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州企业家为何纷纷跑路
在局外人看来,前段时间温州企业家的纷纷跑路与跳楼,主要原因是温州地下融资链的断裂。借高利贷的,还不起钱,结局自然不是跑路就是跳楼,正所谓出来混的,一定要还。然而,温州还有很多企业家,跑路与地下金融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正规银行融资惹的祸。而且这些企业家,尽管跑路的结局相同,但跑路的原因迥异。正如托翁所言,幸福的企业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列位看官,且容我一一道来。
A企业是最传统的企业了,做服装,绝大部分单子出口。过去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从需求层面看,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爆发,造成最主要出口国美国与欧盟市场不断萎缩,需求持续疲弱。从供给层面看,近几年招工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且升值幅度难以预测,不能在合同中充分规避汇率风险;贸易融资变得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这一切均造成A企业生产成本显著上升。由于服装行业是买方市场,A企业难以将成本上涨全部转化为价格上涨(这会造成出口额显著下降),因此A企业不得不以压缩自身利润空间为代价,依靠自身消耗掉一大半成本上涨。2013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格外坚挺,这对A企业对美国之外的市场出口大幅下滑,由于不能获得足够利润,A企业不能按时对银行还本付息。无奈之下,A企业关门大吉,甲企业家跑路了。与A企业相比,B企业在过去10年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升级,由做服装转为做机电产品,且出口市场已经由欧美多元化到全球各地。因此,无论是欧美增长疲软,还是国内要素价格上涨,对B企业的冲击都远远低于A企业。那么,B企业的老板乙为什么也跑路了呢?故事要追溯到两年前。当时,中国经济在外部危机的冲击下,增长率显著下滑。为提振经济增长,政府放开了信贷闸门,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戊的信贷经理找到B企业老板乙,苦口婆心地劝B企业多贷款。老板乙看到贷款利率的确很低,抵抗不了诱惑,从商业银行戊借入大笔资金。由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用不了这么多钱,因此老板乙将大部分银行贷款资金,投入到温州的房地产市场,购买了多套住宅与商铺。随着温州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老板乙获得了可观的账面财富。遗憾的是,在温州房价最高点时,老板乙没有将投资变现。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开始上升,银行的风险控制开始加强。尤其是2013年上半年,随着中央政府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商业银行纷纷开始收缩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商业银行戊开始对B企业施压,要求B企业提前偿还银行贷款。不幸的是,此时,温州的房价已经显著下跌,且交易量急剧萎缩。为偿还银行贷款,老板乙不得不以很低的价格出售房产,从而导致企业出现显著亏损,老板乙不得不跑路。如果说A企业老板跑路是因为经营出了问题,B企业老板跑路是因为投资出了问题,这都还有情可原。那么C企业老板跑路就变得令人难以理解了。首先,C企业经营没有任何问题,与B企业相仿,C企业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升级,由低附加值的服装鞋帽转为较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其次,C企业老板丙生性谨慎,没有过度借入银行贷款投资于资产市场。因此,与A企业和B企业这两个坏企业相比,C企业应该算是非常好的企业了。那么,为什么C企业的老板丙最终也不得不跑路了呢?问题出在一年前。一年前,银行的放贷意愿依然强烈,但放贷标准已经收紧。因此,A企业仅凭自身已经难以获得银行融资。因此商业银行庚的信贷经理将A、B、C企业的老板甲、乙、丙召集到一起开会,苦心婆心地劝三家企业用联保的方式获得融资。这样,不仅资质较差的A企业能够获得融资,资质较好的B企业与C企业也能降低贷款成本,这不是三全其美吗?因此,尽管之前互不认识,三家企业还是乐呵呵地签署了联保协议,三方各向商业银行庚借款1000万人民币。对C企业来讲,过去半年里,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首先是A企业在内外冲击下大幅亏损,老板跑路;其次是B企业在房地产投资方面遭遇巨大亏损,不能还本付息,老板也跑路了。尽管C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经营行为稳健,并未投资于资产市场,但现在,商业银行庚要求C企业同时按期偿还三家企业所有借款,否则就要告上法院要求强制执行。在悲催的联保协议下,C企业老板丙尽管满腔悲愤,最终也不得不跑路了。吊诡的是,曾几何时,联保互保被认为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市场自发创新,这有助于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然而一旦发生系统性冲击时,联保互保却沦为惩罚好企业的恶机制。这不由得不让人深思。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这样的故事反复在温州上演。更令人遗憾的是,故事尚未结束。据说,在2013年下半年,更多的温州好企业,将在联保互保的阴影下继续倒下。企业与银行都成为了输家。张明
2. 关于温州危机之后温州经济何去何从的新探索.[300-400字]
近年来,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高息理财产品大量出现;同时,银行通过信托产品使得贷款利率自由上浮。利率双轨化也造成了存款人之间、贷款项目之间的分化。存款方面,大量中小存款人面临负利率,规模较大的存款人通过信托、理财产品享有很高的利率;信贷方面,很多中央项目获得的贷款利率并不高,而很多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特别大,甚至被迫从民间借贷市场上高息融资。
当前解决这一状况的方法,可以从利率市场化以及总量调控政策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是促进利率市场化,双轨变单轨,或者至少让双轨宽度收窄。看起来目前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有利时机。由于现行条件下资金紧张,即使贷款利率实现自由浮动,其对信贷市场的冲击应该也不会很大。与此同时,适当放开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也是可以考虑的。
其次在总量层面进行调整,比如继续提高存款利率、适当提高贷款利率、纠正负利率,为利率单轨化做一个铺垫;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适当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增加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如此一来,一方面银行存款成本上升,逐渐同银行理财产品、民间借贷市场拉平,促使私人资金从银行表外向表内回流、从民间借贷市场向规范金融市场回流,并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效力;另一方面,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银行发放贷款能力增强、贷款投放增加,从而降低了民间借贷利率,这也就促成了两个市场的利率的适当接轨。
3. 温州报业温都金服融资不还钱怎么办
欠债坏钱理所应当企业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发工资一拖再拖那问题可就大了可以找该企业可以联系得到的人问一下情况或者找到证据直接报案要是是小工厂或者是私底下借的那就不好说了
4. 温州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啊
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此份报告同时透露,温州市大致有9成的家庭和6成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中秋前后,一直被冠以民间资本“晴雨表”的温州,正经历着一场罕见的民间金融风暴。 9月21日晚,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因欠款出逃。“眼镜大王”跑路这根导火线引发的金融危机,一批有信誉的甚至是龙头企业,陷入了“倒闭潮”,“跑路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至今,温州发两起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跳楼的事件。80多家企业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公司关门、员工讨薪事件,9月以来,就有高达25起。仅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就龙湾区的外逃资金估计已在100亿以上,不少中小企业的负债中,银行占3成、民间高利贷占7成。
民间借贷扰乱了金融信用市场,而“人人贷(P2P) 信贷服务中介机构”一旦金融风险泛滥,则要波及纳税人的公共利益。高利贷是引爆温洲式金融风暴的祸根,究其根源:
1、过往宽松货币政策造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485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5%,货币供应量M2和M1增速仍继续走低,显示政策紧缩效应仍在持续。但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远高于此前机构普遍预测的5000亿元。
从历史和国际证椐。如,印度、东南亚、拉美国家每次货币宽松,官方利率下跌反而导致高利贷盛行。
2、银行存款悄悄流失
银行“抢钱”抢不过民间借贷。存款正在加速流出银行体系,9月份前半个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比8月末减少了大约4200亿元,出现了罕见的天量负增长。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愈演愈烈的民间融资,可能成为储蓄分流的主要领域。
3、民间借贷市场疯狂扩张,银行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约有3万亿元银行信贷资金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如果没有银行资金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不会如此之快。
放贷者的资金来源,50%为自有资金,50%从银行贷出来的。通常做法:“将房产向银行抵押出去,用2分的月息借钱出来,再用4、5分的利率放出去给小企业主们,赚取中间利差。”
再或者“以1.5分或2分的月息从一批老板那里借资金和承兑汇票,再暗中以3分至3.5分的高利放出去。”有的甚至为5分至1毛,而“5分利”相当于资金的年回报率是60%。有的高利贷年利率最高能达到180%。这样的利率诱惑促使民间高利贷市场疯狂扩张。
两年前,民间借贷市场初期,资金存量为2.4万亿元,占当时借贷市场比重5%以上。时至今日,存量资金增长超过28%。
4、贷款结构不合理,高利贷市场推动了金融脱媒
民间资金热衷高利贷反映出当前贷款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不少企业向银行贷款非常难,并且今年政策紧缩,银行额度受限,小企业涌向民间借贷势头爆发。
据前不久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温州市大约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活动。
5、担保公司是高利贷产业链的灵魂,高利贷推手
明月曾在鹏城担保公司任高管,亲身感到在高利贷产业链上,担保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高利贷产业链的灵魂。是高利贷推手。因为资金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没有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历史渊源及大量相关业务,温州有48家担保公司,其融资的中介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
6、人人贷等中介机构使高利贷传导效应加剧
人人贷中介公司因规避了正规的金融监管,影响高利贷危机传导效应加剧。在民间借贷市场中,牵涉面也较广。温州各投资公司、寄售行、典当行、旧货调剂行共1000多家,其中部分机构假借经营之名,违规办理垫资业务,收取高额佣金及利息。
7、炒房团变成高利贷团,资本贪欲的肆意蔓延
截止2011年初,温州8000亿闲置资本不做实业炒股炒楼炒借贷利率,追求暴富。如此多的闲置资本是以牺牲实业为代价。
例如,制鞋业在温州是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在700亿元左右的规模,占年度GDP的1/4到1/3之间。温州曾有超过6000家的制鞋厂,目前的数量已降至2000余家。
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制鞋业。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10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
8、投资渠道单调狭小
在“负利率”时代,国内投资渠道单调狭小,温州人觉得放贷成了最适合的资产保值增值手段。民间借贷渐渐成了居民新的“投资渠道”,为了获取高利率,不少人把存款,或者从银行套出的贷款,借给个人、公司或担保公司。温州区域性金融风暴只是全国民间借贷市场这一金融灰色地带危机的一个缩影。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借贷风险高危区除了浙江省之外,还有江苏、福建、广东、河南以及内蒙古等省区。有专家认为,若无严格监管,很快恐酿成中国式信贷危机。
5. 温州企业融资问题与融资在线平台的关系
融资在线很好的让企业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