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2、IRR与融资方案推算
3、全面的资产管理
4、与财务系统对接
5、银监会的非现场监督报表
6、一套定制的业务流程和报表
② 当下的投融资市场
既有法人为融资主体
既有法人经济实力足够
项目与既有法人的资产经营活动不可版分
项目自身独立性差权
特点:项目投资,而债务人是既有法人
新设法人为融资主体
项目规模大
项目独立性较好
特点:项目公司与项目发起人分属不同的实体,项目公司是项目投资的债务人
资金来源
资本金
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
无使用期限、利息
可以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产权、使用权、无形资产等出资,一般不超过项目资本金总额的20%(高新技术35%)
债务资金
从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上获得的资金
有时间限制、到期需还本付息
项目资本金的筹措方式
股东直接投资
股票融资
债务资金的筹措方式
商业银行贷款
政策性银行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出口信贷
银团贷款
企业债券
融资租赁
政府投资
③ 简要分析当前中国网络金融存在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主要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体经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最终必将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当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从两个方面得出初步判断.
首先是储蓄—投资转化率.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通常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形式发放给资金需求者;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的形式转为投资;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转为投资.在财政融资方面,尽管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指标30%—40%相比,仍相距甚远,更何况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大部分支出为非生产性支出.在证券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近年来其占比更有明显下降.由于上述两个融资渠道相对较弱,银行信贷仍然是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途径.从2000—2003年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可以佐证以上的分析.2000年,贷款占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比例为69.7%,国债占比17.8%,企业债占比0.6%,股票占比12%;到2003年,贷款占比升至85.1%,企业债占比微升至1%,国债占比降至10%,股票占比降至3.9%.
根据人民银行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课题组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自1995年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出现存差约0.3万亿元以来,到2003年末存差已经扩大至4.9万亿元,大量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
另外,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量涌入并存的现象存在,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国内金融资源的浪费,反映了储蓄无法顺利地转化为投资.
其二是M2/GDP指标.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M2/GDP指标过高,通常反映出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2003年末中国M2/GDP比率已经达到189%,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远远超过一般国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这里面有货币化进程的因素,但M2/GDP这一指标的持续上升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信贷推动特征,而且信贷资产的运用效率趋于下降,不能不说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和绩效可以说代表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绩效.但是,按照英国《银行家》杂志2004年第7期公布的全球性1000家最大商业银行最新排名和主要财务数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按资产排名分别为第20位、第28位、第33位、第41位;按绩效排名则分别为第85位、第83位、第69位、第81位.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之时,外资银行将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全面竞争,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形势是何等之严峻.
第二,融资结构扭曲,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
目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制约了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从国内金融市场整体融资结构来看,2003年国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约为3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85%,而同期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5340亿元,只占融资总量的15%.再进一步具体化,从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分别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可以看到间接融资占有绝对比重,融资结构严重失衡.
按照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短期资金需求主要靠银行贷款,即间接融资的办法予以解决;长期资金的需求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用短期资金来源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种种弊端和风险.然而,目前我国的现状却是,90%的长期资金需求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以间接融资渠道解决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来源又是以短期资金为主,从而产生了短存长贷引发的流动性问题,蕴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
第三,直接融资体系内结构失调.
一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不平衡.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通常是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数十倍.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2年末,中国GDP总值为10万亿元,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清偿余额为35000亿元,相当于GDP的35%.其中,企业债券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它的未清偿额不到1000亿,占GDP总额的比重不足1%.
与债券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自1991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市价总值、交易规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3年底,我国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4万多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6%.股票市场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比重在调整中也逐步上升,2004年第三季度这一比重达到了4.8%.
二是在债券市场中,企业债的发展严重滞后.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主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和企业债四大类.从1994年开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呈现跳跃式增长,2004年中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已近7000亿元人民币.同时,政策性金融债发行总额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总额已达到4298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10余年来,在多数年份中,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都不超过500亿元.从2004年的情况看,截至2004年11月底,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1273亿元,通过债券融资24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仅为股票融资规模的五分之一.
二、对策建议
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实体经济背景.
现代金融体系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积累资本,配置资本,资本的配置效率依赖于金融体系.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仅依赖于金融体系,它还更多地依赖于金融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国有企业的效率.国有企业承担的过重的政策性负担,使之在愈来愈市场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但无论如何,融入市场,加快自身的市场化步伐是国有企业的唯一选择.
因此可以说,国有企业攻坚战与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是站在一条船上的难兄难弟,患难与共,祸福同享.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必须同时加快国有企业攻坚战步伐,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条件和前提.
第二,以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化进程为核心,进一步完善金融产权制度.
完善我国的金融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要加快金融产权的多元化进程,允许各种投资主体投资金融产业,实现金融主体成分的多元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产权主体控制金融,都要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失败负责,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经营失败成本转嫁,即真正实现金融产权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机构转嫁失败成本的路堵死了,金融机构的成本才是真正内在化的完全成本,预算约束才是真正的完全硬约束.
目前的一个着力点是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力度.核心是股权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形成相互制衡、有效约束的内部治理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还原为真正的金融企业,使其逐步建立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真正以利润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同时,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也有利于强化外部监督,促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
目前,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关键,是尽快出台2000年以来一直加紧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放松一级市场管制.一是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并逐渐进步到注册制.二是打破对发债主体的限制.三是放宽所募资金使用限制.四是实行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五是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应该大力培育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市场风险
④ 破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一方面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开金融机构准入、发展普惠金融,产生一些专注、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和市场;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特别是规范化程度,以适应、满足监管者和资金提供方的条件和要求。
两者相结合,从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⑤ 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如何走出融资困境
摘要: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小企业不仅对我国税收的贡献极大,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发挥了经济运行稳定器的积极作用。但是,发端于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造成了非常剧烈的冲击,虽然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较好地缓解了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
,依然面临多方面的难题。所谓后金融危机时期,主要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特殊时期,是世界经济在遭受重创之后的脆弱复苏时期,并且是否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完全回升,在尚不明确情况之下的一个艰难复苏阶段。主要具体表现为世界各大经济体GDP的触底回升、全球制造业领先指标重返扩张区域、股指有恢复性上涨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融资难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减少金融危机对于中小企业所造成的冲击,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金融领域亟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和融资机遇,分析了融资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解决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融资难始终是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融资成本的不断提高、银行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融资环境的持续恶化及资金供需的严重脱节等,始终是中小企业在融资当中所遇到的难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理想的成果。然而,经历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中小企业经历着生存和发展历程中最为困难的几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复杂而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造成长期以来影响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及时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融资困境,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一)内源性融资明显不足
所谓内源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当中所产生的资金,也就是企业内部的融通资金,是企业进行长期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慢慢起步和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还难以支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因为长期以来传统人文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中小企业的合作上也由于缺乏相互之间信任与完善的制度安排而出现了无法协调好多个出资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造成出资者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二)直接融资门槛较高
中小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股权和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规模,但是其发展还是很不成熟,资本市场要想进入,壁垒比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管理能力还难以达到上市之要求。目前,中小企业所能得到的信贷资金也显得品种单一,而我国风险投资业还不成熟,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各种问题。资产的证券化也存在着投资主体过于单一,银行的证券化意愿不够强,同时还存在相关的法律金融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三)间接融资渠道比较狭窄
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其中,银行业的贷款是全球范围内进行间接融资的第一渠道。但是,根据我国的现状,商业银行当中的绝大部分贷款均流入了部分大企业,中小企业如果要想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那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机会
(一)宽松财政金融政策带来的机会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金融利好政策与措施不断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额度,增加了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放开了贷款规划的限制;支持商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由央行再次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同时下调了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二)税收政策变革带来的机会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国家及时推出了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从2009年开展,在维持目前的增值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全国所有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其新购置设备所含有的进项税额,并将小规模纳税人征的收率统一降低到3%。此后,国家还进一步提高了一些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与其他受到影响比较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而在税收上进一步支持与鼓励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信息明显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一方拥有相关信息,而另一方却缺少相关的信息。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不对称分布,将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对处于信息劣势的那一方产生损害。不管如何,中小企业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要比大型企业更为严重。因为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来说,不仅规模小,而且创业的时间还不够长,并且缺少历史上的信用记录,其财务状况与未来的发展前景都难以作出判断,而且信息披露的机制不够健全,财务制度也不够规范。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间的有效信息缺乏,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二)抵押品与担保欠缺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间接融资又大多面临着抵押物不足的问题。虽然《物权法》明确了抵押物的范围已扩大至应收账款和知识产权等部分动产资源,但是各大银行与担保企业等接受抵押品依然是偏向于土地与房地产等能够顺利出售而且价值也比较稳定的抵押品。抵押品与担保的缺乏导致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上面临着更多的难题。
(三)利率与收费规定存在影响
对于高风险的借款者,应当收取比较高的利率,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这是金融机构防范融资风险的常规路径。和大企业比较起来,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不仅比例比较低,而且抵押品不足,其内部的财务制度常常不够健全完善,无法通过信用审核这一关。假如贷款给广大中小企业,则要收取部分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但是,结果有可能会出现逆向性选择,也就是高利率所造成的低风险,收益不高但是前景发展良好
⑥ 从融资角度看,对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的改善你有何建议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开始了结构性的转型,从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均衡的方向演进。
促进金融体系的平稳转型,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继续推进基础性建设,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推动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应加快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债券等在内的市场发展,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应强化各种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快速决策和反应机制,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第二是要推动相关制度的变革和建设,为资本市场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基础。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推动信用体系和诚信文化的建设,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要加强监管的有效性,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进一步构建市场化导向的创新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市场化导向的创新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交易所和自律监管功能,逐步完善市场的自我约束机制,形成高效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和提高执法效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推动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提高违规成本,建立有效的体系。
第四,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稳步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⑦ 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一)直接融资抄 1.国际债券融资 国际债券即发行国外债券,是指一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企业、私人公司、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等在国际债券市场上以外国货币面值发行的债券。国际债券主要分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两种。
2.国际股票融资 国际股票即境外发行股票,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向国际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国内外交易所上市。
3.海外投资基金融资 海外投资基金融资的作用在于使社会闲散的资金聚合起来,并在一定较长的期间维系在一起,这对融资者来说相当有益。此外,稳健经营是投资基金的一般投资策略,因而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相当有益。
4.外国直接投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一、国际直接投资超越了国际贸易成为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其二、国际直接投资超过了国际银行间贷款成为发展中国家外资结构中更重要的构成形式。
(二)间接融资 外国政府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是由贷款国用国家预算资金直接与借款国发生的信贷关系,其多数为政府间的双边援助贷款,少数为多边援助贷款,它是国家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
⑧ 请问当前最有意义的经济金融问题有哪些(最好是有数学方法在里面的,与诺奖有关的更好)
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政策,不仅是国家给予非公经济主体一个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对于调整我国金融组织结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破除金融行业垄断有效治理非法金融活动以及完善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等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
关键词:非公经济;金融领域;法律制度
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非公经济36条”的公布,使我国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有了政策依据这对非公经济主体来说,不仅仅是有了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机会,更加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法律意义
一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组织结构
经济结构决定金融结构,经济实体的多元化决定金融组织结构形式的多元化我国曾经的计划经济时代,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金融行业主体也是以“国有”为主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主体的所有制成分也由原来的单一化变为多元化,相应的我国金融领域的市场主体也应该多元化因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结构,才有可能相对应地服务于多元化的经济实体如:国有银行一般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民间小银行则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国有银行,那么,这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就可能产生困难目前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尽管国有银行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民营银行已日益成为银行业的主流我国目前虽然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金融组织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却赶不上经济实体多元化的发展在一定情况下,我国的金融行业还是垄断行业,禁止“非公经济”进入这一现状,使我国金融组织结构与相对应的经济结构不符,也与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不符
有资料记载,世界银行金融市场发展局从1998年起,用了3年时间,对世界107个国家的金融和银行体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广泛搜集了各国银行所有制结构及变化趋势等情况调查表明,截至2000年底,民营银行资产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例已接近70%国有银行比重最高的包括中国东南亚拉美和苏联等国家和地区有些国家的国有银行资产占比高达50%-80%,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北美和澳洲,国有银行比重已低于10%调查显示,就发展趋势而言,自1990年以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则在不断下降近年来,发达国家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平均由40%下降到20%,发展中国家则平均由60%下降到40%可见,发展民营银行是符合国际银行发展趋势的选择虽然,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变迁轨迹,但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吸收世界各国的经验,及时调整金融组织结构,以对应多元化的经济实体结构具有积极的法律意义
二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
中小企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一般占国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鉴于中小企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很高(80%)的新增就业机会,能够为国家创造40%以上的利税,所以,大多数国家都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并给予政策与法律上的支持我国是近年来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的国家,由于计划经济下人们公有制观念的根深蒂固,对以“非公经济”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不太重视,致使中小企业在其生存发展中遭遇重重困难据典型调查,约有8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它们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9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是完全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的在民营企业的融资构成(上市公司除外)中,自有资金约占65%;民间借贷及商业信用占25%左右;向银行贷款仅占10%,在正式资本市场融资则几乎为零
基于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正常渠道取得资金支持的现实,中小企业为了发展,只好采取民间借贷拖欠货款私募股本和典当抵押等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而这些融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非法性私募股本是非法,构成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也是非法第二,自毁信誉依靠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给企业造成不守信用的影响,给社会造成“三角债”问题第三,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
“非公经济36条”规定,允许“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这将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因为,“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一般规律是由下而上,而由下而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新设中小金融机构国家可以在经济源头搞试点,以“非公经济”为主体,允许设立适当数量的中小金融机构第二种,改造现有国有集体金融机构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革,吸收民营资本,使其改造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公经济”金融机构第三种,让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化民间金融,是指那些得不到国家金融制度支持的自发衍生物,属于灰黑色金融的范畴民间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针对中小企业进行非法融资的地下金融互助会标会当铺基金会钱庄等等这些民间金融机构,是在目前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结构和特殊的金融资源配置政策的差异下而产生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民间金融已从小到大从剩余资本发展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在推动中小企业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温州为例,在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来自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仅占24%,其余76%来自民间金融如果国家将那部分条件好的民间金融机构纳入到我国正式金融体系,不失为上策
以上三种“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方式,如果可行,都能方便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将打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一统天下
由于我国经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公有制经济占我国经济的主导地位,久而久之形成了国家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金融垄断是我国能源电信金融三个最主要的行业垄断之一由于我国金融垄断的形成,是国家依托公有制经济的结果,因此,在它的初期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在市场经济制度下,金融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建立在信用制度的基础上的,其前途在于市场而不在于国家,它需要依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才能健康发展与多种所有制并存一样,金融业也需要有各种经济成分来充实,才具有活力“非公经济36条”明确规定:“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这就为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打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一统天下,发展非公经济金融机构,为我国金融业平稳发展注入活力,这对维护和谐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对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加入WTO的今天,我国金融业是否经受得住考验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将成为有效治理我国非法融资活动的前提
非法融资活动,是非法金融行为之一,指那些处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视线外的非正式组织的民间融资行为比如那些地下钱庄没有存贷款业务资格的基金会,以及没有任何金融资格权限的中介人,由于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资金来源信息和中小企业资金需要的信息,于是,他们私下招揽投资融资业务,通过和投资者要求融资者的撮合,将社会剩余资金直接转移到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手中,用于从事生产性投融资的过程中
非法融资行为因为是非法,即未得到国家金融主管部门的许可它的存在,对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很大,一旦出现融资方违约,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对需要资金的融资者——中小企业来说,要付出高于法律规定的高利息,增加了融资成本而撮合双方成交的中介人,本身为非法,岂有能力保证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所以,非法融资活动的背后有可能存在着欺诈违约暴力等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所以,非法融资活动,一直以来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打击的对象但是,奇怪的是,非法融资活动,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打击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还十分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改革开放后,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民营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资金需求;第二,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意识在人们脑海中的遗留,由于金融主管部门金融政策的所有制偏好,以及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操作的习惯和资金资源的紧缺,造成中小企业不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取所需资金;第三,由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地方财政带来利税收入,维持民营经济,解决民营经济的资金短缺问题,也是地方政府的任务所以,非法融资活动虽为非法,但因为其及时填补了地方资金供求市场的空白,这种非法融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默许和支持上述三个原因,在我们的眼前会展现这样的情景:非法融资活动的当事人中介人,忙着投资融资和撮合活动,金融主管部门不断的发文件开会,部署如何打击非法融资活动,而地方政府应付着上面,私下却对非法融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默许和支持非法融资活动
其实,非法融资活动并非我国所独有考察表明,凡是存在严重金融压制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正式金融体系难以满足经济活动的要求,大都会出现大量的非正式金融活动甚至非正式金融组织例如台湾民间借贷占全部金融活动的比重曾长期保持在20%以上,占间接融资的比重则高达35%以上日本的民间借贷也十分常见,借贷机构为解决资信度低缺少抵押品的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困难,还设计了非常便捷的服务方式即便在一些欧洲的发达国家,非正式金融活动也普遍存在,有的国家的政府甚至鼓励投资者在非正式市场进行投资活动(如在投资者购买未上市公司股票时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因此,根据“非公经济36条”的规定,正确看待非法融资活动,承认非法融资活动的“填补”作用,将其纳入正轨金融体系,并且制定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国外经验表明,只有当正式金融体系发展到相当程度金融压制被充分解除之后,非正式金融活动才会缩小到无足轻重的程度
五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将促进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开始的,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填补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到今天我国已经建立了《银行法》《货币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投资法》《票据法》《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等金融法律20多部,金融行政法规150多部,金融部门规章不计其数,真可以说,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建立,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世界在变化,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都是相对的,我国也如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在以前看是相对完善的,现在看还有很大的欠缺比如金融《反垄断法》的欠缺《金融信用评价法》的欠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的欠缺等等二是世界金融发展趋势在变化,各国的金融法律也在变化,比如英国2001年4月份施行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美国1999年11月份施行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日本1998年12月份出台的《金融体制改革法案》等等都是紧跟世界金融形式发展的产物而我国5年前已经加入WTO,金融市场全开放的承诺兑现已经来临,但是,我国紧跟世界金融形式发展的金融法律还欠缺三是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问题,我国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金融业务分配的制度也不完善,因此,国家应该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目前,“非公经济36条”作为非公经济主体进入金融领域的政策已经出台,这将是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完善的契机因为,非公经济主体能否顺利进入金融领域,能否在金融领域生存与发展,不但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国家法律的支持,我们将拭目以待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完善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还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使金融机构由过去单一的所有制成分走向多元化,进而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对我国金融机构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