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信托业发展历史有哪些
中国的信托业始于20世纪初的上海。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专业信托投资机构——中国通商信托公司,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信托总局。新中国建立至1979年以前,金融信托因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信托没有能得到发展。
1979年10月,国内第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宣告成立,此后,从中央银行到各专业银行及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纷纷办起各种形式的信托投资公司,到1988年达到最高峰时共有1000多家,总资产达到6000多亿,占到当时金融总资产的10%。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几起几落有其客观原因:
诞生时缺乏基础,一是缺乏一定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的基本功能,因此信托生存的首要条件是有“财”可理。建国以来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的是高积累、高投资、低工资、低收入的政策,民间基本上无可理之财。二是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基础。
信托“以信任为基础”,信任关系的确立和稳定是信托赖以生存的土壤。我国社会信用关系尚缺乏刚性,信用链条十分脆弱,契约意识较差;总体而言,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制度建设滞后,不完备。
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施行,我国的信托制度才初步确立。在此之前没有一部专门的信托法,也无其他明确信托关系的法律规范。这使信托机构的活动长期缺乏权威的基本准则,令信托业的发展陷入歧途。这些年来,信托公司主要从事银行存贷业务、证券业务和实业投资业务,没有集中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主业上来。
2. 谈谈国外的信托业发展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1、重塑信托形象,普及社会的信托意识。发达国家的信托业之所以发达,主要原因是其版信托观念早已根深权蒂固。信托业的发展基础首先是受信于民
2·对信托业的职能进行合理定位。借鉴发达国家信托业的特征,要使信托业能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对其进行一个基本、合理的定位。
3·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4·立足本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信托公司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步伐加快,主要表现在信托机构和信托业务的国际化。
5、抓住市场,开创信托业务新品种。
3. 什么是中国信托业与信托市场
《中国信托业与信托市场(第2版)》以中国信托市场实践为基点,借鉴他国经验,专结合国内外最新理属论,解析中国信托业和信托市场行为。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信托业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中国信托业的历史和现状,本节通过系统介绍信托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中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以及口前国际国内的信托业现状,深入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思路。《中国信托业与信托市场(第2版)》的创新之处在于,把信托业与信托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很好地结合起来;详细分析信托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策略;尤其是在证券投资信托、银信合作和房地产投资信托方面提出新构想。
4.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8-2009)》,谁能帮我找到这个电子版
抱歉,我在中国知网上查了,知网上也只有5页电子版,还要5毛钱一页;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上倒是有,但是因为版权问题只能看24页,而且下载不下来(这不是主要问题)~很显然,这是要花钱买的书,而且没有电子版~~~,如果你要书,我可以买来寄给你,但是电子版的,我无能为力~~~
5. 2008年中国基金与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的目录
序
前言中国基金业:十年回首的辉煌与沧桑
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十年历程回顾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第一章2007年基金市场格局:牛市盛宴
一、基金市场超常规发展,规模扩张显著提速
二、基金业绩表现不俗,市场地位继续提升
三、基金管理公司大力发展,竞争格局更为均衡
四、行业步入稳定增长,发展空间巨大
第二章2007年基金行业成长:繁荣与挑战
一、牛市中的公众理财,基金市场飞跃获得新动力
二、三大传统推动力量面临转型
三、新突破的路口:基金业寻求可持续发展之道
第三章2007年基金投资策略:类指数化投资风格
一、基金财富效应背后的隐忧
二、类指数化投资——投资困境下基金业的共同选择
三、凤凰涅槃——基金投资决策流程再造
四、更深层次的制度环境改进
第四章2007年基金与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突破同质化困局,在探索中提速前行
一、企业年金业务——蕴涵巨大市场潜力
二、QDII业务开闸——在全球配置资产的尝试
三、创新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生命力的延续
四、专户理财——基金公司竞争模式的演变
专题一企业年金市场:美国的进展与中国的借鉴
一、美国养老金市场发展概况
二、(K)计划的新发展
三、(K)计划的成功经验
四、美国养老金市场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启示
专题二美国封闭式基金创新策略借鉴
一、美国封闭式基金近年来发展迅猛
二、美国封闭式基金的创新策略探索
三、美国封闭式基金创新策略的经验借鉴
专题三股指期货对基金行业影响展望
一、股指期货全球发展迅猛
二、美国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状况
三、中国台湾地区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状况
四、中国国内现状及经验借鉴
专题四银行系QDII:中外资银行的逐鹿之年
一、银行QDII相关政策追溯——“谨慎”与“拓宽”并重
二、银行系QDII与基金系QDII比较——各具优劣
四、银行QDII产品年上、下半年风格迥异
第五章2007年海外基金市场:从基金到广义资产管理
一、共同基金规模持续扩大,基金并购合并不断涌现
二、应对多重挑战,共同基金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三、共同基金费率状况和变动趋势
四、营销和服务积极向客户靠拢
五、对中国基金业的借鉴和启示
专题五私募股权基金:向大规模专业化发展
一、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屡创新高
二、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趋势
专题六次贷危机考验全球基金业
一、数量投资策略受到严峻考验
二、货币市场基金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三、地产股基金遭受重创
专题七香港基金市场:国际化与中国因素合力作用下的快速发展
专题八私募基金上市:在隐秘和公开之间寻求平衡
一、私募基金上市的背景:融资成本及资金需求上升
二、私募基金上市后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第六章2007年另类资产管理市场:新的领域、新的进展
一、全球广义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另类投资
二、国内另类投资——起步与初步发展
三、另类投资与基金业创新
专题九国际另类投资发展情况与趋势展望
一、国际另类投资发展情况
二、国际另类投资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2007年基金监管:同质化的市场约束、探索中的监管
一、基金监管的理论逻辑
二、超常规发展时期的基金监管
三、在同质化的行业环境下,探求市场化的监管思路
专题十《基金法》修订探讨
一、法理逻辑——明确基金的法律概念和地位
二、适用范围——涵盖不同类型与组织模式
三、基金治理——放宽股权结构及持有人大会门槛
四、基金运作——扩大业务范围与种类
五、基金监管——支持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
第八章基金市场相关数据
一、公募基金相关数据统计
二、信托产品数据
三、券商集合理财相关数据
四、保险业行业数据
五、创投、PE相关数据
六、海外基金相关数据
七、银行理财产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