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怎样计量的呀~
楼上的讲的不够全面哦~首先,交易费用都是要计入成本核算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为股票和债券。 如果是债券的话,购入时,按面值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交易费用及支付价款与面值的差额应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如果是股票的话,购入时,按交易费用加股票公允价值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是没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这一项的哦~
『贰』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如何计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2、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的: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年末如果无法获得被投资公司股份的公开市场报价,可以采用市场乘数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其他综合收益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等。
投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什么计量扩展阅读:
公允价值在被合并企业中的意义:
1、作为被并企业的可接受的底价,形成确定产权交易双方成交价的基础;
2、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净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即为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升值或贬值部分;购买企业投资成本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为商誉或负商誉(见“商誉和负商誉”);在完全权益法下对上述差额必须在资产受益期内予以摊销,故公允价值是确定商誉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见“权益法”)。
虽然在权益结合法下按账面价值入账,但公允价值对其仍有特殊意义,即公允价值仍然作为确定换取净资产应付的股份数的依据,以使交易更加合理。
『叁』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区别
区别:二者的性质与核算方式有所不同。
原因:
1.二者的性质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更像是不能分类为前几种类型,通过排除法,分类为此类金融资产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
2.二者的核算方式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⑴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⑵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
⑴取得时,分三种情况:
a.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
b.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
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c.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⑵持有期间持有期间有二件事: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⑵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利息
借:应收股利/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利息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⑵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
总结:总之,二者在会计中的性质,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等方面既有共同点,但也有明确的不同点。
『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是怎么样的
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期末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期末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这样理解虽然是对的,但是你忽略了,在时间上限制。在本期期末以公允价值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期末计量,确认本期期末的账面。到下一期期初的账面价值就是上一期确认的期末确认的账面价值,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受活跃市场的报价的影响,下一期的期末的公允价值是变动的,因此会与上期期末确认的账面价值产生差异。
你说的应为公允价值与摊销成本之差计入资本公积是不对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成本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费用之和,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持有期间能正确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也只有期末公允价值和期初账面价值的差额。摊余成本是将实际发行价格或购买时的实际支付成本按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之差调整到票面面值。
『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什么进行后续计量
不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对于可供出售债务工具而言,其只是需要用摊余成本确认其实际利息收益,并不会改变其后续计量模式。
『柒』 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说法正确的是()
B错。相关交易费用除了第一类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是计入当期损益之外,其他是进成本的。
C错。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D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即资本公积--其他积本公资。
『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区别,且应当怎么划分二者
相比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既不像交易性金融资产随时被处置那样没有安全感,也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样“被判了无期”那样没有激情,用专业的话说就是持有意图不明确的资产,说白了就是既不是炒几天就卖,也不是抱着相守一辈子
『玖』 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vailable-for-sale securities,AFS securities)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外的其他的债权证券和权益证券。企业购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目的是获取利息、股利或市价增值。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不会像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那样积极管理。如果企业打算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卖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就应该将这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归为短期投资;如果企业不打算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卖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就应该将它们归为长期投资。
『拾』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企业在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⒈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则其形成的汇兑差额也应计入当期损益。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可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
3,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