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足的影响因素
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金融不相适应性的存在,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使城乡经济的非均衡性问题进一步突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不足,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弱化,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构建新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体系时,要注重该体系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直以来深受学者关注.本文就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纳,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度量,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直以来深受学者关注。本文就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纳,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度量、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回顾了关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Wurgler投资弹性系数方法、DEA衡量方法、金融相关比率衡量方法;其次,从经济效应的角度说明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再次,重点综述了学者们关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产业发展、政策制度与微观主体行为等几个方面;接着,从信贷歧视、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不足、银行自身经营缺陷三个角度讨论了关于金融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对文献进行评述总结,以期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B. 金融资源的错配 会给银行带来什么后果
在企业生产初期,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发放大量低廉贷款导致过度投资;在企业试图退出产能过剩行业阶段,银行与政府联手设置高退出壁垒,加剧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银行信贷资源错配是造成体制性过剩背后重要的金融诱因。
C. 金融资源错配的根源是什么
一种是生产要素资源错配,一种是金融资源错配。
首先看第一种,生产要素资源错配。
在,生产要素资源价格基本上是放开的,但是并没有完全放开,部分关键资源仍然处于垄断地位。
当然,部分关键资源如矿产、天然气、水资源价格不能完全放开也有一定道理,而在这些生产要素逐渐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某些竞争性环节价格放开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的话,将会使整个行业失去活力与竞争力,挫伤中小企业的活力。第二类资源错配是金融资源错配。
我们知道,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是存贷款利差。也就是通过吸收储蓄用户的存款,然后以高于储蓄存款的利息贷出去这部分资金获利。
但是,由于上述生产要素资源错配以及其他原因,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那里得到企业发展所亟需的资金,而处于上游的企业则不同了,他们往往是一些大型国企、央企、上市公司,不仅资金雄厚,而且有足额的抵押品,甚至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银行就更愿意把资金贷给这些企业。
即使在这些企业并不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银行同样有强烈的意愿贷给他们资金。
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言,虽然他们不缺钱,银行同样有动力给他们贷款。因为假如银行借给甲企业1个亿,那么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就可以计入1亿元,若同时说服该企业把这1亿元重新存入该银行,那么在银行资产负债标的负债端就可以再次计入1个亿,这样就可以完成2个亿的指标。
然后,银行就会利用某些中小企业乙缺乏资金、但是银行又不愿意贷款给他们的状况做“委托贷款”业务。
也就是说,银行撮合甲企业借款给乙企业,并从中收取中介费用。当然,甲企业贷款给乙企业的利息肯定远高于甲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成本。
D. 马勇的发表论文
转轨经济中的银行监管代理关系与监管者自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7期。
混业经营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基于银行危机的全球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3期。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中的开放保护与国家控制,《财贸经济》2008年3期(封面文章,《中国经济学年鉴(2009)》收录)。
社会信用文化、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业组织形式,《经济研究》2008年3期。
重新解读现代金融体系:理论诠释及基于中国国家禀赋的现实选择,《货币金融评论》2008年4期。
金融业组织形式变迁与金融监管体系选择:全球视角与比较分析,《货币金融评论》2008年6期。
关于农户信用和风险偏好的几个注释,《财贸经济》2009年1期。
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3期(封面文章)。
农户信用与收入的基本框架及其差异化解释,《改革》2009年4期。
中国农贷市场的利率决定:一个经济解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6期。
农户类型变迁中的资本机制:假说与实证,《金融研究》2009年4期。
农村金融中的政府角色:理论诠释与中国的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4期(封面文章)。
信贷扩张、监管错配与金融危机:跨国实证,《经济研究》2009年12期(封面文章)。
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危机,《金融评论》2009年创刊号(封面文章&刊首文)。
作为“边际增量”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几个基本问题,《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1期(封面文章)。
金融结构、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财经科学》2010年2期(封面文章)。
金融危机中的信息机制:一个新的视角,《金融研究》2010年3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地方政府的介入与农信社信贷资源错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4期(封面文章)。第五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提名奖
资本账户开放与系统性金融危机,《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4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业的发展,《财经研究》2010年8期(封面文章)。
监管独立性、金融稳定与金融效率,《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1期(封面文章)。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1年4期。
现代金融危机的基本机制:文献述评,《金融评论》2010年6期(封面文章)。
金融危机应对政策的有效性:基于40起事件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11年1期(封面文章)。
中国农村金融:核心问题与发展的选择,载于《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6)》,裴长洪主编,2011。
The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atthe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 An Overview, The IE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2011. 2: 2-41(刊首文)
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个经典注释,《金融评论》2011年4期(封面文章,刊首文)。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2年2期。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的金融体系结构,《财经研究》2012年1期。
银行效率的决定因素:跨国实证,《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1期(封面文章)。
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一个周期分析框架,《金融监管研究》2012年1期(封面文章,刊首文)。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2年5期。
最优银行集中度之谜,《金融论坛》2012年3期(刊首文)。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2年8期。
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工具与相关制度安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3期(封面文章,刊首文)。2012年1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金融因素:若干认识误区,《金融评论》2012年3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中央银行的宏观监管职能:经济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财经研究》2012年5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货币与财政政策后续效应评估:40次银行危机样本,《改革》2012年5期(封面文章)。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2年第9期。
中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挂钩变量”选择:一个实证评估,《教学与研究》2012年12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方法及在宏观审慎中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1期(封面文章)。
社会自律文化、银行发展与金融监管,《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4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金融体系结构、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研究》2013年5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植入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与宏观审慎政策规则,《世界经济》2013年8期。
植入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最新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2013年8期。
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与搭配:基于中国的模拟分析, 《金融研究》2013年8期。
E. 彼得
资源错配究竟应该如何定义?现实中存在资源错配吗?经济学文献主要从宏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进行分析。经济学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彼得
F. 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有哪些理论啊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G. 彼得
资源错配究竟应该如何定义?现实中存在资源错配吗?经济学文献主要从宏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进行分析。经济学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彼得·克莱诺教授利用微观层面的生产率差距来定义资源错配,不仅回答了以上问题,更对产生资源错配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地探究。 在微观层面,所谓的资源错配是指在经济体中,不同产业或是不同企业之间存在边际产出价值的不相等。很显然,这一现象违背了经济学原理中的基本教条,即,市场经济实现的最优资源分配格局中,不同单位间的边际产出价值应该相同。 实际中,资源错配是广泛存在的。在宏观层面,不同国家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全球化背景下,很难完全归因于技术壁垒,相反倒有可能是由资源的不同配置模式所引起。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产出低下,正说明资源配置对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微观层面,克莱诺教授测算了中、美、印三国不同部门的边际产出价值分布,发现这三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错配。如果这些错配能够被完全消除,那么中、美、印三国的产出将分别增加115%、43%和127%。 如果说资源错配确实存在并且对产出影响巨大,那么产生资源错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克莱诺教授给出了资源错配的五种来源:第一,调整经济结构存在成本。主要表现在就业和资本市场上的摩擦;第二,通过国有企业而非市场配置资源。以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为例,改制后存活下来的国有企业的边际产出价值,明显高于国企的平均边际产出价值;第三,非正规部门的存在。印度和墨西哥制造业的数据显示,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之间因为技能差异而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错配;第四,贸易成本的存在。估算表明,通过减少国内各州之间农业产品的价格差,美国农业在1950-1997年阶段的产出能够增加98%;第五,不能根据人的才能分配资源。人与人之间的才能是有差距的,而这种差距可能会影响到资源的配置效果。通过降低不同群体间的职业差距,可以有效地提升一国的产出水平。 减少资源错配的程度对增加产出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操作中,因为资源配置模式的多样性以及经济体所处环境的各不相同,人们不可能获得资源最优配置的确定模式来指导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资源错配的研究没有政策含义。相反,相关研究再次启示我们,由于不同部门在资源配置上的动态联系,改革者在政策制定时,应该更加注意从全局出发进行系统性的改革设计。(供稿:财经国家智库陈菲菲,国家发展研究院方伟)人物简介: 彼得·克莱诺是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宏观经济学教授,2008年起任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经济学季刊》副主编,目前也是《计量经济学》副主编,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和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生产力和商业周期。
H. IT行业里企业资源错配怎么来解决希望能做个了解。
在IT行业企业由于是项目制管理方式,所以普遍存在人力资源错配。
I. 资源错配的情况一定是不持久的。怎么理解这句话
资源错配的情况一定是不持久的。怎么理解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