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认为王振华和新城控股是否能撇清关系
你好,这位网友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以我的观点来看,我觉得王振华和新城控股一定不能撇清关系。你看现在负债增千亿,融资成本上升,下调销售目标。
如果不是王振华做出那样的事情,这些情况还会发生吗?我想一定是不会的!
毕竟,作为新城控股的前任董事长,虽然之前说,千亿房企门槛年年高,名单年年变,孰是几家欢乐几家愁。2018年,对总部位于上海的新城控股来说,绝对是一个丰收年。但是自从前两天她做出了猥亵女童的事情之后,许多不好的现象都发生了。
综上所述,我觉得王振华和新城控股是不可能撇清关系的。
❷ 如何看待新城控股股价下跌28%
我们从三个问题上来讨论新城控股股份下跌的问题:
三、从具体楼盘来看,倒也不至于太紧张
对购房来说,最害怕的是开发商突然跑路,或者资金链断裂成了烂尾楼。从上面分析来看,虽然新城控股股票债券价格大跌,但账上财务表面看起来还比较健康,并不一定意味着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所以,现在新城控股的危机,还只是创始人的危机,老板的危机,它是一家上市公司,信息都还算比较透明,不会因为老板出事就彻底倒掉,顶多只是元气大伤,所以静观其变即可。
❸ “地王”频现 头部房企4月揽地买不停
房地产行业已告别高增长阶段。在行业发展面临大变局之际,中国证券报·地产周刊应运而生。周刊将聚焦行业大事件、对话焦点人物,跟动态、析市场、观趋势,与读者一起见证行业变迁。
近期厦门等多个热点地区百亿级“地王”再现。业内人士称,多地纷纷出让优质地块,不少地块地理位置佳,资源稀缺。优质地块频出叠加政策利好,同时房企境内融资压力有所缓解,拿地积极性大增。TOP100房企4月拿地金额环比增长超过100%。
房企出手阔绰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4月TOP50房企拿地总额3102亿元,同比增长0.5%,环比增长105%;Top100房企拿地总额3882亿元,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108.9%。房企拿地热情逐步回升。
头部房企拿地尤其积极。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0年前4月,保利地产、香港置地、中国恒大3家房企拿地金额均超过300亿元。龙湖集团、华润置地、绿城中国3家房企拿地金额在200亿元至300亿元。新城控股、招商蛇口分别揽地198亿元及192亿元。TOP10企业拿地总额2400亿元,占TOP50企业的37.8%。
中国恒大等龙头房企出手阔绰。中国恒大4月单月拿地240亿元,在一线城市拿地额占比较大。其中,在北京拿地2宗,并以68亿元于广州拿地,部分土地用于兴建世界一流专业足球场。公司仅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就高达130亿元,补充其在一线城市楼市的土地储备。
南京多宗地块分别被金地联合体以68.7亿元、华夏幸福以63亿元、万科以44亿元和融创中国以40亿元夺得。
房企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联合拿地的情况较普遍。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发现,联合体参与了多个热点大额地块竞拍。
从1月-4月的情况看,Top50房企拿地总额6360亿元,同比下降14.1%;Top100房企拿地总额8244亿元,同比下降7.1%。
提振土地市场
近期,福建厦门等地区百亿级别“地王”再现,土地市场关注度提升。
4月22日,厦门一宗含住宅用地的综合地块被上海泰鸣贸易有限公司以103.5亿元成交,折合楼面价50599元/平方米,溢价率达43.8%,成为厦门地区近年来总价、单价双高的“地王”地块。这是继2月20日上海310.5亿元“地王”成交后,今年以来全国第2宗百亿级“地王”。
上述地块吸引了深圳平安、上海泰鸣贸易、中骏、杭州建杭、中海、融创、绿城、旭辉、建发、首开+保利+华润、国贸、珠海华发、金茂、汇成多家房企参与竞拍。根据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披露的土地出让公告,该宗地块以“价高者得”的方式拍卖出让。根据厦门市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要求,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有权对本次出让商品住宅的预售及销售价格进行限制,地块内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不得超过70800元/平方米。
贝壳研究院指出,厦门市政府提振土地市场、稳定房地产市场,激发了房企在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出手取地的热情。“地王”的成交,可以起到助推厦门房地产市场快速恢复的作用。
除上述地区外,广东顺德同样出现了“地王”。该住宅兼容商服用地经过50轮报价,最终恒大以总价47.37亿元竞得,折合楼面价约11297元/平方米,溢价率约46%。该地块成为顺德总价“地王”。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尽管疫情对房企的资金链影响较大,但随着国内融资难度降低,部分企业拿地积极性提升,多地出现地块高溢价率成交。特别是厦门等地,再次出现历史最高总价的百亿级地块,使得土地市场热度持续提升。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国仕英指出,近期出让的“地王”住宅用地资源稀缺,地理位置佳,且周边各类配套建设较成熟,教育、医疗资源优质。同时,为减少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地出让较优质的地块,有利于稳定楼市,提振市场信心。
过热概率较低
优质地块频出叠加政策利好,房企拿地积极性提升,推动土地市场升温。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4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约为5711.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03.9%,同比增长24.2%;土地出让金为3043.5亿元,环比增长121.2%,同比增长21.4%。
从成交价及溢价率看,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4月份300个城市土地成交整体量价齐升,成交均价突破3000元/平方米,创2018年以来新高;成交溢价率为15.6%,较3月上升3.3个百分点。
土地市场回暖在核心一二线城市表现尤其明显。据克尔瑞监测数据,对于福州、厦门、昆明等城市出让的地块,参与竞拍的企业都在10家左右,竞拍多超过50轮。供应放量推动成交上升。从成交结构看,一二线城市的地块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7.6%,相比2019年的49.1%明显提升。
部分地区连续出让地块。以南京地区为例,4月29日,5宗地块以129.06亿元的总价成交;4月30日,再次以242.4亿元成交5宗地块,共有20余家房企参与了竞拍。
热点地块受追捧,导致溢价率攀升。4月9日,云南昆明1宗住宅用地成功出让,恒大地产集团昆明有限公司最终以6.89亿元竞得,楼面价为4143元/平方米,溢价率为97.42%。该地块位于昆明高新技术产业东区,面积6.65万平方米,容积率大于1且小于等于2.5,起始价为3.49亿元。
深圳等热点地区出让的地块多为建设人才住房。5月12日,深圳挂牌4宗地块,总起始价77.78亿元。据土地出让文件,A917-0057、A614-0506宗地建设住宅类型为人才住房;G14313-8018宗地建设住宅类型为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其中,人才住房建筑面积为71330平方米,安居型商品房建筑面积为132470平方米。
中西部二线城市也是房企青睐的投资热土。其中,西安4月成交超过300万平方米,兰州、成都、郑州等地4月土地成交均超过100万平方米。另外,广州、天津、苏州等地4月成交放量明显。从目前情况看,土地市场回暖率先从核心一二线城市开始。二季度,这些区域仍将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三四线城市中,经济实力较强的东莞、温州、佛山等地4月土地成交量居前。
对于未来土地市场走向,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林波表示,部分热点城市地块出让受追捧,但地价尚属合理范围,没有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预计下半年土地市场热度会有所回落,三四线楼市地价尚有下降区间。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政策没有变化。个别区域土地市场热度上升,但出现过热的概率低。
❹ 过去几年,为什么大部分房地产商都追求高周转
“买不起!”
“卖不掉!”
这一僵局,国内不少城市的楼市维持了三年多,房价也横盘了三年,令人有些看不懂。
中国楼市,一直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
自“九八房改”,到2008年,中国楼市进入市场化时代。
中国经济在入世后乘全球化浪潮快速增长,内地百业兴旺,家庭收入普涨。房价,也跟随市场繁荣、收入增长而水涨船高。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乃至全球楼市进入货币化时代。
这场金融危机,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美联储量化宽松,全球主要央行集体行动,推行宽松货币政策。世界进入一个“低增长、高泡沫”的理性预期时代。
此后,西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英国、澳洲、中国香港房价却迅速反弹,美国楼市后程发力再创新高,美股更延续十年大牛。
货币盛世之下,百业兴盛的局面被打破,行业分化突出,中国楼市迎来牛市,房地产、私募基金及其相关产业喜迎暴利,互联网及风投疾风吹劲草,但不少实体行业愈加困难。
2015年,是中国楼市,乃至中国经济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股市暴跌,楼市暴涨。
至今很多人认为,2015年之前的房价,还能够承受,但已是极限。当时,深圳刚需的极限为300万左右。
2016年,中国房地产推行去杠杆、去库存的同时,也在三四线城市开启了棚改货币化的大潮。
棚改货币化,是去库存、去产能的手段。
紧货币、紧信贷,去杠杆,管控资管,目的是从供给端,即商业银行及金融市场端收紧地产商的资金供给。但是,棚改货币化,目的是从需求端,即政策性银行供应一笔贷款,让三四线城市的棚改户,消化当地房产库存。
2015-2017年,货币化安置比例分别为29.9%、48.5%和60%,在新开工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棚改总投资额随货币化安置比例提升而快速增加,三年分别为1.18万亿、1.48万亿和1.84万亿。
2016年-2017年,三四线通过棚改货币化去库存分别为1.4亿平和1.8亿平,占销售面积的14.8%和18%;当前商品住宅可售面积已降至2014年峰值的37.2%【1】。
如此,房产库存降下来了,但是房价上涨了,地方性银行、地方政府及三四线城市家庭的杠杆率上升了——只是杠杆结构发生了变化。
房地产企业都看到了这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这是最佳机遇——棚改货币化创造的三四线城市购房需求,与中型地产商扩张的方向高度一致。
现在回过头来看,三四线城市的棚改货币化,确实是中型地产公司跃升为大地产公司的最后机会。一批中型地产商依靠高周转操作方式,吃下了最后一块大肥肉。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
❺ 吾悦广场是哪个集团的
新城控股集团。
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创立于江苏省常州市 ,集团总部设于上海市,目前,新城控股集团已成为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全国综合性地产集团 ,主要致力于开发优质住宅物业和包含购物中心在内的综合体项目。
“吾悦广场”是新城控股集团旗下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品牌,截至2020年9月25日,全中国开业及在建的吾悦广场城市综合体已达到144座,分别位于上海、天津、重庆、南京、长沙、长春、西安等国内111个大中城市,已开业吾悦广场达69座。
吾悦广场标杆产品:
1、苏州高铁吾悦广场。在城市设计上,项目成为连接高铁新城板块与相城区中心城区乃至苏州市中心的重要枢纽。项目以“镜城苏州”为设计概念,将苏州园林与吾悦广场的购物场景相融合,同时汲取苏州水乡的特色,为用户打造“空中平江路”。
2、温州龙湾吾悦广场。是一座可以“翻越”的购物中心,从城市界面到水景广场,从景观连桥到退台花园,从屋顶公园到景观露台,从生态街区到东侧的“鳌娇街”,打造了一条半山半城的立体游览动线。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吾悦广场
❻ 还债扑面而来, 房企安全战打响
商业世界亦如官场,有人回乡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融创、世茂、阳光城等房企继续向前;华侨城、泰禾、新城控股等房企在出售资产。
9月10日,广州产权交易所披露,越秀地产拟转让旗下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越秀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
9月9日,重庆产权交易所披露,华侨城拟转让襄阳文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90%~100%股权。
9月4日,天房发展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苏州津鑫共创置业有限公司51%股权。
这只是近期房企转让股权的部分样本。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包括阳光100、华侨城、粤泰股份、泰禾集团、中国金茂、万通地产、新城控股等多家房企,转让了旗下子公司或项目股权,甚至是直接让地。
改善现金流或许只是目的之一。从已披露半年报的房企数据来看,TOP50上市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81.1%,近七成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跃80%红线,部分甚至攀高到95%。更能体现房企杠杆水平的净负债率则成为这一行业“不能说的秘密”。
卖项目,求生存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公开表示,2019年泰禾销售目标为1500亿元,但更看重回款,今年的回款目标是1000亿元。“我感觉泰禾这几年干得不错,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惨。”
黄其森这是回应泰禾“卖卖卖”的举动。从2018年底市场上传出泰禾承受资金链紧张的消息之后,泰禾依靠出售旗下多个项目回笼资金,缓解公司现金流紧张的状况。3月到5月,泰禾相继卖掉杭州、南昌、漳州、广州、佛山、苏州7个项目的部分股权;6月24日,泰禾把增城荔涛和增城荔丰各29%的股权卖给五矿信托,回款18.22亿元,此前泰禾已经把该项目51%的股权卖给世茂地产;6月29日,泰禾售出济南章丘项目。
通过转让资产回笼资金,不只有泰禾。
8月30日,新城控股发布公告称转让旗下6个地产项目,涉及交易总价32.92亿元。自7月以来,新城控股已转让项目超20个,回流资金超过百亿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房企出售项目是有现金流压力,或者是直接把项目升值的空间变现了。从这一波房企转让项目的情况来看,有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房企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出售项目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
今年6月份,SOHO中国再度开启物业销售计划,推出部分在持物业进行销售,涉及上海、北京共计13个项目,资产总价值约78亿元。
8月30日,潘石屹在SOHO中国2019年半年度业绩会上对此表示:“我们持有的办公楼的量非常大,有600亿元的资产,只有178亿元的负债,把这些零零星星的物业都销售出去,是一个很理性的考虑。”
但这背后呈现的是SOHO中国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67亿元,去年同期约为11.11亿元,同比下降48.9%。在完成这批资产出让之后,SOHO中国将关注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土地市场的机会,如果没有合适的土地,这笔资金将用于偿还贷款。
资深证券市场评论人布娜新认为,房企持续不断出售项目就是为了加强现金回流,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一轮调控时间长、力度大,对房企的资金周转率构成的压力显而易见。
做企业,得适应环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的初秋如同十年前,焦虑与迷茫写在了每个地产商的脸上。
万科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说:“好学生喜欢难题目。对万科来说,争当好学生、答好难题目。”
阳光城执行副总裁吴建斌直言,这是他从业以来融资最难的一年。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称,按照现在政策,融资端严控是常态化,严格控制资金往房地产涌。在此逻辑下,市场受到较大影响,土地市场会下行,商品房销售也会受到影响。
刚刚过去的8月,房企融资出现断崖式下跌。同策咨研究院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数据显示,2019年8月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368.26亿元,环比下跌58.15%。这是单月房企融资总量倒数第二低的月份,2019年5月上述房企单月融资总额368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7%,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增速回落。
布娜新认为,审视房企出售项目的行为,并不难理解,短期内销售回款变现慢,卖项目股权是更好的变现手段。
从“高价拿地”到让同业侧目的中国金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连续出让8宗地块的项目股权。从这8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看,有4宗是以引入新股东的形式出让,另外4宗则直接挂牌出让。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售资产一直伴随着华侨城。其挂牌转让了深圳、上海、海南、西安、重庆等地的多个公司股权以及债权。2018年华侨城转让18家子公司股权和1个资产包,是上年的两倍有余。华侨城方面称,出让资产主要为了加快现金回流。
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陈军认为,房地产实际已经进入一个风险投资时代,每一个投资都充满风险,同时也会给一些比较稳健的公司机会。
深陷债务危机的粤泰股份,今年6月5日~9日期间,先后与世茂房地产签署了5份合作开发协议,将旗下五个项目的部分股份打包出售给了世茂房地产,总成交价63.95亿元。世茂房地产相关负责人表示,两三年前,很多房企发行了大量公司债,这些债务很多将在今年和明年逐步到期。这样的企业目前再融资或者发债都有些困难,所以很多房企今年不得不选择出售项目,市场并购机会也相应增加。世茂目前已经公告的并购金额近200亿元,收购的货值接近2000亿元,规模接近全年投资计划的七成。
值得关注的是,失去资金支持的地产商,又迎来了新一轮偿债高峰。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房企各主要渠道有息负债余额为20.3万亿元,预计将在2019年~2021年集中到期,其中2019年到期规模高达6.8万亿元。
柏文喜认为,房企生存的核心是现金流。从行业环境来看,未来土地和资金都更难以获得,中小房企“被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没有发挥的余地,多数会破产消亡或被兼并;一些之前风格激进的中大型房企,也会陷入流动性困境。
❼ 新城控股股票怎么分红
您好,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您可通过上市公司公告获得;历期分红情况(含年度、方案、分红融资比等)可在我司交易软件易淘金App的个股界面的“资讯”-“F10”-“分红”专栏获得。