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双汇海外收购成与败 看并购后盈利如何
双汇71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猪肉生产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新一起。如果成功,这也是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最大一起并购案。如果仅从商业角度看,这是对中美企业间的一桩美事,但操作不慎,也可能成为一桩憾事。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市场,欧睿(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猪肉销量接近5200万吨,预计到2017年将增长至5800万吨以上。对史密斯菲尔德而言,并购必将使其更多猪肉产品打入中国市场。 因此,对于双汇伸出的橄榄枝,史密斯菲尔德首席执行官拉里·波普就毫不掩饰地说,“对公司全体股东,乃至美国农场主和农业来讲,这是一桩出色的交易”。目前出口收入占史密斯菲尔德总营收的20%左右,按照他的预计,在双汇的推动下,史密斯菲尔德以后的出口收入将出现“爆炸性”增长。 如果已是双汇国际的子公司,史密斯菲尔德能够盈利,双汇自然受益。但双汇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通过与史密斯菲尔德合作,双汇既获得了更多的海外供应,也有助于提高双汇的管理水平,进而为双汇成为跨国行业巨头奠定基础。 但更重要的是,这将有助于提高双汇的国内外声誉。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诟病,双汇本身也时常陷入漩涡。借助于史密斯菲尔德的良好名声,双汇将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心。当然,前提是双汇真正能把食品安全落到实处。 这种对海外知名品牌的收购,其实正是一些中国企业扩大海外知名度、增强国内美誉度的一条重要途径。联想收购Thinkpad笔记本电脑虽然也有过亏损,但由此最终实现在国内外的跨跃式扩张;吉利并购沃尔沃,也让国内外消费者对吉利刮目相看。《华尔街日报》就有文章说,从汽车到网球鞋在内的多个领域,“中国公司在建立自己的本土品牌方面一直困难重重”。但通过海外并购,既节省了品牌培育时间,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从这个角度看,并考虑到双汇是中国最大的猪肉生产企业,套句史密斯菲尔德首席执行官波普的话说,这桩并购案对双汇全体股东,乃至中国消费者和农业来讲,应该也是美事一桩。 但并购是否成功,一看并购能否完成,二看并购后盈利如何。 从第二点看,这依然是一个未知数。虽然美国超市的猪肉价格有时低于中国市场,但美国肉总体偏贵依然是一个事实,这对少数富裕的中国人自然不在话下,但如果大规模进口,是否真能卖出去,可能双汇需要颇费思量。以前中国企业投出去真金白银、买来后亏损连连的状况,也并非少见。 这尚是从企业利益考虑,决策层还必须对相关产业影响有所筹谋。一旦大量美国猪肉进入中国市场,怎么保证国内养猪企业的利益。毕竟,进口是补充,国内生产是根本,如果由此动摇了根本,损伤了国内相关产业的积极性,将会对国内市场带来极大隐患。 另外,还有外界颇为关心的瘦肉精问题。在美国,添加瘦肉精为合法。以前双汇为保护自身利益,反对开禁添加瘦肉精的美国肉,但现在它与美国企业利益一致,它会否成为开禁的鼓吹者?如果此桩并购不是促进中国食品安全,而是降低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那真是跟中国人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当然,所有这些分析,前提还是第一点,即双汇并购案能否放行。此案已呈交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按照美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对笔者而言的,她曾是该委员会的成员,这个机构受政治操弄痕迹太多。作为佐证,该委员会此前就手起刀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多起中国企业的在美并购。 因此,不排除一些美国人会将猪肉当作战略物资,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这起并购案实施阻挠。但综合来看,猪肉毕竟不像军火和石油那样敏感,而且,并购对美国扩大对华出口大有裨益,因此放行的可能性更大。
B. 双汇被美国收购了 为什么还能列入CCTV国家品牌计划
出售股份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正常手段,很多股民手里也都有股份,但是并不控制其公司。
双汇具体的股权结构,可以看上市公司的财报。
这是2019年1月的公司股权结构(可能已经发生变更),可见双汇实业控股59.27%,罗特克斯公司控股13.98%,是两大股东。
所以不要用简单的什么“美国收购”来看待现在的双汇发展,股权结构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是资本为了融资和规避风险玩的一套东西,需要一定的投融资、法律和金融专业知识才能搞明白。
C. 双汇集团被哪个公司收购
2006年4月26日,由美抄国高盛集团、鼎晖袭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高盛在罗特克斯中占股51%,鼎晖占股49%。而在转让前的2005年,双汇集团总资产已达70亿元,销售收入201亿元。仅双汇的品牌价值就达到106.36亿元。而10亿元的挂牌底价,让双汇集团的全部售出蒙上了贱卖之嫌。
在入主双汇后的2007年10月8日,高盛将其所持罗特克斯的股份由51%降至46%,鼎晖在罗特克斯中的股份则由49%变为54%。鼎晖变成了双汇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三年后的2009年,高盛将所持有的双汇集团一半的股份(即23%)转让给鼎晖。并计划将逐步淡出双汇,最终使高盛在双汇的持股比例降至5%左右。在06到09这三年,高盛净赚至少15亿人民币。
其实高盛和鼎晖在投资双汇集团之前已经有过多次合作,此前雨润、蒙牛、分众传媒以及后来的皇明集团等收购都是二者联合投资的。
D. 双汇被收购了么
1、2006年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投资授权,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
双汇集团公司及其下属所有公司汇总资产为60.94亿元,净资产为35.9亿元,其中国有资产5.71亿元。本次转让的5.71亿元的国有股权,最终转让价为20.1亿元,使国有净资产增值14.39亿元。国有股权转让后,不改变双汇集团的主营业务,集团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仍在漯河市,
2、2006年5月12日上午11时,签约仪式正式举行。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的组织和国信招标公司的参与下,漯河市政府副秘书长、国资委主任杜广全代表转让方,与受让方罗特克斯有限公司代表张弈、焦树阁,共同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美国高盛集团控股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以20.1亿元购得双汇集团公司的国有股权。
3、双汇国有股权转让项目,于2006年3月3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至3月30日下午5时挂牌结束,共接待了10多家意向投资者的咨询,产生2家符合受让条件的意向受让方:以美国高盛集团为实际控制人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以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及CCPM亚洲投资基金为实际控制人的双汇食品国际(毛里求斯)有限公司。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招标方式确定受让方。4月17日至26日,由国信招标有限责任公司组织进行招标,经过有关专家的评审,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符合综合性要求、报价最高且得分第一而中标。
(4)双汇并购融资扩展阅读
1、双汇国有股权转让的原因:
(1)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双汇集团公司所从事的肉食加工业,属于完全市场竞争的行业。按照国有产权“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改革思路,本次国有股权转让,符合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要求。
(2)是推动双汇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通过股权转让,有利于其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管理机制,有利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构筑新的融资平台、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3)是扩大开放、加快漯河发展的需要。双汇集团公司是漯河市的经济支柱,其股权转让和国际化发展,将提升漯河市的对外开放水平。
2、双汇股权装让中,中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参与双汇集团股权转让项目而根据国际惯例在香港新注册成立的项目公司。高盛策略投资(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罗特克斯51%的股权,鼎晖Shine有限公司持有其49%股权。
E. 双汇发展怎么有71亿美元那么多钱收购的,它的资产只有200亿人民币。
收购美国企业的不是双汇发展,而是双汇集团占股30%的双汇国际,用于收购的71亿美元不全是双汇自有资金,包括其他参股股东和国际投行的资金。
F. 双汇为什么要收购外国肉厂花几百亿
这个就是为了打入国外的市场。
收购国外的为国外带来了就业和税收。
更容易得到当地的支持。
G. 双汇火腿肠,被哪家公司收购了
在2013年初,史密斯菲尔德的股价已经低迷了五年,一系列裁员之后,公司发展陷入困境。这天,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拉里·波普的电话响起,投资银行家拉塞尔科拉科的声音从话筒传出:“老伙计,我给你带来一笔交易!”
克拉克知道波普一直有意购买中国最大的肉类公司——双汇国际20%的股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猪肉消费第一的国家,波普一直想把自家猪肉制品卖到中国,但美国猪肉进入中国困难重重,一些美国厂商常用的添加剂被严格限制,波普想通过与双汇的结盟,打开打入中国市场。
但克拉克带来的交易与波普的设想稍有偏差:“中国企业不想救你,他们想买下你。”
放下电话,波普有点儿懵,史密斯菲尔德的年收入是双汇的两倍多,生猪养殖和猪肉加工的技术和经验也都领先于双汇,但中国的广阔市场又是如此诱人。
在进一步交涉中,双汇开出极具吸引力的报价——比史密斯菲尔德的股价高出30%,如果一切顺利,这笔交易将以71亿美元的成交额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跨境并购案,波普和公司股东欣然接纳了这一报价。
于是,波普来到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面前,证明这笔交易不会损害美国利益。
美国方面认为,地球的食物供应增量早就撵不上人类需求的增长,未来世界将面临针对食品的地缘政治斗争,食物关乎国家安全。如果双汇完成收购,美国四分之一的猪肉将属于双汇,史密斯菲尔德的成熟技术也会被直接引入中国,有学者甚至直言,这是中国控制美国猪肉产业的第一步。
不过当时的美国太需要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而且比起高科技,农业并不算敏感领域,这桩并购案最终在2013年9月26日尘埃落定,史密斯菲尔德从交易所退市,成为双汇国际的全资子公司。
H. 双汇被高盛收购了
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其被收购前总资产为63亿元、员工3万人,2005年双汇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2006年双汇集团被高盛集团和鼎晖中国成长基金以20.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其100%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