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新消息,喜茶完成5亿美元融资,喜茶为何能被各股东看好
喜茶完成5亿美元融资
喜茶此次完成了5亿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共有7家,具体包括红杉资本中国、高瓴资本、腾讯投资、Temasek淡马锡、L Catterton、黑蚁资本、日出东方资本。据悉,此轮融资后,喜茶估值高达600亿元,这一数额刷新了新茶饮市场的融资估值纪录。事实上,此前市场就有消息称,喜茶即将敲定新一轮融资,且背后的资本争抢较为激烈,一度被指新股东一个也没能挤进来。不过目前来看,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B. 从天使轮到IPO,融资后股权稀释怎么算
首先要说天使轮到IPO的路径,私募资金包括:天使轮、A轮、B轮、C轮……G轮(这是我目前已知的最长融资,滴滴融资准备进入H轮,未上市,市值已经到3000亿人民币,470亿美元),有些公司在A轮后就着手IPO,一般正常公司会在C轮后,进入IPO辅导期。
公开募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PO,中国国内深证、上证、香港港通、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
私募股权融资分为在VC阶段(也就是天使阶段,可以做天使轮和天使+轮)和PE阶段(也就是投资机构阶段),目前很多机构是不投天使轮的,为了避免风险,甚至不投A轮和B轮。
很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发生了股权稀释的现象,那怎么计算呢?在增资过程中,股权稀释的原则是:LP和GP依据各自持有股份进行同比例稀释,若GP不同意增资,根据股东决议按照增资金额对比市值溢价重新计算LP和GP的股份,GP按比例稀释。
也有很多企业在融资之初就已经有详细的方案可预防出现这种现象,如何在融资中避免股权稀释。增资完成后,如果LP再次增加注册资本,新股东(GP)增资前对公司的估值不应低于本次投资完成后的估值,以确保PE所持的公司权益价值不被稀释。如公司再次增加注册资本,新股东增资前对公司的估值低于公司投资后估值的,PE有权调整其在公司的权益比例,以保证权益价值不被稀释;如果公司以低于本次投资后的估值再次增加注册资本的,则将向PE进行现金补偿。
C. 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在进行融资之后,股权一般会怎么分配
对创业公司而言,一个好的股权安排无疑至关重要,股权安排是内部商业模式的核心,很多创业项目失败在内部股权设置上。攘外必先安内,创业首先要解决好股权设置问题。
Facebook是扎克伯格开发的,他又是个意志坚定的领导者,因此占据65%,萨维林懂得怎样把产品变成钱,莫斯科维茨则在增加用户上贡献卓著。不过,Facebook起始阶段的股权安排埋下了日后隐患。由于萨维林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中止学业全情投入新公司,而他又占有1/3的股份。因此,当莫斯科维茨和新加入但创业经验丰富的帕克贡献与日俱增时,就只能稀释萨维林的股份来增加后两者的持股,而萨维林则以冻结公司账号作为回应。A轮融资完成后,萨维林的股份降至不到10%,怒火中烧的他干脆将昔日伙伴们告上了法庭。
Facebook正确的办法应当是早一点寻找天使投资,就像苹果和谷歌曾经做过的那样。在新公司确定产品方向之后,就需要天使投资来帮助自己把产品和商业模式稳定下来,避免立即赚钱的压力将公司引入歧途。
D. 互联网产品的创业公司融资后的股权分配问题
通常情况下,加入就是创业团队的成员,对于他们所擅长的,A要挖掘并且培养。
我的建议如下
1:AB都有出资,并且为公司创始人,算资金股
2:C作为技术股
3:DE不算股份,作为奖励,给予培养及发展空间,并且将前期承诺的合伙创业兑现为薪资待遇。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承诺合伙创业只是负责人不专业的表现而已。
至于与天使投资的股份分配则需要谈判。大多数是签对赌协议。
E. 作为新式茶饮排名靠前的品牌,乐乐茶为何会寻求收购呢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新式茶饮已经开始出现泡沫化的迹象,各家企业的资源禀赋不一,市场重组势在必行,而且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走到上市套现的最后,因此部分企业开始寻求上市之外的选择、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据了解,乐乐茶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茶饮烘焙连锁直营品牌。官网信息显示,目前乐乐茶全国门店数量为70家,相比同性质的喜茶(超800家)、奈雪的茶(超550家)两个品牌来看,门店数偏少。
从融资动态来看,乐乐茶在2019年完成pre-A轮后,还有过股权和战略两次融资记录,最近一次在去年7月。这期间,喜茶已完成D轮融资,网传最新估值达600亿元,而奈雪的茶则已完成上市。
除此之外,乐乐茶在产品方面也曾被质疑山寨。据此前媒体报道,2019年9月,乐乐茶曾在其官方公众号推了一篇《乐乐茶X三只松鼠I喝一杯唐朝宫廷坚果茶,不亦乐乎!》的文章,因包装、名字、产品组合,原料等都与茶颜悦色部分产品极为相似,而被网友指责抄袭。
另外,乐乐茶还被多次扒出在产品和商标上抄袭喜茶和奈雪的茶。不过,对此,乐乐茶始终没有正面回应。
新式茶饮头部品牌要持续保持竞争优势需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扩张:北上广深和一线城市的市场接近饱和,但是新式茶饮店在下沉市场的增速还是很快。未来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将会是新式茶饮品牌拓展市场的方向;
其次,深耕用户:持续做好用户拉新、转化、运营,除了一开始的新鲜感之外还要建立品牌联想,让用户对品牌和场景有更强认知;
第三,提升标准化程度,做好门店管理:合理地设计动线、优化设备,提高出品能力、出餐速度,从而提高效率;
最后,丰富产品线,提高客单价。
F. 喜茶完成5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有新股东进入吗
奶茶经济可以说是备受瞩目的,正如奶茶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奶茶经济也是充满了活力的。6月30日奶茶品牌也是喜茶的竞争对手,奈雪才刚刚成功赴香港上市。而7月13日喜茶获得了新一轮的融资。
新一轮的投资方是黑蚁,腾讯,红杉等资本,都是老股东。
喜茶的竞争对手于6月30日上市。6月30日,同样是新兴奶茶品牌的奈雪的茶在香港上市了。奈雪的茶的上市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一直以来奈雪的茶都是喜茶的竞争对手,两者的消费群体。品牌理念都差不多。不过似乎奈雪的茶不比喜茶有竞争力,奈雪的茶。上市的第1天股价就破发了。奈雪的茶上市仅仅8个交易日。盘中最低15.2港元。
G. 喜茶新一轮融资,为什么腾讯挤破头都想进去
《财经》报道称,喜茶即将close一轮新融资, 腾讯、红杉领投,估值达90亿人民币。彼时,有媒体去向喜茶的B轮投资人朱拥华求证,对方回应“快了,暂时还没定下来”,并表示所有顶级机构都想参与,喜茶选定了最好的两家机构。
和所有的餐饮品牌一样,这家创办于2012年的茶饮品牌的蓝图原本是一家标准的线下餐饮连锁品牌。一个卖奶茶的,也很难讲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性感故事,但喜茶的营销和销售却一直出类拔萃。不同于流血上市的瑞幸,早在2017年7月,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表示“喜茶从创业到现在,没有开过亏钱的店,拿到第一笔融资之时,喜茶已经有了50家店,并且都是用自有资金进行开店”。
H. 公司融资后,股权怎么分配
公司融资后,股权一般都是根据投入的份额来分配的,如果投入的不是实物,那可以根据评估价格、投资者的公认来确认份额,这样的股权分配一般都是投资者根据自己投资的比例所具备的发言权来协商,没有可比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协商。
以腾讯公司为例:
在创立之初,“五虎将”们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为首席执行官,出资23.75万元,占47.5%,张志东为首席技术官,出资10万元,占20%,曾李青为首席运营官,出资6.25万元,占12.5%,许晨晔为首席信息官,出资5万元,占10%,陈一丹为首席行政官,出资5万元,占10%。
相较于固定的薪资,股权更具有长远的投资价值。一般来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合伙人手中的股权很有可能会翻好几倍,远不是固定薪资可以比拟的,创业者可以以此来说服和吸引优秀人才。
每个创业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股权的分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案。但股权分配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好的股权分配方式不仅可以使股东们的利益最大化,还能使股东们同心协力,一起把精力放在创业团队,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
(8)喜茶融资后股权扩展阅读:
天使投资提出一系列相关要求后,公司注册股票数量,内部核算每股价格。同时,所有股东的股票只占到总量的75%左右,由于创业公司没有相应的资金或者技术做抵押,剩下的25%部分用于以下用途:
1、创始人根据贡献拿到一部分股票作为补偿。
2、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给员工发股票期权。
3、 公司重要的成员包括CEO,将获得一定数量的股票。几个投资人的股份之和小于公司创始人的,不超过 30%。
I. 有限责任公司融资时是怎么分配股权的
你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公司融资工具问题的一个分支。公司初创时以及扩张时,都需要资本的支持,而获得资本,就要支付给投资人相应的对价,这个对价就是所使用的融资工具。通常的融资工具有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在风险投资中通常是股权融资。至于“融资时转让的股权是谁的?”这个问法不太严谨,因为股权融资,可以是通过转老股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发新股的形式,只有“转老股”时,才涉及到“股权转让”这个字眼,发新股时不应该说“转让”。境内的有限责任公司,没有股票、股份一说,所以“发新股”这个概念,在境内就是增加公司注册资本,增加的部分就是投资人对公司投资所获得新股。这个注册资本的增加与投资人投资公司是同时进行的,公司原股东股权所对应的注册资本不变,但由于注册资本增加了,所以原股东的股权就被稀释了,但这不是转股的结果。
如果是通过转老股的形式融资,那就是公司预留的股权(在境内如果公司有这部分股权,通常也是某个原股东代持的,因为公司本身不能持有股权)或者原股东将自己的股权转出去一部分给投资人,来作为投资人投资的对价。这个时候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不变,公司原股东的股权也没有被稀释,这个就是原股东转让出去的股权。
通过发新股融资,投资的钱通常是小部分进入注册资本,大部分进入公司资本公积,进入注册资本的钱验资后进入公司基本户,后者是直接进入公司基本户。总而言之,钱是进入公司账户,给公司了。
通过转老股融资,投资的钱是进入原股东个人的账户,然后,该股东想办法和公司签个协议,如《服务协议》,把这笔钱转给公司使用。但是这样操作会给公司做账带来一定风险,所以现在公司融资一般不通过股东转老股的形式操作,而大都是通过增资的方式操作,这样在法律层面上更正规。至少我们律所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