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科技给银行业带来哪些冲击
1、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我们从互联网行业来讲,现在相当一部分的互联网从非金融领域不断地向金融领域渗透,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类似于POP这样的贷款融资,对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带来不同的影响。2、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客户都是通过互联网的电商,或者说是融资来直接较量,既存在着金融脱媒,同时也隔绝着客户与银行的联系。对银行和客户的基础来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或者说一定的冲击。3、虽然互联网行业做了很多尝试,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撼动商业银行的地位,但是在人们的观念和舆论上还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力。这就是舆论和观念上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新要求,这对商业银行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B. 金融科技到底会有哪些影响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FinTech指的是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它涵盖了各种新型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并对金融市场、机构、金融服务提供商产生重大影响。
1、FinTech对传统金融服务价值链的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全能银行服务链条包括客户关系、零售和商业存贷款以及一系列货币、资本批发市场的众多活动,FinTech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都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支付结算主要采取现金、借记卡、信用卡以及电汇方式。FinTech公司则借由“数字钱包”或“电子钱包”来提供大规模的国内与跨境支付服务,虽仅有少量结算收入,但借助交易所收集到的全部数据,公司就可向客户兜售非银行产品和服务。新型发展模式加上希望规避监管,使得FinTech公司无意涉足常规银行业。
传统银行业以构建客户关系作为发端,而现在这一历史特性也正在悄然改变:客户可通过电子聚合器来比较价格并交换服务,依靠智能投资顾问的数学运算获取投资建议。随着客户越来越愿意将其投资决策委托给机器,其资金及贷款也更易于与最优利率相匹配。如果公共政策举措和新技术能够结合并创造出普遍适用、持久和可靠的数字凭证,那么这些流程将会更加顺畅。
在零售和商业银行领域,FinTech公司通过提供新的借贷平台,加剧了市场竞争。在一些G20国家,新型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和高级分析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
批发银行和市场已经从中间交易(即交易商通过语音或电子方式)发展到非中介、完全电子化的交易。数学算法和多边交易场所的增长导致了高频交易的出现。本世纪初期,高频交易规模尚小,但目前已发展到分别占股权和外汇交易量的75%和40%。
分布式账本等技术或将促进批发支付和清算基础设施领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地符合监管合规性要求。这些进步可节省数百亿美元的成本,并改善金融体系的弹性。
2、FinTech涉及的公共政策考量
在分析金融技术运用及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程度时,G20当局需要牢记的公共政策考量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要解决新产品和服务带来的诸多行为问题,如客户适用性、反洗钱和打击资助恐怖主义等。监管机构要努力确保财务咨询和服务标准得到遵守,金融体系的完整性得到保护。
第二,具有更大包容度和更多竞争力的双重特性必须能够体现出数字身份的价值。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仍有数十亿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银行服务,仍有部分国家被隔离在全球金融系统之外。新技术或可提供解决方案,如生物识别和密码学已被用于验证客户身份,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尽职调查成本。
第三,必须重视数据保护等基础性问题。一直以来,金融机构依据完善的法律监管框架,保护并使用其客户数据;相比而言,社交媒体公司则定期收集却时常共享客户的海量信息。未来,FinTech还将从更广泛的渠道汇总、共享数据,但对于是否应该搭建数据管理的适当框架,人们仍争论不休。
3、FinTech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FSB通过识别与新型、现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相关的风险,来评估FinTech的发展将如何影响金融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的弹性。阳光之下,并无新事。即使是不同机构的相同行为,只要是危害到金融稳定,监管部门就应该统一处理。不能仅仅因为它是新事物就被区别对待,也不能因为它游离于监管范围外就意味着必须被纳入监管。
目前,为解决支付创新带来的监管问题,英国行为监管机构已经先行一步,原因在于:一方面FinTech支付服务提供商还没有推出银行业务,另一方面这些提供商尚未达到系统性的级别。展望未来,当虚拟货币和FinTech提供商加入中央银行支付系统后,它们或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银行支付服务和支付系统。这种多样性有其积极意义,毕竟现行的分层化和高度集中化的系统已经出现了单点故障风险。同时,监管机构需要监测集中度的任何新变化。正是基于这种认知,英国《数字经济法案》建议将支付系统的定义拓宽至银行之外,以涵盖每一家系统性重要机构。
支付结算与客户关系的变化对金融稳定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虽然FinTech有利于常规银行业提升竞争力、优化效率和丰富客户选择,但客户界面和支付业务的放开可能也标志着全能银行业的终结。另外,如果全能银行零售资金来源不够稳定、长期客户关系较弱,那么其存款波动性和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增加。客户关系的淡薄也使得交叉销售无法深入,最终影响到银行盈利水平。整个金融体系虽不一定面临风险,但银行的审慎标准和处置机制都将需要调整。
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还意味着,当零售银行业无法提供贷款时,P2P等新型融资服务或可取而代之,为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部分借款人也将越来越依赖这种资金来源。当前,由于承销标准和贷款人对损失的容忍度均未经过经济低迷的检验,这种融资模式在整个经济周期中的稳定性仍未可知。受现有规模和业务模式所限,P2P贷款目前并不足以引发重大的系统性风险,但仍需密切关注其承销标准降低和过度借款增长等问题。此外,在不具备银行业务模式或者运用资产证券化模型的情况下,P2P究竟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目前还无法作出判断。如果形势发生变化,监管机构需要及时弥补新出现的漏洞。
批发银行业和市场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投资顾问和风险管理算法可能导致羊群效应下的过度波动或顺周期性——尤其当基础算法对价格变动高度敏感或与之高度相关时。算法交易者业已成为众多主要市场的流动性重要来源,它们更倾向于在市场平稳期频繁交易,由此可能导致人们会认为当市场最需要流动性的时候,这些资金将迅速离场。
在批发支付、结算和清算基础设施方面,分布式账户等FinTech创新不管是已被采用或仍被作为替代品,都需要满足最高标准的弹性、可靠性、隐私性和可拓展性要求。对所有金融机构而言,FinTech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运营和网络风险。监管机构需要警惕新的单点故障风险,如银行是否过度依赖网上银行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公用主机。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推进,网络对金融体系的威胁也在增加。FinTech设想未来在更广泛的各方间共享数据,加上交易速度与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数据保护和系统完整性等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C. 融资为什么会对股票的涨跌有影响
因为融资融券有明显的活跃交易的作用,以及完善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融资回交易者是市场上最答活跃的、最能发掘市场机会的部分,对市场合理定价、对信息的快速反应将起促进作用。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
股价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融资实际是借证券公司的钱买入股票,融券实际是向证券公司借股票卖出。按照常规的说法,融资融券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实际是让买卖的市场行为更彻底。
从另一方面看,对于某只股票,一般来讲,如果融资余额高体现看多的力量较大,融券余额(或余量)高体现看空的力量较大。
D. 金融科技对银行的影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不管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是金融科技企业,他们这种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高度融入金融业务的企业形态已经对现有的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虽然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以及新技术在金融业务领域的突破和应用,但在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面前,依然倍感压力,银行业转型的路上危机四伏。
而在此之前,银行业面临许多悬而未决的难题。比如,在如何掘金大数据方面依然面临窘境,整体解决方案缺失,商业化的路线不明晰;人工智能相关的智投顾问的发展空间尚不明确?一度火热的VR概念为何不能在金融科技领域被广泛应用?哪些科技应用值得金融科技去追捧?为什么科技一直在飞速发展,而银行业却一直处于饥渴状态?怎样领会金融科技的核心含义?
我们一直认为,科技成果应用于金融行业的本源应该是解决金融服务业务中的发展问题。那么问题来了,金融科技到底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核心问题呢?维基网络对金融科技的释义甚是好:金融科技,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商业模式。
从维基网络的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科技要强调的不单单是技术应用,而是要形成一种商业模式。但它究竟如何形成模式?这种模式之中又有着哪些道理和讲究呢?这就需要行业的专家和学者们更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
在对比了中美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的发展环境与内部机理,并与银行同业交流了面对金融科技脱媒压力而主动创新转型的做法和经验之后,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在专栏上撰文表示,“金融科技与银行不是颠覆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如何在互补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助推银行业转型是一个更为深刻的内容。
金融科技驱动银行转型
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给银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也给金融科技公司带来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他们的金融科技产品的特点将有机会在银行业得以施展,实现金融与科技的互补。而挑战在于,他们需要更加主动地接近金融市场,探查市场需求,以便更有效地支持银行业在科技应用上的难题。因此,论坛也会有相关的科技企业就相关问题进行剖析和讨论。
金融科技,在银行业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武器,一种商业模式,解决金融与科技应用矛盾,解决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新概念消灭旧概念只是表象,改变自己,做一个更完美的金融服务者才是银行业真正应该关注的落脚点。
E. 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有什么影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真实太有水平了,以题主说的金融科技为例,现有的金融科技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金融科技之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可以说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技术之一,将原来的购买商品以现金结算的方式发展至刷手机、扫描二维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刷卡交易权当过度阶段),不知你有没有感觉到,跑银行取钱的次数少了,身上不带钱也敢下馆子的次数多了?对银行来说,现金投放量减少了,柜面取钱的业务压力少了……
金融科技之清算系统:近几年随着央行不断拓展支付渠道、畅通汇路,先后建立了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网联清算平台等,将在途资金缩短至实时到账。快捷的支付服务,有效的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水平和资金的利用效率。
金融科技之大数据: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都离不开计算机,不同企业,不同客户的任何一笔贷款、一次交易、一笔转账都在银行有据可查,银行通过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企业行业属于朝阳产业还是夕阳行业,使贷款投资降低风险,更有准确性,省去了银行的贷前调查、贷中管理等管理;评估客户的经济能力、消费习惯,采用对应的策略,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信用卡的后期管理就采用了这样的模式,根据上市银行2017年年报,信用卡不良率均成下降趋势。
金融科技之远程开户、金融科技之生物识别等。这些本来都想说说,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可这样这个问答就太长了,估计也没人看,先到这里吧。
金融科技的发展只会使银行的服务更贴心、资金利用率更高更精准!
F. 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影响哪些行业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FinTech指的是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它涵盖了各种新型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并对金融市场、机构、金融服务提供商产生重大影响。
FinTech对传统金融服务价值链的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全能银行服务链条包括客户关系、零售和商业存贷款以及一系列货币、资本批发市场的众多活动,FinTech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都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支付结算主要采取现金、借记卡、信用卡以及电汇方式。FinTech公司则借由“数字钱包”或“电子钱包”来提供大规模的国内与跨境支付服务,虽仅有少量结算收入,但借助交易所收集到的全部数据,公司就可向客户兜售非银行产品和服务。新型发展模式加上希望规避监管,使得FinTech公司无意涉足常规银行业。
传统银行业以构建客户关系作为发端,而现在这一历史特性也正在悄然改变:客户可通过电子聚合器来比较价格并交换服务,依靠智能投资顾问的数学运算获取投资建议。随着客户越来越愿意将其投资决策委托给机器,其资金及贷款也更易于与最优利率相匹配。如果公共政策举措和新技术能够结合并创造出普遍适用、持久和可靠的数字凭证,那么这些流程将会更加顺畅。
在零售和商业银行领域,FinTech公司通过提供新的借贷平台,加剧了市场竞争。在一些G20国家,新型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和高级分析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近年来,P2P贷款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美国、英国及欧盟地区的P2P贷款额分别达到5580亿元、400亿美元、45亿英镑及10亿欧元。其他平台则根据来自应付账款管理软件中的客户数据,向企业提供发票应收账款抵押融资。一些更加激进的创新正在新兴经济体崭露头角,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使用计算程序来分析交易、搜索数据、开展信用评级,如2015年创立的蚂蚁金融至今已有1.9亿用户,发放了4000亿元的小额贷款,违约率却低于2%。
批发银行和市场已经从中间交易(即交易商通过语音或电子方式)发展到非中介、完全电子化的交易。数学算法和多边交易场所的增长导致了高频交易的出现。本世纪初期,高频交易规模尚小,但目前已发展到分别占股权和外汇交易量的75%和40%。
分布式账本等技术或将促进批发支付和清算基础设施领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地符合监管合规性要求。这些进步可节省数百亿美元的成本,并改善金融体系的弹性。
FinTech涉及的公共政策考量
在分析金融技术运用及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程度时,G20当局需要牢记的公共政策考量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要解决新产品和服务带来的诸多行为问题,如客户适用性、反洗钱和打击资助恐怖主义等。监管机构要努力确保财务咨询和服务标准得到遵守,金融体系的完整性得到保护。
第二,具有更大包容度和更多竞争力的双重特性必须能够体现出数字身份的价值。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仍有数十亿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银行服务,仍有部分国家被隔离在全球金融系统之外。新技术或可提供解决方案,如生物识别和密码学已被用于验证客户身份,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尽职调查成本。2010年以来,印度政府已经发行了超过8亿个这样的数字身份,帮助至少五分之四的国民以此获得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服务。但在把握机会的同时,也要关注公民隐私权以及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成本压力。当然,是否且如何保证收益超过成本,最终还是应该由政府和公民来决定。
第三,必须重视数据保护等基础性问题。一直以来,金融机构依据完善的法律监管框架,保护并使用其客户数据;相比而言,社交媒体公司则定期收集却时常共享客户的海量信息。未来,FinTech还将从更广泛的渠道汇总、共享数据,但对于是否应该搭建数据管理的适当框架,人们仍争论不休。
FinTech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FSB通过识别与新型、现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相关的风险,来评估FinTech的发展将如何影响金融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的弹性。阳光之下,并无新事。即使是不同机构的相同行为,只要是危害到金融稳定,监管部门就应该统一处理。不能仅仅因为它是新事物就被区别对待,也不能因为它游离于监管范围外就意味着必须被纳入监管。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哪些FinTech业务本质上是被改头换面的传统银行业务,应该如何监管?技术进步如何影响被监管机构(特别是系统性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对这些机构应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措施?技术发展如何改变潜在的宏观经济和宏观金融动态、对系统性重要市场有何干扰?网络和操作风险的总体水平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几何?哪些FinTech活动是系统性的,如何制定更严格的操作风险监管标准与之匹配?
目前,为解决支付创新带来的监管问题,英国行为监管机构已经先行一步,原因在于:一方面FinTech支付服务提供商还没有推出银行业务,另一方面这些提供商尚未达到系统性的级别。展望未来,当虚拟货币和FinTech提供商加入中央银行支付系统后,它们或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银行支付服务和支付系统。这种多样性有其积极意义,毕竟现行的分层化和高度集中化的系统已经出现了单点故障风险。同时,监管机构需要监测集中度的任何新变化。正是基于这种认知,英国《数字经济法案》建议将支付系统的定义拓宽至银行之外,以涵盖每一家系统性重要机构。
支付结算与客户关系的变化对金融稳定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虽然FinTech有利于常规银行业提升竞争力、优化效率和丰富客户选择,但客户界面和支付业务的放开可能也标志着全能银行业的终结。另外,如果全能银行零售资金来源不够稳定、长期客户关系较弱,那么其存款波动性和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增加。客户关系的淡薄也使得交叉销售无法深入,最终影响到银行盈利水平。整个金融体系虽不一定面临风险,但银行的审慎标准和处置机制都将需要调整。
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还意味着,当零售银行业无法提供贷款时,P2P等新型融资服务或可取而代之,为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部分借款人也将越来越依赖这种资金来源。当前,由于承销标准和贷款人对损失的容忍度均未经过经济低迷的检验,这种融资模式在整个经济周期中的稳定性仍未可知。受现有规模和业务模式所限,P2P贷款目前并不足以引发重大的系统性风险,但仍需密切关注其承销标准降低和过度借款增长等问题。此外,在不具备银行业务模式或者运用资产证券化模型的情况下,P2P究竟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目前还无法作出判断。如果形势发生变化,监管机构需要及时弥补新出现的漏洞。
批发银行业和市场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投资顾问和风险管理算法可能导致羊群效应下的过度波动或顺周期性——尤其当基础算法对价格变动高度敏感或与之高度相关时。算法交易者业已成为众多主要市场的流动性重要来源,它们更倾向于在市场平稳期频繁交易,由此可能导致人们会认为当市场最需要流动性的时候,这些资金将迅速离场。
在批发支付、结算和清算基础设施方面,分布式账户等FinTech创新不管是已被采用或仍被作为替代品,都需要满足最高标准的弹性、可靠性、隐私性和可拓展性要求。对所有金融机构而言,FinTech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运营和网络风险。监管机构需要警惕新的单点故障风险,如银行是否过度依赖网上银行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公用主机。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推进,网络对金融体系的威胁也在增加。FinTech设想未来在更广泛的各方间共享数据,加上交易速度与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数据保护和系统完整性等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G. 股权融资对原来所持有的股份有没有影响
如果是转让融资,那出让人的股权就是受影响了,如果是增发融资,那股份没影响,持股比例会被稀释
H. 金融科技股上市带来什么影响
临
近年末,金融科技公司接连IPO引发市场热议。众安在线在9月28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后,股价连涨3天市值突破千亿港币,成为港交所金融科技第一股。而上周
在纽交所敲钟的趣店,当天股价也相较发行价上涨了22%,市值接近100亿美元。用投行人士的话说,就是“市场都抢疯了”。
针对这波金融科技企业上市潮,意见领袖“秦巴武少”在老虎证券社区中发帖分析称:“趣店的上市是个开始,好行情会延续一段时间。后续一大波新金融机构的上市,带给市场的正向情绪将不是一点半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受到追捧的互联网券商老虎证券也是全球金融科技的代表公司之一。2015年8月,其推出自主研发的交易软件Tiger
Trade,上线后用户量井喷,当月交易额便突破6亿人民币。2016年其全年交易额超过1200亿人民币,目前是华人地区最大美股券商。根据公开资料,
老虎证券刚刚获得美国互联网券商巨头Interactive Brokers (NASDAQ:IBKR) 的战略投资。
蝴蝶效应大。
I. 金融科技发展对影子银行监管产生了什么影响
金融科技发展对影子银行监管查成了这种的话,可以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只要是正规的营销策略,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