约,黑色搭配白色,经典而前卫,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在功能上,它结合了iPod、手机和互联网通讯设备等功能。在应用上,移动相册、电子地图、可视语音信箱、功能强大的HTML电子邮件客户端等等不一而足。而这一切,都是在那个有着“魔鬼完美主义者”称呼的乔布斯的领导下完成的。
苹果公司为员工的自由创造构建了一个合适的土壤,企业文化可以“以下犯上”,娱乐和自由的工作环境,我行我素、稀奇古怪的员工,随时随地随便提出的新主意,都构成了一种职业文化中的高度个人化的元素。“什么中层、部门、领导,这些词我们统统没有,这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地方。”这是苹果公司员工的描述。
面对苹果公司来势迅猛的市场表现,诺基亚在iPhone发布一年半后才发布了首款触摸屏手机5800XpressMusic。
二、品牌力
代工企业出路是发展自有品牌,通过自有品牌的建设,逐步消除订单波动的影响,不断提高对市场的主动性。然而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只是加强广告宣传、终端促销和铺货,它还与设计创新、持续提升关注度和创造热销概念有关。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规划和风险控制并行,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决心和精力,需要进行持续的投入。理解品牌建设的真谛并下决心投入,是从品质立身的企业向品牌立身企业的一个飞跃。企业可以利用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并着重宣传自己的领导地位,不断给媒体提供一些话题(比如,行业排名),给市场注入一些新鲜信息(比如,升级产品哪些更优化功能),保持消费者的关注度和热度,使得经销商、媒体、消费者形成三方的良好互动,从而提高品牌和美誉度。
近年来,IT行业的代工业务的利润日益萎缩,代工的利润率已经衰退到3%-5%,笔记本电脑代工的利润更是惨不忍睹,甚至跌倒1%以下。因为要靠订单来填补产能,许多代工厂商甚至宁愿赔钱,也要拿到订单以便增加出货量,争夺代工订单。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华硕当然不愿看到自己吊死在代工一棵树上,使自己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华硕不做自有品牌,不仅现在的日子不好过,未来的发展也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代工无品牌的本质注定了这条路会走进死胡同!
因此早在2006年3月,华硕的分家大计已经开始在酝酿了,华硕将下属机构划分五大事业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2007年实现“品牌和代工分家”。之后,华硕自有品牌通过全面的产品线规划,扎实的渠道与终端建设,组合各类市场推广方式,不断提升销售管理及营销团队的执行能力,为华硕品牌市场开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市场费用上,代工的费用与自有品牌的市场费用也是不可比拟的。
目前,华硕的自有品牌经过多年的运作,已经成为成长最快的电脑品牌之一。尤其在中国大陆,华硕率先推出“LCD无亮点”的策略,开创了笔记本领域品质和服务的先河,接着“工艺之美”、“轻薄之旅”、“华硕极限7+2”等一系列市场举措,让每一个中国人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华硕笔记本的优质性能,华硕的自有品牌销量获得了大幅增长,成为国内IT行业重要的一极。
三、市场力
市场力是指企业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价值定位的能力,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便于企业集中资源在高利润回报的客户群体。从消费品市场看,市场细分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有以下三类细分方法:1、以地理位置、人口特征为基准的细分市场;2、以需求为基准的细分市场;3、以心理趋向/生活方式为基准的细分市场。传统的市场细分更多的基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细分方法,依赖传统的市场划分只能重复过去的老路,难以发觉市场的发展潜力。这个时候,企业需要转换一下视角,认识到不存在一个“唯一”、“绝对”的细分方法,尝试从其他维度对市场进行划分,并基于企业自身的优势选择目标市场(目标细分市场要具有内在的吸引力,企业要具有服务于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二者缺一不可),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定位,投入资源精耕细作,为高价值群体量身定制价值选择系统,从而与竞争对手在价值的层面竞争,而不是在价格层面竞争,如此必将获得比传统更加可观的市场回报。
王老吉诞生于1828年,其历史甚至比可口可乐还要早58年,由于广东凉茶是地方性药饮产品,王老吉始终未能走出广东、浙南市场,而只能是一个地方品牌。2003年王老吉出现了战略转折点,它将凉茶重新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借助“上火”这么一个传统的中医概念,巧妙地绕过了凉茶是广东药饮的认知,迅速在全国被广泛接受,从而一举兴起。通过市场的重新定位,目前凉茶已开始以“中国可乐”的形象被国人普遍认同,王老吉作为代表性品牌更是受到热烈追捧,百年品牌得以大放异彩。
实际上,王老吉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引领品类进入了饮料行业,开拓出一个与碳酸饮料、果汁并驾齐驱的领域,后来者如“和其正”等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而如果王老吉仅仅把火力集中在凉茶业的内部竞争,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市场定位,其绩效是非常有限的。这就是王老吉短短两年时间就从1个多亿超越十个亿的核心原因。
类似的战略转折点,曾经在饮料业老大——可口可乐公司发生过。可口可乐1886年也是作为药品诞生的,用以治疗头痛,销量局限。后来可口可乐为可乐实施了重新定位,使之成为“提神醒脑的饮料”,终于走出药店,进入饮料主流市场。
四、成本控制力
成本和价格基本上都是不断下降的,在几乎所有的竞争性行业里,如果刨除通胀因素,成本都会不断下降,价格也会随之降低,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分析工具就是经验曲线,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成本或价格随着经验积累而不断下降的情况,比如公司的总产量每翻一番,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下降20%,也就是说,这个公司的经验曲线的斜率是80%。由于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而也适用于整个行业,因此根据这条曲线就能估计出成本或价格的走势。成本控制力成为企业是否能参加行业竞争的起点,如果将公司的成本曲线和整个行业的价格曲线进行比较,判断出公司成本下降的速度低于行业水平,那么公司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方式在制造行业甚至服务行业成为竞相学习的楷模。精益生产方式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其基本思想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Just In Time (JIT),“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精益生产的实施通过采用精益技术工具对企业的所有过程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及在质量、价格和服务方面的竞争力的目的。精益生产中持续改进的理念给企业成本的降低以无限的可能,让企业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
日产汽车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末历经了100多亿美元的亏损时期,与雷诺合并后,在有“成本杀手”之称的戈恩的领导下,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完成了令人瞪目结舌的转换,戈恩这个来自法国的“神奇小子”,把日产汽车拉出了巨额亏损的境地,使日产汽车成为汽车企业的再生典范。日本人为了表达对他的尊敬,甚至还出版了一本以戈恩为主人公的漫画书。并送给他很多绰号:成本杀手、破冰者、破坏者、Am-Pm、7-11、边际人。
戈恩复兴日产的方法并不出奇:削减成本、更有活力的汽车设计和压低零配件价格等等,在他上任两周后就组建了9个跨职能团队,负责业务拓展、采购、物流、研发、市场、财务。在对日产汽车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了解之后,戈恩使出了“杀手锏”。他无视日本的商业传统,对习惯于“和风细雨”式改革的日本人,首次采用了“外科手术”式的大胆手法,减少一半零部件供应商,由1300家零部件供应商减少到600家左右;3年内使采购成本下降20%;削减20%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公司在3年内裁员21000人,关闭5家工厂;卖掉所有与汽车生产无关的非汽车产业,其中包括房地产股票和令日产公司引以为自豪的航天部门,戈尔因此而成为日本传统主义者的公敌。
戈恩这一连串的动作不但使日产汽车公司感到了深深的痛苦,就是与日产汽车有着千丝万缕复杂关系的供货厂家,也苦不堪言。关闭工厂使许多人利益受损,但关闭工厂的直接成果是日产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从51%上升到了74%,使得日产汽车摆脱了困境。
五、供应链整合力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行为,而是供应链之间的博弈,中国企业在参与世界分工的过程中,成为了大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配合国际大供应链的运转以外,还需要组织好国内小供应链的微循环。在国际大供应链中,国内企业鲜有承担链主角色的企业,如何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做到“不掉链子”,依然保持企业在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现在面临的新课题之一。企业必须要注意到大小供应链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小供应链的优化整合,提高自己在大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供应链是一个综合的、全局的、合作的概念。在业务层面,供应链是业务流程重组,关注的是整体性和网络全局的优化。首先是企业内部的流程优化;其次是产业链上关联企业间的流程优化。优化是指综合各个角度层面,而不是单一角度和视角的优化,即仅考虑某个环节(部门、企业)的优化。优化的指标也综合了成本、效率、利润等各因素的权重考核。 所以,负责供应链体系设计、运行的人,要站在整个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同时还要关注到关联企业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整个产业链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到分销渠道,到最终用户的利益。
陷入困境中的企业并不能在上述的五个方面遍地开花,资源的有限让企业的活动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如何在自己的企业培养出有效的“一力”,需要结合行业和产品的特点,找到其中资源投入最少,效用最高的方面,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这才不失为企业走出困境的一剂“秘制良方”。

❻ 金融该如何支持我国民营经济发展

2.在利率政策上,同样存在所有制歧视 政府和央行对国有 企业 给予较多的利率优惠,而对民营企业则不实行。在实行浮动利率时,对民营企业的浮动幅度也往往比国有企业要高。少数 金融 机构还采取一些不合规的方式,擅自或变相提高对民营的贷款利率。所有这些,都加大了民营企业的筹资成本。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在直接融资方面,所有制歧视更为严重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虽然没有明文限制,但存在着事实上的所有制歧视。在“额度管理”的股票发行机制下,民营企业要从相当紧张的发行额度中分得一杯羹,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到1999年,发行A股股票在深沪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已达900多家,但民营企业为数寥寥。民营企业基本上还是处于“望股兴叹”的境地。这与有关方面的指导思想有关,因为管理层一直将股票上市当作为国企解困的有效法宝。至于对民营企业进入企业债券市场,管理层也基本上持排斥态度,到 目前 还没有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实例。 4.在中间业务方面,满足民营企业交易需要的结算工具较少 国有商业银行不对民营企业办理托收承付和汇票承兑业务,当然更谈不上票据贴现。由于结算渠道不畅,资金进账时间长甚至发生梗阻,致使一些民营企业改用现金结算,加大了交易成本。 5.在金融组织机构方面,缺乏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发展 服务的金融机构 中国 民生银行原拟专为民营企业服务,但现在越来越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区别了。此外,对非国有金融机构与国有金融机构不能一视同仁,对国有银行呵护有加,利用国家权力和信用予以保护,而对非国有的金融机构,则轻易采取治理整顿、接管直至破产的办法,从而也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强化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主要对策 1.健全、完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 这是强化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组织保证。近来,许多同志提出新建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民营银行。这个 问题 要全面慎重考虑。要不要新建民营银行,应按照“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公平竞争,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运行”这三条原则,通盘考虑,审慎从事,以克服金融组织建设的盲目性。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基点,应放在大力发展区域性、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上,放在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强化和业务拓展上,而不是简单地新建民营银行。否则,即使建立了这类民营银行,它们也会很快成为“二国营”(据说,一些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对象60%以上是国有企业)。应该看到,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经营信用业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已经没有明确的业务分工界限,利润最大化成为它们共同的经营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摒弃“唯成份论”的做法,对原来的信贷政策进行调整,那么,国有商业银行也是可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那些经营稳健、知名度高的民营企业,还有可能成为金融机构竞相争夺的贷款对象。1998年,为了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大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但是,由于小型民营企业不是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服务对象,加之出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的考虑,这些银行还只能把规模较大、效益较优的民营企业纳入服务范围。而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 信用合作社由于网点面向基层,与民营企业联系紧密,则可成为城乡范围内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主体力量。因此,要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 2.通畅民营企业的贷款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 在贷款方面,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唯成份论”为“唯效益论”,自觉放弃“政府身份”,以平等的法人关系、契约关系来对待与民营企业的信用关系;二是政府财政要对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除前面提到的投资补贴贷款贴息外,应尽快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资产规模、产业特点、组织程度、成长性等原因,在争取贷款上处于不利地位,因而政府扶持是必要的。这也是国际惯例。当然,民营企业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度。 3.矫正有失公允的利率政策,消除因所有制成份而产生的不合理的利率差异 对同一种类、同一期限的贷款,对所有贷款对象都应实行同一水准的利率。在实行浮动利率的场合,超过基准利率的浮动部分,实际上是对金融机构承担贷款风险的一种补偿。其浮动幅度应主要根据借款人的借款期限、借款的风险程度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而定,而绝对不应把借款人的所有制成份作为基本依据。中央银行应加强对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的利率稽核,对违规行为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 4.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 应根据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动的特点,推出灵活的、多样化的结算工具,畅通汇路,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应尽快对民营企业开办托收承付、汇票承兑与贴现业务。此外,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占有信息量大的行业优势、汇票承兑与贴现业务。为民营企业提供市场商机、经济政策、经营与投资决策咨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5.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进入资本市场 应既允许民营企业发行A股,也应允许其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发行B股、H股、N股等特种股票和存托凭证(如ADR),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的门槛,或另开第二板市场或场外交易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在资本经营已被企业普遍重视的今天,应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与股权置换等方式实现产权重组,谋求更大发展。世界上任何国有企业的收购兼并都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国的民营企业更为需要,在放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情况下,金融对民营的支持更为紧迫。此外,企业债券市场也应对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允许民营企业在符合发行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

❼ 如何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能力

建立完善的企业征信系统提高贷款能力
国家其实已经看到国内银行金融能力,迫于市场的需求压力,已经慢慢放开了民营金融服务及市场,由于社会及国家缺失对民众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就无法建立良良好的信用体系,更无法规避中国无论是国企还是民民企,市场经济信用,职业道德,那个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对于现在国家放开无序的民营融投资公司,需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国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风险与代价也是相当的大的,要不就是被骗贷款保证金,代办费,要不就是项目贷款利,贷款成本相当的巨大,现目前如何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能力?就是经营中不从传统经营中提升自己的经营核心产业科技技术研发能力,还有原始资金的积累,再是不动产的累积,然后,把自己的经营真无论从实体经营,还是从概念都成熟,做一个能保护自己,也能融资的项目财务报告,寻真正有实力且有支持中国民营企业及经济发展的专业投融资机构去项目现资贷款就好。现阶段这样的事,学会做经营,做事业平常心,最充分的准备,最坏的打算,才能坦然面对这浮燥乱混的中国现状。

❽ 国家对民营企业有哪些金融扶持政策

为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月14日,国务院网站全文刊发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金融对民企、小微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对于民企的支持方面: 《若干意见》提出以实施差别化货币信贷支持政策、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多措并举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要求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着力疏通民营企业融资堵点;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着力化解流动性风险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实施差别化货币信贷支持政策方面,要求合理调整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参数,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把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覆盖到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票据融资支持力度,简化贴现业务流程,提高贴现融资效率,及时办理再贴现。加快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支持民营银行和其他地方法人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加快建设与民营中小微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深化联合授信试点,鼓励银行与民营企业构建中长期银企关系。 在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方面,要求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加快民营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审核进度,结合民营企业合理诉求,研究扩大定向可转债适用范围和发行规模,并促进新三板成为创新型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等。 在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方面,《若干意见》明确,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加快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工具创新,支持通过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等创新工具补充资本。从宏观审慎角度对商业银行储备资本等进行逆周期调节。把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量和规模作为中小商业银行发行股票的重要考量因素。研究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限制,规范实施战略性股权投资等。 “抓紧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若干意见》要求,商业银行要推动基层分支机构下沉工作重心,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等。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要要在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和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积极发挥“头雁”作用。还要求商业银行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审批时效,增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 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方面,《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研究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支持资管产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通过监管部门认可的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参与化解处置民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等。 《若干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聚焦难点、压实责任、标本兼治”要求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消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隐性壁垒;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点解决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金融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监督、指导责任,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并履行好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服务民营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质效。

阅读全文

与民营企业增强金融资源整合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预收外汇办税 浏览:790
中国银行收益高理财产品 浏览:978
成员企业股东 浏览:329
股票佛慈制药 浏览:55
友邦保险的股东 浏览:262
通桥资本股票 浏览:472
st信威股票价格 浏览:964
建行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228
盈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浏览:709
怎么办理外汇携带证 浏览:32
中信证券万2佣金 浏览:100
股票可以d 浏览:910
中泰证券私募基金 浏览:392
冲顶股票 浏览:85
万达融资结构分析 浏览:347
洗衣o2o融资a轮 浏览:137
宁波银行2018美元汇率查询 浏览:746
金融公司文员做什么的 浏览:179
丹村股票 浏览:215
金融机构代理国库管理办法 浏览: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